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太傻十日谈(全) >

第2部分

太傻十日谈(全)-第2部分

小说: 太傻十日谈(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这个地方,今天,我打开我的笔记本,开始履行我的诺言,开始写下我的故事——
我的一段奇特的经历——这段经历让我拥有了全新的生命和完全崭新的生活,也许在你眼
里,它只是一段简单的历程。但我希望我所记录的这些文字,能够给你,正在留学之路上奋
斗的人们,一些启迪和思考。

曾经,我是一个失败者! 

失败者,对于我,是一个很刺耳的词语,也是一个让我无法接受的词语,以前,我一直
自信地认为失败与我无缘。大学的四年,我是一个被无数赞扬和掌声包围的人,有拥有很多
令旁人眩目的荣誉,我习惯了佼佼者感觉并相信自己的未来道路一片光明,我相信我一直会
是成功者——直到我开始了自己的留学申请历程。

当我步入美国留学申请者的行列的时候,我仍旧是所有人眼中的牛人,GMAT710, 
TOEFL657,GPA 3。5 Rank 1/175,中国顶尖名校金融专业,无数荣誉,无数奖励,大四上学
期已经获得 
3家世界 
500公司的 
offer (即工作录用,作者注)。

美国、金融专业、TOP20顶尖大学、奖学金——这样的申请目标对于很多人来说,是
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但是,我相信,我凭借自己强大的实力完全可以实现目标。而且,我周
围的每一个人都用羡慕的语气这样表达了他们相信我的目标一定可以实现:“那还用说,你
肯定没问题。”

我不是一个妄自尊大的人,我相信,任何成功都来源于最精心的准备。所以,我用心准
备我的每一份材料,用心和每一个教授联系,请最“专业”的文书写作专家修改我的每一份
文书,我虚心的向每一个有留学申请经验的人请教和讨论他们的心得经验,我还是一个中国
最大,最知名的英语学习&留学论坛的版主,参与编辑众多留学指导的资料,如果你在准备
留学美国,你肯定读过由我执笔的文章。

我想不出我有任何失败的理由。但是,我终究还是失败了。 


2003年,美国秋季入学,我一共申请了 
12所美国顶尖学校,获得了 
2个 
AD(编者注
释:不带奖学金的录取),没有一个半奖(即数额接近全额奖学金一半的奖学金,作者注)

…5… 


太傻十日谈——太傻网出品 


或者 
OFFER(美国大学全额奖学金,作者注)。这个结果让我很吃惊。一些网友诚恳地跟我
说,“你的背景很好,但是,目标还是太高,而且缺乏工作经验。”这些都是个人申请的不利
条件,我之前对此有一定的认识。

我决定再努力一次。

打点行装,离开学校,走入北京 
CBD现代化的写字楼,开始一边工作,一边申请的历
程。美国; 金融,重点申请 
TOP50 ,TOP100以内保底,接受半奖。在强化工作背景经验
和明确学习目标之后,2004年美国秋季入学申请,我获得了 
8个 
AD,2个半奖,2个保底
的学校都给予了奖学金,但是,我还是决定放弃去美国,转而读一个我目标之外的学校。降
低标准,虽然可以作为一个操作的手段,但并不是意味着我应该降低我留学的目标。我,不
应该是一个会简单的向困难妥协的人。

但是,当我第三次站在面对留学之路的起点,我犹豫了。我大学的经历灿烂辉煌,职业
发展之路也一帆风顺,。但是,在我从大学三年级 
TOEFL考试就开始追求的留学梦想却一
直都不尽如人意。我陷入了困境,在留学的漩涡中苦苦挣扎。

更可悲的是,我无法去回答我心中的疑问:无数的教授都告诉我“很欣赏,但是很抱
歉……”这难道暗示着我曾经立下的留学目标根本就不切实际吗?或者我应该转向申请更实
际的 
MBA?难道我过去的成功只是我内心的幻影?或许我根本不适合留学之路?我真的
是很多人眼中的大牛吗?我真的懂得留学吗?为什么我无法打动教授,或者,运气真有决定
性作用?

我变得不知所措。

我迫切想同别人深入地交流。我想听一听别人的意见。

我曾经和许多正在申请或者已经申请成功的人交流过,其中包括一些已经从美国研究生
毕业后在美国就业的人。在很多时候,我是留学申请专家,我给别人建议和意见,在我的中
肯的建议下,很多人都成功的摆脱了困境。同时,我和很多专家都交谈过,其中包括所谓的 
“留学专家”以及“职业顾问”。这类专家多是很普通的留学咨询公司或者中介公司自封的,
我从来对此不屑一顾。我明白,即使他们很多人是从国外回来,顶着“海龟”的头衔,他们
中的大多数只会夸夸其谈,譬如他们会自我介绍说“我是沃顿商学院毕业的,全额奖学金,
只不过第二年的时候得了肝炎,就回国了,为的是帮助更多的人进入美国最高等的商学院。”
这是最常见的也是我最讨厌的自我介绍模式,太过炫耀是他们的通病。

我需要找一个比我水平更高、经验更丰富的人,同时希望他能够倾听并理解我的诉说,
能向我提供实质性的建议。事实上,在整个留学的历程中,我一直在找这样一个人。 


2004年 
8月的一天,那天是一个很特别的日子。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一个周五的晚上,
我习惯性的加班到了晚上 
9点,从公司的落地窗望出去,天空暗了下来,但人为的光芒仍给
了它别样的色彩。长安街上霓虹闪亮,车水马龙。我回到电脑前,把工作计划关闭,连上太
傻网,各个留学论坛浏览。虽然已经我不做留学板块的版主很长时间了,那个曾经叱咤风云
的 
ID都换了好几批马甲了,但是,我还是很喜欢在这个地方,看每个人的喜怒哀乐,感受

…6… 


太傻十日谈——太傻网出品 


他们的梦想和追求,这样,我的留学梦,才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散。上太傻论坛很多次
了,但是,这一次我有一种很奇特的感觉。我凝视着地址栏,TAISHA,太傻网,是
我从 
2001年开始准备留学就开始密切关注的网站,对太傻本人的传奇经历我也有些耳闻,
在我准备 
GMAT考试的时候,还专门背过闻名遐迩的《太傻单词》,虽然我知道那是针对 
GRE的,但我仍然希望它在 
GRE上创造的奇迹可以让冥冥中无形力量保护我在 
GMAT考
试中拿到高分。突然回想起几年前的那些和我熟悉的 
ID,他们现在都怎么样了呢,除了几
个我现在仍偶尔联系的,另外的大多数人都在哪里呢?

突然,我有一种很奇怪的想法和冲动:“为什么我不找太傻谈谈呢?”

但这个想法又让我感到很茫然。太傻,作为太傻网的创始人和著名的太傻单词的编者,
我对他很尊敬。但是他真的可以给我什么帮助吗?而且听说他是学生物的,他真的懂金融
吗?当然,我不能否认,“太傻”,在留学领域,是一个很强的人,至少以往的新闻报道证明
了这一点。太傻在大学时代的辉煌不下于我,他有个人申请的成功经历,他后来事业发展上
也让人瞩目,他创建的留学咨询中心据说也很有名。可是我一向对这种咨询中心不以为然,
我也很赞同“与其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来管理还不如自己努力去把握好”这类观点,我对
很多论坛上诸如“要不要找中介”这样的问题的一向持这种观点。更何况,太傻的架子,其
实很大。在太傻这么多年,就算当版主的 
1年多,论坛短信都不超过 
5条,直接的交流更是
几乎没有,好像在一次论坛纠纷中,当我站出来指责某个总版主处理问题不当的时候,太傻
在千呼万唤始出来之后,才以居高临下的口吻对我的评论做出一些简单的总结,然后就锁贴
了。我甚至担心,“日理万积”的他会不会同意我的约见,对于我的请求,他很有可能找一
个简单的理由推脱掉。

这个担心让我不安。但是,我内心又渴望与他见面。从表面上看,我是一个很要强的人,
即使面对两年留学申请的失败经历,我仍然没有放弃自信心,以往的辉煌让我养成了孤芳自
赏的心态。但我渴望交流,渴望遇见一个真正可以指导我的人。我想,我至少应该去再多做
一次尝试,即使这种努力不会让我的命运发生根本的改变。我心存侥幸,或许还有一些机遇
在等着我。我暗想,见了太傻,最坏的结局也不过被他冷嘲热讽一番,让我对这位老大产生
失望之感,但我也不会因此而损失什么。

找到太傻,其实不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网上有太傻公司的宣传页面,我在上面找到了
他们北京公司的电话号码,然后拨了过去,他的前台回答说:“陶总在开会。”于是,我给
他的前台留了言,留下了我姓什名谁,因何事而找他。我知道他们前台的反应是很职业化的,
没有任何一位陌生人的电话可以被直接接进老板的办公室,这是常规,而“老板开会”是搪
塞陌生电话最常用的借口之一。尽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这次简短的对话仍让我感觉有些不
适。我是以一个以前的版主身份给坛主打电话讨论问题,但前台电话中传来的“陶总”的称
呼让我觉得,我们之间的身份发生的巨大的变化,即从太傻网的版主与坛主关系变成了现实
中的业务往来关系。这种感觉上的巨大落差让我恍然置身于两个世界!

我在忐忑不安中等着太傻的电话。我有点担心,如果他不回电话,我会觉得自己很冒失,
甚至有点犯傻。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半个小时后,电话铃响起,果真是太傻打来
的!他在电话中报上自己的姓名,然后解释刚才正在跟员工开会。这几句话也是很职业化的
辞令,但是直觉告诉我,他并不是夸夸其谈和盲目自大的“专家”中的一员。于是我很快放
松了心情。

…7… 


太傻十日谈——太傻网出品 


寒暄几句之后,我简要地告诉他我现在遇到的问题,并表示希望向他请教——如果他依
然愿意和我交谈的话。

在知道我打电话给他的目的之后,电话的那头沉默一会,大概是 
10秒左右。显然,太

傻在思考。随后,他告诉我,如果我答应他三个条件,他就愿意和我继续谈话,并设法帮助

我。三个条件是: 


1。 
谈话每次不超过 
30分钟。如果我觉得谈话有帮助,并愿意继续这种谈话,可以下
次再约时间谈。但是,具体什么时候再谈话,时间是无法确定。如果我觉得谈话对
我没有帮助,或者我觉得继续谈话也不可能再有什么进展,就不用预约下次谈话了,
这样可以节省双方的时间。 
2。 
每次谈话,他无意去给我解决任何具体的问题,他希望帮助我获得正确思维的方式,
而不是所谓的技巧或者经验。 
3。 
他让我答应,在整个留学季度结束,如果我觉得和他的谈话对我有所帮助,我必须
与他人一同分享我的体会,并写一篇留学申请的文章,在太傻论坛发表,以帮助更
多的人。
说实话,他的这三个要求,第一个最合我的心意。我从来都厌恶那种漫长的教导式
的叙说和讨论,也讨厌看那种长篇大论的叙述经验和经历的文章,更不喜欢对一些无关
紧要的细节进行反复争论,因为这些都是没有意义、浪费时间的东西。要是谈话没有什
么意思,当然就应该马上停止,就好像看任何一本书,如果你觉得一开始就对你没有帮
助,那这本书,十有八九是就算你耐心看完也不会获得什么帮助的。

第二个要求,我也格外地理解。如果你被人当作专家而经常遇到请教问题者,你可
能会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你经常要为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而大费口舌,这种事情相当
辛苦,但实际意义不大。我做版主的时候,曾经有个人,把她的 
PS的每一个词语拿出
来,结合同义词,和我讨论到底用哪一个会更有效果。我很赞赏她严谨的精神,但是我
始终认为方法的问题才是更重要的。

至于第三个要求,对我一点问题都没有,我从来都很乐意帮助别人,我也愿意写这
样的文章。但是,我也有疑虑:我和太傻的谈话,是不是一定会产生什么新东西?也许
我只会和他谈一次,我就失望了。如果真的出现这种局面,那我到底写还是不写呢?

不过,太傻提出的这些要求还是让我很高兴。至少我有这样的感觉:他在留学领域
所指导过的人,肯定比我指导过的人多。对于一些问题的处理,他肯定比我更有经验。
而且,我很高兴,太傻对我的谈话的要求很重视,他能理解我的疑虑,并且他也知道我
对于留学的了解程度。我有理由相信,向他讨教,我不用去费力地绕弯了,而是可以直
切入主题。我暗自忖度,也许,一次谈话就可以解决我心中的疑问呢。

于是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的这三个要求,并且约定下周一晚上七点在国贸一座的
星巴克见面。

在之后的一年时间中,我与太傻总共有过十次谈话,最长的一次不到 
25分钟,最

…8… 


太傻十日谈——太傻网出品 


短的只有 
3分钟。但这十次简短的会谈却成为我一生中最难忘的片段之一。在这之前,
我永远不会相信,和一个人这样的谈话会这样大的改变我的生活。在结束每一次谈话后,
和太傻的下一次谈话,成了我生活中最期待的事情,尽管每一次谈话都那么短暂。 


2005年的 
8月,当我踏入哈佛的校园,翻开人生崭新一页的时候,我由衷地感谢
太傻,太傻网,以及和太傻的十次谈话,感谢他给我的帮助。正是由于这一点,你才能
读到这本书,我在履行我对太傻作出的承诺,也在实践我曾经作为一个留学论坛版主对
所有朋友们的承诺——帮助别人——这是太傻网,这个中国最大的留学网站、学习空间,
一贯的精神,也是我写这本书的原因所在。

和太傻一样,我希望每一个读这本书的人,都可以答应我——一个留学论坛曾经个
版主,这本书的作者,一个申请留学多次失败并最终走出阴影,迎接新生的阳光的普通
留学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