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牛狼商道 (原创) >

第29部分

牛狼商道 (原创)-第29部分

小说: 牛狼商道 (原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子的尊师重道和历代学子的学习精神可以激励当代青年学生立志成才,发奋苦读,引来广大莘莘学子的学习考察,使之成为尊师圣地和儒家文化传播中心。

  智诜禅师:四川资州人,早年师事玄奘法师,被武则天谓之为“实话和尚”,并将达摩祖师传下来的木棉袈裟恩赐于他。按照禅宗“衣为法信,法是衣宗,衣法相传,更无别付,非衣不宏于法,非法不授于衣”的“祖训”,智诜禅师被推举为“保唐禅派”开山祖师。

  无相禅师是新罗国人(朝鲜古国名),俗姓金,为该国国王的第三个儿子,于开元十六年(728年)来到中国,受到玄宗皇帝的接见,在资中宁国寺,潜心研究智诜禅师学说真义,大力传播智诜禅法,创立了净众宗,还先后修建了菩提寺和大慈寺。

  中华美食古城东

  银鞍宝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

  笑入资河酒肆中

  资中璀璨的人文历史也滋养了川菜菜系的重要分支——“资川帮”。

  “资川派”的形成至迟要追溯到八百多年前的南宋孝宗时期,当时的资中籍宰相赵雄是个全国闻名的美食家,他晚年回到家乡主持州政,便将京都的烹饪技艺也带回了家乡。形成“资川帮”。

  迄至清末民初,资中的饮食文化在状元骆成骧和寓居资州的清宫御厨太监王龛师的影响下,又有新的发展和创新。在骆、王二人的影响之下,资中的小吃也特别的丰富多彩,并且很有特色,如炒米糖开水、马屁包、五香牛肉干、鸡汤饭、苏锅魁、赵瓜子、谭鸭子、罗水粉、周蒸笼、严汤圆、陈泡粑、驼子水饺、蟹黄包子、担担面等,不下三十种。

  在美食城230亩范围规划了水街、啤酒广场、鲶鱼村、时尚“吧街”等餐饮休闲项目。

  资子河边烟水绿

  新雨重龙游人聚

  古城东向多酒家

  醉饮君子山庄宿

  接待中心是古城旅游配套项目,安排在美食城区域,日常接待能力5000人左右。古城园林式山庄式宾馆客栈,与古城建筑风格一致,是目前国内旅游景点中比较有特色的接待中心。

  夜闻更声晨沐雾,

  窗竹摇影湖滨路,

  古巷深处闲居家,

  胜却皇都一鸿儒。

  “盘石古城”规划的四合院建筑形式增强了社会凝聚力,又舒展了家庭亲和力。

  一方天空,几户人家,来来往往,其乐融融——四合院绵延千年,包容世间“心气平和,事理通达”的百姓生活。  

  与通常封闭式成套商品房不同的是,四合院注重邻里交流,打破心理隔膜,提倡空间共享,充分亲近环境,给人足够的从容和放松,弱化现代社会人际交往中的敷衍、猜度和紧张。中国乡村因为四合院而有淳朴民风,无疑,四合院也可以落户城市。 四合院里故事多,“盘石古城”再度演绎现代居住文明! 

  盘石古城规划将原来的文庙街、武庙街、状元街、北街步行化,将新打造的盘石路、牌坊路、文庙广场、武庙广场、魁星广场等新的商业街区与现有的城市中心商业区有机连接,形成现代商业所遵行的环状步行体系。

  资中民间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古有资子治水、碧血丹心的神话传说,后有孔子访弘问乐、智诜禅师传承达摩祖师木棉袈裟以及末代状元骆成骧创办教育的真实故事。神话的、宗教的、艺术的、民俗的文化活动规模宏大,影响深远。

  粉墙黛瓦斗拱飞檐

  墙头耸立廊柱连连

  灯笼高挂翠竹修竿

  川南民居建筑诗篇

  建筑是一个民族文化和历史的符号,是一种有国界和个性的情感诉求方式。资中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古典建筑自成一家。“盘石古城”正是以川南民居为主,同时融入中国传统建筑精髓,充分体现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

  古城核心区严格按文物保护法实施原真性保护和建新如旧的恢复性建设。该区域由古城综合入口区和历史文化商业区构成,以四横三纵格局组织空间,控制性对景为重龙阁、栖云书院、文武庙、达江门、鼓楼、东岳庙、二龙山。

  建设控制区主要通过鼓楼广场、达江门广场、火神庙、德政坊、二龙湖几个节点串联古城西部、北部生态居住与民俗文化社区。

  “盘石古城”根据不同风格住宅院落作园林布置,在差异中达成统一,于对比中体现缤纷。

  回归自然重在身心与自然相融,在“盘石古城”,家就等于园林,回家就等于回归自然。   

  “盘石古城”的容积率已属罕见,40%的超大园林绿化、50亩的水景、20万平方米的道路广场,更是让人匪夷所思。在“磐石古城”内,桢楠、香樟、银杏、翠柏等乔木繁盛成荫,芙蓉、海棠、紫薇、梅花等花树相互辉映,其它如竹、兰、菊、荷等不胜枚举。

  鼓楼广场是古城的入口广场,由鼓楼、牌坊等标志性建筑向游客展示古城形象,从而带活新规划的磨盘商业街。

  文庙广场、武庙广场是老城区与古城的结合部,两个互相连接的广场总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设有孔子拜师台、关公塑像、水景和文化艺术墙,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文武庙进行系统包装,整体提升资中旅游形象。这两个广场既是资中城区20万居民的休息、娱乐、锻炼和社交的重要场所,又是游客活动中心、商家促销中心和古城购物中心。

  魁星广场连接南北东西,是古城核心区的中心轴线,既是可仰望重龙之峻美、又可俯视古街之繁荣,是古城美食、休闲和文化旅游商业中心。

  达江门广场是核心区旅游人气向北延伸的关键节点,也是整个古城南北视觉控制点,是造活整个古城的重要的园林景观配套。

  行到盘石且问山,

  山环水绕是重龙,

  两岸花柳全依水,

  一路楼台直到山。

  融进水里的不单是泥沙,还有文化和历史。“未看山,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

  家是思想停泊的港湾。流水与居家不能分开,“盘石古城”的水系布置因此脉脉相通而无丝毫泛滥。

  “盘石古城”的水系设计彰显不凡:总面积50亩的水景,动静结合、宽窄结合、因势利导,形成曲池横塘、宛转溪流。潺潺流水从每户古城人家的屋前或宅后缓缓淌过,临水而居,体味恬淡从容的人生意境。湖、河、渠有机连接,大面积辐射广场、宾馆、客栈、居民区、美食区、商旅区、休闲区,增加游览趣味,形成聚人聚财的“商业引力”。

  狭义的“房子”概念等同于“建筑物”,但“盘石古城”的“房子”囊括了各种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水系等配套设施。  

  没有完善的功能配套,任何生活方式都将失去载体。“盘石古城”的开发建设理念注定了项目在配套规划方面的包罗万象、以人为本。

  在交通方面,南有老城区环城路,西有北干道,东边规划了重龙路,使之形成环状道路体系。同时,古城还配套了两个停车场、一个客运中心以及相应的小区道路系统、步行系统。交通配套,聚人集财。

  宾馆、学校、幼儿园、银行、邮电所、派出所等城市配套,一应俱全。 

  购物中心、美食中心、接待中心、民俗文化中心等生活配套,丰富多彩。

  建一座有生命的古城,让资中盘石古城生生不息是古城规划建设者的基本出发点,也是资中县委、县政府的基本要求。

  盘石古城通过保护与更新,资中古街区将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古城区,具有浓郁本土原真与原创特色的历史文化片区,具有经济活力、环境品质和开发价值的旅游商业片区。经过后期科学管理,最终成为中国珍贵的历史文化活遗产。

  在古城规划中,强调保护更新原则、经济性原则,有效调整功能配置,充分发挥古城历史文化资源在现代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中的历史作用,以经济活力促古城保护。

  历史原真性原则:对历史文物古迹,有代表性的传统公用建筑、民用建筑悉心保护,包括艺术特点、细节处理、结构特征和周围环境,让各主要时期的历史遗迹原真原实,可作历史考证。

  更新原创性原则:街巷的改造,新空间的引入,建筑的更新必须统一风貌,其尺度、质感、比例关系、材料、色彩必须与地方传统建筑、历史文化协调一致,不能简单仿造,注重艺术原创。

  新农村建设,大势所趋,商机无限。

  县城是新农村建设的支点,文化旅游更是新农村建设的朝阳产业。资中磐石古城生逢其时。

  资中是中国文物古迹保存最完好,旅游资源最集中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具有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目前,仅重龙山景区年接待人数已经超过30万人次。

  资中地处成渝特大城市圈旅游环线黄金位置,具有现代旅游的交通人气优势。

  资中是四川有名的丘林大县、人口大县,总人口132万,城市人口20万,2005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4亿,储蓄余额40多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4亿。房地产市场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因此,资中磐石古城开发具有最基本的本地市场消费能力和投资能力作后盾。

  据调查,80%的资中人也希望节假日、星期天外出休闲,但83%的人感到无处可去。资中餐饮休闲消费意愿高达1亿元左右,而实际被消费掉的不足3000万元,有多达7000万元的市场未被占领。市场的强劲需求,为磐石古城的餐饮、休闲经营提供了保障。

  同时,资中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心以古城建设为突破口,拉动城市形象整体提升,彻底改善居民现在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搭建辐射力、号召力、形象力强大的助推平台。

  资中古城策划后记

  “洪顾问”在全国著名学者打堆堆的地方,要接策划业务是非常难的,有位房地产公司总经理给我开玩笑,说:“我们嘛,了解你,喊点活路儿给你做;在外头,你连初级职称都没有,还是个‘五大生’,用你的话说,你连讲师都没有见过,凭什么把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的摊摊交给你玩?”

  所以这次资中1374亩的古城规划策划交给我,的确是莫大的荣耀。获得这个机会尽管没有赚到钱,但我还是要感谢资中县委领导班子,特别是我的中学同学,原资中县委副书记曹雄。我们差不多20多年没有见了,突然他给我来个电话,说是资中古城要进行保护性开发,需要大师把脉,希望我去给他们班子成员谈谈。

  可能是运气来了,就像几年前刘永好请我策划推广38万平方米,几十亿规模的锦官新城一样,这次规模更大,责任也更大,因为是承包性的,一揽子的,是商业合作,不是“打工”。

  曹书记曾经是我邻乡的少年副乡长,20多岁当乡长,30来往岁当处长、组织部长,后来又作了县委副书记,比我得志得多。

  学生时代,同学们是了解我的,就像语文老师吕方杰说的“浓厚乡土味,像个孩子,字写得好,文章写得好,成绩好”,内江广播电台“百里挑一”聘请我作采编,曹同学也是知道的,后来在刘永好、曾雁鸣手下当过“军师”就是间接了解了。曹书记及资中县委给我机会,实际上也是给县上机会。我相信资中古城在新一届县委的领导下一定能建成中国最优秀的古城之一。

为中国农业喝彩!
为中国农业喝彩!

  ——圈点农村改革开放三十年

  2008年7月,我受四川三农新闻网执行副总编夏茂委托,以四川三农新闻网主编的身份接手中共四川省委农办相关策划撰稿工作。其中一项是“为天府农业喝彩”,旨在总结四川农业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成就;加之作为农村干部一直十分关心我的父老乡亲的命运,因此对农业有一些见解,现将有关心得与读者分享。

  2008年,我们迎来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这一重要历史时刻。

  这三十年,是中国农民从饥饿走向温饱,并逐步迈向小康的三十年,是中国农业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步向农业现代化化迈进的三十年。

  三十年转瞬即逝,对我们这些从饥饿中走出来的中国农民来说,像是做了一场梦。

  首先,中国解决“温饱问题”,结束了粮票、布票、肉票等票证配给时代。我国粮食总产量在1978年改革之前6000亿斤,2007年达到10030亿斤,30年内粮食增产超过60%,中国解决温饱问题获得世界公认。

  第二,农民逐步富裕起来。197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134元,2007年4140元,当然我的第二故乡凉山州金阳县1990年代还在为人均纯收入250元苦斗那是特例。

  30年的变化可谓沧海桑田。改革之前农民收入非常低,我们生产队一个劳动日值3毛,一年365天天天出勤,一年可以挣到元,曾经一段时间我的工分是男劳力的1/5,一年“全勤”可挣22元,除去上午读书,一年“半勤”可挣11元。人均耕地低于1亩的地区有相当多的农民没有真正解决温饱,改革开放之前,全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农民总量大概是亿人,就算解决了温饱多数也是“糠菜半年粮”。到2007年底没有解决温饱农民的数量减少到不足1500万人,也就是基本上都解决了温饱。

  从2007年开始,全国普遍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7年年底全国农村约3400万农民纳入低保。解决农民温饱,实现农村稳定为城市改革及全国性的改革开放打下了基础。

  总体来讲,城乡之间,就是先进的城市经济和落后的农村经济之间差距仍然很大,与城市相比,农民的收入仍然很低,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仅相当于市民可支配收入的1/3左右。所以,尽管30年的改革开放给农业、农村带来很大的变化,给农民带来了很多的实惠;但工农产品剪刀差及实际存在的农村投入不足,加上一个个“工业强省、强市、强县”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