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经理学院亲历记-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生互相学习是经理学院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质量的学生是哈佛的真正财富。我们班上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人都有。我们每天都有新发现。讨论石油危机时,来自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国家的同学,提供了彼邦的第一手信息;讨论医院管理时,班上曾经是注册护士的同学现身说法;讨论汽车工业时,曾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助理的同学介绍董事会内幕。
总之,全班九十个人,每人都有独特的经历,有的人谈起来比教授还娓娓动听。每个人能从其他八十九位同学那里丰富自己的知识和阅历。而我们大家又在一起学习新的知识,这是何等令人兴奋啊!实例讨论是发挥集体智慧的群英会。“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信夫!
你的周围有那么多才识卓著的人,使你未免产生某种程度的自我怀疑。
可是你很快会发现别的同学也在羡慕你自己视为当然的才能,从中你又可能发现自己具备原来自己还不知道的才能。逐渐地,我们形成了一个互相尊重、互相依靠、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集体。尽管各人的个性不同,癖好有别,见解各异,但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员,都为集体的学习经验贡献自己的才智。
四 校 史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年轻人在今后一生中能自己教育自己。
——赫钦斯哈佛大学创立于一六三六年,是美国最古老的大学。
英国清教徒来到美国后仅十六年就创办了这所大学。哈佛从当年的十二名学生已发展到今天的一万六千八百名学生和二千二百名教师。迄今哈佛大学培养出六位美国总统,二十九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二十七名普利策奖金获得者,以及为数可观的最高法院法官、内阁部长、将军、外交家、主教、工商企业界领袖,乃至外国元首。
早在一八八五年,哈佛大学就酝酿开设管理学课程。当时不少学生不愿遵从旧传统去当牧师、医生、律师或教师,而宁愿进入工商界与金融界工作。
一八九八年美国与西班牙交战,培养具有大学水平的殖民地行政管理人员,更显得有必要了。
哈佛经理学院于一九○八年成立。虽然宾夕法尼亚大学、达慕斯学院、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加州大学已先此开设了管理学课程,但是堂堂的哈佛大学要设一所带有“铜臭”的经理学院,究竟成不成体统?的确有过一番争议。与众不同的是,哈佛大学来定将经理学院升格,要求入学者一律须具有学士学位。于是,哈佛经理学院便成了美国第一所授予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高等学府。美国不少主要大学的教学一向没有中心教纲,教学内容往往是教授们个人兴趣的一种堆积,有时甚至是捐款者感兴趣的课题。哈佛经理学院从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规定:教学目的是系统地培养有责任感的、有道德的一流经理人才。这一宗旨,七十五年来,从未动摇。
经理学院第一期招生五十九名。既没有教学大楼,又没有资金。年度经费仅二万九千美元。学校在首任院长盖依的十一年任期内,制定了基础课程。
经过五年的试办,经理学院终于名正言顺地成了哈佛大学的一所正式的研究生学院。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学生人数从一九一六年的一百四十二名遽减至一九一八年的十八人。当时整个经理学院只有三名教师,没有院长。
一九一九年波士顿大银行家多勒姆出任院长。新生激增至四百一十二名,相当于第一次大战前的两倍。然而学校师资不足,教室分散,课程不统一。更不幸的是没有跟大公司攀上亲。在多勒姆领导下,一九二三年学校制定了一年级的统一课程,整顿了二年级的必修课,还开设了以在职经理为对象的管理学课程。多勒姆的另一急务是增建校舍。一九二三年经理学院开展了以五百万美元为目标的募资活动。募资委员会写信给著名的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即现在的万国宝通银行)董事长乔治·贝克,请他带头认捐一百万。
贝克回信说:
我对你们的要求很感兴趣,但认捐一百万元并不吸引我。老实说,连五十万我也不打算出。可是如果你们让我独力出资,建设哈佛经理学院的话,我愿意捐五百万元。
于是,贝克先生一举手之劳解决了经理学院金钱上的烦恼。三年后的一九二六年,七百五十名学生住进了新校舍。贝克图书馆和摩根办公楼于翌年① 罗伯特·赫钦斯(1899—1977),美国教育家,《大英百科全书》编委会主席。批评美国学校的教育过分专业化,过分强调职业教育和实用主义。在担任芝加哥大学校长期间,力主大学专业课程与常识课程间的平衡,维护西方的文化传统。
竣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经理学院的正规教育曾中断两年。学校事实上变成了军事学院。战后学生人数增加,院长戴维德又一次进行募资。一九四九年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出资建造了我们现在的教学大楼,以他的岳父奥尔里奇之名命名。一九五○年克莱斯奇基金会捐资建造了餐厅大楼克莱斯奇楼。要说经理学院的每一幢建筑物都是金钱和成功的象征,一点也不夸张。
到一九五五年,梯尔院长接任时,经理学院已在经济上站稳了脚跟。教学大楼的建造亦臻完备。新院长于是将注意力放到工商管理硕士课程的审核上,增设了有关数学技巧,社会科学和国际商业方面的内容。
一九六二年乔治·贝克(与捐资者乔治·贝克同名但无亲属关系)继梯尔担任院长。在他的主持下,经理学院于一九六三年首次录取了女生。一九六四年学校添置了电脑,随后又扩建了办公楼,兴建了伯登大礼堂。捐赠给经理学院聘任教授用的资金增加了一倍。七十年代,弗雷克院长再次扩建了校舍。现在经理学院共有二十五幢教学办公楼和学生宿舍。在此期间,在职经理人员课程的内容有所增加,与校友的联系也得到加强。
现任院长约翰·麦克阿瑟于一九八○年履新。他在发扬学校传统的同时,也不断审议这所著名学府的办校方针。
哈佛经理学院是如今美国最大、最富、最有名望,也是最有权势的管理学校。哈佛经理学院的基金达二亿五千万美元之巨,比美国所有其他管理学校的总和还多。经理学院目前年度预算达一亿美元,其中用于教学研究和课程发展上的资金约三千万美元。
工商管理硕士课(MBA)是哈佛经理学院教学的中心内容。此外,还有工商管理博士课(DBA),目前有近百名学生,以及十种专为在职经理人员设的课程,每年约有一千八百人参加。工商管理博士课程创设于一九二二年,主要培养师资和研究人员。在职经理人员课程分好几种,其中以一九四三年创立的高级经理人员课程和一九六○年开设的管理能力发展课程招生最多。参加者均由所在的公司出资。教学方法也是实例法。每周上课六天,参加者一律住在学校。
哈佛有四种为总经理阶层人员开的课程:
一、高级经理课:为时十三周,参加者多为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副总经理、董事等。一般有二十年到二十五年的工作经历。教学目的是提高高级经理人员制定远期规划,统筹全局,综合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该课程每年春秋举办两期。每期招一百六十人。学费相当于MBA 两年的总和。
二、国际高级经理课:为时八周,参加者多为美国跨国公司和外国公司的高级经理人员。这门课程原设在瑞士,最近搬回美国。该课程针对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为提高国际经理人员分析、规划、决策等多方面能力而设置。
每年举办一期。每期招八十人。参加者百分之八十来自外国。
三、管理能力发展课:为时十二周,参加者为有五到十年工作经验的中级经理人员。他们是所在企业的第二阶梯,需要提高总揽全局的管理能力,为将来担任总经理工作打好基础。该课程每年举办两期。每期招一百二十——一百四十人。
四、小企业经理课:为时九周,以三星期为一个单元,在二到四年内完成。每期招一百——一百二十人。这门课程的参加者多为企业创办者。一般来说,所经营的企业营业额在每年三百万到一亿美元之间,职工在四十人以上。随着企业的发展,自办企业家需要有系统地增强各方面的专业管理能力,如制定企业战略,提高生产率,增加利润率,设计市场营销策略等。
另外,哈佛有七种对象为负责某一部门的专职经理的职能性课程。每一课程为时一至三周不等,一般在夏天举行。内容有国际市场营销管理、营销战略、企业金融管理、企业会计、企业生产战略、电脑信息资源管理、人事组织管理等。
哈佛每年还举办各种专题讨论会,如一九八六年举行的农业和食品工业讨论会,讨论的课题有美国、苏联、欧洲共同体和中国的粮食政策,合营企业,电脑为农业服务,农产品竞争等。
在职经理课程和工商管理硕士课程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考试,不评分。
因而压力比后者小得多。
经理学院共有一百八十多位教授、客座教授、副教授和讲师。除教学外,他们还从事课程的开发和研究,撰写实例,以及写作专业著述。另有一百八十多名研究人员配合教师的工作。经理学院的教授每年出书二三十本。目前使用的六千多篇实例中,三分之一是最近三年内撰写的。哈佛教学用的实例遍销全世界。仅一九八五年一年,一百四十个国家的三千多所学校和公司企业,向哈佛经理学院购买了二百五十万份实例。
《哈佛工商评论》双月刊,创刊于一九二二年。目前英语版发行量已达二十四万份,拥有二百万读者。并用包括中文在内的十二种其他文字在全世界一百二十五个国家出版,为各国工商界决策人士的必读物。
一九八四年学校成立了自己的出版社——哈佛经理学院出版社。
现在哈佛经理学院已有三万多MBA 历届校友。如果把参加在职经理课程的人员包括在内,则有五万多校友。他们在美国社会上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学校的最近一项统计表明,百分之三十的校友毕业二十五年后均是公司总裁、常任董事、合伙企业主或自办企业主。百分之二十的人在美国五百家最大的公司里担任要职。这样的校友关系网对任何一个哈佛MBA 来说都是宝贵的资本。
哈佛经理学院毕业生除了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外,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宗教、教育以及政治活动。其实在校念书时,哈佛生就是如此。
哈佛经理学院学生会很活跃。学生会由五个委员会组成:(一)总务委员会;(二)教育委员会;(三)社交活动委员会;(四)体育活动委员会;(五)学生俱乐部委员会。学生会组织球赛、义演、马拉松赛跑、春季献血运动、募捐,举办帮助一年级同学适应新环境的“熟悉哈佛周”活动,组织二年级同学个别辅导学习上有困难的新生。
每个班级向学生会的各委员会选派代表。每班的教育委员负责沟通教授与全班同学的联系,总务委员负责课外活动。娱乐性活动由体育委员和社交委员经管。此外各俱乐部在班上也有代表。
学生俱乐部名目繁多,按择业志向、种族、国别、兴趣爱好。体育活动分别组成的有四十个。有电脑俱乐部、投资俱乐部、农业俱乐部、黑人学生联盟、犹大学生协会、橄榄球俱乐部、女子足球俱乐部、二十九岁以上同学会、基督教联谊会等等。我参加了国际工商俱乐部、亚洲俱乐部和管理咨询俱乐部。俱乐部的活动有聚餐、郊游、邀请各界名流来校讲演等,许多活动对非俱乐部成员也开放。每天总有二三个俱乐部招待会和名流演说会。
一九八三年十月初,哈佛大学校刊《哈佛红》在头版刊载出一篇关于我的特写。总的来说,内容正确。美中不足的是有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幼稚的错误。当初我曾向那位年轻的记者提出让我最后过一下目,可是他要我完全相信校刊的可靠性,并说我过目他写的稿子会影响他作为记者的独立性。原来,美国人也会上纲。肯尼斯·沃尔科特同学好心地把这份特写剪下来贴在教室墙上达一周之久,直到我自己把它取下来。
经理学院自己有院刊。每星期一出版的《哈佛经理学院新闻》已有五十年历史,这份报纸以“为经理学院全体师生员工服务”为宗旨,不受校方控制,也不听学生会管辖。经费来源于广告。
五 本田的启示失败足证欲望的不够强烈,而非欲望的过于大胆。
——莫罗阿哈佛上课不响铃,一到时间就开始。今天老师刚说了几句,忽然一辆摩托车疾驶入教室。车上一前一后坐着两个身穿黑色皮夹克,足登高统靴,头戴反光太阳眼镜的流氓样人物。其中一个嘴里叼着一根不冒烟的香烟;另一个手里握着一只啤酒瓶,他们冲到讲台前,朝着全班同学一挥手,发出一声怪嚎,登时全班骚然,大家马上认出原来是科根和艾德莱两人的把戏。立即掌声爆发,不知有谁事先已准备好照相机和闪光灯,咔嚏一声把这个场面照了下来。
原来这是他俩为今天的课堂讨论准备的一幕序曲。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日本本田汽车公司的发家史。
从一九六○到一九八0 年的二十年间,世界摩托车工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原先实力雄厚的欧美制造商在日本的竞争下,节节败退,到一九八○年,己濒临全线崩溃。率先打入世界市场的日商是本田汽车公司。本田的成功的故事在美国企业界已家喻户晓,有口皆碑。
本田汽车公司的创建人本田宗一郎是一个天才的发明家兼实业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亟需交通运输工具。当时全日本有二百多家摩托车制造厂,但设备陈;日、技术落后、材料质劣。本田宗二郎崇信技术,以为技术不仅可以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