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家族战争 >

第14部分

家族战争-第14部分

小说: 家族战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恶习,他的健康受到了严重的损害。1943年,爱德塞50岁都不到就死于癌症。老亨利失去了唯一的儿子,从此他的内心和生活充满了痛苦和惆怅。 守旧的老亨利下台    

  福特王朝并没有就此结束,老亨利炒掉了许多爱德塞的亲信伙伴以及支持者,重新巩固了自己的大权,可能他需要借此摆脱丧子之痛。与此同时,他僵化和过时的经营观念越来越阻碍公司的发展,现在公司非常需要具有新理念的领导人。但是亨利的反应却是倒退了一步,他提携了他的老朋友哈瑞·班尼特做他的得力助手。他之所以会任用班尼特,也许是欣赏他具有自己日渐缺乏的强硬形象……班尼特看上去简直有点凶神恶煞,他将成为公司的重头人物……至高无上的老亨利的宠臣。    

  此时,福特王朝依然如大船般向前驶去,而今家族的第三代也加入了公司。首先,爱德塞的儿子本森加入了公司,接着在1941年,亨利二世也加入了公司。亨利二世比本森更有才干,老亨利看出了孙子身上的潜能,但是他神经质的老毛病又犯了,他担心自己在家族的至尊地位会受到威胁,因此对亨利二世采取了否定的态度。老亨利试图阻碍孙子的发展之路,对他在工作中的表现视而不见,甚至不让他搬进他已故父亲的办公室。    

  亨利二世怀疑壮志难酬正是造成父亲英年早逝的原因,因此他被一种强烈的冲动所驱使,想要完成父亲在福特公司未完成的事业。亨利二世和他的母亲都认为老亨利该为这一家族的悲剧负责,不过因为珍珠港事件的爆发以及美国的参战,两兄弟都应征入伍,使得这些家族矛盾暂时搁置。但是,福特家族的内部纷争已经拉开了帷幕。 逼宫   

  1945年,继位之争终于走向公开,班尼特与亨利二世之间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在这之前,老亨利所立的遗嘱附录中规定,他死后十年内,他的所有股份由一个信托机构掌管,而该信托机构的秘书就是班尼特。亨利二世眼见自己在福特公司的前途就快终结,心有不甘,于是直接向班尼特发起了挑战。战争的分界线十分清楚,一边是班尼特,无家族关系的公司领袖,背后有族长老亨利的支持;另一边则是年轻的亨利二世,支持他的是家族中的绝大多数人。班尼特在一次会议上公开提出要对托管文件进行修改,这让众人都感到震惊,现在矛头已经不仅仅是针对福特家族下一代人了。   

  在此之前,福特家族的第三代人都避免与老亨利发生冲突,但现在他们觉得是作出重大改变的时候了。爱德塞的遗孀埃莉诺在她的丈夫死后获得了40%的股份,她一向敬重老亨利,而今面对公司的严峻形势,她不得不向老亨利发出最后通牒:要么老亨利退位,要么她将自己手中40%的股份售出。老亨利的妻子克莱拉也给自己的丈夫上了一课,她说如果老亨利再和自己的孙子作对,就会毁了家庭的和睦。老亨利迫不得已只好任命孙子为公司的总裁,但是亨利二世要求获得〃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权力,否则就不接受任命。老亨利虽然极不情愿,但他没有别的路可走。随后,在亨利二世的授意下,为老亨利起草的辞职信在一次董事会上被宣读。老亨利虽然已是风烛残年,但他不肯就此静悄悄地离开,他甚至还在公开场合掉下了眼泪。他的商业生涯就此结束了,生活中没有了目标和寄托,两年后,老亨利的生命走到了终点。1947年4月7日,84岁的老亨利在家中去世。 点评         

▲虹桥▲书吧▲BOOK。▲  

第42节:傲慢充斥的家庭(4)         

  亨利作为一个实业家,在工业领域所作出的贡献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称颂。事实也确实如此,他发起了制造业的革命,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福特帝国。直至今天,福特公司仍在市场上叱咤风云,而且仍保留着少部分〃家族企业〃的特征。福特家族的成员始终在董事会占有席位,在写作此书之际,董事会主席就是小比尔·福特。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如果老亨利能认识到这一点而有所转变,那么福特公司现在会有多么强大呢?企业要发展,而传承也是发展的一部分。对于前辈人来说,改变曾经伟大而独特的观点以顺应形势是很难的;而对于一名伟大的领导人来说,在新形势下迎接新挑战,接受新观念,与时俱进,是必须的。   

  领导才能和个性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它们造就了伟大人物的辉煌,但它们同样也折射出了缺点。有趣的是,在这个故事中,是一位女性……爱德塞的遗孀打破了僵局。如果这发生得更早一些……在爱德塞还在世的时候,他的母亲也许可以适度地缓和一下老亨利的行为,这或许可以改变爱德塞的命运。如果老亨利不是紧握指挥棒,福特公司也不会在市场中出现落败的局面,好在他的子孙们意识到了改革的必要性,及时地拯救了福特公司。 达特集团……对权力的痴狂    

  起源   

  达特集团的案例讲述的同样是不愿放弃权力的故事,此类故事我们在本书其他案例中也曾看到,如麦凯恩家族和福特家族。而在达特案例中,我们会发现冲突变得更趋多重,战场也突破了家族的藩篱,走向公开。手握大权的父亲最后发现自己在家族中已经陷入孤立,他解雇一个儿子,与另一个儿子脱离了父子关系,与妻子也离了婚。《纽约时报》客观地将这场家族事件比作达拉斯肥皂剧的真实生活版。   

  赫伯特·哈夫特是一个有远见的商人,他曾经学习过药剂师的技能,并于1955年在华盛顿特区开设了第一家自己的折扣药店。1984年,在他将药店业务出售并开始投资其他行业时,他的达特连锁药店已经发展到了75家。赫伯特以达特事业的成功作为跳板,开始向其他领域发展。他的投资兴趣是广泛的,折扣零售业务遍及许多领域,诸如酒精饮料、汽车配件等等。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做过书商。赫伯特精通财务,通过投资和交易,他找准机会对另外两个大的零售商……afeway和Stop&Shop发起了〃绿票讹诈〃(指投机者先购进某公司的大量股票,然后加价出售给该公司的收购者,或者是以更高的价格把股票卖回给该公司)。最终,在这次实战里,赫伯特成功地为自己赢得了〃企业掠夺者〃的名声,以及为达特集团净赚2亿5千万美元。他的长子罗伯特从旁协助,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并且在多次交易中表现得身手不凡。   

  然而不幸的是,这又是一个父子不相容的案例。罗伯特的商业能力很强,他还在哈佛商学院攻读学位的时候,就曾为他和他父亲开的连锁折扣店……王冠书店写过一篇商业计划书。在家庭的紧张感将他们分裂得如碎片之前,作为一个团队,他们共谋大计、业绩斐然,但是逐渐地,赫伯特开始感到了来自儿子出色领导能力和独立个性的威胁。 赫伯特的愤怒   

  导火索最终还是被点燃了。1993年4月,罗伯特犯下了一个大错,他公然地表露了自己的想法,并在《华尔街日报》上的一篇文章中说公司的领导结构即将开始调整,届时将会采用新的管理模式。对赫伯特来说,这就像是一纸死亡通知书,每个人都可以理解他的愤怒。罗伯特掀起的这次波澜极具煽动性和挑战性,同时也暴露了公司关于所有权和继承权问题计划的缺陷。   

  赫伯特可没有什么心情去和解,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罗伯特收到了一封父亲律师发来的将他解雇的传真,理由是〃他意图接管公司〃。赫伯特还将和他相处了45年的妻子格洛丽亚逐出了董事会,此时情况变得更加尴尬了。格洛丽亚立刻反击,她以丈夫不忠并有身体虐待行为为由提出了离婚申请,并起诉公司对自己的解雇是不正当行为,她的这一系列行动迅速地扭转了局面。         

▲BOOK。▲虫工▲木桥▲书吧▲  

第43节:傲慢充斥的家庭(5)         

  面对这场家族之变,赫伯特转向他的二儿子罗纳德,将他拉拢过来共同对付格洛丽亚和罗伯特。罗纳德和他的父亲截然不同,他的领导经验微乎其微,而且,他们已经疏远了好一阵子了。而正是这些,竟使他稀里糊涂地拥有了取代赫伯特担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机会。同时,赫伯特也在尝试改变公司的所有权结构,他宣布罗纳德享有认股权并增加了其在公司所占有的股份,这就冲淡了其他家庭成员所拥有的股权,包括格洛丽亚。但是格洛丽亚却看到了她的这次离婚所带来的潜在价值。   

  意料之中的,这次继承权之战还牵扯进了家庭中的另外一名成员……大女儿琳达。琳达在公司并没有什么正式的职位,进入这次冲突之后,她选择站在父亲和罗纳德一边。也就在这一年,赫伯特和罗纳德因为一笔房地产业务闹翻了,也许这本来就是预料之中的,因为在性格方面,赫伯特和罗纳德实在是大相径庭。哈夫特一家的混战对公司的生意造成了严重影响,王冠书店由于没有战略性目标方向,生意每况愈下,最终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2001年,公司再次被迫申请破产,并最终淡出了市场。此前赫伯特曾卖掉手中的股份给公司制造过一次短暂的复兴,但始终于事无补。 衰败和陨落   

  家族和企业的迅速衰落,使得许多家族成员都只顾自己的利益,他们迫切地想要兑现自己手中的筹码,得到钱后便快速地从企业中退出。罗伯特、琳达和格洛丽亚在1997年共卖出4100万美元的股份,而赫伯特随即在12个月内以同样的方式卖掉手中资产,兑现了2000万美元。罗纳德也离开了,虽然分红较少但是却保留了家族房地产的控制权。   

  赫伯特没有放弃商业,他的最后一项事业尝试是在网上开展药店业务,但儿子罗伯特也开展了类似的业务,他很快被卷入了儿子报复性的竞争当中。这是父子之间在商场中的最后一次较量,其结果是两家公司在世纪之交,同时被互联网泡沫所造成的急速经济紧缩击垮。最终,赫伯特像一个心有不甘的帝王,在2004年与世长辞。 点评   

  哈夫特家族的案例再次阐明了狂妄自大的愚蠢:作为创始人的父母,不能把自己对于梦想的追求强加在其他人身上。我们可能会说只有最自私的父亲才会如此热衷于破坏自己儿子的前程,但是这样的谴责是肤浅的。在此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当父子年龄差距不是很大的时候,很容易形成危险的局面。当儿子准备接手权利时,父亲没有移交的准备,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问题并不在于家庭成员之间的那种感觉,而在于他们对于那种感觉的回应。特别是对于男性,这是一个深层次的话题,因为很多男性坚强的外表下掩藏的其实是脆弱的自尊。对于那些取得巨大权力、财富和成功的人们来说,让他们公然怀疑自己的力量显然是行不通的,而在局外人看来,这又显得难以置信。而且,男性总是觉得财富和自身的价值并不稳定,过去的成就不值得一提,眼前的事情或下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才最重要。这种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就像一只欲壑难填的怪兽不断地吞噬着自己,甚至连自己的子女都变成了威胁。那么应该怎么办呢?只有寻求心理治疗,否则现实将会无情地揭露一切,而那时也许已经铸成大错,为时晚矣。   

  这个案例得出的更加实际的结论是:在一个结构完整的企业中,权力和资产必须配以睿智的大脑、敏锐的洞察力和开诚布公的交流,这样才能施行全面综合的决策。哈夫特案例显示,他们在抗拒私利横行方面是多么的失败,商业上的巨大成就在一夜之间就可以烟消云散,这是多么让人瞠目结舌啊!然而对于这一切,家族成员却毫不在乎。    

  伊盖姆酒庄……轻视的危险   

  家族血缘   

  追溯以往,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家族企业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个故事就是关于这样一个家族,该家族从1593年起就开始生产一种甜酒,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来自法国波尔多的苏特恩白葡萄酒,他们的品牌享誉全球……伊盖姆酒庄。         

←虹←桥←书←吧←。  

第44节:傲慢充斥的家庭(6)         

  苏特恩白葡萄酒选用晚收获的熟透了的葡萄做原料,达到了〃高贵腐化〃的级别。不幸的是,高贵的腐化也侵蚀到了家族里面。可能你会认为拥有全世界最受青睐的酿酒厂,会使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备感自豪并希望能坚持下去,然而在家族企业创立三个世纪以后,家族领导的偏执姿态引起了家族分裂。在本案例中,企业分裂的原因主要是家族成员的集体不满,家族企业的领袖过于忽视他的那些股东同伴了,使得他们对家族的忠诚受到了极限考验,最终导致每个人都想脱离家族事务。    

  律·沙律斯家族进入伊盖姆酒庄应该是在1785年,当时律·沙律斯家族的路易斯·阿麦迪娶了伊盖姆家族的约瑟芬……原酿酒厂创始人的直系后裔。法国这个地区的酿酒工艺举世闻名,在当时的贵族家庭里,每一代人中有一位家庭成员将接受家族的认证,世袭家族财产,并继承祖传的酿酒传统。在律·沙律斯家族中有一个很独断的规定,那就是对于家族中的其他成员,即使他们是企业的共有人,家族酿酒厂和他们也没有什么关系。   

  到了20世纪下半叶,掌管伊盖姆酒庄的家族划分成三个集团,其中最大的集团是汉格洛特分支。这个集团由家庭成员中的多数人组成,但他们只掌握了企业很少一部分股份,他们中的部分人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企业的大部分股权由律·沙律斯家族的另外两支掌握:长子尤金,膝下无嗣,继承了公司最大的一笔股份,达47%;弟弟亚历山大是叔叔波特兰选定的继承人,也是公司的管理人,但是只占有9%的股份。随着伊盖姆酒庄成为世界上最好的波尔多葡萄酒庄园之一,亚历山大也继承了伯爵的头衔。此时,家族中三个分支之间处于严重的不平衡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