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失恋-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个人就这样用短信聊了起来,一直聊到她输液结束。那时候,她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这个男孩子,想和他开始一种关系。但是,他没有明确的表态。
转天,他们仍然在用短信聊天。她试探着说:“我给你介绍一个女朋友吧,我们学校的。”
他说:“会不会是你自己?”
她问他:“你希望是吗?”
他回避了这个问题。但聊天的感觉近多了。她聊起自己毕业后的向往,去南方一家电视台做主持人,同时各地拍戏。
他仍然一直回避她想听到的更确切的示爱,她忍不住主动问:“我们是朋友,还是男女朋友?”
他沉默了很久,然后回复说:“朋友。”
她便很郁闷。后来在手机里主动约他见面。
他们见了,在公园里散步。她主动拉他的手,还主动吻了他。他也拥抱她,但没有更主动的接触。
夜里一点多,他送她回家。在楼道里,她又主动吻他,还说:“我给你生个孩子吧。”
当她后来向我咨询的时候,这样解释那句话:“那是一种心态,表示我对他的看重。但是,我感觉这话之后,他有些远离我了。”
后来她便外出拍戏,他一直没有给她电话,连短信也没有。她便主动给他发短信,但有时发过去两三个,他才回几个字。她更加郁闷,对他们的关系不确定。
她更主动地发短信给他:“我们是男女朋友,对不对?”
他则回短信说:“我认真考虑过了,我们还是做普通朋友吧,我真的不适合你。”
她为之痛苦不堪。
拍完戏她就回北京了。他仍然一直没有主动联系她。她就主动打电话约他。
他们像朋友一样逛街,吃饭。晚上,她带他到她的住处。他们相对聊了一夜,到凌晨六点了,他走到她的床边,拥抱她。
她说:“如果你想和我做恋人,就上我的床。”
他上了她的床,两人热烈地爱抚。
但是,他一直不主动脱衣服。她按捺不住了,扒掉了他的短裤。他仍然爱抚她,却不肯有更主动的动作。她再次按捺不住了,翻身坐到他的身体上。但是,就在他的荫。经刚刚碰到她身体的瞬间,他射了。
他有些抑郁地说:“这是我的第一次呀!”
……
那之后,他再次失踪了,不与她联系。她又一次次主动地联系他,给他发短信。他终于回了一句话:“我们真的很不适合,我们还是做朋友吧。”
这之后的几天她找到了我,对我说:“我快要疯掉了。”
她一遍遍地发短信问他:“为什么?”她对他说,我不需要你负责,我可以不要结果,即使我们只是恋爱三个月,六个月就分手,我也无怨无悔。
§虹§桥§书§吧§BOOK。
第8节:拥抱失恋(8)
而他只是一次次回复说,我们不合适。我是一个要结果的人。
他还曾经说到,你第一次来看病那天,很文静的样子,像个小女生。她问:“我现在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他同样没有回复。
当她找到我的时候,她一遍遍地问我:“他到底喜不喜欢我?为什么先是主动给我发短信,后来又总不理我?是不是因为他另有女朋友?还是因为他生理有问题才不敢接近我?为什么主动送上门的女人他却不要?他为什么这么难以捉摸?他到底怎么想的?”
我说,事情不是明摆着吗,再清楚不过了,我很奇怪你为什么会不明白。
他和她完全是不同的两类人,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她的感情占上风,他的理性占上风。她是那样的情绪化,才会在初始的约会中说出“想为你生个孩子”的话。这在我看来更像一种表演。她想从这份关系中找到一种与既往经历的男女关系完全不同的感觉,一种单纯的恋爱的感觉,正如她所说,这是一个“干净”的男孩儿。她虽然经历了和正在经历着一些男人,但那些完全是另外一种关系,一种空虚得使她更急迫地想找到一个他这样的男孩子去恋爱。对她来讲,体验这份恋爱是重要的,所以她会说出即使几个月就分手也无怨无悔的话。
但是,那个男孩子却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世界中的人了。他是一个太理性的人,确实如他对她所说,他需要一份有结果的感情。
我本人相信他真还是一个处男。只有那些尚无性经历的人,才会在和一个女人的长时间亲密接触中而不主动。这其实是许多人都亲身体验过的了,没有过性经历的时候我们更容易控制自己的欲望,而一旦有过了,尝过甜头了,便更难控制了。
但这就引出一个问题,在这样一个现代社会中,一个已经二十五岁的,高高大大的男孩子,竟然还是处男,说明了什么?是没有女孩子喜欢他吗?是他自己没有性的欲望吗?当然都不可能,唯一的解释是:他太理性了,理性到不敢轻易开始性行为。
我们任何一个人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无论自己是否意识到了,头脑中都是经过计算的。我们将做的事情将让我们付出多少,得到什么。如果所得多于所支付,便会做,如果所得少于所支付,便不敢于做。性的快乐之所以让许多男人和女人不计付出地去追求,是因为他们将这快乐本身看得很重,重于付出。但是对于这个男孩子却不同了,他一定是太精于计算了,太谨慎了,所以,他认为所得无法补偿所付出。
那么,什么是与一个异性发生性行为的付出呢?答案很明确:责任。换言之,对于这个二十五岁的高大处男来讲,他太看重性行为之后的责任,即爱与婚姻的承诺,即他所说的“结果”,所以,他不会与一个没有打定主意恋爱和结婚的女孩子发生性关系。其中,也包括向我咨询的这个女孩子。
但那个女孩子立即反问我:“那天早晨,他上我床之前,我说过了,如果你想和我做恋人,再上我的床。”
我说,这很好解释呀,是他的欲望逼使他上了你的床,而不是爱的承诺。他再理智,毕竟还是男人,总要受欲望的支配。但他再受欲望的支配,也还是一个理智的男人,所以,他没有主动要求性交。
其实,这个男人一开始便处于一种理智和感情的较量中。对女孩子的最初印象,符合他理智中所需要的女性的形象,所以他会主动发短信和她联系。但是,我相信在互发短信的过程中,以他的理智和成熟,(女孩子告诉我,他自称是一个有着三十多岁心理年龄的男人),很快便发现了他们的不合适。他们不可能成为稳定的恋人,更不可能有所谓的“结果”,甚至包括她将去南方的工作安排。所以,他便开始有意识地退出。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BOOK。
第9节:拥抱失恋(9)
这份情感故事到此本应结束了,但是,我们的女主人公却是一个极为感性的,主动的女孩子。
女孩子的主动使这个男孩子欲罢不能,而且肯定也有些小小的感动。我们不可能期望一个如此理性的人有很大的感动。这小小的感动足以使他和她约会,并且他身上男人欲望的一面也不可能使他拒绝她的主动亲热。她那句“要为你生个孩子”肯定使他更清楚地意识到,他们的思维方式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这一切,更加剧了他离开她的决心。但同样男人的欲望和女人的主动,使他们还有后来若即若离的联系。
所以,我明确地告诉女孩子:你们之间是完全不可能的。既不可能有开始,更不可能有恋爱。
女孩子说,我只要过程还不可以吗?
我说,过程已经出现了呀,你们前面的这些都是过程呀,现在到了过程该结束的时候了。
女孩子不甘心:为什么?难道性格不一样就不行吗,不是说性格互补才美满吗?
我说,互补当然好,但对立是不行的。你们有完全对立的两个精神世界。锅和锅盖可以互补,但是,锅盖和脸盆能互补吗?
女孩子又问我,他为什么这么傻,送上门的女人都不要?至少,他应该会愿意和我莋爱吧?
我说,这正是你们根深蒂固的冲突之处。你在以自己,以及自己身边所熟悉的那些男人的视角看他,会觉得他很傻,不可思议,甚至怀疑他生理有问题。因为你们的思维是,xing爱了就是即得的享受了,是只得到不付出的。但他的理性思维不是这样的,他在权衡事后可能的付出。即使如你所说,仅是一个过程,三五个月的恋爱后大家就分手。对你来讲,可以无怨无悔,但是对他来说,这个过程却是极不上算的付出。他要付出几个月的情感、时间、精力,甚至金钱。这几个月的恋爱可能耽误他的学业,空空耗损他的情感,白白付出激情。而这些,都是这个男人所不需要看到的。对他来讲,付出就一定有结果,而唯一能够与几个月热恋做对等交换的结果,便是结婚,至少是结婚的可能性。
他清楚地预测到你们结婚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他为什么还要这样付出?他的理性权衡不允许他这样做。
医学是何等精密的科学。我们不能说所有从医的人理性都强于感性,但至少这个男孩子属于这种人。
女孩子又问我,他这样是不是活得很累?
我说,当然不累了,因为他按着自己所愿,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在思维和生活,怎么会累呢?让他像你这样,或你像他那样,才会累呢。
女孩子和我讨论,这个现在如此理智的男人将来结婚后,会不会也有外遇呢。我说,有可能的,但是,他的外遇也同她所向往的恋爱不可能一样,他会很理性地外遇。比如和情人定时秘密地约会,莋爱,极少,甚至从不谈爱。约会之外很少联系,没有卿卿我我,更要尽可能对一切人隐瞒。
女孩子仍然很不甘心,一再反复地问我:他喜欢我吗?
我说,对于一个如此理智的人来说,喜欢不喜欢又有什么意义呢。当他一开始在医院急诊室看到她的时候,肯定是喜欢过的。但是,正应了那句话“因为不了解而走近,因为了解而疏远”,他决定疏远她了,这是已经确定的。这时再问他是否喜欢她,不是很奇怪的问题吗?
女孩子的出路何在呢?我出三招:
上策:在心里将这个男孩子杀死,即忘掉他,到别的男孩子身上找她正向往的感觉。但是,我估计她做不到,因为她是一个太感性的人。而且,习惯于被男人追求,这次自己主动却仍然没有搞定一个男人,这让她的自尊与自信都极度受损,她无法这样理智地撒手。那么,就只好采取中策了。
中策:约这个男人见面,勾引他上床,搞定他,满足她自己的占有欲和自信心,然后,再实施上策,彻底遗忘他。此策略有一些风险,风险不在于男人一方,而在于她自己有可能更难撒手。
※虹※桥※书※吧※。
第10节:拥抱失恋(10)
下策:继续这样不断主动地“纠缠”这个男孩子,扯来扯去,时近时远。但不要希望情况会有改观,无论她做什么都不可能使这个男人真正接受她。结果只是:长期的纠缠中,她太累了,承受不了了,再加上可能出现的其他意外事故,如另一个男人的出现,使得她最后不得不“主动”地放弃对他的向往。
其实,陷在情爱中的男女,大多数是以下策为结局的。在我的感觉中,这个女孩子也注定走这条路。但我没有告诉她这一点,而是不断鼓励她走上策。
性格决定命运,此非妄言!
分别是爱情的坟墓
一
我十多岁的时候曾读过一首诗,其中有一句记到今天:“异国是爱国主义的培养基,分别是爱情的维生素。”我当时觉得这话真是至理名言呀。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今天却坚信分别是爱情的坟墓。
这不再是一个容得下久远相思的时代,虽然有快捷的电子信件,虽然长途电话将几万里也仿佛拉到身边,仍然挡不住身边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诱惑,有谁能够为了遥远的一个影子而不断地放弃一个个近在眼前的诱惑呢?
我们不能够简单地将之归结为“人心不古”,真爱难觅,而应该充分认识到,距离对爱情的伤害,同样是时代进步的一种表现。
古时爱情的难以破损,很大程度上由于个人选择的自由受到限制,与异性接触的机会太少,甚至自由恋爱都成问题,选择几率少自然导致情爱更稳定。另外,社会生活的单调也使得即使生活在不同地区,从事不同职业,人与人的差异也仍然不大。即使从某处迁到几千里之外过了几年,这个人可能仍不会有大的性情改变。而现代社会则不同了,一个由小城到南方大城市工作的青年,一年之内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时,他与原来居住地女友的距离自然就加大了。我们仍然要求他爱着自己改变前所爱的女人,便显得有些太不负责了。
总之,这是一个人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机遇的时代,而生活地域的变迁,加速了个性的变化,也造成了情爱易碎的一个原因。
在我所接触的个案中,这种因为分别而使爱情面临挑战的情况,最经常地出现在大学生毕业分配之际。原本天各一方的情侣在校园的象牙塔里恋爱了几年,毕业分配可能仍然造成天各一方。即使有机会分到同一座城市,去谁的父母所在的城市又成了一个难题,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应异地的生活。
正因为认识到这一点,许多大学生不敢轻易与“外地”同学谈恋爱。
毕业分配是考验,研究生入学同样是考验。考研的学生,通常都有恋人了,有的甚至已经工作过几年了,而如果考入外地的一所高校,与原来恋人仍然面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