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这才是经济学 >

第3部分

这才是经济学-第3部分

小说: 这才是经济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球繁荣带来的好处。

第1章 纵观全局:20世纪重大经济事件与“大试验”凸显的市场力量(4)
技术进步快速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虽然许多技术“革命”总是伴随着大规模的炒作和金融泡沫,其长期以来对我们的生活方式的影响确实是很大的。这些进步包括蒸汽机、电报、铁路、内燃机、汽车、电力和互联网等。市场机制给创新和改变生活的技术开发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不过令人费解的是,居然有人将这些真正的奇迹当做稀松平常的事。
  发达国家的“去农业化”和“去工业化” 经济发展过程总是伴随着大量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到工业部门,然后再到服务和基于知识的产业的转移。农业和制造业的产出持续增长,劳动力比例趋于下降,不过生产率却提升很快。在美国,农业劳动力的比例(占所有劳动力的百分比)从1900年的45%左右下降至2000年的2%,这个比例在1800年时为95%。产业工人的比例从1900年的25%上升至1950年的40%,2000年又回落至20%。同时,服务业劳动力从1900年的30%上升至2000年的近80%。不过完全不必担心美国会成为“汉堡供应”之国,高技术含量的行业,如医疗、商务服务和高科技等提供了大量新的就业岗位。比如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从1970年的1 500万人左右上升至2000年的3 000万人左右,从业人员占总劳动人口的比例由近19%上升至26%左右。
  图12服务业的兴起
  资料来源:US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自然资源没有发生短缺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尽管不停地有人断言前景黯淡,人类还是满足了人口不断增长引致的需要,并没有将石油、煤炭或其他自然资源全部用完。有趣的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商品的价格(已经考虑了通胀的影响)一直在平稳下降,而人类劳动的价格(薪金)则在持续上升。技术和生产能力是理解这一现象的关键:技术进步使我们能够找到原材料的替代品,提高人们的生产能力,人们生产能力的提高导致其工资水平上涨。
  贫困水平下降,但收入差距并未一直缩小 按当前的标准,1900年近一半美国家庭的收入水平属于贫困。在21世纪初,约有10%~15%的家庭符合这一标准,虽然有了很大改善,但仍然偏高。在其他工业化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也有类似的明显变化。据估计,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快速增长使约5亿人脱贫。但是,经济高速增长与贫困水平的下降经常伴随着收入差距的拉大。因为受过良好教育的富裕家庭的收入增长快于那些低收入家庭,尤其在技术发生剧烈变革的时期,受过高等教育和懂技术的工人将得到高工资。美国的收入差距在20世纪20年代和最近都被拉大了(这两个时期都有新技术被开发出来),但在20世纪30~60年代则有所缩小(部分因为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金融波动不再与经济萧条同步 不同于对下一次“大萧条”的一般预测逻辑,美国及大多数工业化经济体的经济周期变动都比较平缓,而金融波动都很频繁。比如,在2000年,股市发生了1929年以来的最大跌幅并步入低谷,但经济并没有陷入衰退。在很大程度上,这种状况的改善应归功于更有效的经济政策、更强大的安全网和更好的经济金融应变能力。
  不能满足于现状
  在20世纪,经济高速发展、生活条件的大幅度改善,这样的成就前所未有,但也遭遇了若干挫折。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应清醒看到这些成就在全世界的分布很不均衡。两次世界大战、大萧条等都是市场经济走向繁荣的拦路虎。我们长期面临的困扰是:政府在促进竞争和全球化方面的无所作为、直接干预市场和过多介入了经济事务。所以,世界上新兴市场的不稳定(基本上都是因为过多的政府干预和过少的国际化所导致的)无疑是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一个最大挑战。
   。。

第2章 信不信由你:经济学家对当前诸多热点都达有共识(1)
当前公众对经济问题的看法异常混乱,经济学家因此也受到了一些诘难。
  哈里S杜鲁门曾经说过很著名的一句话:“有没有一个经济学家是一面的?我身边的所有经济学家都说:‘一方面……另一方面……’”虽然许多经济学家努力对重要问题给出精确的答案,但给人的印象却是:经济学家个个都是自相矛盾的。这样的印象降低了主流经济学的公信度,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重要经济问题的讨论往往会被极端的政治观点所主导。
  “这取决于……”
  麻省理工学院已故教授查尔斯?金德尔伯格曾说过:“在经济学中有绝对答案吗?国际贸易经济学家和经济史学家都表示怀疑。绝大多数问题的答案是‘这取决于……’”
  经济学家接受的训练要求对诸如“减税是有利的吗?”之类的问题做出回答,答案要根据所问问题的具体情况而定。比如,减税在经济衰退时是有利的,此时进行减税可以刺激消费和投资,但在充分就业时期进行减税就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对经济是不利的;同理,预算赤字在短期内有助于经济发展(当经济低于充分就业水平时),但如果长期使用则通常是有害的。
  虽然听起来言之有理,但也存在两方面的问题:首先,许多政界、商界人士和公众不愿意听到“一方面……另一方面……”之类的回答。经济学家离开学术界后发觉他们能做的事(包括他们的工作)就是给出“最佳预测”,即便是最棘手的经济问题他们也要迅速无条件地做出预测与反应。第二个问题是下一章讨论的重点。
  前提假设与价值判断是重要的
  前提假设与价值判断的差异产生了第二方面的问题。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对市场和经济运行的分析都基于相似的模型,但这些模型推导出的结果取决于前提假设。例如石油价格飞涨可能是通货膨胀现象,也可能不是,这取决于美联储的反应。如果美联储决定不采取反通胀措施,或者治理通货膨胀收效甚微,则高油价会引发通货膨胀预期——正如20世纪70年代所发生的那样。不过,如果美联储认定无法忍受高通胀,则通货膨胀就极有可能不会发生——就如21世纪初所发生的情况。因此,油价上涨产生的不同后果是基于美联储政策的不同假设(或对美联储政策效果的不同假设)。令人遗憾的是,经济学家并不总是清楚所给答案的前提假设,这无疑强化了人们的印象:经济学家在所有的问题上都有分歧。
  同理,经济学家在任何问题的讨论中都有不同的价值取向。比如,关于择校和教育券的激烈争论中就有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一些人认为美国公立的初级和中级教育系统没有为穷人提供选择的余地,所以应该允许私立教育的开办;另一些人则认为私立教育的存在会使穷人的状况变得更差,应限制私立教育的发展。这个争论所涉及的价值观是关于私立教育与公立教育体系哪种能更有效地提供高质量的教育。经济学家(为避免被束之高阁或被轻视)通常会将价值倾向隐藏在复杂的模型和研究中,或者说模型和研究的结论往往表达了研究者的偏好。但明确地表明价值倾向可能会使讨论更有意义,并尽可能避免引起公众的困惑。
  经济学家区分了实证经济学(是什么)和规范经济学(应该是什么)。令人遗憾的是,有许多经济学家混淆了两者的界限,根本不清楚自己的言论是属于“是什么”的范畴还是“应该是什么”的范畴。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经济学领域,许多科学家也落入相同的境地,所以,人们很难明白全球变暖的论据在多大程度上是客观的,在多大程度上因受研究者价值观影响而带有偏见。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2章 信不信由你:经济学家对当前诸多热点都达有共识(2)
宏观经济学领域的分歧多于微观经济学领域
  近半个世纪以来经济学家最多的争论不是微观经济学方面的问题(自下而上地分析家庭、厂商和市场),而是宏观经济学方面的问题(自上而下的总量分析,把经济视为整体,包括失业和通货膨胀等问题)。最具争议的宏观经济方面的问题是: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调整利率)与财政政策(税收及政府开支的增减)相比,哪种政策工具对缓和经济周期波动更为有效?
  关于美联储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遵循固定规则还是可以灵活行事曾经引起过激烈的辩论,同样,联邦政府是否应设法保持预算平衡是另一个未达成共识的问题。
  最近20多年来,经济学家们对类似问题的争论渐渐平息下来。这些问题的学术研究(曾获得诺贝尔奖)和经济实践(美国和其他经济体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实践)都总结出这样的经验:在缓和经济周期波动方面货币政策发挥了更好的作用;美联储与其他中央银行应遵循一定的规则,但执行时可有一定的灵活性;政府预算在长期中应保持平衡,但在经济衰退期可以增加相应的开支。
  虽然在许多问题上经济学达成了前所未有的共识,但人们对经济学家从未达成一致意见的印象却一如既往。这种印象又被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在报道宏观经济问题过程中(诸如利率、物价和失业率之类的问题)不断强化。媒体为吸引读者和观众往往强调的是观点分歧而不是共识。因此,关于经济前景的讨论会陷入“牛”、“熊”之争,对政治问题的争辩会被归入“激进”或“保守”。人们耳濡目染的都是诸如此类的讨论,也难怪会确信没有哪两个经济学家是能够说到一块儿去的。
  错觉与真相:经济学家在当今的许多问题上都达成了共识
  事实上,不仅在微观经济问题上,甚至在宏观经济方面的许多问题上经济学家都有着相同的看法。
  1976年、1990年和2000年,有人做过有关经济学家共识方面的研究。被调查的对象是美国的1 000多位学界、政界和商界的经济学家(1990年和2000年主要结论的调查结果见本章的末尾)。
  这些调查表明,关于美国和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受关注的问题在经济学家当中达成了相当一致的意见:约2/3强的经济学家的看法一致。涉及的大多数问题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中都会谈到,在此对一些已达成共识的普遍问题进行列举。经济学家都认为:
   全球化利大于弊,因此不宜阻碍其发展。
   在解决问题方面,市场的方法优于计划的方法。
   政府确实在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方面发挥着作用,但应避免因此而造成扭曲或削弱人们积极性。
   垄断(不包括暂时处于垄断地位的创新型厂商)和反竞争的行为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应严格执行反托拉斯法。
   虽然财政政策在短期内能有效调节经济,但从长期而言,货币政策对缓和经济周期波动更为有效。
   虽然政府可以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但从长远来看,财政状况良好的小政府是最有效率的。
  为什么公众对经济的看*与经济学家迥然不同?
  虽然经济学家在很多方面达成了共识,但对公众调查显示大多数人的观点与经济学家并不相同。这种脱节现象有两个典型的例子(取自1996年哈佛大学亨利J凯泽对家庭的调查,刊登在《华盛顿邮报》):

第2章 信不信由你:经济学家对当前诸多热点都达有共识(3)
在对“新技术、国外竞争和裁减员工对经济有利、有弊还是不影响?”的问题的回答中,93%的经济学家认为会产生有利的结果,2%的经济学家认为有不利影响;与此对应,只有43%的公众认为会产生有利的影响,31%的公众认为境况会变坏。
  大约75%的公众认为油价上涨是石油公司追求利润的结果,不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约85%的经济学家认为油价上涨是供求关系变化导致的。
  经济学家与公众之间关于经济运行的迥异的看*带来棘手的问题,对政府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产生负面影响。公众对经济问题的片面看法造成了这种脱节(参见本书引言部分)。不过,经济学家难辞其咎,因为他们没能将这些共识与公众进行有效沟通。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公众对当今经济问题的困惑与观点冲突与经济学家系统的分歧没有任何关系。
  调查结果:经济学家同意什么(附同意的百分比)
  1灵活和浮动的汇率能使国际货币安排更为有效(95%)。
  2关税和进口配额制通常会降低社会总福利水平(94%)。
  3污染税或可交易污染权在控制污染上比规定污染排放标准更为有效(94%)。
  4租金的管制会降低住房质量和供应量(93%)。
  5美国的贸易赤字与其他国家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无关(91%)。
  6联邦预算应该在一个经济周期中而不是一年中保持平衡(90%)。
  7财政政策在非充分就业经济中有着显著的刺激经济的作用(86%)。
  8适度的财政政策能使长期资本形成比例提高(85%)。
  9现金支付与等额物品支付方式相比,前者能大幅度提高收款人的福利水平(84%)。
  10联邦预算盈余应该用于偿付国债(83%)。
  11对收入进行再分配是美国政府的法定作用(83%)。
  12通货膨胀主要原因是货币的过度供给(83%)。
  13应该扩大劳动所得税税收减免计划(80%)。
  14巨额联邦预算赤字对经济有不利的影响(80%)。
  15税收政策对家庭单元没有显著的影响(76%)。
  16对公众救助设置时限的福利改革会提高社会福利总水平(76%)。
  17全球化经济带来的好处与压力并不是导致美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75%)。
  18薪金和价格的控制并不是解决通货膨胀的明智之举(74%)。
  19从非市场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应从生产性资源的私有化开始着手(74%)。
  20最低工资制提高了年轻工人和非熟练工人的失业率(7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