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玄奘精神 >

第16部分

玄奘精神-第16部分

小说: 玄奘精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猿鲇槐咝旰逝槐咭嗜肽诰妥=氪笳屎螅什欧⑾旨负跛形魍回实墓笞搴凸僭倍荚诔。诳珊姑媲罢肫氲淖闪脚牛蟊呋拐咀湃迸业奈涫炕の馈D贸龈卟觞L文泰专门写给叶护可汗的信   

  按照突厥人的生活习惯,为了防止火灾(一旦失火,会给草原带来极大损失),突厥人不使用木器,一般都是帐篷里铺上厚厚的地毯席地而坐。但是为了表示对玄奘的尊敬,叶护可汗特意准备了一把铁交床,铺上厚厚的坐垫,好让玄奘坐得舒服。直到这时,玄奘才郑重其事的引入高昌国的使者,呈上高昌王麹文泰专门写给叶护可汗的书信。   

  但凡雄主,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四夷宾服、海内来朝,叶护可汗自然也不例外……麹文泰千里来信和近乎卑躬屈膝的措词让他非常高兴,盛情款待了玄奘和高昌使者。当然,以勇武和扩张闻名的突厥人并不像西域国家那般信佛,叶护可汗也只是象征性的请玄奘讲了几次经。   

  玄奘是个头脑非常清楚的人,他知道对于一个马背民族来说,让他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不可能的事情……群狼一旦没了杀气,那离灭族也行将不远;他要的不是对方的信仰,而是帮助……叶护可汗的一句话、一道命令、一件信物,就足以让自己平安无事的通过整个中亚。   

  之后几天,玄奘一边休息,一边补充给养。叶护可汗也很够意思,不但提供给玄奘大量沿途所需物资,还在军队中找了一个曾在长安呆过几年熟悉汉语的年轻人,还封他为官,并且和高昌王麹文泰一样写下几十封国书让玄奘带上,分别送给沿途各国国王。   

  玄奘与叶护可汗相处的日子很短,却非常重要。这次会面既得到了物资补充,确保了沿途安全,更是一次成功的外交行为。高昌王麹文泰的书信能在半个西域起作用,叶护可汗和他的数十万骑兵却能保证玄奘在整个中亚甚至印度通行无阻。   

  弱邦无外交,这就是实力,只有实力才能决定一切。   

  玄奘临走时,叶护可汗带着贵族大臣们一直送出十余里,这才依依惜别。   

  有了叶护可汗的庇护,玄奘一行的中亚之旅就变得容易了许多,在经过几个小国后,马队来到了飒秣建国。飒秣建国,又称康国,即现在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城市撒马尔罕,是中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善于经商的粟特人把撒马尔罕建造成一座美仑美奂的都城。   

  随着汉代丝绸之路的兴起,撒马尔罕成为沟通波斯、印度和中国的重要枢纽。正因为其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这座城市也饱受战火的蹂躏,并且在13世纪成吉思汗西征时被彻底摧毁。后来,随着帖木儿帝国的兴起,帖木尔大军横扫波斯、印度、高加索、南俄罗斯和蒙古,为了让撒马尔罕成为亚洲之都,他下令把所有的珍宝和工匠都运至撒马尔罕,在城里修建起最辉煌的宫殿和清真寺。现在撒马尔罕城内的大多数建筑都是在那个时期所建。   

  根据《大唐西域记》的记载:飒秣建国方圆一千六七百里,东西长,南北狭窄,境内土地肥沃、树木繁盛,盛产花卉水果和上等战马。飒秣建国都城方圆二十多里,城池坚固、地势极为险要,城中不但云集了从各地运来的无数奇珍异宝,手工艺水平在中亚也是首屈一指。飒秣建国气候温和、四季宜人,但是民风彪悍,其军队大多由赭羯族人组成。这些被称为赭羯武士的战士性情暴躁,打仗拼命,因此所向披靡,再加上有一位骁勇善战的国王带领,所以领国都不得不顺从于它,纷纷学习飒秣建国的举止礼仪……不论它们离飒秣建国有多远。         

▲虹▲桥▲书▲吧▲。  

第49节:第七章 因势利导,谋事成事皆在人(6)         

  飒秣建国是一个国力强健、极具特色的国家(估计连西突厥都不敢轻易与之开战),不过这个国家从君王到百姓都不信佛教,用玄奘的话来说就是:   

  〃王及百姓不信佛法,以事火为道。〃   

  事火为道,就是说这里的人和突厥人一样崇拜火,信奉拜火教。城中虽然有两座寺庙,却没有僧人居住,如果有外来的僧人前去投诉,当地人就会放火把他们赶走。在他们眼中佛教是愚昧邪恶的化身,只有用火才能驱走邪恶重归光明。   

  所以当玄奘来到飒秣建王城时,迎接他们的只是寥寥数人,国王根本没把玄奘放在眼里。但玄奘毕竟是叶护可汗〃关照过〃的人,飒秣建国王勉为其难的接见了他。一经交谈,国王才觉得眼前这位大唐僧人气度过人、学识不凡,不但对玄奘敬重起来,还高高兴兴的请玄奘为自己受戒。   

  玄奘凭借自己的才学和人格魅力打动了飒秣建国王,一般人会觉得玄奘肯定会在国王赐予国书和财物后赶紧离开这个对僧人不怎么友好的地方,但是还没等他离开,一个意外发生了:   

  原来,跟随玄奘一同来到飒秣建国的还有另外两位年轻僧人,他们不像玄奘这般善于观察一个地方的风俗民情,冒冒失失的跑到了那两座没有僧人居住的寺庙去上香礼佛,结果被一群信奉拜火教的民众放火驱赶,只好跑到国王这里来告状。国王听完后当即大怒……我刚刚接受法师的授戒,你们就对法师的同伴无礼,那岂不是要我颜面扫地吗!国王当即下令将两个放火的主犯抓起来,然后召集全城百姓,要把他们的手砍掉。   

  就在这时,当着全城百姓的面,玄奘再次表现出了一位高僧大德应有的宽仁与气度,劝说国王不要对放火之人采取如此严厉的刑罚,这样才能让众生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佛法的慈悲为怀。国王当然不能驳玄奘的面子,做了个顺水人情,没有砍掉两名主犯的手,而是一人痛打一顿赶走了事。   

  从这件小事上就能看出,玄奘不但气度过人,而且处理手法非常到位:   

  有智慧的人善于把每一个机会都朝有利的一面转变,并且让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玄奘想得不是如何惩戒肇事者,如何安抚两名同行的僧人,而是充分利用这次事件,用事实说话,让原本在飒秣建国受到歧视和排挤的佛教抬起头来、重新树立在民众中的形象。同样,在国王处理两名主犯的过程中,玄奘既没有一味冷眼旁观,也没有一味替他们求情……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既保全了国王的威严,又让人们看到亵渎佛教和僧人的下场,恩威并施,一举两得。   

  那么,这次事件在飒秣建国带来了怎样的后果呢?   

  〃自是上下肃然,威求信事,遂设大会,度人居寺。其革变邪心,诱开蒙俗,所到如此。〃   

  也就是说,从那以后,飒秣建国举国肃然,谁都不敢再用放火驱赶这种形式来对待僧人,而且开始剃度僧人让他们居住在那两座寺庙里。整个飒秣建国延续多年的风俗因为这次事件而发生改变,佛教不再被视为邪魔外道,开始受到尊重,从此在此处站稳脚跟。   

  把握机会与发自本心并不矛盾,损己利人与刻意作秀都不可取,利人利己才是为善的最高境界。   

  离开飒秣建国后,经过了若干小国,玄奘一行来到了沟通中亚与南亚的一个著名要塞……铁门。这里的铁门并非位于天山脚下扼守南北疆咽喉的库尔勒铁门关,而是西突厥控制下的一处要塞。穿过陡峭险峻的铁门要塞,前方有一个名叫〃活国〃的小国(今阿富汗昆都士),更为碰巧的是,活国的国王正是叶护可汗的长子旦度设,旦度是本名,设是官职,相当于被可汗委派到某地充当的最高军政长官。   

  旦度不但是活国的国王、叶护可汗的长子,还是高昌王麹文泰的妹夫。在当时,部族间相互结亲是巩固盟友关系避免战争的重要外交手段,旦度的婚姻很明显带有这种性质,所以叶护可汗才会在看到麹文泰的信后对玄奘如此礼遇;而站在麹文泰的角度,讨好一下妹妹的公公也无伤大雅。         

。←虫←工←桥书←吧←  

第50节:第七章 因势利导,谋事成事皆在人(7)         

  然而事不凑巧,就在玄奘到来之前,旦度的妻子,也就是麹文泰的妹妹贺敦公主刚刚去世,旦度也有病在身。当玄奘把麹文泰的信交给他的时候,旦度悲从中来,痛哭不止,可见政治婚姻也未必都不幸福。   

  哭完之后,旦度躺在病床上对玄奘说:   

  〃弟子见师目明,愿少停息。若差,自送师到婆罗门国。〃   

  意思是我一看到法师您就觉得眼前一亮,精神好了很多,请您在我这儿稍做休息。等我的身体好一些了,就亲自送您前往婆罗门国(印度)。   

  一个好汉三个帮,接受善意且必要的帮助也是成功的重要保证。   

  旦度不但是活国国王,还是叶护可汗的儿子,有这双重身份在,而且是亲自护送,对玄奘前往印度无疑大为有利,于是玄奘就在活国停下来稍加休整。不久,从印度来了一位梵僧,为旦度念了几次咒语后,旦度的身体变慢慢好了起来。不过这位刚刚康复的国王没有立刻兑现承诺送玄奘前往印度,而是忙起了自己的终身大事……立刻娶了一位比自己年轻很多的漂亮女子续弦。   

  国王娶妻续弦原本无伤大雅,问题是,旦度娶了一个不该娶的女子……婚后不久,新王后便串通他的大儿子把旦度给毒死了。这个大儿子不是麹文泰的妹妹贺敦公主所生,而是旦度第一任亡妻的孩子,年纪应该跟新王后差不多,如此一来,这场阴谋的原委便不难推断:   

  其一,大儿子跟新王后原本就有感情,结果被旦度抢先,不得已出此下策;   

  其二,旦度与贺敦公主感情极好,爱屋及乌非常疼爱贺敦公主所生的幼子(可见长君爱幼子,老太子受气的例子不只在中原才有),可能流露过要把王位传给幼子的想法,逼得大儿子只能抢先动手;   

  玄奘当然不能参与到活国的宫廷变乱中去,旦度的大儿子杀父篡位后,立刻娶了新王后为妻(娶父兄之妻为妻也是一种风俗,生母除外),然后忙着摆平国内各种势力,就把送玄奘南下的事情给耽搁了。   

  国王换了,路还是要走,玄奘只好硬着头皮去找新任国王请求帮助。玄奘不会轻易求人,总是在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排除困难,去见信任国王,很可能是因为沿途过关所需的〃签证〃还没来得及签发,再加上没有可更换的马匹,不得不如此做。   

  新任国王没有为难玄奘,不但尽可能的提供帮助,而且还建议他在去印度前先去附近的国家走走看看,也许会对取经之旅有所帮助。   

  就在这时,依附于活国的缚喝国派了几十个僧人前来凭吊旦度,同时庆祝新王登基。葬礼结束后,玄奘便与他们一起离开活国,改道向南,进入了现在的阿富汗境内。         

虹←桥←书←吧←BOOK。←  

第51节:第八章 勇气和信念是前进的自驱力(1)         

  第 八 章 勇气和信念是前进的自驱力   

  不要为重重困难而气馁,不要为茫然无助而倦怠,   

  追求真理之路往往孤独,勇气、决心、信念,是你最好的战友;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旦下定决心,就要把事情坚持到底;   

  求知的紧迫感,命运的紧迫感,事业的使命感,会让人充满动力,一往无前!   

  翻越大雪山后,玄奘来到了古代印度境内……佛之故土。   

  在梵衍那国,玄奘见到了举世瞩目的巴米扬大佛;   

  万里之外的中亚小国,居然有一座〃洛阳寺〃,依稀记录着一段被尘封的传奇往事;   

  佛顶骨、佛影窟,是否能给玄奘的西行之旅带来好运;   

  健陀逻国的迦腻色迦寺,见证了印度佛教最为辉煌的一个时代……   

  进入阿富汗境内后,玄奘经过了缚喝国、揭职国,再次来到一座大雪山脚下。这座大雪山就是著名的兴都库什山。兴都库什山(Hindu Kush Mountains)的主体位于亚洲中南部的阿富汗境内,是中亚、西亚、南亚沙漠地区的主要水源区之一,顶部终年被积雪覆盖,不但是印度河与阿姆河的分水岭,也是一条重要的气候景观分界线。公元三、四世纪,佛教在当地盛行,人们在山壁上陆续开凿了6000多个大小土窟,这些土窟后来成为来往旅客和朝拜者的临时住所。玄奘一行在穿越兴都库什山的时候很可能就曾在其中的某个土窟停留过。   

  在这片横亘千里的大雪山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佛教国家,名叫梵衍那国,这个国家的王城就是位于兴都库什山腹地、古丝绸之路上最为繁忙的商业和交通枢纽……巴米扬城(今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以西)。   

  梵衍那国也是个虔诚的佛教国家,有数千名僧人,信奉小乘佛教的说出世部。当然,梵衍那国给人们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它险要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风俗习惯,而是两尊大佛:   

  〃王城东北山阿,有立佛石像,高百四五十尺,金色晃曜,宝饰焕烂。东有伽蓝,此国王先王之所见也。伽蓝东有yu(金俞)石释迦佛立像,高百余尺,分身别铸,总合而成。〃   

  玄奘的这段描写,很可能是全世界最早的对巴米扬大佛的记载。根据玄奘的观察,由于铜佛太过高大沉重,所以梵那衍人采用了高超的分身合铸技术,将佛像身体的各个部位分开来铸造,然后再将其拼装组合成完整的铜佛。另一尊高一百四五尺、在山崖上摩岩雕刻而成的石佛,就是后来举世瞩目的巴米扬大佛。   

  巴米扬大佛曾是世界上最高的立佛,距今已有1500多年,因雕凿在巴米扬河谷边山崖面南的断崖上,故被称为〃巴米扬大佛〃。两尊巨佛,一尊建造公元五世纪,高55米,身披红色袈裟,名叫塞尔萨尔;另一尊建造于公元一世纪,高38米,身披蓝色袈裟,名叫沙玛玛。公元四世纪和七世纪,晋代高僧法显和唐代高僧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