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精神-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管理者,你难免会犯错。犯错并不可怕,关键在于犯错后你的态度。承认错误,是明智的做法。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你就得这么做。如果你做到了这一点,就会赢得优秀下属的信任,他们乐于追随勇于承认错误、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连偏执狂安德鲁·格罗夫都曾说过“我们所有处于管理岗位上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担心一旦承认错误,就会毁掉自己千辛万苦赢来的尊敬。但事实上,承认错误的确是力量、成熟和正直的标志。” (2)用纪律约束他们 用感情与员工交流时,别忘了应有的分寸。你可以与员工保持良好的私下关系,随时与他们交流、沟通、倾听他们的意见,但你们之间在工作中也只限于良好的上下级关系,不要超出彼此的界限。 从公司的整体利益着想,纪律必不可少,严明的纪律会使团队共同前进,也是你约束员工,不让他恃宠而骄的法宝。 奖罚分明。一般人的本性,都是喜欢奖赏,害怕惩罚,为此,你应该注意方法。 奖赏是正面强化手段,即对某种行为给予肯定,使之得到巩固和保持。而惩罚则属于反面强化,即对某种行为给予否定,使之逐渐减退。这两种方法,都是你管理员工时不可或缺的。你在运用时,必须拿捏两者不同的特点,适当运用。一般来说,正面强化立足于正向引导,使人自觉地去行动,优越性更多些,应该多用。而反面强化,容易造成对立情绪,故要慎用,将其作为一种补充手段。从时间上来说,如果一种行为和对这种行为的激励之间间隔时间过长,就不能收到好的激励效果,因此要做到“赏不逾时”,强化激励大都能收到理想效果。然而,对违反规章制度的员工,必须照章办事,不能因为是优秀人才就可以为所欲为。该罚的一定要罚,该罚多少就是多少,容不得半点姑息仁慈。西方管理学家将这种惩罚原则称之为“热炉法则”。    
刺猬不要扎着刺猬(2)
“热炉法则”认为,当下属在工作中违反了规章制度,就像去碰触一个烧红的火炉,一定要让他受到“烫”的处罚。这种处罚的特点在于:即刻性——当你一碰到火炉时,立即就会被烫;预先示警性——火炉是烧红摆在那里的,你知道碰触会被烫;广泛适应性——火炉适应于任何人,对人不分贵贱亲疏,一律平等;彻底贯彻性——火炉对人绝对“说到做到”,不是吓唬人的。 坚持你的原则。你不可能是万能的人,你也不可能对员工进行全方位具体的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树立原则并坚持原则,不仅可以约束自己,也可以约束员工。不要因为自己或者是员工的面子而做出任何违背原则的事情,这样会使得你的管理效率大打折扣。 以身作则。“纪律”一词的拉丁词根就是“教育”。纪律的水平和你教育的水平一样,是由你自己决定的。如果你希望员工们尊重你,尊重他们自己,而且工作出色,你就必须教会他们这样做。如果你自己不能做到遵守纪律,你永远也不要希望别人遵守纪律。因此,对于企业的纪律你应该以身作则,为员工树立榜样,这样才能使他们更自觉地遵守纪律。 公事只能公办。当员工犯下了不可原谅的错误,是必须受到应有的处罚的。不管你平日与他如何的投机,在公事上合作愉快,私底下的交情也不错,但你必须做出抉择。这时你必须撇开私人感情,将眼光放到公事的实际需要上。一旦有了无形的压力,你一定不够客观。事实上,站在公事立场上是没有人情可讲的。往往优秀的人对自己所受处罚不习惯,毕竟他们一直有着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这就需要你私下里与他交换一下意见。要让他明白,处罚决定的做出,绝不是专门针对某人的,而是对事而言的,请他不要过于激动,引起误会。 给员工改正的机会。即使是最优秀的员工,从熟悉环境到发挥工作的最大能量也是有一个过程的。你要有一定的耐心,而且允许他在犯错以后有改正的机会。如果你匆忙就下定论,会失去许多不可多得的人才。 索尼公司总裁盛田昭夫曾对他的下属说:“放胆子去做你认为是对的事,即使你犯了错误,也可以从中得到教训,从此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索尼的优秀人才们才能放心大胆地探索,实践,发挥创意。 果断地决定。如果对方已经严重违反了纪律,你就应该果断地做出决定了。这就是你应牢记的另一点:解雇优秀人才时必须果断。如果因为迟迟没有解雇一个严重违反纪律的重要员工,结果可能会导致企业纪律涣散。只要你聘用了他,也就有解雇他的可能。如果当他不再为你发挥作用时,你继续拖延时间,并不能给他带来好处,更不会为你带来任何好处。 别指望留住所有人才。在让员工努力工作的同时,不要忘了这样一个事实:不管你如何努力,你还是不可能留住所有的优秀人才。有些事情是你力所不及的,对这一点你要了然于心。 这些优秀人才离去的原因有几个,其中之一就是对所指派的任务不满意,另外一个原因是和组织完成工作的方式有关。有些人才离去是因为他们看不到所寻求的机会,而你可能没有能力为他们提供这些机会。有些优秀人才离开只是因为他们到了该离开的时间。有的员工在任何组织都不想呆太长的时间,而完全不是——因为你或公司的原因,完全是内在的驱动力促使他们做出调动的决定,去不断发展、不断尝试新的人生经历。 因此,享受与那些留下来的员工一起工作的乐趣吧!是他们与你组成了别具一格的队伍。你应该帮助他们找准自己的位置并实现他们的理想。 磨合效应: 新组装的机器,通过一定时期的使用,把摩擦面上的加工痕迹磨光而得以更加密合。     。 想看书来
用好团队中的“马蝇”(1)
团队中的马蝇会促使领导者不断完善自己的团队。优秀领导最大的贡献在于构建并统帅一支由各种不同专业知识及特殊技能的成员组成的具有强大战斗力与高度协作精神的团队,不断挑战更高的工作目标,创造更大的绩效。 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有一天,有位叫巴恩的银行家到林肯的总统官邸拜访,正巧看见参议员萨蒙·蔡思从林肯的办公室走出来。于是,巴恩对林肯说:“如果您要组阁的话,千万不要将此人选入您的内阁。”林肯奇怪地问为什么?巴恩说:“因为他是个自大成性的家伙,他甚至认为他比您伟大得多。”林肯笑了:“哦,除了他以外,您还知道有谁认为他自己比我伟大得多?”“不知道,” 巴恩答道,“不过,您为什么要这样问呢?”林肯说:“因为我想把他们全部选入我的内阁。” 事实证明,巴恩的话是有道理的。蔡思果然是个狂妄自大而且妒忌心极强的家伙。他狂热地追求最高领导权,本想入主白宫,不料落败于林肯,只好退而求其次,想当国务卿。没想到,林肯却任命西华德为国务卿,无奈,只好坐第三把交椅——当了林肯政府的财政部长。为此,蔡思一直怀恨在心、激愤不已。不过,这个家伙在金融方面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在财政预算与宏观调控方面很有一套。林肯一直十分器重他,并通过各种手段尽量减少与他的冲突。 后来,目睹过蔡思种种表现并搜集了很多资料的《纽约时报》主编亨利·雷蒙顿拜访林肯的时候,特地告诉他蔡思正在狂热地上蹿下跳,以谋求总统职位。林肯以他一贯特有的幽默对雷蒙顿说:“亨利,你不是在农村长大的吗?那你一定知道什么是马蝇了。有一次,我和我的兄弟在肯塔基老家的农场里耕地,我赶马,他扶犁。偏偏那匹马很懒惰,老是磨洋工。但是,有一段时间它却在地里跑得飞快,我们差点儿都跟不上它。到了地头我才发现,有一只很大的马蝇叮在它的身上,于是我把马蝇打落了。我的兄弟说:‘哎呀,就是因为有那家伙,这匹马才跑得那么快。’”然后,林肯意味深长地对雷蒙顿说:“现在正好有一只名叫‘总统欲’的马蝇叮着蔡思先生,那么,只要它能使蔡思那个部门不停地跑,我还不想打落它。” 林肯的胸襟和用人能力,使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其实,每家企业里都有像蔡思那样的狂妄自负、根本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的家伙。这些人或拥有某一方面的不可替代资源(比如背景),或聪明、好动,是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专家,充满创新精神或者野心勃勃,对成功以及与成功相关的东西(金钱、职位、权力等)具有极其浓厚的兴趣。他们不会循规蹈矩,也不会轻易地被权威所折服。管理者最头痛的是,这些人不仅仅在专业上有一套,往往在团队内“兴风作浪”也很有一套。 他们在很多管理者眼里,是不折不扣的“刺头”。如何处理与这些人之间的关系,应对由这样的人引发的组织冲突,对于管理者来说,是一个相当有难度的挑战。如果作一下细分的话,可以将这些较为典型的棘手人物分为三类:有背景的、有优势的、欲跳槽的。 第一种员工的背景对于管理者来说,其实是一个现实的威胁。这些背景资源不但赋予了这类员工特殊的身份,而且也为管理者平添了许多麻烦。对于这些员工本人来说,这些背景资源可以使他们做得更成功,所以他们会在日常工作中有意无意地向你和其他同事展现他们的背景,为的是获得一些工作中的便利。比如,他们可能因此而得到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他们在做出了相同的业绩时也会得到更多的褒奖,即便是犯了错,他们的“背景”也可能使他们得到从轻处理甚至免于处罚。 不过,“背景”这种资源往往在某些关键的时候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些用常规的方法无法解决的困扰,到了这类员工手里,有可能只是一句话的问题。他们就像你身上的‘肿瘤’一样,你时常担心它会恶化,但真的割掉又可能有生命危险,让管理者很是为难。 而那些有优势的员工往往是具有更高学历、更强能力、更独到技艺、更丰富经验或在本公司工作时间很长的个人或群体。正因为他们具有一些其他员工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能够在工作中表现不俗。当然,他们的优越感也因此得到进一步的彰显。这种优越感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直接表现为高傲、自负以及野心勃勃。比如,他们具有很强的权力欲,至少会认为自己比其他同事强,认为自己是“权威”,认为自己是为公司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所以,他们不屑于和同事们作交流和沟通,独立意识很强但协作精神不足,也不把上司放在眼里,其至故意无条件地使唤别人以显示自己的特殊性。从工作能力上看,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精英”,是领导们倚重的骨干;但从公司管理角度来看,这些人很多时候(可能是无意的)会扮演一个“组织破坏者”的角色,他们可能会因此而引起其他同事的反感,也可能因为与其他同事越走越远而成为团队冲突的源头。 想跳槽的员工显然是一些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不安定分子,这些人往往是具有很强占有欲(对金钱、权力等)的、非常现实的家伙。由于在其他地方的预期收益与发展机会可能优于你的公司,他们多会选择人往高处走,而且,这些人中间确实有相当一部分是身怀绝技的“抢手货”。如果仅此而已也就罢了,毕竟从双向选择以及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考虑,这是无可厚非的一件事情。但是,偏偏有些人觉得,反正是要走的,不怕你公司拿我怎么样,所以干脆不把公司的制度和管理规范放在眼里,工作消极,态度恶劣,甚至为了以前工作中的积怨,故意针对某些上司和同事挑起组织冲突。到最后,人虽然走了,但留下的消极影响却很长时间也消除不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用好团队中的“马蝇”(2)
因此以上三类员工,都是组织中令管理者十分头痛的“刺头”,作为领导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措施。比如,可以寻求公司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将这类员工全部炒掉,以保持组织的纯洁度——但是,这是你实施管理的最终目的吗?这样做能使你不断挑战更高的管理绩效吗?是的,你可以通过你认为最合适的方式保证组织不出问题,但到最后,你得到的可能真的是一个非常听话然而平庸无比的团队——根本无法创造更高的管理绩效。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你应该有胸襟、有能力融合各种类型的员工,让适合的人做适合的事,并且激励他们不断挑战更高的工作业绩。 那么怎样才能把那些又刺头又有强大能力或特殊资源的人充分利用起来呢?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这三类员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不容易被满足!他们有着很强烈的占有欲,或既得利益,或权势,或金钱,不会轻易满足,所以他们才会表现得与众不同,因为他们需要给领导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并希望由此而得到更多的满足,因为他们的身上都叮着些不断刺激他们积极进取的“马蝇”。作为管理者,善用“马蝇效应”,不但可以有效减少组织冲突,而且可以让这些拥有各种资源和能力的人积极效力。 对于那些有背景的员工来说,他们身上的‘马蝇’就是稳定的既得利益以及某种心理上隐秘的满足感。从工作能力上来讲,这些人不一定比其他同事强,但是,他们的心理状况一般好于他人,在做人做事方面更自信,加上背景方面的优势,更能发挥出水平。对于这种人,最好的办法是若即若离,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他们在工作中有上佳表现,可以适当地进行褒奖,但一定要注意尺度,否则,其本人很容易恃宠而骄,变得越来越骄横。如果这些特殊的人物在工作中表现平庸,而且常有意无意地以自己特殊的背景自居,那么,你在与他们保持距离的同时,决不可姑息纵容,否则不但不足以服众,而且会给自己的管理带来无穷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