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荣辱二十年 >

第15部分

荣辱二十年-第15部分

小说: 荣辱二十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些人当年买进认购证带有一定的喜剧色彩。1992年7月21日上海某报刊登一篇题为《悲欢离合认购证》的文章,文中叙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个老太太,把子女给她的3 000元钱去存银行,老太太讲不清,银行错认为是买认购证,老太太捧了100份认购证回去。当子女发现搞错后为时已晚,尽管很生气,但也没有什么办法。想不到这些错买的认购证给老太太带来了意外的50万元以上的收益。此事是真是假,不得而知,但相信上海之大,无奇不有。记得当年我们证券公司员工按规定是不能买股票的,因而也不能买认购证。但有个员工有亲戚的小孩过周岁生日,想想也没什么礼可送,就以对方的名义买了5份认购证作为特色礼品送了过去,想不到竟给他们送了一份大礼。
  有文章认为改革开放后,上海人的社会价值观经历了三次冲击,第一次是个体户的冲击,第二次是出国潮的冲击,第三次就是股票热尤其是认购证的冲击。作者担心通过认购证致富这种带有很大投机成分的做法,会影响人们劳动致富的价值观。今天看来,这种担心显得有些多余。但这篇文章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上海当年的认购证对上海人经济生活的影响。上海证券市场从成立之初便为上海人提供了不少发财机会,但被大部分上海人一次又一次地错过了。
  

《荣辱二十年:我的股市人生》 第四章(1)
南征北战
  全国性证券市场的形成
  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全国9家特大型企业改制为股份制。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时间排名第一的是青岛啤酒。青岛啤酒股票的发行标志着中国股票发行市场走向全国性市场。同年,中国证监会成立,几度春秋的中国股票市场终于摆脱了小打小闹的局面,拉开了全国大发展的大幕。
  申银改制
  1992年12月22日,上海申银证券公司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正式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这也是经人民银行正式批准的全国第一家股份制证券公司。
  申银证券公司从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走出来,成为工商银行全资附属的证券公司。初期注册资本仅有3 000万元,后经一再申请,资本金增加到6 000万元人民币,其中含500万美元。但仍难以满足申银证券公司发展的需要,当时建一个证券营业部需要投入500万元营运资金,我们那点资本难以满足上海网点的建设需要,更不要说让申银证券走向全国了。另外,由于申银证券公司直属工商银行,财税上套用央企标准,利润中只有69%的部分可以用于公司自身发展,其余都要上缴,这更加限制了公司的发展。当时,继续要求工商银行追加资本的可能性很小,于是我想把上海财政作为股东吸纳进申银证券,一方面可以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把申银证券转为地方金融企业,这样既可以给地方财税作点贡献,又可以得到地方政府更多的支持。
  我把这一想法透露给上海当时的财政局副局长周杏英,没想到她反应很快,没几天就告诉我,上海市领导对参股申银证券公司非常感兴趣,立即约我到他们局里与她以及周友道局长、董鼎荣副局长等详谈此事。随后,又派企财处副处长赵叶龙和预算处副处长刘红微等来公司与我们详谈细则。
  第四章南征北战
  1991年6月7日的那次双方洽谈,申银证券的参加人有胡瑞荃、财务部王秉森和陆文清等。当时我们还没考虑到股份制问题,只是谈申银证券由工商银行的全资子公司转为与上海市财政局合资经营的地方金融企业的事宜。初期,上海方面坚持在持股比例上要占大头,我坚持要考虑申银证券公司的历史延革,应由工商银行控股,最后双方各让一步,达成双方以50%对50%的比例入股,原申银证券的行政隶属关系不变,仍属工商银行管理。并商定合资后的申银证券公司实现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董事长由工商银行派人担任,副董事长和监事长由财政局派人担任。并达成共识:为申银证券的长远发展,在公司每年的利润分配中,税前利润的20%充入申银证券的资本金。
  这件事断断续续谈了一段时间。等我听说万国证券已在考虑改制为股份制后,心想证券业发展这么快,为何不乘机多吸纳些股东,改制成股份制的证券公司?这一建议得到工商银行、上海市财政局领导的全力支持,也得到众多大型企业的响应。公司为此成立改制领导小组,我任组长,副总经理姜国芳任副组长。经过充分的酝酿和准备,申银证券公司于1992年正式提出了《关于设立股份制证券公司的申请报告》,我们在申请理由中作了如下阐述:
  (一)改制后,股份公司根据有关规定,在税收、留利使用等方面更有利于企业发展。同时,通过股权关系规范产权及各种利益关系,有利于企业自主经营、自我发展。

《荣辱二十年:我的股市人生》 第四章(2)
(二)转换机制,有效支持地方建设。改制前,公司税利均上缴中央财政,地方收益甚微。改制后,作为地方企业的申银证券公司,两年内上缴地方财政税金即可达到34亿元,可支持地方经济建设。
  (三)相互参股,有利于利益共同体的建立。地方财政、金融机构以及上海市大型企业与申银相互参股,不仅有利于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而且有利于金融、财政与工业的融合,形成三位一体的新型经济实体,为上海发展经济探索新的体制。
  (四)职工参股,增强企业凝聚力。改为股份公司以后,职工参股,在经济上得到更多的实惠,有利于进一步调动职工积极性,加强企业利益共同体的建设。
  改制方案得到了工商银行的支持,随后,工商银行和上海市财政局以股份公司发起人的身份向上海市政府、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提出请示报告。再由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向人民银行总行提出“关于组建上海申银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请示报告。
  我为此专门赶到北京,得知我们的改制报告报上去后,万国证券和海通证券的改制、增资报告也到了北京。当时证监会还没成立,证券公司仍归人民银行管理。人民银行金管司司长金建东告诉我们,申银证券改制和增资的事“有点够呛,人民银行正忙着筹备华夏、南方、国泰三大证券公司,哪有工夫考虑你们的事”。
  改制和增资对申银证券的下一步发展关系重大,我让姜国芳在北京盯着这事。当时,姜国芳刚从分行组织处调到申银证券公司,他善于与人打交道,没多久就把人民银行的内部关系搞得很熟。为了稳妥起见,人民银行金管司并没有把我们的报告直接递给行长,而是写了一份简报,说明成立股份制证券公司的种种好处,在简报中附带了申银证券公司申请改制、增资的内容。人民银行的行长们传阅了这份简报,都画了个圈,没有具体意见。大家都说有希望。
  等姜国芳再一次到北京,金管司的路畔生、宋会等就告诉他,行长有原则性意见了,这事可以办了。果然第二天,金管司几位处长就把批复给了我们,正式批文随后几天也到了上海。
  中国人民银行证管办(1992)第101号
  《关于上海申银证券公司改建为股份制公司的批复》
  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
  你行沪金管(92)5278号文及有关材料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同意上海申银证券公司按有限责任公司的组建原则改建为股份公司。原则上同意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上海市财政局上报的改建方案。
  二、请你行通知公司改建的发起单位按有关规定抓紧进行公司的改建工作,及时将改建情况上报总行。
  中国人民银行证券管理办公室
  1992年12月3日
  随后,公司召开改制招股新闻发布会,会上由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金管处处长王华庆宣布了人民银行总行的批文。我在会上表示,申银证券改建为股份公司以后,将一如既往,不断进取,在支持上海的经济建设,促进浦东的开发、开放,推进金融中心地位的恢复和形成,全方位地参与上海证券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在促使上海金融国际化和申银证券自身等发展等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会上,全国一批大型企业当场表达了参股申银证券的愿望。
  申银证券公司的招股工作进展顺利,仅花了20天时间,增资改制工作全部完成。申银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提高到6亿元人民币,其中,工商银行222亿元,占37%的股份,它没有另外掏钱,只是把积存的利润转为股本,沈若雷行长兼任董事长;上海市财政局出资21亿元,占35%,周杏英副局长兼任副董事长,董鼎荣副局长兼任监事长;包括金山石化总厂、中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上海第一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氯碱化工总厂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50家国内大型企业成为申银证券新股东,出资168亿元,占28%。

《荣辱二十年:我的股市人生》 第四章(3)
在新的股东会和董事会上,我仍担任副董事长兼总裁。
  12月22日,申银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大会隆重举行,上海市副市长庄晓天到会致辞,交通银行李祥瑞行长、人民银行毛应梁行长等上海所有金融机构的领导都到会祝贺。
  媒体对申银证券公司改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上海申银证券改制为股份制,融财政金融工业资本三位一体
  【本报上海12月22日专电】代理发行大陆第一张A股和B股的上海申银证券公司,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正式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并于今日召开股份制公司成立大会暨第一届董事会。据悉,全国有50家著名大型企业成为申银证券公司的股东老板。
  改制后的上海申银证券公司注册资本扩大至6亿元,其中28%的股份由50家大型企业入股,包括金山石化总厂、中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上海第一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氯碱化工总厂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
  有关方面在评价这一举动时认为,申银证券公司改制为股份公司,将地方财政、金融机构和国内大型企业与申银证券互相参股,有利于金融、财政与工业资本的融合,形成三位一体的新型经济实体。据有关部门评估,上海申银证券公司1991年资本利润率为675%,位列上海证券界首位,改制后经济效益可望进一步提高……
  1992年完成的改制、增资工作,使申银证券公司的发展又上了一个台阶。不到一年的时间,申银证券在上海的证券营业部从4家发展到29家。随后又设立江苏、浙江、广东、北京、东北、成都、湖北、西北八个地区总部,无锡、温州、成都、长沙、北京、天津、哈尔滨、海南、杭州、嘉兴……一个又一个证券营业部建立起来,拉开了申银证券向全国性证券公司发展的序幕。
  为了解决人员不足问题,申银证券通过在上海财税系统、工商银行系统以及向社会公开招聘,引进了一批优秀人才,员工队伍由1992年11月的148人(包括借调和退休返聘人员)增加到1 000多人,陈可度、丁视平、顾衡、林麒、袁旦、余雪丹、吴亦凡、何晓勇、过振华、卓亚岚、陈琼、孙龙宝、贾琴芳、沈兆铭等一批后来在申银证券各个岗位上挑大梁的干部,都是那段时间进入证券行业的。
  我们还和工商银行一起,花4 000万元置换了南京东路99号老银行大楼,公司本部从威海路迁入南京路外滩。在蓝底白字“申银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大招牌和“证券之星、中国申银”的巨幅广告的映衬下,两年前一个毫不起眼的证券公司挤进了上海金融街,开始有了点大金融机构的气势。
  青岛啤酒的发行
  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全国9家特大型企业改制为股份制,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时间排名第一的是青岛啤酒。青岛啤酒股票的发行标志着中国股票发行市场走向全国。同年,中国证监会成立,几度春秋的中国股票市场终于摆脱了小打小闹的局面,拉开了全国大发展的大幕。
  青岛啤酒股票可以说是我国第一张真正意义上面向全国发行的股票,每家证券公司都十分清楚拿下这张股票承销业务的意义,无不为此摩拳擦掌。我们也意识到了能否争取到青岛啤酒股票发行的主承销商资格对申银证券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因为这不是单纯一笔业务的问题,而是申银证券向全国性证券公司发展的契机。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荣辱二十年:我的股市人生》 第四章(4)
此时,申银证券公司班子力量已进一步加强,除了黄贵显、胡瑞荃外,增加了姜国芳、缪恒生和李明山三人。姜国芳年龄小我五六岁,原是分行组织处副处长,性格豁达开朗,善于与各个层面的人打交道。我与国芳此前已很熟悉,为了申银证券的干部配备问题没少找他。缪恒生大我四岁,原是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南市区办事处副主任,主管会计出纳,财务上是一把好手。申银证券公司成立后,分行为加强申银证券领导力量,把他们两人派了过来。由于年龄、经历相似,我与姜国芳、缪恒生很快成为配合默契的合作伙伴。李明山与我同年,本来是军队干部,跟随领导多年,看问题很有深度,他与我偶然相识,对证券市场发展很有认识,通过组织程序从北京调到申银证券,担任副总裁兼浦东分公司总经理。
  姜国芳、缪恒生、李明山的到来,使申银证券班子的内部管理能力和外部业务拓展能力大大加强和提高。姜国芳主管的公司营业网点建设从市内、邻近省份到全国各主要城市全面展开,他主抓的公司经纪业务成为公司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缪恒生主管公司财会工作,使公司急剧膨胀的财会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他主抓的公司投资银行业务继续保持业内领先地位。李明山筹建的浦东分公司,业务网点、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自营业务等在一两年间快速发展,其规模和水平超过国内当时很多省市级的证券公司。时至今日,我和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