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哈佛经理学院亲历记 >

第21部分

哈佛经理学院亲历记-第21部分

小说: 哈佛经理学院亲历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十五人,其中六百八十六人通过学校的择业办公室找到工作。每个学生平均进行了十五次谋职面谈,收到三份聘书。

  的确,哈佛经理学院最能吸引人的地方就在这里。哈佛MBA 学位成了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美国失业率为百分之七。一个哈佛学生却有数份聘书任意挑选。哈佛MBA 的平均起薪为一年四万美元,在美国所有的管理学校硕士生中数最高。

  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就没有明确的择业目标。对于哈佛MBA 生来说,问题不在于找不找得到工作,而是找到一份适合自己需要、兴趣、特长、生活方式的工作。理想是美好的,通向理想的路只有自己走出来,实现理想的努力有时是沉闷乃至庸俗的。

  整个谋职过程从二年级开学起始,到翌年四、五月才偃旗息鼓,前后差不多八九个月。。

  择业的第十是自我估价。一年前刚进校不久,哈佛的学生择业咨询服务处就组织过一次名叫斯特朗一坎倍尔的心理学测验。测量的不是个人能力,而是个人兴趣,并且把你的兴趣同在不同职业上成功的人的兴趣作对比,兴趣相近,也许说明你可以考虑他们的职业。

  斯特朗一坎倍尔测验的第一部分的六个职业主题是:实干型、研究型、① 居里夫人(1867─1934),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生于波兰。与丈夫皮埃尔·居里共同致力于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先后发现钋、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1903 年居里夫妇合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 年又独得诺贝尔化学奖。

  艺术型、社交型、进取型和常规型。第二部分按第一部分的六个主题将基本兴趣分门别类。列入实于型的兴趣为:大自然、农业、军事活动、手工操作;列入研究型的兴趣有:科学、数学、医学;艺术型为:音乐、戏剧、美术;社交型为:教学、社会服务、体育运动、宗教活动;进取型为:公共演说、法律、政治、经商、推销、企业管理;常规型为:办公室工作。

  然后将你的兴趣和在职者比较,兴趣相近,说明很可能你会喜欢他于的那一行。测验结果,我的兴趣与进取型中的投资管理经理和市场营销经理最相近,与艺术型中的律师和摄影家较近。

  经理学院的实例法和课堂讨论,在一定程度上能揭示你的能力和个性。

  有的课程你很感兴趣,你分析实例得心应手,也许说明你可以考虑类似的工作;有的课程你觉得沉闷乏味,视为畏途,也许你就应该回避这类工作。

  到了二年级,如果对自己要干什么还不清楚,可以找MBA 咨询服务处的心理学家请教。除了帮助择业以外,该服务处还帮助同学克服学习上遇到的种种心理障碍,如上课发言有困难,不适应实例教学法,注意力不集中,考试怯场,以及MBA 课程的压力给个人生活带来的困难。据说每年有六百多位同学登门求教。我虽从未问津,却不是因为我小视心理学,而是出于对心理学的天生兴趣,当了自己的心理学医生。

  谋职的第二步是写个人简历。哈佛择业办公室专门准备了《学生简历撰写指南》。简历列举自己的背景、经历、成就、兴趣、特长,力求用词简练、准确、鲜明。经理学院崇尚实于,择业办公室特地挑选了一百五十个“行动”

  词供学生采用。为避免歧视,保证就业机会均等,哈佛不准学生在简历中提年龄、出生地、宗教信仰、性别、种族、肤色、国籍、残疾,不准夹照片。

  个人简历可以说是一份自我广告,尽管单靠风格和语言并不能保证成功,但是一份马虎的简历很可能使学生丧失中意的工作。择业办公室还组织了帮助同学撰写简历的写作班子。我的简历除请写作班子过目外,又征求了教授和同学的意见,反复推敲了一番才定稿。

  简历可由哈佛负责印刷,也可在校外自找人印。每位同学的简历印五百份,其中四百份由择业办公室装订成《学生简历册》,出售给有意来我校招聘的公司。

  从九月份起,各公司就陆续派员来校游说,往往是总裁亲自出马,随员中一定少不了经理学院的校友。这些公司在豪华的酒店竟相举行招待会,有的在开会前向每个出席的同学赠送礼品;有的邀请小批同学与公司头面人物聚餐。一个MBA 学生往往有几家乃至十几家公司竞相争取。

  学校的职业咨询服务处每周出版职业通讯简报。该处各有一千三百多家公司的背景材料、年度报告、报章摘要、招聘职称及其他有关资料,还按行业、职称、地区、工作内容将各公司分门别类。咨询服务处备有大量录音录像带,为同学熟悉某公司某项工作提供进一步的感性知识,并公布各行业各职称的工资标准,让同学谈判时心中有数。此外,经理学院还将历届MBA 毕业生按公司汇编成册,应届毕业生可直接向一万多名校友打听情况,征求意见。学生会和各专业俱乐部还举办专题讨论会,邀请三四年前毕业的校友来校现身说法,介绍他们在各行各业的经历和成就,如何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经理学院自己也参加招聘,且是最大的雇主之一。

  美国二十多所重点管理学校公认,哈佛经理学院为学生谋职提供的服务,是全美大学中最先进最全面的。

  二年级的功课不比一年级轻,谋职的压力使生活更加紧张,但这是一种充满希望的紧张,写求职信,面谈、出访,都要在课余进行。万不得已,才顾此失彼。

  如果当天的日程表有谋职约会的话,出门前就得按一套不成文的衣冠法打扮一番,衣冠不整,不修边幅去赴约,会引起对方怀疑你谋职的诚意。在谋职的高潮期间,课堂上每天总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衣冠楚楚。

  平常穿戴鲜艳的女同学到了这天,往往像男同学一样,穿上深色的服装,耳环、项链是唯一的女性标志,女生的这种打份几乎千篇一律,就像制服差不多,来校招聘的女校友亦是如此。

  关于这个现象,我们曾有机会在上“零售学”时讨论了一个实例。由于女性解放,进入经理阶层的女子逐渐增加,许多职业妇女不约而同地穿上男装。但一般百货公司和妇女服装商店没有专柜经售妇女的职业装,于是有人开了专为女性经理服务的服装店,想乘机捞一把。实例文后还附有预期销售量的统计数字,显示这是一个有厚利可图的市场。

  我当时发言说,在女子解放的今天,出现这种女着男装的现象是具有讽刺意味的,它反映了女性希望归宿男性的世界。经理阶层本来是男性世界,女人这样做,实际上是向男人投降,靠男装为自己壮胆,实际上掩饰了一种内在的不安全感,有点欲盖弥彰。如果女子真的有自信心,有才能,她们没有必要在服装上向男性靠拢。反之,再男性化的服装也无法掩饰自信的缺乏。

  我举出英国首相撒切尔,美国前副总统竞选人弗拉萝,美国前驻联合国大使柯尔帕待丽克等人,她们在事业上大有作为,然而却从来没有穿过男装,也许今天热衷男装的女士们很快就会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实例中,那个靠向女雅皮士推销男装的如意算盘可能落空。

  我的发言招来了身着男装的丽莎的反对,她振振有词地宣称她不是向男人投降,而是在行使自由意志。可是坐在我旁边的伊芬非但赞同我的观点,而且说自己穿上男装的动机是希望抹去自己的女性,使自己在顽固的男性世界里表现得像男人一样。她承认这种现象与妇女解放有矛盾。

  一月份开始,谋职过程进入持续三个月的高潮,这是一个巡回演出,巡回赴宴,巡回旅行的季节。

  招聘面谈有两种。一种是开放性,公司代表约定来校时间,人人可以去谈,不用事先联系。一种是封闭性,是对方收到同学的求职信和简历后决定面试的。职业咨询服务处准备了大量招聘人员在面试时常问的问题,还举行示范表演和放映面试录像带,帮助我们作面谈的准备。

  找工作中,我们既是卖方又是买方。买比卖更重要,因为一旦找到的是不适合你的工作,你被迫辞职时更痛苦的不是雇主,而是你自己。所以在找工作的时候宁可挑剔一些,越了解招聘公司的情况越好,只有知道对方的需要,才能决定自己有什么特长可以贡献,以及将来的工作环境是不是令人愉快。可是谈的 公司越多,准备工作就越难面面俱到。

  我向几十家公司发了求职信,有的同学甚至发了一百几十封。一天上课完毕回家的第一件事便是打开信箱,我从不指望封封信都落实,所以拆开信封凡有“很抱歉”字样的信,一律不卒读,有的同学还把这种信贴在大门上“祛邪”。回到房里打开亮着绿色信号灯的电话录音机,上面留下的通常是某公司愿意约见的口信,有时一天要谈好几家,的确忙得不亦乐乎。有几回我不得不临时抱佛脚,在约见前半小时匆匆赶到资料室查阅该公司的背景材料,强记一通后即披挂上阵。有的同学由于约会太多,以致面谈时张冠李戴,闹出笑话来。

  虽然大多数同学一开始采取万箭齐发的战略,可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毕竟需要高明的口才和可靠的记忆力,故作姿态的表演即使混过了一二次面试,几次以后总要原形毕露,对方仍会察觉。再高明的口才也代替不了情发于中的诚意。诚意只能来自你对所谋工作的真正兴趣,问题不在于你拿到几份聘书,而是你是否拿到那份你最向往的工作。

  第一次见面常给人以深刻印象,第一次面谈一般只有半小时,这半小时里,你的任务是充分表现自己,而最初的几分钟特别重要,握手的方式,视线的接触,紧张的程度,外形仪表,都是表现一个人的无声语言。“第一面印象”在整个面谈过程中或得到加强,或削弱或保持下变。。

  无论你能力多强,只要对方认为你对所谋工作的兴趣不大,他就不会聘用你。招聘者首先要确定是否喜欢你作他将来的同事,所以谈话一开始,彼此合不合得来,势必攸关全局。

  应聘者心理紧张,其实招聘者也紧张。有的招聘者对自己的问话技巧信心不足,不知问什么好,有的对判断应聘者的性格没有把握,唯恐雇错人,因而你自己一定要显得充满信心。如果对方局促不安,你就要主动一些,谈点家常话,使对方轻松。你也许不得不暗暗地控制局面,做到这一点,事先得有充分准备。就像打网球一样,你不必老是被动防守,而要伺机主动发球。

  对方需要了解你,你也需要了解对方。你提问题的质量很重要,问号是使对方开口的百宝匙,问什么要胸有成竹。有关工资、工作单位的风气,领导的作风等微妙的问题,如何提法就看你老练不老练,圆通不圆通了。这也是表现自己的一种方式。

  人类是理智的动物,但更是情感的动物,能够操纵情感的人往往是最后的胜利者。应征工作的面试是一个相当主观的过程,没有一个人单凭职业能力被聘用的。你的态度要自然、诚恳、稳重、温雅,要充满自信而不骄矜,要轻松幽默又热情坚定;既不轻佻又不僵硬,既不散漫又不拘束。

  招雇者的能力有大小,一般来说,使用的策略不外三种。

  一、高压性面试。此时对方出题难,问话直截了当,观察你如何应付压力,你就要保持镇静,沉着应对。我在纽约和一家大商业银行的人事部主任面试时,即发生过这种情况。对方始终板着脸,我也不苟言笑,从容答话,有时还反诘几句。但我很讨厌这一套,终于觉得不值得为“五斗米折腰”。

  二、间接性面试。此时对方往往让你自由发挥,你准备得越充分越有利。

  对方观察的是你的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观察你如何处理捉摸不定的场面。你不必侈谈自己的经历,但要以自己的性格、才干和取得的成就,向对方表明你能胜任愉快。

  三、结构性面试。此时对方事先准备好问题,你的回答要力求生动有趣,不同凡响。

  大多数面试是一种或几种策略的混合使用,有时你得提防一些非常规问题的袭击。如一家公司的来人问同学:“如果你被迫在荒岛上呆上一个月,允许你带三本书和三张唱片的话,你打算带哪些书和唱片?”另一家公司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在驾驶一辆只有两个座位的汽车,遇到三个行人都需要搭车,其中一个是你的上司,一个是拄着拐杖的老太太,还有一个是很有吸引力的异性。你怎么办?”有的同学回答说让老太太上车,因为她最需要帮助;有的同学提议让上司开车送老太太,自己则陪那位漂亮的异性步行。

  每次面谈后,聪明的作法是写一信给对方表示感谢,既让对方知道你重视他们,又提醒对方不要忘了你。

  哈佛学生总务委员会如发现来校招聘的公司因种族、性别、肤色、信仰等歧视同学,就会促请校方制裁违反规定的公司,它有可能被取消第二年来哈佛招聘的权利。

  第一次面谈如果成功,对方将邀请你到公司所在地作一日游,会见公司其他要员,进行第二轮面试,以便彼此加深了解,而且更多的是你了解对方。

  这也是一个旅行的好机会。我曾利用这种机会访问了旧金山、洛杉矾、布法罗、费城,甚至在二年级春假期间还去了瑞典。

  一旦对方看中了你,“求爱”攻势就开始了,请吃饭成了惯例,平时对方还会找各种借口打电话给你。

  “你还需要了解些什么?”

  “你还要见我们公司的谁吗?”

  “你要我们最新的年度报告吗?”

  “哈佛和耶鲁的足球赛你看了吗?”

  对这种“求爱”拒之不智,应付又费时间,自己还要准备第二天的功课和新的招聘面谈,所以我在瑞典五天之游心情并不轻松。

  四月上旬的一个星期天,我离开斯德哥尔摩登上返美的飞机后,赶紧准备第二天要小组讨论的实例。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