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别跟孩子过不去 >

第14部分

别跟孩子过不去-第14部分

小说: 别跟孩子过不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见,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但是不要认为沟通惟有用嘴去说就行,其实沟通更需要用耳、用心去听。可 以说,倾听有时候是最好的沟通。 
  总之,有代沟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沟通。在沟通中不仅可以和孩子总结自己的成功与失败,还可以表述 自己的计划与展望,这本身就是对孩子最生动的人生教育,反过来也是对父母自身的鼓励。更有助于代沟的化 解,隔阂的消除。         
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       
  平等,不仅存在于大人之间,大人与孩子之间也需要平等。 
  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即使是刚刚学步的孩子,也都有这种渴求。 
  要做到平等地对待孩子,父母首先就要抛弃那种居高临下与孩子谈话的姿态,而要蹲下身子,以平等的态 度对待孩子。 
  和颜悦色,避免用命令、训导式的口气,应该是父母与孩子讲话的最佳方式之一。有些父母对朝夕相处的 孩子,虽倾心关爱,但与其谈话的内容仍离不开“训导”这根轴心。 
  其实,这种训导对孩子是不公的。孩子需要适时指点,但需要的并非只有居高临下的训导。父母、老师在 孩子面前是长者形象,孩子要尊敬师长,但现实中尊重孩子的父母与师长却不太多。这种单向的尊重,无形中 使孩子永远处在附属地位。 
  在生活中,要想与孩子处在平等的地位,就应学会与孩子共同讨论,那就是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我们不能 满足或不应满足时,千万不要粗鲁而简单地拒绝:不行!不准你去!或者父母提出的要求,儿女不同意时,我 们也不应简单地采用命令方式:这事已经决定了! 
  大人和孩子之间需要平等,特别是交流时要平等。只有平等,才能让孩子的个性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充 分得到展现。在平等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们是独立的、有主见和意志坚强的。他们的思想是自由的,有独 创精神的。 
  对此,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我教的班上曾有一个成绩特别差的孩子,由于缺乏学习兴趣,成绩一直提不上 来。可令我吃惊的是,短短几个月,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却从班上的倒数几名跃升到第十名,尤其是物理成绩 ,从倒数第一猛升到第一。 
  我为此去他们家里做了一次家访,他的妈妈刘女士深有感触地对我说:“家长只有放下架子,和孩子平等 交流,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给孩子以鼓励和帮助。” 
  我说,你这些感触是怎么产生的呢? 
  刘女士说,初二下学期时,我家的孩子就一直迷上了网络游戏,对此,我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儿子对 我的话无动于衷。”我为此也感到“心灰意冷”。 
  一次,我找了一个心理医生进行咨询。他问我:“你了解过孩子的内心吗?他是否因为感受不到学习的乐 趣而迷恋上网?”心理医生的话使我猛然惊觉,一直以来,自己只是一个劲地督促儿子的学习,却很少留意儿 子对学习的感受。 
  一天放学后,我一改平时凶巴巴的样子,关切地问他:“孩子,你学习累不累?”儿子见我这么问他,诧 异地扫了我一眼,应了句:“累死了,真不想学了。”“妈妈在工作上也有很多烦心事呢,你帮我拿主意好吗 ?”这时,我就像如对知己一般,向儿子说出了工作上的烦恼。 
  想不到,自己眼中还是孩子的儿子,分析起问题来还是一套一套的。使我第一次由衷地称赞了儿子一句: “你比妈妈强多了!”没想到,不经意的一声赞扬就此打开了儿子的话匣子,儿子将内心的郁闷倾诉了出来。 从此,我家的孩子再也不那么痴情于网络了,有了什么烦恼就直接和我说,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 
  可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其作用有多么的巨大。生活中,由于我们许多的父母 
  成天忙碌于工作岗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也越来越少,缺少沟通与交流,矛盾也就出现了。从而,导致了 孩子真正需要的,父母无暇顾及,孩子内心的苦恼,父母也无从了解。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的直接管束应该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平等、开诚布公的交流。如果一个十 几岁的孩子能够跟父母讨论他对某一事物的手法,那么他就会在他这个躁动不安的年纪里,找到一种被他人认 可的自信。相反,如果缺乏有效的交流,那么他们就很容易陷入思想的困境中。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不应该只做居高临下的训导,而应该将自己和孩子放在同等的位置上,应当尊重孩 子,与他们交流而不是训导。如果家长以平等的。像与朋友谈话的口气,来与孩子交谈,而不是对他们训话, 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会接受父母对他的教育。 
  首先,我认为,做父母的在孩子面前不要有“老子为大”、“我的话就是圣旨”等一些错误的思想,而是 要以一种朋友的身份,平等地与孩子进行交流。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把你当作一个知心朋友一样,将心中的 烦恼告诉你,将心中快乐告诉你。 
  其次,父母与子女间的这种的密切关系是需要长期,有意识培养的。当孩子们开始方问:“爸爸你为什么 不高兴呀?是不是工作上有了麻烦?”的时候,做家长的就该认真考虑一下是否该与孩子认真谈一谈。那么谈 多少,怎么谈? 
  如果我们一语搪塞说:“没有什么,很好。”或“不关你的事,去玩你的吧。”我们就等于将一颗关怀他 人的心挡在门外,孩子所得到的信息便是父母如何不关我们的事,正是父母不让孩子有爱心和责任心,日后我 们也就没有理由抱怨我们的孩子不关心父母。         
代沟的化解,需要双方的理解(1)       
  当孩子逐渐长大,知识面、接触面增大,他开始学会自己观察、思考,对一些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有时 觉得有些事情没有必要跟父母说,这样父母就会缺乏对孩子的了解,觉得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不理解自己,于是 对孩子的怨言也就多了起来。作为孩子呢,他同样也会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对自己的想法置之不理。 
  这个时候,家长和孩子如果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谅彼此的心境就不难解决了。家长的理解对孩子的成 长至关重要,它是使家庭教育步入和谐的一个重要前提。许多家长抱怨孩子不理解自己,其实他们又何尝理解 孩子!他们是按自己的想法为孩子提前准备的,孩子想什么家长根本不管。正是这种互相的不理解才造成了代 沟的加深和沟通的难度。 
  比如下面这个孩子在给他爸妈的一封信中,就强烈地倾诉了对这种理解的需要。 
  亲爱的爸爸、妈妈,或许你们不相信,我是噙着泪水给你们写这封信的。也许我说我委屈,你们会觉得过 分,但你们若是知道我当时的心情的话,我相信你们会理解的。 
  在我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摇滚乐,并且十分喜欢出去游玩,因为我的心里已不能装下这个 繁杂的世界,我希望用摇滚乐来宣泄我的心情。我和同学经常出去,想逃出这个压抑的空间,寻找我们自己的 乐园。那是一个只有音乐的世外桃源。你们一再束缚我,虽然我很安全,没出任何危险,但这样的我已经和外 界隔离了。而我是要走进这个社会的,我以后终究会独立的,你们为什么不放开我呢? 
  记得小学时,我要和两个同学去公园游玩,求了你们半天却无济于事。可我已经答应了同学,你们让我怎 么办呢?我在虚荣心和逆反心理的驱动下,就和同学出去了。一回到家,你们也不等我开口,就臭骂了我一顿 。我当时好委屈,我也知道你们心疼我,但我又没出事,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呢?从此以后,我心里所有的事都 不跟你们说,只向同学倾诉。我当时的心情你们知道吗?我很希望你们能帮助我理解我,但你们一点反应也没 有。从此,我的心真正与你们隔绝了,我和我的朋友一起出去,再也没跟你们说。 
  还有一次,在小学毕业前,我和班上一个学习很差的女同学成了好朋友,你们却一再地阻拦我,我的逆反 心又让我自己来抉择我的事。我很感谢我的逆反心,因为它让我学会自己决定自己的路。希望你们能理解我, 可以吗? 
  我已经知道学习是学生最重要的的任务,但我没有因为和差的同学交朋友而使学习成绩下降。我真的希望 你们能了解我,因为我已不是小时候的我了,我知道怎样来选择,我知道你们疼爱我,但我更希望你们能理解 我,你们知道吗?…… 
  读完这封孩子的信,我觉得家长和孩子之间关系出现问题,主要还是由于双方沟通不够、缺乏理解而引起 的。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愈大,便愈难与他们沟通,甚至不知应该怎样去交谈。其实,作为孩子, 他们又何尝不愿与父母进行贴心的交流呢,只是因为我们强行将理解的大门关闭了,所以才使孩子不愿意和我 们交流。 
  比如一位母亲,她出于担心和爱护,常常唠叨女儿要少与男生来往。有一次,母亲竟臭骂了几个来邀女儿 去过朋友生日的同学。这使女儿受到极大的伤害:她在同学面前好没面子,同学不再跟她来往。她因此怨恨父 母:“你们不让我好过,我也要让你们难受。”她向父母喊叫“我就是要气你们!就是不好好读书!就是要把 你们的钱拿去花光!”但她内心又很孤独,很苦闷。作为父母,本来唯恐伤害了子女,但却在不经意中伤害了 子女。结果,既推开了子女,也被子女所推开。父母与孩子虽天天相处一屋,心却相隔很远。 
  做子女的视父母如同“冤家”,有的动辄跟父母顶嘴发脾气,有的封闭自己疏离家庭,有的甚至离家出走 ;做父母的欲恨不能,欲爱无从入手,看着自己亲手抚育、一点一点长大起来的孩子,竟是如此陌生!无论父 母也好,子女也好,其实彼此心里都渴望被对方理解。但很多父母却不知怎样去理解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孩子 ,而成长中的孩子更不懂得如何去理解自己的双亲。 
  理解是一种无条件的喜爱与尊重的情感,它需要你的无私和爱心。这在亲子之间,本来应该没有问题,但 事实并不是没有问题。作为父母,我们往往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我们往往希望子女无条件的服从我们 ,我们却不能无条件的去尊重子女。 
  当然,这并不是要求家长去认同孩子的一切观点和行为,而是我们要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位置,用他 们的眼睛去看,用他们的耳朵去听,用他们的头脑去想。理解孩子也并不是娇宠孩子。如前面这个例子中,父 母如果能够站在女儿的角度思考,至少不会做出“臭骂前来邀请女儿的同学”这样过于伤害女儿自尊心的行为 来! 
  父母应该知道: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可以说,他们比任何人都更“看重”同龄朋友而“忽视”成年人。做 父母的如果不能理解他们,孩子就会向外寻找理解他们的人。反之,父母若能理解他们,他们就会感到家庭的 温暖、安全,就会愿意与父母沟通。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只有先去理解,而后才能正确引导。没有理解,一切教育、引导都难有真正好的效果 !因为他们再不是那个儿童期的孩子了。家长与孩子之间需要理解,理解是爱心和尊重的具体体现。无论父母 对子女,还是子女对父母,一般都不缺少爱心,但往往欠缺尊重。因为欠缺“尊重”,结果连“爱心”也感觉 不到了。现在你不妨从“理解”开始,一个戏剧性的变化就会出现:你与孩子的心理距离马上就缩小了,你与 孩子的口角冲突马上就减少了。         
代沟的化解,需要双方的理解(2)       
  另一方面,作为子女要多体谅父母的苦心。当不能接受父母的要求时,要多和父母沟通,告诉父母你想要 的是什么,如何才能让你开心快乐。也要理解父母和学校的适当约束是十分必要的,不能从心理上排斥。玩是 孩子的天性,但有时候有的孩子又不能有所节制,就需要父母和学校给予适当的约束,只是需要讲究策略,让 孩子们从心理上接受。  
  创造一个生命并不难,但养育一个生命却非常的艰难。父母的伟大,就在于竭尽全力把你培养成一个身心 健康的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所以,无论是是父母还是子女,都要把沟通上的理解和尊重努力做到更好,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父母对孩子尊重信任,孩子多体谅父母的苦心,多想想父母的付出是因为爱,是为自己好,这样就应该容易接 受父母的爱了。在互相理解的心态下再进行沟通就没有什么障碍了。         
不做唠叨家长(1)       
  一天,在公共汽车上,我听到了邻座的一对孩子有趣的对话: 
  “嗨!昨天我妈妈就为我考试卷上那错了一个小数点的题唠叨了一晚上,听得我头都变成了两个!” 
  “那算什么?上次我爸爸为我差1分满分的卷子说了一整天呢!我当时就昏过去了,当然是假装的。” 
  “哈哈……” 
  如果我们留心一下周围的生活,都会听到不少同学这样议论: 
  “我家里人真是罗哩罗嗦,我干了点不对的事,就唠叨个没完没了,真是烦死了。” 
  “我爸爸妈妈什么事都要管一管。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连我的零花钱怎样花也要过问,真讨厌!” 
  爱唠叨的父母的确不少。当然,大多数孩子都不喜欢听父母唠唠叨叨,有的爱说爸爸妈妈得了“滴咕病” ,有的更与父母顶撞,闹得大家心里不愉快。但是,我们是否认真想过,父母为什么爱唠叨呢?而我们又该怎 样对待爱唠叨的父母? 
  父母关心子女的功课虽然是正常而应该的,但如果经常在他身旁督促,或唠叨不休,给孩子最大的“帮助 ”是干扰孩子的读书情绪,令他觉得像是罪犯般被人监视着一举一动。 
  事实上,不少父母为了减轻孩子沉重的功课压力,都很愿意协助孩子做功课。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