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百变华尔街 >

第2部分

百变华尔街-第2部分

小说: 百变华尔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坚持不懈的宣扬,提出“看好美国”这一口号的人是查尔斯·梅里尔(Charles Merrill),美林财团的创始人。在20世纪末的25年里,美国的去工业化已经降低了“生产劳动”的分量,而勤劳原本是美国人的一个神圣信条。对于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至少在网络经济的泡沫破裂之前,股票市场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早餐桌前、在健身房、在办公室里,股票市场随着时钟滴滴答答地跟着人们在走。”城市街道灯火通明,犹如每天24小时开放的数字影院,跟踪着全球证券市场信息显示屏的波动节奏,在齐眼高的平板显示器上实时滚动着各种神秘的数字图表,它变成了一个司空见惯的场景和一个从不停顿的经济心电图。
  近年来,华尔街在公众心目中地位稳步攀升这一事实意味着,除了别的东西之外,古老的道德忌讳也已经枯萎凋零了,真可谓人心不古,世风日下。这些传统禁忌认为:辛勤劳动是人与上帝以及社会订立的契约。在爵士时代之前,这种情况也曾发生过一次,当时股票市场发了神经似地飙涨不止,私酒贩子的买卖与花枝招展的*大行其道,释放出了声色犬马的*文化即将来临的信号。然而,经济大萧条让这一切戛然而止。可是,那些违反传统的、隐匿地下的欲望永远都是华尔街诱惑民众的一个秘密武器。在里根时代,当华尔街再次崛起的时候,这些欲望又开始肆无忌惮地兴盛起来。而且,与此同时,华尔街古老的神话形象也开始复苏了。今天那些任人唯亲的资本家让我们不得不回想起那些镀金时代的金融贵族,他们的经济实力是如此强大,以至于他们真正威胁到了*政体的安全。安然公司(Enron)终于因为财务丑闻缠身而破产,这种情况让人们不禁为骗子们的可怕行径大惊失色。在太平盛世,迈克尔·米尔肯似乎表演的是经济英雄主义的好戏,同样的英雄主义却把摩根变成了民众崇拜的偶像巨星。卡尔·伊坎(Carl Icahn)恬不知耻的贪婪行径清楚地表明华尔街的无德小人还活得很滋润。
  华尔街的四副面孔都与神话中与其同流合污的人物具有相同的面部特征:贵族是罪人;罪人是骗子;英雄既是庸众中的普通一员,也是其中的精英。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华尔街处于美国资本主义隐喻的心脏位置上。当我们进入美国的梦幻宫殿的时候,我们就面对着这样一个迷宫:它是如何在吸取武士文化的隐喻和骑士荣誉的密码的同时,又背着“寄生虫”这个不光彩的标签的?同是这条华尔街,为什么它能在代表经济精英与政治寡头的利益的同时,还能承载平民百姓异想天开的致富美梦呢?
   txt小说上传分享

贵族老爷(1)
华尔街是不是君主专制的皮条客?还是说,它是一个繁荣富强的共和国的孵化器?它到底是反革命分子盘踞的老巢,还是社会革命进步的现代化发动机?美国的金融贵族和工业新贵正在逐渐形成一个阶级,他们肆意炫耀贵族派头,而且他们的傲慢到了目空一切的程度。
  重点关注:威廉·杜尔、汉密尔顿、JP摩根、杰克·摩根
  疲于奔命的威廉·杜尔(William Duer)(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的助理、连襟。——译者注)正在抱头鼠窜。在他身后,愤怒的民众穷追不舍,挤满了纽约市的大街小巷。要是被追上,他一定会被打成肉酱,或许还要更糟。不过,杜尔交了好运,警察局长抢先一步,及时赶到现场。在后面追赶他的人们大声叫喊着:“把杜尔先生交给我们吧,他黑了我们的钱。”杜尔被押送到了监狱,他将在这里度过余生。这位一度声名显赫的富翁,现在彻底完蛋了,他也该好好闭门思过了。
  这一幕发生在1792年,华尔街刚刚经历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崩溃,威廉·杜尔和一个秘密的纽约显贵圈子是罪魁祸首。他们沆瀣一气,刚刚成立的联邦政府发行的公债成了他们投机倒把的对象。不久,他们发现自己银行贷款过多,不得不变卖持有的债券清偿银行债务,最终导致刚刚建立的金融市场陷于崩溃,市场的操纵者们也四散逃亡,杜尔则因为负债累累而锒铛入狱,时运稍好点儿的则流亡国外。尽管当时既没有正式的证券交易场所,也没有非正式的股票交易场所,尽管当时本地的经济实体大多数并没有受到金融家们阴谋诡计的影响,可是这次崩溃依然让许多平民百姓身受其害。随后,房地产价格一落千丈,银行信贷干涸,建筑行业停滞。工商业的悲哀情绪弥漫到了社会各界,小店主、寡妇、孤儿、屠夫、车夫、园艺师、商场女售货员,甚至社会名流妓院的老鸨——麦卡提夫人()的生意都受到了冲击。
  尽管蒙受了巨大损失,可这还不是让麦卡提夫人和街坊们最愤怒的事情。她们和同胞们一样痛恨杜尔及其同伙,不只因为他们的恶劣行径,而且因为他们拥有特殊的身份。当时,美国革命刚刚结束,激烈的战争气氛还没怎么缓和下来。在这种氛围中,人们对于隐匿的保皇派和托利党贵族的怀疑与敌意仍然相当浓厚。而华尔街的内幕交易者似乎正好符合那个可憎的形象。
  不管怎么说,威廉·杜尔毕竟是当时的商业巨子。他住在哈得逊河边的一处豪华庄园里,过着奢侈的生活,一日三餐由身穿制服的仆人专门侍候。当时人们认为,让仆人身穿制服是蓄意挑衅美国爱国主义者的*精神。杜尔曾在英军中担任军官,在伊顿公学接受教育,他的祖上是西印度洋群岛上一位富裕的种植园主。为了增加财富,他在殖民地时代移民来到纽约。到了纽约,他就娶了一位出身名门望族的小姐。他的妻子,基蒂夫人(Lady Kitty),是威廉·亚历山大(William Alexander)将军的次女,这位将军拥有苏格兰伯爵的头衔。基蒂夫人的祖父菲利普·列文斯顿(Philip Livingston)是纽约最显赫的贵族成员之一。杜尔的密友和至交还包括在荷兰人统治时期统治纽约的豪门望族:马考姆家族(Mabs)与罗斯福家族等。他坐拥庞大的商业帝国,从弹药厂、锯木厂、面粉厂、酿酒厂到军需物资工厂,几乎无所不包。

贵族老爷(2)
尽管杜尔也曾支持过美国革命(事实上,他还参加了大陆会议,并且是《联邦条例》的签署者之一),人们还是怀疑他从中投机倒把牟取暴利。在革命危急关头,他以极其高昂的价格向华盛顿的独立军队出售建造营房用的稀缺木材以及运输船只。他为大陆军队提供给养,包括马匹、武器弹药、牛群以及草料,但是人们还是怀疑他垄断酒类和毛毯以便囤积居奇,甚至还在暗中偷偷地跟敌军做生意。在美国革命胜利之后,杜尔变本加厉地追求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当他企图垄断政府有价证券交易的时候,这种狼子野心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这时候,他也有些心存侥幸,因为他是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的莫逆之交。
  汉密尔顿是美国革命战争的英雄,也是美国的开国元勋之一。但是,到了18世纪90年代,许多人也曾怀疑他怀有精英主义思想,而这种思想相对于刚刚建国的美利坚民族所笃信的*理想来说是极度危险的。在立宪会议的辩论过程中,汉密尔顿主张实行总统终身制,希望参议院成为一个类似于英国上议院那样的贵族议会。他凭借自己担任华盛顿总统的财政部长的职权制定了一个经济计划,目的是偿还美国在战争期间以及战后数年积累下来的国家债务。这个计划就是由联邦政府发行自己的债券,以便赔偿美国各州以及大陆会议在革命战争期间发行的几乎沦为废纸的各种债券。汉密尔顿指望那些商人、银行家以及其他实力雄厚的人能够积极购买政府新发行的债券。通过购买这些债券,他们可以帮助这个新生的国家建立起金融信用。汉密尔顿以为,此举有助于吸引国内外的资本,为当时仍然贫穷落后的美国发展本国的工商业注入活力。
  汉密尔顿直言不讳地认为,新政府应该信赖社会精英与财富集团这股势力。这些人的经济资源与无私奉献精神足以让他们成为引领这个国家发展进步的排头兵。他的想法大概就是这样。这些人即将成为拓荒运动的先驱者,他们的金融实力加上他们为了国家利益甘愿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有助于美国实现有朝一日跻身世界强国之林的梦想。汉密尔顿本人出身寒门,他是一个出生于西印度洋群岛的私生子。但是,当他结亲名门之后就开始对纽约的贵族阶层抱有好感。他的妻子伊丽莎白·斯凯勒(Elizabeth Schuyler)是菲利普·斯凯勒(Philip Schuyler)将军唯一的女儿。这位将军是一位大英雄,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荷兰移民家族的族长,其家族在纽约哈得逊河畔也拥有庞大的庄园。汉密尔顿非常信任这些家族圈子,相信他们是正直无私的,而且愿意为了国家未来的荣光奉献一切力量。他自己也非常迷恋权位与财富。问题是,事实证明,像杜尔这样的贵族并不像汉密尔顿幻想的那样能够一心为公。
  杜尔与斯凯勒家族的姻亲关系为他接近汉密尔顿提供了机会,他被任命为财政部长助理。杜尔及其“六个百分点俱乐部”的投机商们希望窃取美国政府有关新发证券的具体定价的内幕消息,以便在市场上能够拔得头筹。汉密尔顿正直无私的品行肯定是无可挑剔的,他批评了杜尔,并且警告他不要在国债方面赌博玩火。杜尔不听他的话,结果投机不成,反而把自己弄得彻底破产。在此后两百多年中,许多华尔街的内线交易人员都落得和他一样的悲惨下场。随后,杜尔的大部分财产被警察局拍卖以清偿债务。基蒂夫人一辈子都过着极其拮据的生活。虽然她依然在繁华社会的边缘地带居住,但是她却不得不招徕租户以维持生计。18世纪90年代,汉密尔顿和托玛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美国第三任总统。——译者注)两人的追随者们就美国革命的未来命运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恰在此时,汉密尔顿涉嫌参与杜尔投机倒把案的传言反复见诸报端。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贵族老爷(3)
事实上,1797年,汉密尔顿迫于形势不得不公开承认自己与杜尔的一名同伙的妻子私通,同时慷慨激昂地否认自己曾经有过因公肥私的动机。他批评了他的“雅各宾派”敌人,特别是杰弗逊和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美国第四任总统。——译者注)。汉密尔顿指控他们媚俗地向人民群众的世俗偏见摇尾乞怜,并且散布谣言破坏自己的良好声誉,目的是全盘否定自己要把美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商业共和国的努力。在某种意义上说,他的反驳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杰弗逊、麦迪逊以及其他主要的*与共和派其实早就知道了这位财政部长有不轨的性行为,但是他们从来都没有真正地怀疑他有滥用职权的行为。可是,他们强烈反对汉密尔顿的金融与商业计划,反对他创设国家公债、建立中央银行以及补贴新生国家的制造业的建议。虽然杰弗逊和他的追随者们并不反对贸易活动,但是,他们的理想是建立一个农业共和国,而不是一个商业共和国。这个共和国拥有独立自由的普通农民,他们与欧洲人做生意只是为了换取国内尚不能生产的生活必需品。这样一来,这个新生的国家就不会受到城市奢侈生活和农村赤贫状态的交叉感染,有效地避免惨烈的阶级斗争以及国民道德的腐化堕落。他们感觉这些东西完全是欧洲旧世界的社会特征。具体地说,金融市场这条神秘的大动脉就是这样一个管道,透过这个命脉,政治方面的瘟疫可以轻易地穿透整个健康的社会肌体。
  严格地说,这个危险既不纯粹是经济方面的危险,也不纯粹是道德方面的危险。汉密尔顿的“雅各宾派”政敌们反对的不光是汉密尔顿的金融计划,他们还认为在这些计划背后肯定还有一个邪恶的政治阴谋,即建立一种金融大亨与政府官僚联手执政的“金钱贵族统治制度”,这样一来美国革命用鲜血换来的*政治成果势必荡然无存。人们认为,杜尔正是这个反对共和制度的“贵族宗派”的元凶首恶。一句话,他是汉密尔顿与华尔街协同作战的一个缩影,即他们同属于一个托利党反革命集团。
  当*与共和派看到自己的政敌开始与华尔街联手时,便认为这是政敌们企图建立英国式秘密金融贵族统治的阴谋。遥望大西洋彼岸,他们很容易发现金融寡头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在英国,金融寡头与国家君主私相媾和;在美国,金融寡头大概就是与行政机构媾和。这样一来,政府将会变成贵族特权阶级的专属领地。杰弗逊一派反对君主专政制度,他们认为法国和英国庞大臃肿的行政机构就像破败的巨轮一样漂浮在国家公债的海洋上面。自然而然地,如果政府要发行债券,那么就需要有庞大的银行机构来购买这些公债,需要通过运行机制良好的金融市场来发行公债,还需要引入全新的投融资工具。如此一来,一个数量庞大的国家债券交易群体也就应运而生了。皇权与金权的阶级联盟使得国家政权赖以取得政治权威的独立选民的地位变得岌岌可危。杰弗逊认为,汉密尔顿为这个新兴国家设计的宏伟蓝图有一宗真正的原罪,就是“为当前共和制的政权蜕变为英国宪法中标榜的君主专政政权铺平了道路”。这或许是旧世界不可避免的宿命,但正是为了能让新世界避免这一宿命,美国人民才不惜一战,付出了流血牺牲的沉重代价。事已至此,华尔街自然就演变成了贵族政治与*政治之争的战斗前线。由于事关重大,杰弗逊一派利用政敌在性生活方面的不检点行为来攻击对方的政治手腕似乎也就没有什么不妥了。

贵族老爷(4)
杰弗逊的追随者们不知疲倦地为人民敲响长鸣的警钟。在整个18世纪90年代,政治评论家、政党喉舌以及政客们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银行家和投机商正在利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