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大国-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生孩子。
以美国为例。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婴儿潮的高峰,一个妇女平均生35个孩子左右,到20世纪70年代,这个数字跌到了17左右,和中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后的出生率大致相当,但美国并没有计划生育政策。为什么呢?一大原因,在于20世纪70年代是女权运动的高峰。年轻妇女不仅意识到了自己的权利,掌握了避孕技术,而且获得了许多上学和工作的机会。
一系列的统计数字表明,学历越高的妇女生孩子越少。比如,1994年美国平均每个妇女所生的孩子已经回升到两个以上(这和移民的生育行为有关,但仍低于21的人口替代水平),但有大学文凭的白人妇女,平均只生17个。有大学文凭的黑人妇女则生得更少。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出生率就更低。以2000~2005年平均每个妇女一生所生的孩子统计,中国澳门为084个,为世界最低;中国香港为094个,为世界第二低;韩国为123个,排世界第7;日本为133个,排在第21位;新加坡为135个,为世界第24位。这些地方,全无计划生育政策。但是,这些地区的生育率比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地方生育率要低得多,乃至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原因很简单,妇女受教育的机会增多,男女平等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社会高度城市化,养育孩子的费用提高,同时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越来越多的妇女选择了自己的事业发展道路,摆脱了传统的生儿育女的观念。
中国应该通过给妇女提供教育机会,塑造自愿少生的生育行为。如今的计划生育组织,深入到每个街道,费用庞大。如果把这笔钱用做妇女的奖学金,甚至创建各个层级的女校,让尽可能多的适龄妇女上大学,让农村妇女进城受教育找工作。这样,中国的生育率可以不通过计划生育政策而自然降下来。当然,我们不能指望中国的出生率会自然降到日本的水平。其实,降到那么低的水平将引发我们无法承受的老龄化问题,并非好事。取消计划生育,代之于妇女教育计划,也可能在短期内使出生率提高,但从长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速度来看,这样的出生率很快就会回落。五六年内多生的孩子,正好为20年后中国的老龄化社会提供良性的劳动力缓冲。
所以,现在是人口政策改革的最佳时机。看看战后各国的人口与经济发展状况,出生率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妇女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降低到了我们通过计划生育政策才能达到的水准。这一规律几乎放之四海而皆准,还没有一个主要的国家和地区例外。特别是韩国,在1955~1960年,每个妇女平均生6个孩子以上,比同期中国的水平还高,但现在下降到了123,比我们计划生育后的生育率低得多。在未来10年,中国经济将进入韩国20年前的发展阶段。这也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回落的阶段。人口增长仍然是值得注意的问题,但不应该引起我们的恐慌和过度的反应。我们的决策者要拿出勇气,为妇女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工作机会,取代控制她们生育的行政手段,通过市场来完成良性的人口控制。
“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19世纪末,面对西方列强的侵夺,李鸿章感叹中国碰上了“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非改革不足以生存。其实,21世纪的中国,也将同样碰到“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只是这一变局没有19世纪时来得那么戏剧性,因此也更容易被忽视。这一变局,就是中国的人口。
自古以来,中国基本上保持着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地位。唯一可能的例外,大概就是罗马帝国盛期的1、2世纪。一些历史学家估计,那时的罗马帝国总人口可达5 000万到1亿。不过,这一庞大数字,包纳了大部分欧洲、撒哈拉以北的非洲,以及近东地区广大领域的众多种族。其宗教、文化、语言都非常不同,彼此联系松散,很难算是一国的人口。退一步说,至少自隋唐统一后,中国第一人口大国的地位就再没有受到过挑战。这一地位真正的改变,将出现在本世纪。根据最新人口学家们的预计,在2025年左右,印度的人口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这一前景,当然说明了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就。中印同属人口负担过重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显然比印度更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增长。近1/4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超过印度,除了经济改革上领先一步的原因外,另一大原因,就是中国正享受着计划生育所带来的“人口红利”。
不过,当中国从保持了一千多年的人口第一大国的位置上走下来时,其国际地位和经济竞争力是否会受影响呢?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就必须看看庞大的人口规模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13世纪末,当马可波罗进行他传奇般的中国之旅时,欧洲正经历着商业革命,并且马上要跨入文艺复兴。他的故乡威尼斯已经发展为一个商业贸易帝国。意大利的一系列城市国家也迅速崛起。欧洲在商业贸易乃至支持经济增长的制度建设上开始领先于世。反观中国,经济发展到南宋已经达到顶峰。以人均GDP来衡量,领先的势头正在被欧洲的发展逐渐削弱。但是,在马可波罗笔下,中国简直就是个遍地是金子的天堂!他的夸张描述,激励了哥伦布取道西线到东方寻宝的野心,最后意外地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改变了人类的历史。
为什么中国会如此令欧洲震惊?我们不排除当时中国的人均GDP略为领先的可能。但是,中国的人口总数,使得中国的经济总量远远高于欧洲。明清时代,世界的白银滚滚流入中国,购买中国的产品。根据世界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估计,一直到工业革命初期,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仍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一位置,到了19世纪末期才被美国所取代。
如今以人均GDP算,中国仍排在世界百名左右,是个地道的穷国,但因为人口众多,所创造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德国,仅居美日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也因此有了大国的称号。这一规模经济的优势,就像历史上曾发生过的一样,弥补了我们在生活水平(或人均GDP)上的弱势,使我们有了似乎是取之不尽的供应世界的能力。比如,改革以来中国制造业上的优势维持了这么久,已经不能仅仅归结为劳动力便宜。事实上,不少发展中国家,如越南、柬埔寨、老挝,以及许多非洲国家,劳动力价格都比中国便宜得多。但是,这些国家没有中国这么充足的劳动力向西方国家供应超大批量的产品。
但是,当人口规模一旦被他国超过后,这一局面就会改变。这里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在人口上可能取代我们而成为人口第一的印度。中国和印度同为崛起中的国家。印度经济改革起步虽晚,但有自己的优势,后劲十足,最近在GDP的增长速度上已经逼近中国。随着中国经济的起飞,中国的劳动力价格已经明显高于印度。未来二三十年,中国将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劳动力总量的增长放缓、停止,甚至可能下降,被抚养人口的负担加重。这会进一步使劳动力的成本和价格上升。与此同时,印度人口持续增长,劳动力不断扩大,人口年龄相对年轻。预计到2025年,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3%~14%左右,印度则仅为8%上下。可见,印度的劳动力总量,将先于其人口总量超过中国。当印度在劳动力数量逼近乃至超过中国,并且价格明显低廉的时候;当印度基础设施全面改善,经济政策更加优惠的时候,印度就会从我们手里夺走供应世界的能力。中国的劳动力密集型的“衬衫经济学”就不会是应该不应该的问题,而是可能不可能的问题。
失去制造业的优势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够适时地进行产业升级,使经济朝高端发展。但是,在这方面,我们已经输给了印度。印度的服务业已经领先了我们,成为了“世界办公室”;印度也出现了几家世界级的企业。而我们迄今为止的经济发展,依赖的却是看似取之不尽的廉价劳动力。这就像是中东国家依赖开采便宜的石油一样。说白了,我们是靠原料吃饭,只不过这种原料是人而已,而这种原料的供应,在未来的日子里还会不断减少。
当印度的制造业能够大批量地向世界提供更廉价的产品时,沃尔玛这样的买主还会来中国吗?这是一个我们必须问的问题。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