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粗能干大事-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元前206年,推翻秦朝以后,项羽分封天下诸候,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属地为巴蜀。
刘邦听到自己被封在巴蜀,鼻子都气歪了。
巴蜀山高水险,道路艰险,与关中地区交通不便,当年秦朝政府是把那里做为放逐罪犯的地方。
刘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率先进了咸阳,结果不但没有分到好一点的地方,还给谪贬到巴蜀去。他一肚子的怒气直往上涌,即刻调兵遣将要和项羽拼命。萧何赶忙劝道:“人常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大丈夫做事要审时度势,能伸能屈。项羽眼下势大,我们只能暂时顺从他,先去汉中,以巴蜀为立足之地,安抚百姓,养精蓄锐,广招天下豪杰,以求东山再起。您可千万不能为了一时的得失荣辱而去白白地送命!”众将也出来相劝,刘邦这才忍了这口恶气,同意去汉中。
刘邦带着人马前往汉中,大军进入斜谷后,行走在峭岩陡壁的栈道上,栈道全长250公里,是古代由陕人川的重要通道。栈道是在险绝之处,傍山岩凿出洞孔,插入横木,铺上木板,以通行人马,栈道下面则是万丈深渊。
进入栈道的时候,刘邦痴呆呆地望着这道天险,感慨良久,这时,张良从后边过来,说:“大王应当赶快烧掉沿途的栈道!”
刘邦说:“烧掉了栈道,我们以后如何出来?”
张良附邦耳边,悄悄告诉他:“大王虽然离开关中,可项羽对你不放心。烧掉了栈道,既能截断诸侯军队来犯的道路,又能解除项羽的疑心,表示自己没有东归的意图。至于以后出来,可以修复另一条道路……陈仓古道。”
刘邦一听觉得有理,要当孙子就当得彻底一些,立即命令士兵,将所有栈道烧毁。
听到刘邦火烧栈道,项羽很高兴。然而,项羽不知道“火烧栈道”只不过是刘邦耍了一次手段而已,他这是向项羽示弱。刘邦进入汉中以后,励精图治,积蓄力累,等有了与项羽相抗衡的军事实力以后,突然杀出汉中,把项羽打得大败。
刘邦分封到汉中后,经过几年的发展,汉军兵强马壮了,刘邦于是挥师东进,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序幕。战争打得难分难解的时候,刘邦问韩信最快取胜的办法应该怎么打。
韩信断然表示:“火速进攻项羽的大本营……彭城。”
进攻彭城,等于和项羽势力面对面决战。刘邦实在没有自信,心理的准备也尚未完成。但刘邦还是接受了韩信的建议,在军事方面,刘邦对韩信是认可的。
抱着孤注一掷的想法,刘邦率大军直取项羽老巢穴彭城,因为项羽主力远在齐地。很快就把彭城拿下来了,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刘邦能够轻取彭城,很大程度在于敢手大胆的计策。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BOOK。
第44节:敢用新人
敢用新人
谈起使用新人,毛泽东有一个很好的评点。
清姚鼐《古文辞类纂》中收有欧阳修《为君难论》一文,此文从战国时期赵孝成王不用老将廉颇而任用新将赵括、秦王赢政不用老将王翦而任用新将李信致使战败兵失得出结论,秦赵二国之君“乐用新进,忽弃老成,此其所以败也;”并阐述说,“大抵新进之士 喜勇锐,老成之人多持重,此所以人主之好立功名者,听勇锐之语则易合,闻持重之言则难入也。”
毛泽东读此评点到,“看什么新进。起、翦、颇、牧其始皆新进也。周瑜、诸葛、郭嘉、贾诩,非皆少年新进乎?”
在毛泽东看来,事业的成败不在于人的新进老成,而在于人是不是贤、是不是有能,是不是为将之材。
白起、王翦、廉颇、李牧是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的名将,周瑜、诸葛亮、郭嘉、贾诩是三国时期的主帅及谋士。白起、王翦、廉颇、李牧最初都是以新进之士建功立业的,周瑜、诸葛亮、郭嘉、贾诩更是以“少年新进”立下功勋的。因此,事业成败的关键在人才,选拔人才的关键在能力。
太平天国的洪秀全临危之际使用陈玉成就是一个敢用新人的好例子。
太平天国打下半壁江山后,1855年,发生了天京事变,杨秀清等一大批猛将死于内讧之中。这个时代,洪秀全任用了一大批新人来当将帅,其中,就有年轻的陈玉成。
陈玉成出身于贫苦农家,生长于穷乡僻壤,十四岁参加起义,冲锋在前;十七岁破武昌建奇功,被荐升为正典圣粮,负责一万余人的给养;十八岁为大将,带兵作战,被封为殿右三十检点。 随后,他独当一面,攻城掠地,屡建奇功,打了许多出色的胜仗,1856年,陈玉成率领几名壮士,单船闯人被敌人层层封锁的镇江,更是把陈玉成传奇般的作战经历推向了顶峰。
鉴于陈玉成的传奇般的经历,洪秀全让二十岁陈玉成成为太平天国的最高军事将领,全面负责太平天国的军事行动。
清军见太平军内讧,元气大损,利用时机卷土重来,1855年12月,清军攻陷庐州,进围桐城,企图再陷安庆;1856年12月,太平军寡不敌众,武昌失守;1857年1月,九江沦陷;在天京外围,1857年底,镇江易手,江北、江南大营又重新树起,隔江呼应。天京的粮道、交通断绝,处境危急。
面对危局,陈玉成看到,安徽战场,举足轻重,保住安徽,控制安徽,既能保卫天京,又可挥师西进。天京事变尚未平息,当清军向安徽进逼之时,陈玉成已移师皖南,使出了看家本领,在安徽训练了一支极富战斗力的“童子兵”。这支“敢死队”全由机警强健的青少年组成,称为“小儿五旗营”,小儿队头戴红巾,腰围绿绸,时刻不离陈玉成左右。五旗营分红、黄、白、黑、青五色,每次作战,陈玉成亲自指挥五旗营临阵杀敌。青旗营先上,当相持不下,不能取胜时,就调上黑旗营接应,仍不能胜时,再按照顺序,从后到前依次出动,直至红旗营上场,这是陈玉成的一张王牌,人称“红猿”,它一出场,往往能转危为安,反败为胜。陈玉成率领这支精兵,在安徽战场上纵横驰骋。1857年1月,陈玉成从皖北枞阳东下,攻下无为,收复巢县,接着西进庐江,斩将夺关。2月进攻桐城,大败清军提督。5月以后,又长驱直入湖北境内。这一年,陈玉成转战安徽、湖北,“马不离鞍,人不卸甲”,到底攻破多少城池,占领多少州县,他自己都无从数起。提到他的名字,清军就禁不住颤栗:“陈逆素号能军,今观其布置营垒,调遣队伍,颇有法度,信非虚语,此贼不灭,两湖未能安枕。” I
“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在深重的危机之中,面对这支唯一能作战的部队,天王十分器重陈玉成,迭加封赏,升他为全军又正掌率,进爵成天豫。
1858年,太平天国为了健全军事机构,重新恢复五军主将制,封陈玉成为前军主将,李秀成为后军主将,李世贤为左军主将,韦俊为右军主将,蒙得恩为中军主将。在这五将之中,蒙得恩虽为元老,并无军事才能,很少参与军事,因此,地位仅次于蒙得恩的前军主将陈玉成实际上便成了太平军的最高军事将领。面对强敌,大家都意识到,各自为战,孤立无援,很难解救天京,扭转危局。
这年6月,太平军将领在安徽枞阳召开军事会议,约定“各誓一心,订约会战”,相互配合,“抱团打天下”。会议决定先集中力量,歼灭江北大营,由陈玉成担任主攻,其他各路协同作战。
陈玉成接着又连下几城,直捣滁州,在滁州东南的乌衣,与兄弟部队会师。
同时,敌人也调集大量军队,企图阻止长驱而下的陈玉成,除了江北大营,前来增援的清军蒙古都统胜保也来凑热闹。胜保有一列马队,自恃没有吃过败仗,骄横异常,一场恶战正在酝酿。
陈玉成仔细分析了敌人的兵力部署,他估计胜保的骑兵是清军主力,“擒贼先擒王”。如果消灭了骑兵,敌人也就大势已去。陈玉成决定自己亲自坐镇,消灭胜保骑兵,在乌衣一带布置好了刀牌手。9月25日,胜保军队来犯,他的骑兵在队伍前面趾高气扬,气势汹汹,旁若无人地横冲直撞。
就在他们得意洋洋,漫不经心之际,陈玉成事先埋伏好的刀牌手一跃而起,杀声震天,冲入敌阵,盾牌护身,刀削马足,胜保的骑兵便纷纷坠马,前后夹挤,自相践踏,乱作一团,太平军又乘势从四面围攻,这支不可一世的骑兵威风扫地,哭爹叫娘。乌衣之战,消灭了清军三四千人。胜保的骑兵全军覆没,幸亏他本人溜得快,才捡回一条命。
9月26日,陈玉成向浦口进发,途中遭遇江南大营增派的五千敌人。趁这支清军还未站稳脚跟,陈玉成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进敌阵,清军溃不成军,只剩下二三百人,四下逃散。陈玉成大军乘胜追击,势如破竹,一路追赶到浦口,天京的太平军也渡江作战,四面出击,歼灭清军一万多人,彻底击溃了江北大营。
随后,陈玉成带领军队转战南北,打了许多胜仗,尤其是九江保卫战,不但成功守住了九江重镇,还借此扭转了战局,让太平军控制了安庆、九江、武汉三大战略要地,占领了安徽、江西、湖北东部的大片土地,为太平天国的革命奠定了坚定的基业。
由此可见,正确大胆地任用新人,能成就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