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轨的纸币-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组成部分,大量美国居民利用住房抵押贷款的再融资来获得更多贷款,以这种“按上按”维持自己入不敷出的生活方式。格林斯潘先是给了较低市场利率,释放出巨大购买力,使房屋价格不断上涨,住房抵押贷款者可以以已经升值的住房为抵押,以比原有贷款更为优惠的条件借入一笔新的贷款。在借新还旧之后,多出来的部分便可以提取现金消费。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3 “迷彩债”引爆“小概率事件”(3)
据统计,在2001年至2005年的5年中,美国自有住房者通过借新还旧方式,每年提取了近1万亿美元的房产增值收益,作为其日常消费开支。从2001年末到2007年底的6年中,美国个人积累的债务达到过去40年的总和。欠账的人多如牛毛。而此时,惧怕恶性通胀的格林斯潘早已经开始了加息周期,房地产购买力迅速下降,借新还旧方式在经过惯性冲高后在2007年底戛然而止。随之,房价暴跌,泡沫破灭,整个借新还旧链条断裂,首先是低信用阶层的违约率大幅上升,最终引发了次贷危机。
从这个角度看,2000年美国IT泡沫破灭之后,格林斯潘采取的货币宽松政策是7年后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有意思的是,格林斯潘是著名的“*”通胀“杀手”,面对2003年后不断抬头的通胀,2004年起他又连续加息,又将自己亲手制造的通胀亲手“杀”了,同时留下一个泡沫破灭的世界。此次大危机证明,用地产泡沫填补IT泡沫,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办法。
格林斯潘用纸币制造了两个泡沫,第一个是实业领域的IT泡沫,留下了一批高科技企业;第二个是资源领域的地产泡沫,留下的只是资源金融里的裸泳者,是大批的破产者。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与格林斯潘反通胀完全相反,他的继任者伯南克以反通缩著称,被冠以“超级鸽派”的称号。他曾说过,必要时将用一切手段遏制通货紧缩,甚至可以“大量印制钞票并用直升机散发”来鼓励消费。因此,虽然他曾表示担任美联储主席后的头等要务是“保持格林斯潘时代政策和策略的连续性”,但是2009年3月,伯南克领导的美联储实施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开动了印钞机,也开始了制造新一轮更大泡沫和更高通胀的进程。这是美国经济和美国经济学的悲哀,这一悲哀还会让世界经济大受牵连。
乘数效应的利与弊
格林斯潘和伯南克凭什么敢在经济处于下降通道时增加货币投放?他们的理论武器是货币的“乘数效应”。
乘数效应指的是,最初投资的增加所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会带来国民收入的数倍增加。金融机构为企业增加信贷投放后,企业以工资、利润、利息等形式流入生产者、银行、储户等手中,形成信贷资金的循环利用,实现乘数效应,如此循环往复,步步升级。在这一过程中,关键是企业能创造新增价值。
如果新投放资金主要进入金融企业和资本市场,它们只能在这里无聊地体内循环,玩左手倒右手的游戏,虽然有人赚有人赔,但整体上是“零和游戏”。从大方面讲,新投放资金流向三类企业。
如果新投放资金主要进入实业企业和消费市场,会带动该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发展,新的生产和新的消费成功循环起来,就会为社会增加新的价值;新价值产生新的信贷需求,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起点,给市场流动性注入持续动力,从而实现乘数效应。这里的关键是要有新科技、新产品、新消费,要有新的增长点。这是一种“正和游戏”,是乘数效应的理想状态。
如果新投放资金主要进入金融企业和资本市场,它们只能在这里无聊地体内循环,玩左手倒右手的游戏,虽然会有人赚有人赔,但整体上是“零和游戏”。在这里,一些人的获利必须以另一些人的损失为代价,并不能使社会总财富增加,没有实现乘数效应。 电子书 分享网站
3 “迷彩债”引爆“小概率事件”(4)
如果新投放资金主要进入资源企业和资源市场,则会进一步抬高资源价格和资源金融产品泡沫,进一步提高实业内部生产和消费的成本,结果不但不能支持创造新增加值,还会延缓价值创造和经济复苏。这是一个“负和游戏”。根本无法实现乘数效应。
按照这一分析,不难发现,2000年后,格林斯潘放出的新资金主要流向房地产市场,其标的物是土地资源,吹起了土地资源泡沫,根本无法实现乘数效应,最终导致了此次大危机。
单笔“次货”风险是“小概率事件”
货币的乘数效应显然没有在次贷中实现。投到这里的新资金只是在累积风险。这一点,华尔街的银行家们心知肚明,但他们说服了自己,说这些次级借贷者支付的高利率将会弥补可能产生的风险,于是先后向这个市场注入了大约1万亿美元的资金。
这些资金的突然涌入彻底改变了次贷市场的原有结构。为争夺次贷产品,放贷标准和信用评级被不负责任地全面放宽,众多贷款发放者对放贷采取了重量不重质的态度。
重量不重质态度的背后正是存在所谓的小概率事件的逻辑。小概率事件是一个统计学概念,意思是说,如果一件事的发生几率只有几万分之一,或几十万分之一,它就叫做小概率事件,统计学上可以将它忽略不计,因为几乎不可能发生。例如,买彩票中大奖就是典型的小概率事件。类似地,在茫茫人海中碰到你的初恋情人,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
美国的金融机构正是把次贷当成了小概率事件——每笔次贷确实存在风险,但每笔次贷只有几十万美元,所包含的风险都是小风险,对于每个庞大的金融机构来讲,对于1万亿美元的次贷大盘子来讲,对于十几万亿美元的住房信贷总盘子来讲,单笔次贷造成系统性风险的概率几乎为零。
可是,世界是奇妙的,大奖总有人中,小概率事件总会出人意料地突然发生。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成了又一个典型的小概率事件。
金融大鳄成为潜在的暴风眼。更可怕的是,次贷这种次级信贷资产还被进行了证券化。华尔街金融机构先将次贷多层分拆,然后和其他金融产品一起打成债务包,出售给形形色色、国内国外的集合理财产品服务商,后者的钱正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小散户。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千千万万的普通投资者成了最后的买家,而他们的钱可是来自自己的实业劳动和科技创造,是实实在在的血汗钱。于是,民间储蓄的存量纸币和央行放出的增量纸币在这里对接,就像江水遇到海水,小鱼遇到大鱼,保命是很难的事情。
而世界各地的千千万万的普通投资者为什么会购买呢?同样是中了货币主义的病毒,同样是由于对土地等资源产品的偏爱。在头脑间传递的思想流毒,比在身体间传递的流感更可怕、更深入。因此,在批判卖方的同时,买方也必须深刻地检讨自己。
由于这种投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经过了分拆和打包,在销售过程中经过了至少多次倒手,就像穿上了“迷彩服”,到普通投资者面前时已经面目全非,成了名副其实的“迷彩债”。当然,打包过程中,也可能将最初发行者本身的资产纳入其中,这些最初发行者一般都是华尔街的金融大鳄。背靠这些大树,在次贷危机以前,现在一文不值的“迷彩债”当时都是优等品。于是,金融大鳄成为潜在的暴风眼。例如,雷曼兄弟本身的资产就被纳入部分“迷彩债”中,雷曼兄弟的破产就成为大危机加速的暴风眼,导致千万中小投资者血本无归甚至破产。
3 “迷彩债”引爆“小概率事件”(5)
就这样,美国次贷破产者的命运成为全球投资者的命运。
蝴蝶效应:“最后的傻瓜”没出现
美国最初一个次贷破产者的命运成为全球投资者的命运,是一个最典型的蝴蝶效应。
美国为什么会出现第一个次贷破产者呢?抛开该家庭出了什么不幸的具体情况不说,有一点是肯定的:这栋次贷房不能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学术问题。按照货币主义的信贷接力游戏,总会有下家,总会有下一个“傻瓜”出现的,我的债你来还。那些被货币主义洗了脑的美国次贷人总是相信,在无限的货币接力和风险传递中,自己不是“最后的傻瓜”。
然而,人口是有限的,进入某个市场的人口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美国次贷房市场,没有出现“最后的傻瓜”,倒是出现了第一个次贷破产者。这是蝴蝶翅膀的第一次抖动,最终在全球掀起了金融海啸,成为一个最典型的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原本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人们形象地理解为,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就可能造成遥远国家的一场飓风。
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在一篇提论文中分析了这个效应,起初是说一个海鸥扇动翅膀足以永远改变天气变化。此后,他用了更加有诗意的蝴蝶作比喻。目前,对于这个效应最常见的阐述是:“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最终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必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也就是说,“小概率事件”其实是个“大概率事件”。
蝴蝶效应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蝴蝶效应起初用于天气,天气是一个难以预测的复杂的系统,该比喻可以形象地说明问题。后来,人们把它用于同样难以预测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在社会问题中,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和隐患,如果不及时地引导和化解,最终会给社会带来莫大的危害,可戏称为“龙卷风”或“风暴”;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和发明,只要正确指引和运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产生革命性变化。可见,蝴蝶效应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此次大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负面的蝴蝶效应。危机很快从美国到了冰岛。渔业曾经长期是冰岛的支柱产业。后来,冰岛政府认为,靠渔业拉动的经济增长过于缓慢,于是大力发展金融业,渔业等传统实业却持续萎缩,国家的经济结构也呈现出倒金字塔结构。2007年,冰岛银行业总资产相当于该国经济总量的9倍,其四大银行所欠外债超过1000亿欧元,而中央银行所能动用的流动外国资产仅40亿欧元。事实上,冰岛的经济命脉掌握在了全球大大小小的金融投资者手中,一旦金融危机爆发,必然会迅速波及这里。
作为昔日全球最富有的国家,冰岛已欠下全球350亿英镑的债务,国家濒临破产边缘,相当于每个冰岛人欠下116万英镑的债务。该国总理劝告本国人民重拾捕鱼行业,并且无奈地承认,冰岛需要几年时间才能走出此次金融危机的阴影。美国次贷这支蝴蝶翅膀扇起的气流,最终掀起的这一场飓风,就这样把远在北欧的冰岛卷了进去。
危机爆发后,美国负资产家庭数目从2006年的300万,暴增3~5倍至现在的1200万~1500万,原因是不少业主在楼市高峰期时次按周转套现,楼市狂泻后纷纷变成负资产。负资产过多将继续拖慢楼市复苏的进度,过去美国人靠“按上按”套现的消费模式也将一去不复返,这将严重拖累美国整体经济。
目前,美国经济仍未走出次贷危机,大西洋两岸的众多金融机构已经遭到了沉重打击,美国无法售出的住房数量达到了空前规模。虽然次级贷款总额只有1万亿美元左右,但与次级贷款有关的金融产品总额高达数万亿美元。此外,次贷违约率上升还带动了优惠级房屋贷款的违约率的攀升,后者的市场规模可是要远远大于前者。如果后者也被蝴蝶效应击中,银行和金融系统因此所受到的打击也将会异常严重。
4 政府,你是“超级操盘手”(1)
纸币在资源领域泛滥是造成此次大危机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都是纸币惹的祸。纸币是以国家信用为担保的,政府的信心、道德和调控能力决定着纸币的命运。纸币时代,“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不再是政治口号,而是纸币的灵魂。
人类第一张纸币是中国的“交子”
作为“文状元”和“武状元”,弗里德曼和格林斯潘都是纸币的俘虏。他们与纸币共舞,试图驾驭纸币,却并未成功驾驭纸币。对于纸币,中国人或许比美国人更有发言权。
前面讲过,纸币古已有之,世界上第一张纸币是中国的交子。
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考证,我国货币史至少已有4000年,从原始贝币到布币、刀币,及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流行的方孔钱,中国货币文化源远流长。到北宋时期,我国四川成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此前,还有唐代宪宗时的“飞钱”和汉武帝时的“白鹿皮币”,皆近似纸币。
北宋时,中国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当时的四川地区通行铁钱,使用极为不便,买一匹布需铁钱两万,重约500斤,比布还重,要用车载,出现了严重的货币和商品的“重量倒挂”。需要轻便的货币是当时最大呼声。这是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的主要原因。
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发行。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纸制作的卷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付给铺户3%的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纸券便谓之交子。看来,最初的交子是类似今天的存款和取款凭据,不过,不是银行给你利息,而是你给银行保管费,类似于今天的负利率。有意思的是,现在有人说,为走出大危机,为刺激消费和信贷,现在确实要实施负利率。
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