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老粗能干大事 >

第9部分

老粗能干大事-第9部分

小说: 老粗能干大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项羽实在忍耐不住,便来见宋义:“救兵如救火,现在赵王危险,我们应该立即率兵渡过黄河,与赵王来个里应外合,就一定能够大败秦军!”     
  宋义斜着眼看了项羽一下,慢吞吞地说:“你哪里懂得兵法的妙用!我们的目标是消灭秦军,我的主意是先让秦赵拼个你死我活,我们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在战场上冲锋打仗,我比不上你,要说出谋划策,你可就比我差远了。”项羽遭到一场抢白,强压着火儿没发作,怒哼哼地走出了军帐。     
  宋义冲着他的背影冷笑着,随即起草了一道命令,公布于全军说:“将士们打起仗来应该像虎狼那样凶猛,可谁要是不服从命令,一概都得砍头。”这显然是冲着项羽来的,叫他乖乖地服从命令。     
  项羽本是个火暴脾气,怎么会咽下这口气?一天早晨,他全副武装,大步跨进宋义军帐,再次要求立即出兵救赵。宋义大发脾气,喊:“我的军令已下,难道你要以头试令吗?”     
  项羽大吼一声:“我要借你的头发令!”     
  宋义本是个草包,顿时吓得软成一团,项羽一剑斩下他的脑袋。将士们听说杀了宋义,都立刻表示愿意服从项羽的指挥,并拥立项羽代理上将军一职。     
  项羽的果断让无数将士诧异,但正因为他不优柔寡断的性格让楚军在反秦的斗争中赢得了制胜的先机。     
  项羽担任了援赵大军的主帅后,下令士兵每人带足三天的口粮,然后又下令砸碎全部行军做饭的锅。将士们都愣了,项羽说:“没有锅,我们可以轻装前去,立即挽救危在旦夕的赵国!至于吃饭嘛,让我们到敌军的营中取锅做饭吧!”大军渡过了漳河,项羽又命令士兵把渡船全都砸沉,同时烧掉所有的行军帐篷。战士们一看退路没了,铁了心,知道这场仗如果打不赢,就谁也活不成了。     
  在项羽指挥下,楚军很快包围了王离的军队,同秦军展开了9次激烈的战斗。经过多次交锋,楚军终于以少胜多,把秦军打得大败。     
  项羽这个老粗的一些举动在别人眼里看来恐怕是冒险,但正是这种冒险才使得项羽成了一代英豪。其成功的根源是什么呢?敢想敢做,而且要做就抱着一种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心态去做。     
  与老粗相比,现在很多人书念得越多;姿态越高,做事缩头缩尾,犹犹豫豫。而老粗做事则是雷厉风行,说干就干,从不畏手畏脚,用勇气去谱写生命的乐章,用双手去点燃希望的火光。如果奋力一击有得分的可能,又何必担心失手而畏缩不前呢?不想丢脸的人,也很少会有露脸的机会!要干就痛快的干,这就是老粗的成功之道。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  
第27节:做事一根筋不达目的不罢体       
  做事一根筋,不达目的不罢体     
  只有对一件事情执着,一门心思的做下去,抱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不管这件事情有多么的困难,都会有成功的那么一天。这种想法谁都知道是正确的,但在真正执行的过程中,需要真正的耐心,恐怕只有老粗们才会做得更好。     
  无盐是春秋时一个奇五无比的女人,长相落陋不堪,生得臼头深目,长指大节,卯鼻结喉,肥项少发,折腰出胸,皮肤如漆。令人望而却步,年过四十,不但流离失所,甚至无容身之处。她本来有个名字叫钟离春,因生得太丑,又出生在无盐,大家就都把她叫做“无盐”, 反而忘记了她的本来姓名。     
  虽然生得丑,但她是一个聪明有远见的人。     
  春秋战国时代,兼并侵扰,此起彼落,用现在话说是“竞争激烈”,各国的“民本思想”就都十分盛行,一个黎民百姓,也可以毫无顾忌地求见国君,陈述自己的愿望,对国家施政方针提出建议。有一天,无盐也鼓足勇气,前往临淄求见齐宣王。     
  邻人得知她要见齐宣王,劝说道:“你也不看看你的相子,最好别去,去了也被赶出来。”     
  无盐女说:“我不但要去,还要成为齐宣王的夫人。”     
  对于她的想法,邻人咄之以鼻。     
  无盐见到齐宣王,大言不惭地说:“倾慕大王美德,愿执箕帚,听从差遣!”     
  齐宣王后宫国色天香的佳丽比比皆是,更不缺执役人等,听了无盐的话,看着眼前这个丑陋的女人,竟然异想天开,不自量力,禁不住哈哈大笑。     
  不料无盐却镇静自若,一本正经地连说:“危险啊!危险啊!”     
  齐宣王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说:“你说危险,那是什么啊?愿闻其详。”     
  是无盐慢条斯理,侃侃道来:“秦楚环伺齐国,虎视眈眈,而齐国内政不修,忠奸不辨,太子不立,众子不教,齐王你专务嬉戏,声色犬马,这是第一件可忧虑的事情;兴筑渐台,高耸入云,饰以彩缎丝绢,缀以黄金珠王,玩物丧志,利令智昏,这是第二件可忧虑的事情;贤良逃匿山林,诌谀环伺左右,谏者不得通入,谠论难得听闻,这是第三件可忧虑的事情;花天酒地,夜以继日,女乐绯优,充斥宫掖,外不修诸侯之礼,内不秉国家之治,这是第四件可忧虑的事情。危机四伏,已是危险之至!”     
  齐宣王首先还是要听不听,渐渐地目瞪口呆,无盐说完之后良久才虔敬地说道:“得聆教言,犹如暮鼓晨钟,如果我今后还有一点点进步,皆君所赐。”     
  刹那之间,齐宣王一惊而悟,即刻下令拆除渐台,罢去女乐,斥退谄佞,摒弃浮华,然后励精图治,从此齐国国势蒸蒸日上。     
  无盐也成了齐宣王的王后。     
  由此可见,没有这种做事一根筋,不达目的不罢体的心态,无盐女不会获得成功。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缺少这种做事的心态,所以才会事事半途而废。所以,要想成大事,必须学习老粗做事一根筋的态度。     
→虹→桥→书→吧→BOOK。  
第28节:办事敢发火,展示魄力(1)       
  办事敢发火,展示魄力     
  “敢发火”不是“乱发火”。“乱发火”是愚蠢的行为,而“敢发火”是一门艺术,该发的时候发火,不该发火的时候有火也不能发。     
  发火体现一个人的魄力,一个没有魄力的人是难成大事的,而在这个问题上很多人做不到,面对着权威,上级,领导,有火不敢发,这方面,老粗们就不一样了,只有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推行自己的意志,他们敢于发火,敢于向一切敌对势力作斗争。     
  至正十二年,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投奔郭子兴。时年,他二十五岁,这年是朱元璋政治生涯的开始。     
  由于能力很强,朱元璋在军队里很快就显示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就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不久,郭子兴攻打和州城,朱元璋在此役中表现神勇,打下和州城之后,朱元璋被提升为统帅和州兵马总兵官。     
  这一提拔给朱元璋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驻守在和州城中的众将官,多是郭子兴的老部下,资深年长,而朱元璋是一个新人,论资历他最浅,论年纪他最轻,诸将都看不起这个毛头小伙子。     
  朱元璋想,一定要臣服诸将,树立自己的威信。可究竟应该怎么做才合适呢?朱元璋想了好久才想出一个好办法。     
  一次开军事会议时,朱元璋先让手下人将议事大厅主将的公座撤掉,只摆上几条长木凳。次日五鼓,召集诸将议事,朱元璋有意迟到。一看十来个将领都已就座。当时坐席以右为尊,给朱元璋留下的是左末一席。朱元璋未动声色,照平常一样与大家讨论议决军政大事。     
  诸将见他坐在最末的一个位置上,心里有些慌,谈话语无伦次,说不出一个东西来。轮到朱元璋发言,他对敌情形势剖析准确透彻,提出的办法有理有据,诸将听后,连连点头称是。     
  开完会以后,朱元璋也没有说什么,也没有批评诸将,诸将很佩服他的宽宏大度,对他有了敬意。     
  日子一长,大家觉得朱元璋年轻有为,有胆有识,办事公道,确有过人之处,大多数也就比较心服了,但仍有个别将领口服心不服。于是,朱元璋接着又来了一招硬的,他召集诸将商议修筑城墙的事,他把城墙分成若干段,每位将领认定一段,限三天完工。三天过后,朱元璋同诸将一同检查验收。朱元璋负责的一段,已由徐达率众修完,其余各段均未完成。朱元璋认为这是整顿纪律、制服诸将、树立威信的好机会。回到议事大厅,朱元璋把主将公座朝南一摆,将郭子兴令牌放在上面,板起脸来,命令诸将对令牌叩头朝拜,然后非常严肃地说:“我这个总兵乃是主帅下令任命的,总兵一职责任重大,不可以没有法纪;今修城一事都不能如期完工,贻误军机谁担当得起?今天我要把话说明白,这次修城一事就既往不咎,自今以后,再有违令者,军法从事。”     
  各诸将自知理亏,谁也不敢吭声,只好谢罪而去。朱元璋的威信也就树立起来了。     
  收拾完了各位将领之后,朱元璋开始收拾手下的士兵。     
  郭子兴的队伍成分比较复杂,义兵、流民、流氓、地主武装全有,原本纪律就很差,他们每每攻破城池,大多抢掠四邻,不分地主富豪还是平民百姓,均打劫一空,烧杀奸淫无恶不作。此次攻占和州恶习未改,抢劫民财,虏人妻女,闹得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民众怨恨。     
  谋士范常提醒朱元璋说:“得一城而使百姓肝脑涂地,何以成大事?”     
  朱元璋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他先后大张旗鼓地斩杀了几个士卒,但是效果不明显。怎么办?为了整肃军纪,朱元璋与徐达商量好之后,演了一场“假斩徐达”的好戏。     
  1356年,朱元璋率领红巾军攻下集庆后,一条惊人的消息传遍了大军:徐达将军由于纵军掠夺,已被抓了起来,明天午时三刻要开刀问斩。     
  第二天上午,朱元璋将全军将士召到校场上,让刽子手将徐达将军押上断头台,由朱元璋亲自监斩。     
  午时一到,执法官大声宣布:“徐达身为统兵大将军,不知管束部队将士,军中屡次发生欺压百姓抢夺民财的事情,坏我红巾军的名声。为严明军纪,对徐达应予斩首示众!〃     
  众将士一听都吓得脸色惨白,见朱元璋要动真格的,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帅府都事李善长硬着头皮给朱元璋跪下,说:“徐大将军作战英勇,屡立大功,当下军务紧急,正是用将之时,望元帅宽恕他!”     
  众将也纷纷跪下,为徐达求情。     
  朱元璋腾地站起来,假装怒气冲冲地对全军将士说:“我们起兵是为了什么?”     
  众将士异口同声地回答:“替天行道,除暴安民!”     
  朱元璋点点头,语气缓了下来,说:“大家说的对,我们起兵反元,就是因为元朝官府欺压百姓。如果我们推翻了元朝,反过来又欺压百姓。那么我们不就和元朝官兵一样了吗?”     
  李善长见朱元璋语气有所缓和,又趁机哀求道:“徐大将军跟着元帅多年,战必胜,攻必克,劳苦功高,这一次就原谅他吧!”     
  朱元璋听后,沉吟了半晌,才指着徐达大喝道:“这次就饶了你,以后你军中再发生欺压百姓之事,定斩不饶!”         
虹桥书吧。  
第29节:办事敢发火,展示魄力(2)       
  说罢,朱元璋拂袖而去。     
  松了绑的徐达又恢复了大将军的威风,他当场宣布:“以后打仗,一不许烧房,二不许强抢,三不许欺凌百姓,四不许调戏妇女。违者砍头示众!”     
  朱元璋随后下令:今后取城池,不得虏人妻女入室抢劫,违者斩!     
  此后,朱元璋的军队,军纪严明,深受百姓爱戴。     
  经过这几次整顿,朱元璋在军中取得了绝对的威信,无论将领与士兵都很听他的话。为他以后打天下奠定了基础。     
  无独有偶,清代的禁烟大臣林则徐也是这样的一个人。     
  林则徐为福建福州人,出身封建士大夫家庭。嘉庆进士,入翰林院,以才能优异和作风清廉闻名。     
  19世纪初,鸦片开始大量输入中国。外国鸦片贩子不顾清政府多次颁布禁止鸦片入口的法令,贿赂清朝官吏,勾结中国私贩,肆无忌惮地进行走私活动。据不完全统计,19世纪最初二十年中,英国每年平均自印度输入中国鸦片四千余箱,以后迅速增加,至鸦片战争前夕已达三万五千五百余箱。另有少部分鸦片是美国烟贩从土耳其贩运来的。此外,沙俄自30年代也从中亚向中国输入鸦片。由于鸦片输入激增,中英贸易发生了显著变化,英国由入超变为出超。从30年代起,在英国输入中国货物总值中,鸦片占二分之一以上,英国每年从中国掠走白银达数百万两,鸦片税收还成为英属印度政府的一项重要财源。     
  鸦片的大量输入,还加深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危机,鸦片问题在清政府内部引起激烈争论。道光16年,太常寺少卿许乃济奏请取消鸦片输入的禁令,准许鸦片纳税后公开买卖。这种弛禁主张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中腐朽集团的利益。18年,鸿胪寺卿黄爵滋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祸害,主张严惩鸦片吸食者,以抵制鸦片输入。这个主张得到一些开明官僚的支持。      
  正当道光帝举棋不定的时候,林则徐痛感鸦片流毒中华的危害,上书支持黄爵滋,力主禁烟。他愤怒地指出:“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他的一番话提醒了道光帝,道光帝于是下了禁烟的决心。1839年3月,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到广州与总督邓廷桢合力严缉走私烟贩,惩处受贿官吏。     
  到广州后,林则徐首先拿“十三行”中的头目伍绍荣(又名伍浩官)问罪。此人因与英商勾结走私鸦片大发横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