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儿子,你尽管说 >

第17部分

儿子,你尽管说-第17部分

小说: 儿子,你尽管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说神入(心理学名词,意指心领神会、情感互通。——译者注)是情感健康的标志?原因之一就是心领神会所产生的魔力,而且还涉及到其他人。与他人的关系(家庭、伙伴、同学、同事)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关系是极其有益的。不管怎么说,如果一个人没有与他人心灵互通的能力,就会根本伤害了固有的关系。没有人愿意和不能理解自己的体会和观点的人保持良好的关系。心灵互通的能力是人与动物以及机器的重要区别,所以说神入是情感健康的重要标志。
  神入的重要性使得它完全应该独占这本专门论述男孩情感的书中的一章,下面将要讨论神入的本质:关于它的发展、在男孩情感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如何影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用了两个例子来演示心灵互通在男孩生活中的活力。我的目的是向读者传达足够的信息,以便让大家帮助身边的男孩培养、发展并发挥其能力以便在日常生活中享受神入带来的好处。
    神入是男孩的人性之本
  神入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可以被译作“深切感受”。深切感受就需要理解别人的心理感受,它也包括对其它生物包括动物和宠物的“深切感受”。在200多年前,亚当·史密斯把神入描述为“用本能或情感反映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扎恩…瓦克斯勒、科尔、威尔士和福克斯 1995)。
  我认为以上描述忽视了心灵互通的一个核心特点:想了解他人的感受就必须先了解自己的感受。换句话说,先有了和自己的心灵互通才能有和他人的心灵互通。按照这种说法,许多男孩在与他人情感互通的方面是不利的。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必须把握自己的情感才能心灵互通,但是男孩被训练得感受不到自己的情感,于是“深切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就受到了严格的局限,甚至是不可能的事。
  神入被描述为化解愤怒的方法(戈尔曼 1995),我觉得它也是克服自恋的灵丹妙药(当务之急)。自恋是老一套男子汉气中不健康方面的重要支持(或者说,任何时候都要获胜、占便宜)。所以,做到心灵互通就直接反驳了“同流规则”和自恋。只要男孩能够“深切感受”对方的体会,就不会伤害对方,而且对自己的心灵沟通是很好的自我照顾,当然也就不会伤害到自己。
  神入的缺乏
  完全缺乏神入有时会导致非常可怕的后果。1994年,一个8名高中生组成的团伙在费城郊外用棒球棒打死了埃迪·勃莱克(弗雷德曼和诺德尔斯达 1999),埃迪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了错误的地点,这个团伙的成员们“自己”也是由于出现在了错误的地点而犯下了谋杀罪。缺乏对那个被殴致死的男孩的同情和理解,怒火驱使着每个人失去理智,直到把埃迪打得血肉模糊。
  持续折磨一个无还手之力的人,足见缺乏善良心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当发展到打死埃迪这种地步,就应该被称作是惨无人道了。棒球棒是男孩子的一种标志性象征,却被这伙男孩用来亵渎人性。他们没有恐惧心同时也没有了同情心。
  缺乏心灵互通给男孩及其周围的人都会造成影响。当然,埃迪的惨死是一个很极端的例子。另一个例子是一个13岁的男孩给一位曾经和他很好的女孩散布谣言,因为她不和他好了,他很生气并感到受了伤害,于是他就恶意地散布谣言,以此来让自己得意并“挽回面子”(依照“同流规则”)。而且由于他缺乏心领神会的能力,所以他并不感觉这么做很不好,他不能切身体会她的感受,而两天前他还对她说会好好照顾她。只有心灵互通可以避免他在气愤中做出伤害别人的举动,也只有神入才能避免埃迪的悲剧重演。
    神入的发展
  关于神入的本源和发展并非是一门完整的学问,过去很少论及。在这里,我把现象学的手段(针对个体经验)和成长心理学结合起来,以便理解神入的发展。前面说过,从研究和实践中我认识到,神入是先对自己后对他人的。也就是说,男孩只有能感受到自己的痛苦的能力才能觉察别人的痛苦;能感受到自己的快乐才能分享别人的快乐。
  为什么有的男孩具备神入的能力而有的就不行?影响人类发展的因素既有生物学的也有来自于环境的,并且它们之间有着相互作用。最简单地说:男孩如果从周围环境中得到心灵互通,则会大大发展了他的“情感回路”,从而领略到对他人和对自己的神入。反之则得到相反的结果,假如男孩得不到这种让自己体会到神入的行为刺激,就会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他的神入能力。
  

男孩情感健康的标志(2)
男孩的神入能力始于生命的起点
  神入能力可以回溯到婴儿时期。一些学者认为,婴儿听到其他婴儿啼哭也跟着哭起来的现象就是一种神入形式。的确,模仿别的婴儿的难过可以被视作是神入的萌芽。从出生到大约一岁阶段,孩子看到其他人的难过就好像是自己的难过,他们对别人的痛苦显现出一种沟通或者“切身感受”。对此的一种解释是,婴儿在感觉上还没有发展到能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的程度(马勒、派恩和伯格曼 1975;马斯特松 1993)。
  在一岁到两岁半期间,孩子开始发展自己的理智,学会把自己和别人区别开来。发展神入能力最重要的一步是能够体会自己的内心感受,一旦男孩意识到自己不同于别人,内心感受就成为——或者应该成为——只属于自己的了。这个年龄段男孩正处于神入能力的发展阶段,映照、理解并接受他们的情感是至关重要的。
  环境(家长和其他成年人)怎样影响神入能力发育的
  研究神入发展的专家们很重视情感以及按照社会规则行事对神入的相关性(艾森伯格和米勒 1987)。现实情况令成年人既要做到神入又要感到内疚,因为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女孩就比男孩显得更懂事儿、更能做到神入(泽恩…瓦克西勒和罗宾逊 1995;泽恩…瓦克西勒、科尔、威尔士和福克斯 1995)。为什么在这个年岁就有这么大的性别差异呢?
  一种观点是,孩子的性格、环境的影响和文化的力量强有力地结合起来,以至于过早地制造出了性别隔阂。在第二章和第三章曾讲到,不同的男孩气质引发家长的不同回应,而这种回应又会反过来影响男孩的想法和行为。当然并不是说男孩的气质决定着命运,事实上,在这个几乎处处不利于男孩情感的文化氛围中,家长和孩子相伴起舞(用专业一点的话说就是交互影响)。男孩神入能力的发展与环境对他的回应息息相关。简言之,无论何种气质,必须教会男孩重视自己的情感以及别人的感受,才会有神入能力的发展。
  对男孩的内在情感认识、理解和接受的程度,是促进其神入能力发展的最重要的回应(任何男孩都是这样)。所以,男孩要学会神入,先要体验别人对他的心理感受的神入。而且这应该有意识地在很早的时候开始,并贯穿整个童年和青春期。父母或监护人必须深切感受男孩的体会,而男孩也必须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关心和理解。
  虽然在婴儿期就有了早期的神入现象,但是神入行为的真正出现大约是在2到4岁之间。对于人类成长过程中如此重要的一个方面来说,只做出跨度这么大的一个年龄区间估计,似乎有点模棱两可。但是,在婴幼儿时期,孩子的行为相当复杂,很难准确观测那些不太容易用语言表达的东西。尽管如此,专家们还是发现了很多促进和干涉神入能力发展的有趣的例子。
  对神入的研究 在一个由国家心理健康学会资助的系列研究中,研究人员考察了幼儿园孩子与其家长的交互作用(拉德克…亚罗和泽恩…瓦克西勒 1984)。根据这次调查,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家长的管教手法对孩子的神入能力非常有影响。特别是,有些家长的管教手法中包括帮助孩子认识到其行为给别的小朋友带来的痛苦,例如:“你想想,你打了约翰尼,让他多么伤心”;而有些家长仅仅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例如:“你怎么这么淘气”,前者比后者的孩子会表现出更强的神入能力。
  在这次调查中还有另一个有趣的发现,孩子们学会神入的渠道既可以是直接教育也可以是间接示范。直接教育大家都很熟悉,比如成人告诉孩子关心小朋友的内心感受。间接示范(看到别人神入)也比较常见,比如家长说:“看,查理的车坏了,多着急呀!”和“我要是能画得像史蒂文那么好该多好呀!”就是两个间接示范的例子。
  这种示范也可能发生在观察其他小伙伴发生的神入现象时。例如,看到朋友们帮查理修车(查理正发愁呢)就是在接受神入的间接示范。可以让男孩从中不光学会察觉别人的痛苦,还懂得了安慰能够使人减轻痛苦。无论如何这是对男孩来说很好的一课。对任何年龄的孩子来说,家长都有无数的机会把神入示范当作是教育的工具。总的来说,这项研究表明,神入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回应男孩自己的心理感受、一定的管教技巧和直接与间接的示范来完成。
  无论什么气质条件(只要不是对神入感受过分敏感的),对男孩神入发展有帮助的环境回应大体是这样的:男孩必须能感受自己的情感并且由于这些情感而从家长、受到信赖的监护人以及小伙伴那里“得到神入”;通过教育、管束和示范,男孩能够学会与别人心灵互通;而且,得到过神入的男孩更容易做出神入。
  男孩的神入能力是怎样被消灭掉的
  既然教会和掌握神入如此简单,为什么男孩动不动就没了这种能力呢?男孩神入能力的湮灭是有几个步骤的。先不专门针对男孩来讲,抛开性别来看看神入能力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对发展神入能力的不利环境因素包括:与监护人不够亲近、忽视情感和一些虐待行为,所谓虐待涉及到身体、情感和性虐待(西凯蒂和卡尔松 1989;赫伦克尔 1981)。情况会愈演愈烈,不利因素越多,孩子们的神入越受到干扰(梅因和乔治 1995;克里姆斯…道根和吉斯特纳 1990)。从缺乏神入或神入“亢奋”都是干扰。
   txt小说上传分享

男孩情感健康的标志(3)
大家或许很熟悉“厌世”和“对社会不满”(缺乏对他人的理解或良知)这样的说法,但是对于“过分神入”(对别人的心情和心理感受太敏感)这个词汇可能就不那么熟悉了,过分神入的人不会引起别人太多的注意,不会像缺乏心灵沟通的人那样破坏社会或法律的规则,反而往往是“开心果”。其实这种打哈哈是提供自我保护的一条心理防线。
  传授神入的“窗口”
  传授神入的时机是很重要的。由于神入的发展是从婴儿期开始的,所以男孩收到的情感映照越早、与监护人越亲密,效果就越好。成长心理学家认为,人类成长过程的每个特定方面都有其对应的“重要窗口”(意指某些技能必须在特定的年龄段掌握)(施罗夫 1997)。神入可能就符合这种情形。不过,人的大脑一般都会保持住“可塑性”,即能够学到老、用到老。当然,我们更关注神入的重要窗口打开的时候,而不是关闭的时候。所以,尽管我们知道在男孩小的时候排除不利因素并映照其情感非常重要,但是鉴于大脑的可塑性,让年龄较大的孩子(甚至成年人)发展神入也不是不可能的。
  良好的意愿有时却是有害的 做家长的都不会故意忽视儿子的心理感受,也不会摒除他的神入能力。心理学工作者的经历让我坚信家长的意愿都是很好的,虽然家长的某些作为对男孩绝无任何好处,但是毫无疑问,家长心底的愿望是为了给男孩一定的保护的。在找我咨询的人中,笃信“打是亲,骂是爱”的家长是屡见不鲜的。
  家长出于好意而持续地忽视儿子的心理感受,同样会造成负面的结果。例如,为了力图避免儿子“头脑发热”,有的家长就对儿子功课上的骄人表现或在学校文艺演出中的出色表演故意漠然处之。
  出于同样的原因,有的家长也不看重儿子在学科竞赛中失利或遗憾地输掉篮球比赛时的伤感。其实家长并不想让儿子沉浸在坏的感受中,只是不希望他把注意力放在失败上。令人遗憾的是,这往往会导致避免和孩子谈论其心理感受。虽然一些研究人员发现重复地经历负面事件可能让孩子消沉,但是关注男孩的心理感受并不意味着就是“沉浸在坏感受中”,恰恰相反,谈论负面经历常常起到阻止人再次产生负面的想法的作用。
  事实上,男孩把情感表达出来,并让别人看到、理解和接受它,将让自己获益匪浅,而且对神入发展极其重要。如果男孩的情感没有被确认和理解,宝贵的神入能力也无法实现了。假如家长和其他成年人忽视了男孩的情感并赞同“同流规则”,男孩的神入能力就会被贬损。
  男孩神入能力的状况
  男孩的神入能力可能正常,也可能偏多或偏少。具有健康的神入能力的男孩常常被人们称为“和蔼的男孩”,他们真诚且富于同情心,而又不失原则。缺乏神入能力的男孩常常会触犯社会或法律规则,并难以与人(任何人)相处,不懂得尊重别人的内心感受,外表上看上去很酷,也可能很猥琐;极具神入能力的男孩简直就是“开心果”,他们能急别人所急、想别人所想,时时处处总是会顾及到别人。
  搞清楚各种男孩与人相处分别有什么特色也是很重要的。与“和蔼的”男孩相处感觉非常惬意,是一种良好的互动状态;和过分神入的男孩的关系一般会很脆弱,生怕伤害到他,有点像是摆弄鸡蛋;和缺乏神入的男孩交往时,总给人被利用或被愚弄的感觉,如果当他愚弄别人的时候外表看上去还很冷酷,那情况更糟糕。
  还有一点很重要,年幼的孩子凭直觉认定“眼见之实”,也就是说,当缺乏神入的男孩被友好对待时,他也会以友好回应。稍大一点的孩子会感到和很少神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