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美元刀 >

第7部分

美元刀-第7部分

小说: 美元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原则,这两者都是不可取的。可见,缺乏弹性的汇率机制不利于各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而美国则收放自如,通过对美元的货币政策的利用达到了美国利益最大化。
  正是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成就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垄断地位,为美国战后一系列政治、军事、经济等国家战略奠定了经济基础;也使美元刀这把利器锻造成型。
  实际上,美国在战后的政策目标正是尽可能长久地维持国际收支赤字,一直持续通货膨胀,即发行大量美元,膨胀信用。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的通货膨胀逐渐扭转了国际贸易形势,美国贸易持续逆差。而欧洲和日本的生产力上扬,持续顺差。美国逆差得以让美国有借口压迫欧洲和日本采取货币升值政策;根据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游戏规则,这些国家的顺差美元就是外汇储备,而这些储备的增加还必须膨胀本国的货币和信用。

刀剑出鞘1945年美元霸权(6)
正如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赫德森所言:
  除非其他国家真正画定底线并停止吸纳过剩美元,否则谁知道美国以借贷买入进口品甚至公司的能力能够持续多久?美国人明白,只有发生世界性货币危机,才能结束免费搭车的现象。显然,在外国的经济生活中,外贸和外资越是重要,越意味着世界性危机对它们的打击比对美国更大。因而,1972年至1973年,随着美元泛滥的加剧,触发一场世界货币危机的威胁,成为美国挥舞的恐吓世界的大棒。
  这一时期,还有一件事必须提到,就是1949年4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的成立和同年8月英美在德国占领区内成立德意志*国(即西德),相应地,苏联则成立东德,这是冷战格局形成的重要标志。
  北约的成立和顺理成章的美国在欧洲驻军,使“欧洲美元”成为现实,与后面讲到的“石油美元”一样,这对美元控制欧洲的军事和经济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
  在20世纪60年代,还出现了另外两件重要的事,一是美国政府一手炮制的,与苏联展开的以氢弹为主的核子军备竞赛,和以升太空登月球为主的太空军备竞赛,并使美国和苏联的冲突以古巴导弹危机达到高潮,最终以美国的美元战略拖垮了苏联,赢得了冷战。这将在本书第七章讲述。
  另一件事就是美国开始介入越南战争为核心的印度*冲突。越战使美国政府和国际收支双赤字空前膨胀,黄金急剧流向欧洲,成为压垮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欧洲加速囤积了至少800亿美元(即“欧洲美元”),这将会买空美国所有的黄金储备。和当年击垮英镑一样,美元面临着与欧洲货币的大决战。
  三、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美国金融资本主义的兴起
  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空前增强,1949年美国拥有世界黄金储备的712%,达到250亿美元。但是饱受战争创伤的西欧、日本为发展经济需要大量美元,但又无法通过商品和劳务输出来满足,从而形成了普遍的美元荒。
  于是美国采取对其双赤字的“善意忽视”政策,大量增发美元。加上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国际收支由顺差转为逆差,全世界的美元多起来了。
  但是逆差导致黄金储备开始流失。1960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下降到178亿美元。与此同时,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已经恢复,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出口大幅度增长,国际收支由逆差转为顺差, 同年10月,国际金融市场上掀起了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伦敦金融市场的金价暴涨到415美元每盎司,高出黄金官价的185%。第一次美元信用危机爆发了。
  美元危机的爆发严重动摇了美元的国际信誉。为了挽救美元的颓势,美国与有关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维持黄金官价和美元汇率的措施,包括“君子协定”、“巴塞尔协定”、“黄金总库”以及组成“十国集团”签订“借款总安排”等等,目的在于当汇率波动时,运用各国力量共同干预外汇市场。
  但是,这些措施虽可见效一时,却不能使局势从此稳定,这主要是基于两个原因:一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不断加强,美国的经济实力地位仍在下降;二是美国用以弥补其国际收支逆差的美元数字越来越大,1950—1972年的23年间,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累计额达886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是用美元偿付的,这就造成了美元泛滥的局面。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刀剑出鞘1945年美元霸权(7)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美国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就是石油输出国组织即欧佩克(OPEC)的成立。
  美国于1961年发动的长达14年的旷日持久的越南战争把美国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远东,无力再腾出更多的精力去控制中东,使得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和委内瑞拉五国联合起来成立的石油输出国组织,进一步发展成包括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产国的国际性石油组织,进而逐渐掌握了国际油价的主导权。OPEC从而成为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一股重要力量。但是石油输出国在美元战略的威慑下,其石油净收入和新兴经济体的贸易盈余一样,沦为给美国输血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是后者是贸易美元,前者是石油美元。这是后话,在美元的石油战略中专有讲解。
  越战的失败不仅使人们对美国失去了信心,对美元也失去了信心,引发了空前的美元信任危机,史称“第二次美元危机”。
  国际汇率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美元抛售,这些美元反过来在欧洲的黄金自由市场上买进黄金。虽然美国在1934年就立法禁止美国民众在世界各地持有黄金,而欧洲却在当时给美国人留下了一个陷阱:金币和金块不能用作货币,但是可以持有。伦敦和苏黎世黄金自由市场黄金就是世界最大的市场。要维持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的价位,美国就得被迫用已经越来越少的黄金储备买回别国抛售的美元。
  为了消除黄金自由市场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冲击,美国在该体系崩溃前的1968年3月还实行了一段时间“黄金双轨制”,即自由市场黄金价格自由化,美国没有义务在自由市场维持在35美元兑1盎司的价位,而政府间的黄金兑换拥有维持在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各国政府承诺不在市场上抛售黄金以获取差价。
  这个双轨制竟然得到外国政府的“一致同意”,为两年后美国彻底让美元与黄金脱钩奠定了基础。
  从这点可以看出,美国政府的政治外交和军事手段之高超,也反映了欧洲各国从来就缺乏对抗美元垄断地位的统一的国家意志。
  同时,美国还大力推行一种新的世界纸币准备金,这就是在2009年成为中国焦点的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DR);希望最终完全用美元替代黄金,由世界银行发行,充当新的世界纸币,为美元未来控制全球经济埋下了伏笔。
  “黄金双轨制”往后的事情大家都很清楚,正如当年法国威胁英国,要拿英镑兑换黄金一样,当欧洲各国终于威胁要将膨胀的美元盈余兑换成黄金时,尼克松政府于1971年单方面撕毁协议,彻底取消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于是美元成为没有黄金依托的法定货币和世界货币。
  4个月后,世界主要经济体签订了《史密森协议》,其内容是世界各国再次承诺维持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但是美元小幅贬值到38美元兑1盎司黄金。这似乎是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但是由于不能兑换黄金,不到一年,该协议就分崩离析了。
  至此,全球经济出现货币竞相贬值、外汇管制、贸易争端、经济大战的混乱局面。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是美国金融战略的一部分,解体后的美国仍是世界金融中心,当时贬值的美元给美国出口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现实收益;没有黄金“紧箍咒”的约束,美元成就了世界货币霸权,美国开始了以美元为武器的全球经济殖民地运动。

刀剑出鞘1945年美元霸权(8)
从这时起,“美元经济学”成了美国政府和华尔街的金融大鳄们“秘不外传”的战争教科书,直到最近10年来,才陆续被各国政府所认识、了解并有所反制。
  传统经济学认为,个人财富是由他外在的财物中能用货币衡量的实物构成的。国家的财富狭义地说也是由个人财富构成的(广义的国家财富是由物质财富比如土地、河流及海洋等,以及非物质财富比如国家组织,甚至文字等)。生产的目的是获取物质(财富),而生产是由土地、劳动和资本三要素构成的。资本当然包括金融资本——它使生产更容易、效率更高。
  但是金融资本本身不是财物,更不是财富,虽然它往往表现为财富的货币形式。金融资本只是润滑剂,是为物质生产的要素之一,是为物质生产服务的。这是经济学原理之一。
  但是美国的战略家们“科学地发展”了这一理论,把失去黄金物质支撑的美元,转换成了另外一种“经济形式”,姑且称为“虚拟经济”。这种虚拟经济反过来“反制”着实体经济。这是教科书上找不到答案的现象。亚当·斯密、李嘉图或凯恩斯如果在世,也许会为我们解答。
  而这一切全是因为美元是国际货币,是全世界必须承认的“通货”。美元战略家们对于美元这一霸权工具的运用开始得心应手,美国从此进入了一个金融资本主义新时代——这也就是美国的“帝国化”和“金融化”。
  帝国的生存必须依赖垄断。美元更须依赖垄断。美元发展历史就是垄断经济学的历史。
  垄断是什么意思?垄断的英文Monopoly;其原意就是对某种公共物品(城市的或者国家的)限于某一私人使用。这个使用者,就叫垄断者。
  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关键货币,而其发行只有美国政府控制,世界他国无权干涉(货币发行是一国主权),这不是垄断是什么?!经济学家认为,只有政府授权的垄断才能长期存在。那么美国和美元的垄断谁授权的?正是世界各国的政府。
  正如美国经济学家廖子光先生指出的:
  美元霸权导致全球金融处于一种恐怖平衡状态,任何实质性的变革都可能招致全球金融和经济体彻底崩溃。正是害怕彻底崩溃,全球经济体的上层国家如欧洲和日本,虽然已经感受到美元霸权对全球经济平衡持续发展的危害,但是却不敢提出任何具有实质性改革内容的替代方案动摇美元霸权。世界金融体系就日益混乱而脆弱,危机四伏。
  这种明显服软的“国家意志”,在接下来的逼迫欧洲和日本货币升值的战斗中暴露无遗。
  四、1973年美元横扫欧洲货币与日元
  美国曾经是一个量入为出的好政府,是以家庭财政模式为主的经济模式,为自食其力,平衡自己的预算。事实上,当1958年美国国际收支第一次出现335亿美元的逆差时,当时的艾森豪威尔总统还向美国人道了歉。
  而15年后的1973年,美国的财政赤字是当年的10多倍,1975 年财政赤字高达532亿美元,是二战后赤字最高年份1968年(当时正值越战高峰)的两倍多。按照艾森豪威尔总统的思维逻辑,尼克松总统还不自动下台?后来,尼克松确实提前下台了,可不是因为赤字,而是因为“水门事件”。但是尼克松却正是推动美国赤字政策的幕后推手。
  为什么?因为美元贬值推动的赤字政策是美元战略的重要部分,美国国际收支逆差是有利于美国利益最大化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刀剑出鞘1945年美元霸权(9)
当时,战后西德和日本由于生产力强大,比如,1955年之后的18年里;日本经济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高速发展。而美国反对全球共产主义恐怖而要投入大量兵力。因此,在与这些传统强国拼实力的时候,美国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因此,美元需要美元贬值获取垄断利润,并延缓对手发展。对此,迈克尔·赫德森在其《金融帝国》中有深刻的描述:
  发行美元的战略家认识到,由于美国国际收支赤字而投放的过剩美元正被兑换成马克和日元,从而抬高一种接一种的货币价格(也就是输出了通货膨胀,笔者注)。这种金融波动可能导致贸易协定失效,因为对于外国政府来说,使本国货币与贸易体系脱钩,并安排实物贸易来保护变动的货币关系,甚至实施关税和出口补贴浮动,是阻止美国通过美元贬值获益的唯一方法。(但是)美国战略家对欧洲和亚洲将会采取这些措施表示怀疑。他们的怀疑证明是对的。国外经济体最终选择了支持美元,而不愿意冒因美国采取行动而导致货币无序状态的风险。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前的1967年,美国尼克松政府就意识到,外国政府无力实施有意义的报复,也无法完全断绝与美国及美元本位的联系。两位银行经济学家——美国银行的鲁道夫·皮特森(Rudolph Peterson)和大通曼哈顿银行的约翰·迪瓦尔(John De*er,芝加哥货币主义学派米尔顿·弗里德曼的门徒之一)径直建议,如果欧洲威胁要将其不需要的美元兑现为美国黄金,美国应该断然中止黄金销售,切断美元与黄金的联系并使美元下跌,从而阻止其他国家倾销美元。
  迪瓦尔博士认为:
  如果美国财政部开始自行随意地买卖美元,外国中央银行将面临一个严重的两难境地。由于它们持有的美元不能自由兑换为黄金,它们就不得不决定如何处理其拥有的美元,以及如何处理本国商业银行为兑换本国货币而提交的美元。但这是一个令人最不愉快的选择。一方面,如果它们允许美元贬值,美国出口品价格相对于它们国内产品价格就会下降。进言之,这会使美国出口品在第三方市场更具竞争力。大多数出口商和海外商人极力反对这个解决办法。另一方面,如果外国中央银行继续支持当前的美元汇率,这会使它们更加毫无疑问地捍卫美元本位……如果毫不含糊地给外国一个明确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