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一次性拿下面试 >

第4部分

一次性拿下面试-第4部分

小说: 一次性拿下面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的东西。知识是可以传授的,而素质则不能。”所以当你在面试时必须回答“我不会,我不懂”的时候,我建议的模板是(详见“技术问答精要”):我不懂这个问题,但这对我不是问题,我有很强的学习能力,相信在三个月内可以达到你的要求,我曾经在学习XX技术时遇到过XX难题(可以类比的问题),但我在两个月内靠自学攻克了这个难关,老板(教授)对我非常满意。
  在面试过程中遇到缺陷不是坏事,一个缺陷也意味着给了你一次机会展现你其他更重要的特质,例如:
  1新技术方面的技能缺陷,是展现你是个有永续学习观念而且学得很快的机会。
  2细节技术的缺陷,有时是你突出工作方法和良好合作与沟通的机会。
  3职位上的缺陷,正好是你述说长短期目标的机会。
  我从来不主张在面试中“吹牛”或者“欺骗”,一来这样做没有任何好处,如果对方这么容易就被你骗过去了,说明这家公司不是好公司;二来如果你是个聪明、勤奋、有良好的沟通技巧、良好教育背景及经验、学得很快的人,大可以“预支”三个月的能力,从而“预支”到你想要的工作;三来你拿到了这次面试机会,就说明用人单位一定看上了你简历里的什么,也非常明白你缺什么,否则他们没必要浪费高昂的招聘成本;四来每个用人单位都有三到六个月的试用期,试用期是用来给你证明自己的时间。如果你有足够的信用额度,还需要去诈骗吗?
  当我被通知得到第一份高薪工作的瞬间,我的想法是:终于被我骗过去了。四年后,招我入公司的CIO离开了公司。我们一起去酒吧喝酒,因为没有上下级关系了,我问出了一个藏了四年的问题:当年你是怎么被我骗过去的?他一愣,听明白我的意思后,说了让我铭记一生的一段话:
  “我被你骗了吗?我看得出来,因为我给了你这份超出预期的薪水,这四年里干得非常努力,发挥了聪明才智,进步非常快,从来没提过加薪、离职,而且始终对我充满敬意,我们配合得非常完美。这么说吧,第一年你不值这个价钱,第二年你已经值了,第三、第四年,你已经远远不止这个价钱了,算起来,是你被我骗了一年。”
  英文里一句名言:The important thing isn’t where you are; but where are you going。最重要的不是你现在在哪里,而是你想去哪里!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面试的误区(5)
技巧仅仅是量的问题
  入乡随俗更胜面试技巧
  有位妇女去应聘一个教师的职位,面试官问她:我们为什么要录取你?她说:“我从小梦想要当总统,长大以后,发现这个梦想破灭了,于是我又梦想当总统夫人,结婚后发现这个梦想也破灭了,再后来我又梦想能当总统的母亲,现在孩子长大了,看来这个梦想也实现不了了,于是我只剩下最后一个梦想当总统的老师。”于是,她拿到了这份工作。
  演讲、上课这么多年,每次别人说我是讲面试技巧的时候,都要不厌其烦地纠正一下:对不起,我讲的不是面试技巧。市面上充斥了非常多的所谓面试技巧的书和文章,我看了一下,几乎都没有技巧可言,所谓的技巧,不过是一些面试时的注意事项而已。比如如何穿着、面试时的注意事项或者一些面试问题的解答。看到那些“面试时要从容、自信、不要紧张”之类的话时,请想一想那个想要炸开喜马拉雅山把黄土高原变成鱼米之乡的故事。
  用“什么是技巧”上网搜索了一下,发现没有专门对技巧的定义,更不用说“什么是面试技巧”了。我个人认为,面试的技巧是教不来的。所谓技巧,是在特定环境、特定事件下一个人的反应。就算可以猜到面试官会问什么问题,也不会知道你要面对的面试官是不是个喜欢“技巧”的人,你永远不知道所处的面试环境是什么样的。
  技巧的一个前提是你对基础技能已经掌握得非常扎实了,所谓能工巧匠,首先必须是一位能工,才有机会成为巧匠。大名鼎鼎的毕加索,大家都知道他是立体画派的艺术大师,可能你并不一定能看得懂他的画,甚至有人认为那是毫无规律的涂鸦。毕加索12岁的时候,画工就已经达到了大师级水准,只是他认为文艺复兴三杰已经登峰造极,他无法超越。油画、宫廷画比不过拉菲尔、达?芬奇,雕塑比不过米开朗基罗,于是他只能创新,创造出新的技巧,最后创立了立体派。追求所谓技巧的人,请掂量一下自己,连基础都还没扎实,还谈什么技巧?
  前面那则面试老师的故事,我认为就是一种技巧。这样的技巧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有几个人能想得出那些妙语?教育体制从小学一年期开始,就已经把人的很多创造性思维给抹杀了,更不要说创造性语言;第二,只能一个人用一次。技巧在于新、在于奇,一旦没有新意,反而给人鹦鹉学舌的感觉,对面试有百害而无一利。一个内向、木讷的人如果使用他可能一生也学不会的活泼类“技巧”,或者应聘一个研究员职位,你用开放热烈的直销技巧,结果都会适得其反。
  当我的人生第一次重大面试成功后,我发现了会面试和不会面试的结果是如此不同,于是我开始摸索“面试技巧”。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后,我发现绝大部分的大陆新移民面试失败的原因都是:没有入乡随俗。
  什么是入乡随俗?举个例子来看。记得网上流传的“XX解说员语录”中有这么一句:大家看,场边戴绿帽子的就是沙特队教练。中国人对这句话都会报以会心的微笑,因为中国人知道“绿帽子”是什么意思。假设一个世界帽子巨头准备进军中国市场,不管他们给男士设计的帽子多好看,质量多好,价格多便宜,如果他们把准备卖给中国男士的帽子做成绿色的话,我相信大家都知道有什么后果。这就是没有入乡随俗。同样的,在日本*是送给死人的,如果你去约会带了一束*,我相信你的约会也泡汤了。再举个例子,西方人吃饭时不能把碗端起来,把碗端起来吃被认为很粗鲁没有礼貌,我们中国就没这个规矩,很多中国人在出席晚宴的时候因为习惯而端起了碗,这时候人家不会认为你是中国人很正常的,他们只会觉得你是个很不懂规矩的人,不论你是要谈生意还是做其他事情,成功的机率都很小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章 面试的误区(6)
技巧是个量的问题,每个人的技巧有高有低,一个没什么幽默细胞的人你很难要求他能即兴表演出什么,在同等条件下,技巧很可能会给你加分。但技巧也要得到对方的赏识才行,如果别人不赏识,很有可能就变成了恶俗。入乡随俗就不一样了,是质的问题,你入了某个乡就得懂那里的俗,很多俗成是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观念,违反了这些观念,给人带来的首先是不舒服,进而可能是一种厌恶。很有可能你其他表现都不错,就是冒犯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而惨遭淘汰。
  在北美我讲到入乡随俗基本上特指移民到北美的中国人,多是一些两种文化上的冲突问题。中国的国土如果搬到欧洲,估计得有四五十个国家大,各个省、各个地方的民俗也有很大的差异,入乡随俗是万万不能少的。中国是礼仪之邦,很多时候办事都需要考虑地域因素。入乡随俗也得随企业文化的俗。什么是企业文化?台湾宏碁的老板施振荣先生认为,“企业文化是员工的共同价值观。”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魏杰教授认为,“所谓企业文化,就是指导和约束企业整体行为以及员工行为的价值理念。”惠普中国总裁孙振耀先生认为,“企业文化的定义应该是这样的,一个是企业做事的方式,一个是企业对是非的定义,一个是企业对成功标准的定义。”你必须先了解企业做事的方式,再了解企业对是非的定义,就能了解企业对成功的定义。
  大多数面试官都非常反感新人在面试过程中侃侃而谈企业文化的改造,一个企业的文化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淀,是企业整体的价值观的认可,不是任何一个新人都可以在短期内改变的。如果你意识到入乡随俗的重要性,就要主动问俗,在面试的时候,适当了解企业的文化,面试官是比较欢迎的。
  有人问了,你既然不讲技巧,那你讲什么?我讲的是面试策略,请注意“策略”和“技巧”的差别,这是“战略”和“战术”的差别。战略指导战术,如果你根本没有战略,哪怕有再好的战术,也像龙游浅滩,很难施展。战略是不会变的,战术却需要随机应变,有了正确的战略,加上正确的训练、模拟之后,熟能生巧,举一反三,渐渐就能熟练掌握一些技巧的运用,当你有过一次成功的面试之后,你的面试人生将从此改变。我的学生说,这个面试法一生必须学一次,也只需要学一次。
  学习的结果,不是懂的越来越多了,而是不懂的越来越多了。
  学习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我相信很多看我的书的人,都是职场经验不怎么丰富的人,在面试的时候普遍担忧自己的技术和经验,所以我有必要专门写一节关于知识和学习能力的比较。
  这里有两则北美的教育故事:
  一个学哲学的留美博士带着上小学的儿子到了美国,他儿子原来在中国有做不完的作业,在美国几周下来,儿子整天都说没作业,他非常担忧儿子的学业,于是找到了学校,向老师反映这个情况,老师回答说,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教育是我们的事,请你不用担心。你只需要在生活上、品德上给他树立榜样就行了。他非常郁闷,但无计可施。一天,儿子拿回一份作业,学校要求写一篇“什么是文化”的论文,他试图向儿子解释什么是“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解释半天才发现他自己也不懂什么是文化。儿子索性不理他,每天上图书馆,抱回一大堆书,最后洋洋洒洒写出来一篇十几页的论文,得出的结论是:文化是历史沉淀下来,人类创造出的享受方式。他服了,从此不再管儿子的学习。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章 面试的误区(7)
一天一个美国加州的家庭主妇在开罐头的时候,刚上了几天幼儿园的儿子对着罐头上指示打开的“Open”说,妈妈,这个是字母“O”。母亲听完称赞了孩子几句,回头把幼儿园告上了法庭,在起诉书中她说:我的儿子在上幼儿园之前见到这个形状,会说是太阳、月亮、圈圈和球等等圆形的东西,上了幼儿园以后,他只知道这是字母“O”了。法庭没有接纳这个诉讼,于是她上诉到更高的法院,并且把教育局也告进去了,面对教育局庞大的律师团,她败诉了。于是她开始联络幼儿园的家长们,向最高法院发起了集体诉讼。在做控方总结陈词的时候,她说了一个故事:她80年代曾经去过中国北京动物园,在天鹅池里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天鹅池没有任何围栏设施,但天鹅就是不飞走,她非常好奇,于是询问管理员,管理员告诉她,他们修剪了天鹅一边的翅膀,这样天鹅起飞时动力不均衡,总是打圈圈,只要计算好打圈圈的半径和水塘的半径,天鹅没有足够长的起飞水域,便永远飞不起来。她虽然非常佩服中国人的智慧,但她觉得现在儿子就像那只被剪去一边翅膀的天鹅。
  这个故事打动了*官,她胜诉了。法官还颁发了一个地方法令:从此在这个地区的幼儿园教师,只有解答问题的义务,没有传授知识的权利。
  第一则小故事告诉我们,美国的教育模式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传授如何获得知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获得知识的途径、工具、方法,很多看似大学生都难完成的任务,小学生一样能完成。第二则小故事说的是,学校里填鸭式传授知识就像是剪去了天鹅的翅膀。讲这两个故事主要想说明的是中西方教育的差异,这也会影响到未来在工作中的工作方法。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礼记?学记》中曾说过: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前几天有个家长问我现在学什么专业对将来最好?我说,你指的将来是多久?没有一个专业一定好,没有一个专业一定不好,世事变化太快,今天这个专业热门,很多人涌进去,明天可能就人才过剩了。在西方,百年大专比比皆是,他们从来不想升级到大学,因为大专有它存在的必要,大专主要开设一些技能型专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学习的最大目的是学以致用,学习的方向要从用的角度出发,学习最有用的技术、知识、技能,而且最好在用中学,那样掌握得最快。
  学习要专,在这个知识爆炸时代,学习能力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关键的素质。关键学什么?怎么学?相信很多人已经发现了:学习的结果不是发现自己懂得越来越多了,而是不懂的东西越来越多了。行业分工越来越细,无选择性贸然学习一个新方向的结果就是,发现打开一扇门,外面是茫茫大海。其实学精了一门,自然触类旁通,再学其他的就相对比较容易。最忌什么都懂一点,什么都不精。
  要学习工具性的知识,人区别于动物,是因为人会使用工具,各行各业都有其独特的工具,工具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记得我在北美第一份工作的老板曾经告诉我:你如果有问题,一定要问我,如果听不懂,再问第二遍、第三遍,我非常乐于给你解答。我很佩服西方人在技术方面的耐心,我也养成了耐心解答问题的习惯。学问、学问,最重要的不是学,而是问!在学习的阶段,要经常问自己问题,然后由问题倒推的学习方法更有效率。

第二章 面试的误区(8)
最后,还要学习好的习惯,第一是文档习惯,第二是表述习惯。经常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用正确的方法写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习过程中所有需要的步骤都不能忽略,不要嫌繁琐,开始可能觉得多此一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好的文档习惯是多么重要。建议你经常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