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金融之窗-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国在1717年实行金本位制,是西方主要国家中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此后西方国家断断续续地实行着金本位制。
1944年,44个国家的代表聚集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并最终达成协议,建立了一个叫做“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73年正式结束。这样,在1944~1973年间,全球处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虚金本位制时期。“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虚金本位制的内容是: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元与黄金的比价为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而各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这就是各国的货币事实上与黄金挂钩。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我们在汇率那一章里面还要说到。
金本位制在很长一段时间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限制了政府滥发钞票的能力,因为政府可以通过滥发钞票、制造恶性通货膨胀来搜刮老百姓的财富。滥发钞票而导致的通货膨胀还可以将社会财富转移到少数富有的人手中。在金本位制下,因为钞票的发行量受到黄金拥有量的限制,政府不太可能通过滥发钞票来制造恶性通货膨胀。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扩大,金本位制的缺点也渐渐显现出来了。
首先,黄金的产量很有限,这就限制了货币的发行数量。
其次,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的供应量来减轻经济衰退的影响,但金本位制限制了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货币供应量,从而调节经济的能力。有些经济学家发现,在1929~1933年“大萧条”中,谁最先放弃金本位制,谁的经济就恢复得快。中国基本上没有受到“大萧条”的影响,而且1930~1935年的中国经济事实上是比较繁荣的,是现代中国经济的一个黄金时期,因为中国当时实行的是银本位制,而不是金本位制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九章 从“金本位”到法币(2)
再次,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中央银行通过增加或者减少货币的供应量来防止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保持经济稳定健康发展。金本位制下,货币政策完全由黄金产量的波动决定,而黄金产量的变化不是中央银行所能控制的,因此,中央银行事实上完全丧失了货币政策的主动权。黄金产量的波动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大起大落,从而造成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美元与黄金不再挂钩,各国的货币与黄金也就没有官方的比价关系了。现在全球没有一个国家在使用金本位制,不是因为黄金被“妖魔化”了,而是在现代经济中,直接用黄金做货币或者使用金本位制存在很多的缺点,很难行得通。
金本位制结束后,现在各国使用的货币叫“法币”。那么,什么是“法币”呢?法币是由政府统一发行的纸币,而更重要的是,政府下令,所有人都只能用政府统一发行的这种纸币来购物,也只能用这种纸币来偿还债务。
法币也是纸币,但它与金本位制时的纸币有根本的区别。
首先,金本位制时的纸币即银行券,是以黄金为保证的,有法定的含金量,人们可以拿着它到银行去要求兑换成黄金。法币与黄金没有任何关系,它没有任何的含金量,我们不能拿它去银行兑换黄金。
其次,在金本位制下,纸币的发行量受到黄金拥有量的限制。在法币制度下,其发行量不受这种限制。如果政府不负责任的话,它可以想印刷多少钞票就印刷多少钞票,最新的典型是津巴布韦,2006年以来已累计从钞票的面值上删去25个零,否则无法用计算机处理。
为什么大家都使用法币呢?首先,是政府强制性地要求大家使用它。其次,是因为大家相信政府,相信政府会采取措施维持这种纸币价值的稳定,不会滥发钞票,不会让钞票贬值。因为法币依赖于老百姓对政府的这种信任,所以,它也叫信用货币。一旦老百姓不再信任政府,认为政府会滥发钞票,没有能力或者不愿维持币值的稳定,大家就会抛售法币,购买黄金等保值品,结果,法币就会贬值,出现货币危机。
前面说到,在法币制度下,货币的发行量不受黄金拥有量的限制,理论上政府想发行多少货币就可以发行多少。但是,负责任的政府是不会想发行多少货币就发行多少的。为什么呢?因为市场上的资金太多了不行,太少了也不行。钱太多了,会造成通货膨胀,经济会陷入混乱。钱太少了,企业找不到资金来生产,消费者找不到资金来消费,经济也会发展不起来。
那么,政府会怎么做呢?负责任的政府会根据经济发展状况来决定货币的供应量。中央银行用什么手段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呢?中央银行有三大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与公开市场操作。这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的三*宝。
第一个工具就是就是前面说过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当中央银行将存款准备金率从15%提高到20%,那么你存在银行的1000元中,银行必须把存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从150元增加到200元,它能够用来借给别人的金额就从原来的850元减少到了800元。在市场上流通的钱也就将减少50元。
第二个工具是再贴现率。
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因此,当商业银行需要资金的时候,就可以找中央银行借。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借款的利率叫再贴现率。
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是以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为基础的,因此,中央银行就可以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来调节货币的供应量。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加息,那么,货币就会减少;中央银行减息的话,货币就会增加。
中央银行决定的就是这个再贴现率。美联储每个月开会决定利率,它决定的就是这个再贴现率。在美国这个再贴现率叫联邦基金利率,在中国这个再贴现率叫再贷款利率。不过,在利率那一章中,我们讲到,美国与中国不一样。在美国,利率由市场决定,因此美联储只决定这个再贴现率,它不决定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在中国,利率由中央银行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不仅决定这个再贴现率,而且决定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
第三个工具就是公开市场操作。
公开市场操作就是中央银行在市场上买进或者卖出债券。很多企业或者大机构手里有闲散的资金,它们就把这些钱用来购买政府债券。中央银行就可以通过买进或者卖出债券来调节货币供应量。
这样,我们就知道,中央银行用上述手段增加或者减少货币的供应时,经济是“太冷”了,还是“过热了”。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也有失灵的时候。中国就出现过这种情况。1998年以后,中国人民银行曾经连续8次降息,希望通过降息鼓励老百姓多消费,不要存钱。结果,国内居民在银行的存款总额不减反增,从1998年的大约46万亿人民币增加到2007年的18万亿元人民币。为什么会增加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老百姓有很多的后顾之忧:养老、医疗、孩子教育、住房等等都需要现钱,所以不能不存钱。
第十章 利率是金融市场中的“物价”
在金融市场中,资金就是商品,而且是唯一的“商品”,因此也有一个“物价”一样东西来调节它的供应与需求。这个“物价”就是利率。利率是使用资金的价格,即资金的使用费,而不是资金本身的价格。
在商品市场中,价格决定了商品的流向;在金融市场中,利率引导资金的流向,从而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老百姓的消费活动。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资金通过市场从不赚钱的企业流向赚钱的企业,从不赚钱的行业流向赚钱的行业,从不赚钱的地区流向赚钱的地区,从不赚钱的国家流到赚钱的国家。引导资金这样流动的就是资金的价格,即利率。在这里,我们不需要政府来插手,利率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自动地引导资金流向最高效的地方。
在金融市场中,我们就是靠利率这个“物价”来调节公司的经营活动与公众的消费活动的。当需要资金而想向银行借款的公司或者个人很多的时候,银行就可能提高贷款利率,这会抑制公司的投资活动与公众的消费活动;反之,当公司或者个人不愿向银行借钱时,银行就可能降低贷款利率,吸引公司和老百姓来借钱,进行投资和消费,这会刺激经济的发展。
假如你在美国纽约的花旗银行贷款100万美元,花旗银行向你收取每年10%的利息。那么,这个10%的利率是怎么确定的呢?它是这么确定的:首先,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确定一个基准利率。比如,这个基准利率确定为3%。然后,花旗银行在这3%的基准利率上,再加上7%。这样,最后,花旗银行向你收取的利率就是10%。美联储会根据美国的经济状况经常调整这个基准利率,而花旗银行也会根据各种因素,随时决定在基准利率上到底加成多少,所以,银行利率是经常变化的。
花旗银行最后向你收取的这个10%的利息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也就是说,利率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这三个部分是:纯利率、通货膨胀附加率与风险报酬率。
纯利率是指在没有任何风险、也没有任何通货膨胀情况下的利率。
假如你中了10万元的彩票,你可以选择在今天领取,也可以选择在一年后。假如在未来的一年中物价不会上涨也不下跌,也就是说,不存在通货膨胀的问题。而且,不存在任何领取的风险问题。你肯定会选择在今天领取。为什么?因为大家都知道,今天的1元钱的价值大于一年后的今天的1元钱的价值。这两者的差额就是纯利率造成的。
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因此,在将资金借给别人使用时,资金所有人会将通货膨胀因素考虑进来,要求资金使用方补偿自己因为通货膨胀而遭受的损失。这就是通货膨胀附加率。
风险报酬率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违约风险报酬率。
我们向银行贷款买住房时,银行会与我们签订贷款合同,在贷款合同中,银行要求我们按时支付利息,并在贷款到期时偿还本金。但是,这个过程是有风险的。如果我们赖账,有钱也不还,或者我们失业了,想还钱却也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是违约风险。当然,银行比谁都精明,它不会白白地冒着这种风险,它会要求得到补偿。因此,在向我们提供住房抵押贷款时,银行向我们收取的贷款利率里就包含了这个补偿。
利率是经常变化的,而影响利率的变动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资金供需量、经济周期、通货膨胀、政府财政与货币政策、国家对利率的管制、汇率、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等等。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的供应与需求是影响利率的两个最重要因素。
在不同的国家,中央银行影响利率的方法不一样。有些国家的中央银行直接决定利率,而有些国家,利率完全由市场决定。
中央银行决定商业银行利率的做法可能导致资金流向没有效率的企业、行业,从而造成资金这一稀缺资源的浪费。因此,自20世纪80 年代以来,全球出现了利率市场化的趋势,即各国的中央银行不再决定利率,而让市场决定利率。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十一章 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1)
汇率就是一种货币与另一种货币价格的比率,也就是用一单位货币能够买到多少数量的另一种货币。对于我们一般公众来说,有一个比较简便的方法来判断哪个国家的钱更值钱。用专业术语来说,这个简便的方法叫“购买力平价”。
一种货币是否值钱最终是看它能买到多少东西。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两种货币的汇率主要是由两个国家的货币的购买力决定的,两种货币购买力的比率就是汇率。货币的购买力就是一单位货币能够买到多少东西,即买同样的东西,看各自花多少钱,或者花同样多的钱,各自能够买到多少东西。
假如,2005年8月,在中国,我们买一篮子商品,总共花了120元人民币。然后,我们在美国购买完全一样的一篮子商品,总共只花了15美元。这就表明,美元比人民币更值钱。而且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是8元人民币比1美元。
经济学家们常常用一个更加简捷、更容易让一般公众明白的方法来判断汇率的变化,这就是“巨无霸”汉堡包指数。“巨无霸”汉堡包指数是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一种通俗应用。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本国货币的升值会导致本国商品出口减少,同时会导致进口增加;本国货币的贬值则会产生相反的结果。
由于汇率对一个国家的经济、一个公司的经营状况产生很大的影响,各国政府常常将汇率作为宏观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从事跨国经营的公司也必须考虑汇率变化对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
那么,一个国家的货币与另一个国家的货币之间的汇率是怎么确定的呢?汇率的确定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浮动汇率,一是固定汇率。
浮动汇率就是汇率由市场决定。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不是由政府决定,而是随着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自由浮动,而且在一般情况下,政府也不会去干涉外汇市场。货币也是商品,与其他商品一样,买的人多了,货币的价格也就会上涨。反之就会下跌。
现在,浮动汇率是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的汇率制度。不过,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汇率的变化对一个国家甚至全球经济会产生重大影响,在汇率出现过度波动时候,这些国家的政府也会出面干预,防止汇率的过度上涨或者下跌危害经济。
浮动汇率制度的好处就是,当国家经济状况发生变化时,汇率会自动地作出反应,并且做出相应的调整。但浮动汇率制度有一个缺点,这就是汇率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发生剧烈的波动,而汇率的剧烈波动会对国内经济与国际贸易产生恶劣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