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靠结果生存 >

第7部分

靠结果生存-第7部分

小说: 靠结果生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任将审核好的文件交给阿明,由于自己不会发传真,阿明于是请行政部的小红帮忙传,自己则去联系快递公司发快递。
  对方是自动传真机,小红很快就将文件传了出去。
  下班前,小李赶了回来,问阿明事情办好了没,阿明汇报说,快递已经将文件取走了,传真小红也帮忙传好了。小李于是跟主任汇报了情况,主任跟总经理汇报,总经理又向董事长汇报,听到事情已经做好后,董事长放心地松了一口气,想着接到大单后的情景,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第二天中午,董事长气急败坏地找到总经理,问为什么对方仍没收任何文件?
  总经理层层追责,主任说事情我是交给小李办的,小李说发文件前我外出了,让阿明帮我办,阿明说我找了快递公司,他们说第二天一早一定能到,而传真我是让小红帮我发的,小红说,传真我发好了,没问题啊。
  最后总经理了解发现,原来小红在传真时,正好对方传真机没纸了,所以没能收到文件。
  而由于连天大雪,快递公司的业务员无法按时将快递送到,想打电话给阿明,却发现阿明在写快递单时把公司的电话写错了,由于联系不到发件人,这个快递就跟其他所有的文件一起,都被延迟运送。
  对方企业因为在限定时间没有收到任何关于公司的资料,于是就选了另一家合作。
  在这个故事里,好像每一个人都尽了自己的职责去做事情,即便自己没时间做或者不会做的也请求别人协助做了,可是,为什么事情却没办好呢,让一个大单白白地丢失了呢。这全是因为所有的人都在靠职责做事,而不是以结果为导向。在这个事件中,董事长要的结果是将资料传真到对方公司以及在第二天中午前快递能到达对方公司,以确保对方公司能及时收到自己公司的资料。
  然而,一层层的人,分配任务的分配任务,准备资料的准备资料,发传真的发传真,发快递的发快递,却没有一个人想到跟对方确认是否已收到传真与文件。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已经做好了职责范围甚至超出职责范围的事(比如阿明帮小李发快递,小红帮阿明发传真),却在貌似尽到了职责的表象下,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职责,是对工作范围和边界的抽象概括,但是,如果没有结果意识,职责就是一纸空文,一张废纸。我们之所以要明确岗位职责的目的就是要对结果负责,如果人们都对职责负责没有人对结果负责,那么你的工作效率就无法提高,不但没办法实现个人成长,更没办法实现企业的战略。所以,我们必须明确“职责≠结果”:所有的职责都是为结果服务的。
  

识别真假结果:任务≠结果
“任务有三事”:完成差事、例行公事、应付了事
  在东海岸的某一商业街,有一家著名的皮毛公司,这家公司的工作人员中有三兄弟。
  有一天,他们的父亲要求见总经理,原因是他不明白为何他的三个儿子的薪水不同?大儿子的周薪是350美元,小儿子的周薪是250美元,二儿子的周薪则只有200美元。
  总经理耐心地听三兄弟的父亲说完,然后说:“我现在叫他们三人作相同的事情,你只要看他们的表现,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总经理先对二儿子说:
  “现在请你去调查停泊在港边的红色的船。船上的毛皮的数量、价格和品质,你都要详细地记录下来,并给我答复。”
  二儿子将工作内容抄了下来后,就离开了。5分钟后,他又出现在总经理办公室。
  二儿子利用电话询问——一通电话就完成了他的任务。
  总经理再把小儿子叫来,并吩咐他做同一件事情。
  小儿子在一个小时后,回到总经理办公室。一边擦汗一边解释说,他是坐公车往返,并且将船上的货物数量、品质等详细报告出来。
  总经理再把大儿子找来,先把小儿子报告的内容告诉他,然后吩咐他再去详细调查。大儿子说可能要花点时间,然后就离开了。
  3小时后,大儿子回到公司。
  大儿子首先重复报告了小儿子的报告内容,然后说,他已将船上最有价值的货品详细记录下来,为了方便总经理和货主定契约,他已请货主明天上午10点到公司来一趟。回程中,他又到其他两家毛皮公司询问了货的品质、价格,并请可以作成买卖的公司负责人明天上午11点到公司。
  这时,总经理和父亲会心一笑。
  大儿子显然是现在所有公司正在寻找的千里马,因为他不仅懂得怎样去完成一项任务,并且给为老板、公司创造了超出预定目标的价值——给出最优质的结果!
  而小儿子是典型的将完成任务视为达成结果的员工。他们就像我们常说的“算盘珠子”一样,“拨一下动一下”,从来没有想过上级指派一个任务下来的意义是什么,上级真正想要的结果是什么。
  执行常常会出现“任务有三事”现象:第一个是完成差事,领导要办的都办了,第二个是例行公事,该走的程序都走了,第三个是应付了事,差不多就行了。如果每个员工都像小儿子一样,只充当一个“传话筒”的功能,那么,就会导致老板焦头烂额而下属无事可做的局面,这样的员工不但无法成长,连保住饭碗都会成问题。
  请大家回想一下,你在工作时有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我已经按照你说的做了……
  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了,我做该的都做了……
  事情看起来是做了,可就是没有结果。所以请大家记住第三个假结果,就是:“任务≠结果”,完成任务是对程序过程负责,收获结果是对价值目的负责。
  

结果三要素:(1)
公开承诺时间点
  在明白了什么是结果、肃清了身边的假结果之后,我们接下来就要把结果分解,看看一个真正的结果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我们认为,一个完整的结果必须具备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可以用九个字来代替,就是:有时间、有价值、可考核。
  完成任何一项结果我们都必须有明确的时间节点,而且对明确的时间节点要有公开的承诺,才有动力。当上级下达一个指令,要你完成某一项工作时,一定会有一个限期。如果没有限期,任何结果都会变得没意义。
  我们在网上购物时,遇到一些物美价廉的物品时,常常会看到一条店主解释:因为货品出厂时,未赶上与客户约定的限期,客户拒收,所以只能以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的价格转卖……虽然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是一个“很划算”的买卖,而对于企业言,则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我国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而关于时间点的重要性,早在春秋战国期间就已被人屡屡提及,像《韩非子·说林上》就记叙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战国初期,鲁国与强大的齐国、晋国、楚国相邻,鲁国的国君鲁穆公担心齐国侵略鲁国;便想结交晋国、楚国两个强国,希望以后鲁国遭到齐国侵略的时候,能够得到晋楚两国的援助。
  为了达到睦邻友好的目的,鲁穆公决定派公子们到晋楚两国去做官。
  一位大臣认为这种做法并不能解决问题,就对鲁穆公说:“越国是水乡之国,人们都善于游泳。可是,如果我们这里有人掉进水里,去请越国的人来抢救,那么不等人家赶来,溺水的人早就淹死了。又比如,如果着了火,到千里之外去取海水救,海水虽然很多,但是大火也一定扑不灭。道理很简单:远水救不了近火。同样的道理,晋国与楚国虽很强大,但是毕竟距离鲁国较远,而齐国距离鲁国比较近,一旦齐国侵略鲁国,这种祸患靠晋楚两国恐怕救不了吧!”
  再多的海水,也救不了远在天边的火灾。一个服装制造厂,他加工的服装质量达到客户的要求,可是客户下的春秋的订单,他夏季才送到,那么,对客户而言,再好的质量又有什么用呢?作为员工,如果十月的任务十一月才完成、今年的任务明年才完成,那么企业一定会被我们拖垮。
  没价值,没结果
  价值是结果的核心,所以请各位记住,你们卖给客户的不是产品,而是这个产品的解决方案。就像手机,你是买手机这个产品还是说买这个手机给你解决的方案——让你通讯更方便,让你与别人沟通更及时,让你能够随时听音乐甚至用它来上网?只有提供了解决方案的产品才对产品有帮助、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产品你自认为再好都没有用。
  大家知道,近年来,我们中国的电影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票房上亿的影片越来越多,人人都想从这块巨大的蛋糕中分一杯羹。然而,有一种影片却让很多制片人伤心不已,那就是一些“叫好不叫座”的影片,这些影片往往在某些方面推陈出新,获得了业界或者一些资深人士的认可,可是投入到市场上时,观众们却不买单。再好的制作,再精美的画面,再感人的故事,得不到观众的喜欢,都只能铩羽而归。
  摩托罗拉的铱星计划就是一个“叫好不叫座”的典型。
  90年代,是摩托罗拉最辉煌的年代,正因为他们当时在市场上战无不胜,使得他们的所有员工都产生了一个幻想:认为“摩托罗拉技术”在引导着消费者,所以,他们投入了将近40亿美元来实行“铱星计划”。正当“铱星计划”研发成功,摩托罗拉的工程师欢欣雀跃之时,这个极具“科技含量”的产品,却在市场上遭受了冷遇,用户最多时才万,而据估算它必须发展到50万用户才能赢利,2000年3月18日, 铱星背负40多亿美元债务正式破产。昨夜星光的灿烂,瞬间变成一道美丽的流星。

结果三要素:(2)
铱星公司破产是以自己为中心的背后是对定位的误区,他们以为是他们的“高新技术”在引导着客户,殊不知,对客户没有价值的东西,有再高的科技也没用。
  铱星公司破产是以自己为中心的背后是对定位的误区,他们以为是他们的“高新技术”在引导着客户,殊不知,对客户没有价值的东西,有再高的科技含量也没用。
  客户不仅包括我们常规概念上的外部客户,公司其实也是员工的客户,所以我们称公司为——内部客户,那么,作为公司的一名员工,我们应该向我们的内部客户提供什么结果,才是有价值的呢?通过下面这个表格,来分析一下,对我们的内部客户而言,什么才是有价值的结果:
  在表格的“关键结果”栏中,写着“19号至少14人参加面试”。请问各位,招聘的结果是要通知应聘人来面试,还是要录用合格员工?当然是要以录用合格员工为结果。如果公司急需人手,可人力资源部门却只是天天在面试员工,却没有招到合格人选的话,这是不是走进了结果的误区?如果只是面试没有招到合格的员工,对公司而言,就没有产生任何价值。所以,在填写表格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一定要填写有价值的结果,像这张表,我们应该改为“19号至少招录5名合格员工”,这样的结果对我们的内部客户而言才有价值。
  我们知道,结果是用来交换的,结果体现为一种价值,所有的价值体现在“交换”中,所以,结果是一种“满足了客户价值”的产出!
  而客户,既包括了外部客户,也包括了内部客户,不论是对哪个客户,我们都必须用结果才能交换报酬。
  想要做好结果,我们一定要常常问自己以下三个问题:
  1。 客户是谁?
  (结果是用来交换的,所以,你必须明白,你所提供的结果是要同谁进行交换?是你的外部客户还是内部客户?)
  2。 客户需要什么样的结果?
  (结果是客户需求的一种满足,客户同你交换的是结果的价值,如果结果对客户而言没有价值,客户为什么要跟你交换?)
  3、客户会把结果用来做什么?
  (只有了解了客户的目的;才能更好地做结果;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公司花大力气来做市场研调的重要原因。)
  分分可考核,秒秒能量化
  在工作中,你做的每一件事都要能考核,能量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结果的达成。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诸如完善制度、加强管理、进一步提高销售额等等这样的说辞,这些东西统统都不能量化,统统全都是形容词,无法衡量和考核。所以我们在提交工作报告时一定要一定尽量消灭形容词。
  我曾听一位人力资源部的培训主管汇报新的一年的工作计划:我们今年要组织一系列的培训,来提高员工的素质。
  什么叫一系列的培训?这样的说辞能不能量化?能不能考核?一系列是培训二次,还是三次?要提高员工哪方面的素质?如何考核、如何定义?
  我们知道,培训是任务,改善绩效才是结果。所以通过一个季度的10次培训,人均绩效提高5%这样的计划才能考核。
  下面是两个结果定义的对比图表,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个图表,明白一个“好的结果定义”应该是怎样的,从而应用在日常的工作中,以提供正确的结果导向:
  我们先来看看“差的结果定义”中的内容:“进一步提高销售额”,如何进一步提高?“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制度的完成率完整率是多少才能量化、管理要如何加强?“加快招聘速度,满足公司发展所需的人力”、“尽快完成公司的各项指标任务”这些东西统统都不量化,全都是形容词,无法衡量和考核。
  各位你们在填写工作报告的时候有出现过这些说辞吗?你在接收任务、回答领导有没有说过:这件事情我会抓紧办。什么叫抓紧办,几天内做好?你认为三天就够抓紧了,领导认为二天都很拖延。所以没有办法形成统一的标准,没有办法衡量和考核。
  而真正好的结果定义就要这样:“2010年3月31日前完成第1季度的销售额200万,3月31日之前同时完成招聘计划招聘到20个合适人选”。有时间、有数据,这样的内容才能衡量、能考核,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工作计划和目标不是写小说,一定要想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