千年财经-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看刘邦最后说的这话,似宽恕、似埋怨、似了解,但又象是留了一堆尾巴。
当时,萧何是政坛上,仅剩的能对刘邦地位进行冲击的显赫人物,对待这种具备冲击自己地位的潜在实力人物,很多政客的标准都是宁可错杀、不能放过,刘邦的此次发难,在*史上并不少见。
但刘邦之所以给萧何冠以“多受商人财物”的罪名,怕平时对萧何所作所为也是有所耳闻,不是空口白牙的胡言乱语。最后*时,对受贿这个主要指控罪名,刘邦竟然毫不提及,就把人放了,萧何对此也毫不敢申辩,内里大有玄机啊。究其根本,刘邦此次借经济问题发难,主要是为了敲打萧何,要的是政治效果,家国天下,那点受贿的钱,对老百姓是巨款,是天文数字,对皇帝老子不过是个小小的次要问题。
萧何经济问题的背后
尽管现存的史书中,都没有完整、明确记载萧何财富数额的纪录,但从司马迁的字里行间,还是可以看出萧何是非常富有的。
按正式的纪录,萧何的正规财产来源,应该是封邑两千户。这当然是笔大收入,开国第一功臣嘛,自然受赏丰厚。但封邑两千户能支持起拨家私支军吗?能支持数千万资金强买民宅吗?刘邦在走向生命终点前,对萧何的经济问题大问责,完全是空穴来风吗?
历史没有答案。不过此次问责,到给后代留下了一个恶劣的操作模式。
那就是在*中,这种以经济问题发难,以政治效果为实际诉求,明经济、暗政治的斗争策略,为后世无数次的继承。
这种斗争模式虽然效果奇佳,可以毁灭性的打击对手,但混淆了经济、政治的界线,往往在政治因素的干扰下,很难给出一个经济问题的真实答案,在萧何、刘邦的此次问责事件中,就可以看到萧何最后是否受贿毫无定论,如果有人真去探求受贿真相,还可能会被这些政客们看作是傻子。 。 想看书来
汉帝国的总管家+总账房(3)
但这种*模式,实际上极大的伤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混淆了法律、经济、政治的界线,虽然政治上有了交代、有了结果;但法律上没结果,公众权力是否受损没结果,该模式的堪称贻害千年。
傍款姐出头的陈平
当然了,汉初开国人物中,也有一开始就身家富裕、不靠抢劫致富的,比如贵族出身的张良,比如傍款姐出头的陈平。
陈平家里一开始也是比较穷的,有三十亩地,从小和兄长一起生活,兄长对他很好,耕地供他读书。陈平长的很帅,史记的记载是“长大美色”。
等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富人家嫌陈平家穷,看不上陈平,而陈平还看不上穷人家,不高不低,高不成、低不就,婚事就一直拖了下来。
陈平家乡有个名叫张负的富人,张负的孙女嫁了五次了,“五嫁而夫辄死,人莫敢娶”,《好女十八嫁》是港片恶搞,《白鹿原》里“白嘉轩死了六个老婆”那是小说家虚构,张负家这可是真人真事。
陈平当时在一户人家的葬礼上帮忙,被张负看上了,随后,张负又偷偷跟踪陈平到了陈家,看陈平家非常穷,住的地方差,穷的连门都没有,就挂了一个席子充当大门,但门外有不少“长者车辙”。
张负回来就和儿子商量,准备把孙女嫁给陈平,儿子当然有意见了,“陈平不但穷,还不务正业,天天游手好闲的,全县的人都笑话他,怎么能把孩子嫁给这种人呢?”结果,张负回答:人固有好美如陈平而长贫贱者乎?感叹下,长的帅还是有用啊。
在张负的坚持下,张家搭上钱,把孙女嫁过去了,结婚后,陈平手头一下子阔起来了。
贪污无罪第一人
别看陈平的第一桶金来的好像不那样硬气,但这个人非常非常聪明、有奇谋。
一年,正逢社祭,人们推举陈平为社庙里的社宰,主持祭社神,为大家分肉。陈平把肉一块块分得十分均匀。为此,地方上的父老乡亲们纷纷赞扬他说;“陈平这孩子分祭肉,分得真好,太称职了!”
城市里生活的朋友或许不了解这种分配有多难,农村的朋友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前阵,有个朋友支援地震灾区回来,回来就感叹,在村子里,分配救灾物资可真不好弄,分不平均,那村里人闹的没完没了。想想也是,一村人,本来就鸡零狗碎纠缠多少年了,大冲突不多,小摩擦不少,分东西就容易闹出厚此薄彼,跟前又都是父老乡亲,给其他人多了,我家的为什么就少点?欺负我们家?真佩服两千年前,陈平就把这工作做的炉火纯青了。
陈平一开始在项羽手下打工,后来投奔了刘邦。在投奔刘邦的路上,经过黄河时,船夫看陈平“美丈夫独行,疑其有金玉宝器,欲杀平”,陈平为人机灵,一看氛围不对,马上脱了衣服,扔在船上,光着上身来帮船夫划船。船夫看他腰间什么也没有,衣服掉在船上也没有什么声音,知道他身上什么贵重东西都没有,也就打消了加害他的念头。一场凶险,竟被他轻而易举地化解了。 这应变能力,非常人能比。
等跟刘邦混以后,很多人都跟刘邦说,“陈平受贿,拿谁钱了,就替谁说话、办事,大王小心。”
一听手下出了贪污犯,刘邦起了怀疑,质问陈平这是怎么回事。陈平回答:我久慕大王善于用人,所以才不远千里来投奔大王。来的时候,什么都没带,没有钱,就没法生活。如果大王不打算用我,那我收下的那些钱还没有动用,我可以全部交出来,请大王让我辞职回家。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汉帝国的总管家+总账房(4)
听了陈平的真情告白后,刘邦不但没生气,还赏了陈平一大笔钱,升了他的官。
看人这贪污水平,面临正式指控,毫无畏惧,把贪污问题和生计问题直接挂勾在一起了,不过也多亏刘邦赏识他,这才成就了这个贪污无罪的典型案例。
具有拉登风范的张良
张良是韩国贵族、名臣之后,其祖上“五世相韩”,真正的显赫人家。韩国灭亡后,张良家还有三百家奴呢,可见其富裕程度。
但这种富裕的生活并没有阻隔张良的理想,那就是灭秦。
为了达成自己的理想,张良倾囊而出、倾尽家力,把家里所有的钱都拿来找刺客、杀赢政了,连自己弟弟死了,张良都不给他办葬礼,都要把这办丧事的钱省出来反秦,可见其态度之决、意志之坚、仇恨之深了。
放弃了亿万家财、放弃了富裕生活,把自己的性命投入到一场看似无止境、无前途、无胜算,只有激情和信仰的战斗中去,这种人生,何等剽悍、何等丈夫气概,是不是和现在闻名全球的拉登有点象?呵呵
等造反成功之后,张良对朝廷的封赏并不在意,回首自己从官宦世家、到刺客纵横、再到天子重臣的跌宕生涯,张良并不留恋,而是踏上了求仙的道路,这种独特的传奇生涯,到底走过怎样的心路历程呢?为此,我特意采访了张良。
问:请问您是怎样看待您的战争生涯的?
答:不爱万金之资,为韩国复仇,天下振动。后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
问:您对您的奋斗生涯有何感想?
答:此布衣之极,于我心足矣。
问:那你退出政坛之后,有什么打算吗?计划进军影视界吗?会写*吗?
答: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而。从此后,学习辟谷,道引轻身。
问: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答:我十分喜欢看《千年财经》,希望能看到你再接再厉、越写越好。
张良巧解“评级、提干”风波
尽管张良视钱财为粪土,但他老人家的财商是非常高的,这一点从他轻松化解汉初的评级、提干风波一事就可见端倪。
评级、提干、授衔这是单位、公司、企业里最容易惹麻烦、出风波的事情,多少学者识穷天下文章,却过不了人事主管的这一关啊;多少豪杰风云纵横,功劳评定,反落人后。
连强悍无比的毛泽东面对部下的评级风云都要感叹,要撰文评论:听说去年评级的时候,就有些人闹得不像样子,痛哭流涕……在打蒋介石的时候,抗美援朝的时侯,土地改革的时候,*反革命的时候,他一滴眼泪也不出,搞社会主义他一滴眼泪也不出,一触动到他个人的利益,就双泪长流。听说还有三天不吃饭的事情。我说,三天不吃饭,没有什么要紧,一个星期不吃饭就有点危险了。总而言之,争名誉,争地位,比较薪水,比较吃穿,比较享受,这么一种思想出来了。为个人的利益而绝食,而流泪,这也算是一种人民内部的矛盾。有一出戏,叫《林冲夜奔》,唱词里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我们现在有些同志,他们也是男儿(也许还有女儿),他们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评级时。
汉朝立国之后,也面临评级问题,江山打下来了,怎么分果果、排座座啊?刘邦封了二十多个大功臣后,其他的人日夜争功、吵个不停,弄得组织部门没法评级、定工资。
一天,刘邦在洛阳南宫,从阁道上看见诸将三三五五地坐在沙土上窃窃私语,就询问张良他们在谈论什么事。张良说:“他们在商议谋反!”刘邦大吃一惊,忙问:“天下初定,他们何故又要谋反?”张良答道:“您起自布衣百姓,是利用这些人才争得了天下。现在您做了天子,可是受封的都是您平时喜爱的人,而诛杀的都是平时您所仇怨的人。现在朝中正在评级,如果所有的人都分封,天下的土地毕竟有限。这些人怕您不能封赏他们,又怕您追究他们平常的过失,最后会被杀,因此聚在一起商量造反!”刘邦忙问:“那该怎么办?”张良问道;“您平时最恨的,并且为群臣共知的人是谁?”刘邦答道:“那就是雍齿了。”张良说:“那您赶紧先封赏雍齿。群臣见雍齿都被封赏了,自然就会安心了。”于是,刘邦摆设酒席,欢宴群臣,并当场封雍齿为什方侯,还催促丞相、御史们赶快定功行封。群臣见状,皆大欢喜,纷纷议论道:“像雍齿那样的人都能封侯,我们就更不用忧虑了。”
汉帝国的总管家+总账房(5)
牛吧,轻松一招,张良此举,矛盾缓和了。只可惜,也不知道雍齿功勋如何,是不是配的起这份薪水啊,但绝对的功、劳相等,有做到过吗?能做到吗?
纵观刘邦、萧何、韩信、张良等等汉初人物的经济表现,具有浓厚的重政治、不重经济规律的色彩,毕竟人家都是政客嘛,经济服从政治也是应有之义。但可惜的是这种政治与经济的主从关系影响深远。
郡县制养得小蜜蜂
老罗说:小蜜蜂人家一年辛辛苦苦酿蜜是给你酿的?!你上去抢过来咕咚咚喝完,一抹嘴,说“啊,小蜜蜂,你真是辛勤的小精灵啊!”
小蜜蜂如果辛苦酿出的蜜是这种结局,估计也就消极怠工了,但小蜜蜂不知道,辛辛苦苦干的很开心。
还记得项羽在郡县制和封建制这个重大门槛上,栽了大跟头嘛?
在这个门槛前,刘邦也险些栽倒,但在冥冥的历史浪潮推动下,刘老二跨过去了,但在门槛前,也险些栽倒。
公元前204年冬,楚军兵围汉王于荥阳,双方久战不决。刘邦大为焦急,询问群臣有何良策。谋士郦食其献计道:“昔日商汤伐夏桀,封其后于杞;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秦王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灭其社稷,使之无立锥之地。陛下诚能复立六国之后,六国君臣、百姓必皆感戴陛下之德,莫不向风慕义,愿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便能南向称霸,楚人只得敛衽而朝。”于是,刘邦速命人刻制印玺,使郦食其巡行各地分封。
在这关键时候,张良外出归来,拜见刘邦。刘邦一边吃饭,一边把实行分封的主张说与张良,并问此计得失如何。张良听罢,大吃一惊,忙问:“这是谁给陛下出的计策?”他摇摇头接着说:“照此做法,陛下的大事就耍坏了。”刘邦顿时惊慌失色道:“为什么?”张良伸手拿起酒桌上的一双筷子,连比带划地讲了起来。他说:“第一、往昔商汤、周武王伐夏桀殷纣后封其后代,是基于完全可以控制、必要时还可以致其于死地的考虑,然而如今陛下能控制项羽并于必要时致其死地吗?第二、昔日周武王克殷后,表商容之闾(巷门),封比干之墓,释箕子之囚,是意在奖掖鞭策本朝臣民。现今汉王所需的是旌忠尊贤的时候吗?第三、武王散钱发粟是用敌国之积蓄,现汉王军需无着,哪里还有能力救济饥贫呢?第四、武王翦灭殷商之后,把兵车改为乘车,倒置兵器以示不用,今陛下鏖战正急,怎能效法呢?第五、过去,马放南山阳坡,牛息桃林荫下,是因为天下已转入升平年代。现今激战不休,怎能偃武修文呢?第六、如果把土地都分封给六国后人,则将士谋臣各归其主,无人随刘邦争夺天下。第七、楚军强大,六国软弱必然屈服,怎么能向陛下称臣呢?”
张良借箸谏阻分封,使刘邦茅塞顿开,恍然大悟,以致辍食吐哺,大骂郦食其:“臭儒生,差一点坏了老子的大事!”然后,下令立即销毁已经刻制完成的六国印玺。
尽管张良谈了7点,但核心思想是实行封建制,需要以强大的中枢存在为基础,目前楚汉争霸、中枢解纽,树国等于自立对手。
在此次谈话之后,刘邦核心团队就开始致力搭建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为中枢强大而努力奋斗。
在完成建国之后,刘邦只封了楚王韩信、梁王彭越、韩王信、衡山王吴芮、淮南王黥布、燕王臧荼(后为燕王卢绾)、赵王敖八位异姓为王,其中韩王信、赵王敖属于六国遗存、衡山王吴芮、淮南王黥布、燕王臧荼属于项羽遗存,韩信、彭越那是实力太大,已经成为了独立王国,没法子没进行分封。总体看来,刘老二把异姓封王一开始就控制在了最低限额,不象项羽一封就十八个。
在建国后的几年中,刘邦先后以种种机会、种种名义灭了燕王臧荼、把韩王信逼到了匈奴那边、废了赵王敖、灭了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