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的天赋妈妈懂-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认为,幸福应该像花一样,让人看到它的绽放。我和大家分享了孩子成长中的四个小片段,不仅是希望家长朋友懂得呵护孩子成长的心灵,更希望我们在日常家庭生活中也为孩子输入那些积极的、正面的意念,哪怕是如何称呼孩子这件小事,我们也可以“艺术”地去做。这其实也是在追求身心完整幸福的成长教育时,我们可以为孩子营造的“家文化”的
一部分。
现在,我接触的朋友圈里,也有些朋友开始在网上聊天时这样跟我说:“金姐,我发张照片让你看看我家帅哥(小侄子)!”或者也有带女儿跟我视频的说:“金妈妈,看,这是我们家的小妹万人迷。”
给孩子“精神礼物”
在孩子成年前的那个年龄段里,父母可以送给他们的还有“精神礼物”。它远比物质上的给予更有意思,更能带来持续的快乐。
儿子有一个“百宝箱”,里面放着他去参加各种活动后留下的纪念物品。比如,有一个戴维斯夏令营入营时发的T恤,因为他是营里年龄最小的,比他大的孩子们就在这件T恤上留下了许多类似“金程杰,你真是我见过的一个最帅的天才”这样的话;有一个同样写满字的背心,是瑞思学科英语的“外教”在上面写的一些祝福语,他也很珍惜;还有一顶帽子,上面有中国最有名的高尔夫冠军给他签的名这些物品他挨个儿地放在“百宝箱”里面。
搬家时,程杰都第一个先抱起它,可认真了!有时,我就故意问他:“你的这些宝贝打算保存到什么时候啊?”他回答说等到自己有了儿子为止。
大家一听,都觉得挺好玩儿,他自己还是个孩子呢,接着就会问:“为什么呀?”这次,程杰的回答更绝,他说那时可以告诉自己的儿子,“有喜欢的东西的话一定要有一个这样的箱子,将童年最快乐的记忆都藏到里面”,然后就可以拿出自己的“百宝箱”说“我小时候就是这么做的”。
把有意义、有意思的事儿和家人分享。这样的习惯和思维,显然带有我们家的特点。在孩子成年前的年龄段里,我们更希望做孩子的朋友,也用一些身体力行的做法为他树立一种观念:
可以与家人分享的其实还有许多“精神礼物”,它远比物质上的给予更有意义,能带来持续的快乐。
比如,在孩子没出生的时候,我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都记下来,写了一系列《胎教日记》——我希望未来儿子长大了看到这个日记,就能分享那段时间妈妈的心情。
程杰出生后,我开始为儿子做《成长记录》——如果哪一年或哪一天儿子在某方面有进步了,我们就帮他添加到记录本上:5岁学会下象棋,7岁学打高尔夫,9岁学会骑自行车,10岁能用煤气灶烧饭了这相当于一个不停更新的“人生简历”,是孩子成长的见证。
第6节,
程杰长大一点的时候,我们让他自己也参与做这件事。当时他年龄小,还没上小学,不太明白大人的用心,所以他问我:“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没有直接回答儿子,而是换了一种方式来解释。我告诉他: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个女孩,她妈妈也在做同样的事。
“等未来你们相遇了,你们不用说很多话,只要互相交换一下各自的成长记录,就可以了解对方了。
“很可能你们还会说,哇,原来咱们在同一个时间段里做的是一样的事情!”
听我这么一说,程杰觉得做这件事很有道理。那以后,每年做这个成长记录时他都很上心。
做这件事的好处在于,它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一种激励效应。因为慢慢地,当孩子发现自己的“个人简历”又多了一项新东西,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时候,他会很有成就感,开始懂得为自己人生负责的道理,通常还很愿意去尝试和挑战更多的事情。
依据这些年的成长记录,程杰亲自动手整理了一份“人生简历”。
2000年2月9日,我出生在中日友好医院。体重4。4公斤,身长51厘米。
2005年,我5岁了,上小学一年级。体重25公斤,身高123厘米。这一年去安徽省旅游,我登上了黄山。我还开始学习象棋,获“校级”三好学生称号和“春蕾杯”作文大赛二等奖。
2006年,我6岁,第一次跳级,上小学三年级。体重28公斤,身高128厘米,到东北三省旅游。我开始学习围棋,加入了展恒金融理财VIP俱乐部。获“校级三好学生”称号,在学校象棋大赛中获得第一名,在援助朝鲜失学儿童的慈善活动中捐款90元。
2008年,我8岁,上北外附校。体重31公斤,身高138厘米,我加入学校围棋队——风云棋社,开始学习西班牙语,课外去美国瑞思学科英语练习英语演讲和领导力。获得北京西城区三好学生,中国速读速记协会优秀学生,中关村街道“奥运志愿之星”优秀志愿者等称号。这一年我的围棋达到二段水平,还学会了自己缝衣服。
2010年,我10岁,考上王府学校,上高一。体重40公斤,身高155厘米。这一年生活很精彩,我去日本、韩国游学,跆拳道升到蓝段,学会了骑自行车。
第7节,
2011年,我11岁,上高二,体重45公斤,身高161厘米,去美国、韩国各游学两周。这一年用炒股赚的钱给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基金会捐赠了5000元,因此获得了“微笑天使”称号。我还会用燃气做菜了
伴随儿子的成长,我们可以为他准备的这类“精神礼物”逐渐增多——收集整理程杰的照片,每年做一本《×岁年鉴》;参观博物馆或者旅游了,有纪念意义的物品都用“百宝箱”给收藏起来;重要的日子,比如生日、升学的日子、从夏令营毕业的日子,我都很慎重地给他写信——“给8岁的程杰”“给9岁的程杰”等等,告诉他家人对他的期望
就我的理解,这可以看作“家庭教育”“家文化”的基础部分。做这些事不是心血来潮、一时兴起的举动,而是自然而然多年如一日地去做,最终就变成了家里的“小传统”。1米1花1书1库1 ;http://www。7mihua。com
家里的这些“小传统”慢慢会变为孩子最美好的记忆,一方面让他感受到父母满满的爱;另一方面,让他知道自己成长经历的精彩和意义,从而由内而外影响孩子整个身心的正向成长。
善于为孩子的成长搞一些庆祝仪式,也是一个做家长的智慧,能为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注入更多情感与精神的动力。
也许有些家长朋友认为,这些事很简单,自己也能做或者也在做,关键问题是对孩子的成长真的重要吗?
因为每个孩子都不同,每个家庭的情况也有区别,我不能很绝对地说每个家长都必须这样去做,我只是把自己亲身实践的经验和孩子成长的规律跟大家分享。
比如,2013年我几乎每月都会举办一期“幸福家长大学”的公益课程(已经20多期了),通常会给家长们留一个“送孩子精神礼物”的作业练习。
从家长们的反馈信息来看,有真行动了的,也有“知行不能合一”的。但有趣的事实是,我把收上来的反馈信息和孩子们后来的表现做过对比分析,然后发现,反馈说家长实践过的,孩子在课堂上的进步往往很明显;没有行动的家长,孩子在课堂上的进步往往也不太大。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这句话再一次得到了验证。其实我们这里强调的“精神礼物”“成长仪式化”,要想真正达到激励效果,先必须把握三个要点。
①外在行为和内在情感结合。机械地去做是不够的,还要注意,我们坚持做的这些小事,真正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欣赏和支持,要将行为背后的内心情感传达出来。
②实质上是一种心理暗示和情感激励的手段。没必要过多地给孩子解释和强调我们这样做多么有用、多么好,让他们真实地感觉生活充满惊喜和期待就可以了。
③不要过于刻意,也不要在正常的生活情境之外滥用。为孩子庆祝、给他“精神礼物”的行为,其初始目标,同时也是终极目标,就是让孩子从家里获取快乐的动力。
2013年夏天,金程杰高中毕业,之前学校要举办毕业典礼。我觉得这算是他人生的成年礼,虽然他只有13岁,所以很慎重地对待这件事,专门给他做了一套白西服。也许在他心里有更远大的目标,比如去美国念大学是比较重大的事,高中毕业不算什么,看着妈妈竟然比他还期待典礼,所以有些不理解,他问:“妈妈,高中毕业有这么重要吗?”
第8节,
我就告诉他:“高中毕业相对你的人生经历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时刻。因为你小学直接跳级上了北外附校,初中又一次跳级考上王府学校,小学、中学都没有参加毕业典礼,现在13岁拿到了北京市的高中毕业证,这本身已经是值得庆祝的创纪录的一件事。”
“当年妈妈高中毕业的时候,我的父母送了我鲜花和香水,你现在岁数太小了,我能送你鲜花,但我不能送你香水,但我想可以送你一套白西服,就将这次参加毕业庆典仪式看作你离开家人去美国念大学前的一次成人礼吧。”
听我这么说,孩子会觉得家人真的很在乎他,也重视他的事情。对他来说,家人每年为他制作“年鉴”、重要日子为他庆祝、给他写的信到现在送他西装背后其实又送了他一份“精神礼物”——让他意识到成长与成年的意义。╥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过这样的生活,程杰“很享受”,因为每一天都充满期待和惊喜,借用他的表达方式来说就是,“这些精神的礼物未来都是我人生的财富”。
每天5分钟公众演讲
孩子问我“为什么要练习演讲”。我说:“当你年龄越小,你演讲的次数越多,那么你未来的人脉、财富和时间就倍增得越快!”
父母都希望孩子将来成功。一个能够“大成功”的人必备这么几块敲门砖,简单来说就是必须具备这样五个“家”的能力——“表演艺术家”“外交家”“心理学家”“健康专家”“理财专家”。
前两个“家”,就需要自我表达和公众演说的能力。
我在教育一线工作实践很多年,教过大学生,也教过小朋友,接触过不少留学生和外国交换生。我的总体感觉是,不管课业表现如何,多数中国孩子有一个明显的问题不容回避,那就是极其需要训练演讲和表达能力。
也许有家长不以为然,觉得有必要特意练演讲吗?我可以用当年回答程杰的话来做个简单解释。当时,孩子这么问我“为什么要练习演讲”,我说:“当你的年龄越小,你演讲的次数越多,那么你未来的人脉、财富和时间就倍增的越快!”
能做一场好的演讲不容易,用一个量化的比例来讲,就是有一个“55387定律”——站在台上演讲的时候,要给听众一个这个人非常专业的感觉,这时观众眼睛看到的你的状态占55%,其次的38%是观众听到的演讲质量,比如语速、语调,还有语气等等,至于内容,只占7%。
这些能力提前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比如,我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1997年我留学归来刚到大学工作,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时候,紧张得手直颤抖,都不能从粉笔盒里拿出粉笔。结果我人生中给学生讲的第一堂课,黑板上什么都没有写下来。那45分钟课讲下来,我对自己非常不满意,因为表达很不清楚。之后,为了做好工作,我只得开始练习演讲。那么到现在达到了什么效果,我不敢说和演讲大师比,但至少需要面对很多人演讲的时候,即使是几千人、几万人,我也能非常自在地和大家分享我所理解的教育规律。
对孩子来说,父母教会他的怎样将自己想要别人接受的信息有效地传达出去,这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当初我告诉孩子“成功人士都需要有公众演讲的能力”这句话,他真的听进去了,也有认真练习,结果没等到他获得“大成功”的时候,演讲能力就用上了。那次,他被选为瑞思学校项目助理研究员,需要站在北大百年讲堂舞台上面对数千家长演讲,结果他用英语演讲了十多分钟,一点都不紧张,赢得了一遍又一遍的掌声。
第9节,
那么,孩子演讲和表达能力从小该怎么培养呢?
首先,我认为演讲好的人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因而需从阅读入手,还得尝试将学到的东西在人前表达出来。
我们家有每天晚饭后出门散步的习惯,回来的路上会经过一个报亭,就每月买两期《读者》杂志。等回到家坐在一起,每人读一篇故事。这是我们家一天之中很幸福的时光。刚开始觉得孩子年龄比较小,所以我们的读书规则是每个大人读一篇小故事或者笑话,完了还得“上台表演”——我们弄个小饭桌当讲台,“发言人”站在桌子后面抑扬顿挫地说:“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小笑话,这个笑话的题目是xx,笑话是这样说的”
家里大人说完了,就问程杰:“来,你来当评委,你看我们谁演讲得最好?你觉得他哪一点说得好啊?”程杰歪着脑袋想一会儿,点评说“外公说得最好”。然后我就问他:“喔,外公说得最好啊?他说的是什么呢?能不能请您上台模仿一下?”
这样小家伙就会上台模仿。一开始有的句子也说得磕磕巴巴,但多数时候还是能把刚才外公说的笑话大致复述下来。然后我们一起给孩子鼓掌,夸他刚才听故事不但注意力集中,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