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敏捷无敌 >

第14部分

敏捷无敌-第14部分

小说: 敏捷无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也不能天天吃冰淇淋啊!”小宝补充道。
  “要不然谁迟到,就让他交5块钱吧,钱多了,我们可以在每次回顾的时候,买些瓜子、零食什么的。”大民的建议很具有可行性。
  在大家纷纷表示赞同的时候,阿紫又抛出来一个问题“我觉得,我们的Plan会议、演示会议、回顾会议,谁迟到,也都应该罚款。”阿紫是团队的CFO,负责每次的Team Building的筹划和费用的计算,看来她想通过这个方式多收点钱!
  “那有点太严格了吧?”经常迟到的小宝为了自己的钱袋子首先表示反对。
  “要不这样吧,Daily Standup Meeting除外,其他Meeting,迟到三分钟以上,再罚款5块,如何?”阿捷看这次大家没有异议,把这两条记到本子上。
  “我还有个问题,是关于Product Backlog的,从Scrum的角度来讲,都是由Product Owner负责的,别人不应该干涉,不应该修改Product Backlog。我经常会有一些想法,是关于产品的功能的,觉得应该加入到Backlog中去,可又不能直接修改Backlog; 我就只好记到别处,时间久了可能就忘记了。要是往Backlog中加吧,就得天天地打扰Product Owner 李沙,那他也烦啊!”大民提出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小宝马上表示赞同:“是啊是啊!我也有同感!”
  “我和阿朱也讨论过,要是我们也能随时添加就好了。”阿紫瞅着阿朱,阿朱点了点头。
  “我们不是在每个Sprint中间,不都是跟Product Owner有一次会议,Review Backlog吗?”阿捷满怀疑问地问道。
  “是有,但是不够及时,事情都等到那次会议,搞得会议也挺紧张的。”大民接着说。
  “可要是我们每个人都能修改,都能添加的话,Product Owner也受不了啊!”小宝替李沙担心。
  “嗯,是啊!咱们好不容易才劝说了李沙来当这个Product Owner,没有他就没有人维护Backlog,咱们这个Scrum也就不能算是真正的Scrum了”!阿朱皱着眉头说。
  “要不然这个事情放一放,哪天跟李沙一起讨论讨论,可能更好些。”阿捷提议道。
  “嗯,也行,咱们自己也不能定。”大民一脸的无奈。
  “还有一个就是Review的问题,我发现我们的Review工作,一直都不能按时完成,这在每日例会上,就能看出来,总有人说我的Code做完了,自己也测试过了,但是还没有人没给我Review ments,所以还不能Deliver。”阿捷又提出一个令大家尴尬的问题,有些人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其实吧,有时候也不是大家不想Review,现在不是讲究快跑嘛,就是都挺忙的,顾不上。”小宝首先打破了沉默,替大家圆场,不过也是实话。

第9章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3)
阿捷点了点头,“是啊!这是我们实施Scrum以来出现的一个新问题,以前有大块的时间用于Coding,所以Review也不会像现在这么急,所以需要大家发表一下意见,看看我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在做Sprint计划的时候,针对每个需要Review的文档或者代码,给需要Review的每个人都预留出来一定的Review时间,这样大家应该就不会紧张了。”小宝说道。
  “让别人Review的时候,应该给出最晚回复时间,要不然别人也不知道紧迫性。”
  “被邀请Review的人,如果不能及时Review,应该提前告诉对方。”
  “最好是做一个邮件模板,把需要Review的内容,如文档或者代码的存储位置、修改原因、最迟答复时间等,都放在里面,这样信息集中。”
  大家七嘴八舌地提着建议,看来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
  “好,那我们就按照上面大家提的意见试验一段时间。”阿捷总结道。
  “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关于Burndown Chart的。大家都知道,想让这个Burndown Chart反映出我们项目的真实状况的话,那我们每天对每个任务剩余工作量的估计,就应该准确及时。可我发现,有时候我们中总有人忘记更新,譬如在 Daily Standup Meeting上说某个任务已经完成了,但看Sprint Backlog,该任务的状态还是In Progress,还有一定的剩余时间。”
  “呵呵,这好办,忘记更新的接着罚款。”阿紫这个CFO时时不忘增加收入的机会。
  “有时候也不是故意不更新的,一忙就忘记了。”小宝好像不更新的次数最多,赶紧出来解释。
  “要不这么着吧,我们就留三次免罚机会吧。”阿捷建议。
  “每个人三次?总共才三个礼拜的Sprint,这样下来还是不能反映实际状况。”大民立刻表示反对。
  “就是就是!”阿朱也表示赞同大民的意见,“要不然,咱们就给整个Team留三次免罚机会,如何?”
  “这个方法可以,跟100米赛跑的规则差不多,虽然不太公平,但可行。”大民表示赞同,小宝、阿紫等人也都没有异议。
  “好!这个问题也有解决方案了,看看大家,谁还有啥建议?或者还有哪里需要改进?”
  大家一片沉默,看来都没有什么话题了。
  “好!我们今天的成果还是挺丰富的,我下去整理一下,把我们今天讨论的这些东西跟以前的总结到一起,形成咱们自己的Scrum Rule!那今天就到这!”
  大家边走边聊,陆陆续续走出“桃花岛”。
  阿紫说:“大家觉得我们下次Team Building去哪里玩比较好?”
  “我提议去打真人CS,非周末的时候,平均每人100多些。”阿捷这个CS迷,本性不改。
  “我觉得去爬爬香山也不错,好久没去了!”阿朱提议。
  “去后海吧!先划船,然后泡吧、杀人!”大民这个*分子,每次的提议都很奢侈。
  小宝插了一句:“去打Golf吧,我都建议了好几次了!”
  “好啊!好啊……你请客我们就去!”阿紫开始起哄。
  大家吵吵呼呼地回到格子间,引来其他Team的一阵侧目。阿捷这个团队的传统一直就是这样,人不多,但每次开会都能听到他们的笑声。
  回来的路上,阿捷顺路到产品经理李沙那里,讨论了一下关于Product Backlog条目更改的问题。让阿捷没有想到的是,李沙认为这个问题根本不是问题,只要大家添加新条目的时候,利用ScrumWorks工具软件里面的主题功能,对每个新条目施加一个“Not Reviewed”的主题即可,这样李沙就知道这些新条目了。但是,李沙还是重复强调,对于其他已经存在的Backlog条目,一定不能修改,特别是先后顺序。
  阿捷回来重新整理了一下Scrum Rule; 然后分发给大家。
  1.每日站立例会迟到,罚款¥5。
  2.对于未及时更新任务状态和剩余工作量的,整个Team留三次免罚机会,以后再有人违反,则罚款¥5。
  3.对于Sprint计划会议、演示会议和回顾会议,迟到超过3分钟,罚款¥5。
  4.进行任务细分时,每个任务估算最大不能超过18小时(三个工作日)。
  5.在Sprint计划会议上,认领了一项任务的人,可以对该任务估算做出不超过50%的调整。
  6.对于复杂任务的估算和分解,采用“DELPHI”方法。
  7.每个人都可以添加新的Product Backlog条目; 但必须标示为“Not Reviewed”,以方便Product Owner审议。
  8.为提高Sprint回顾会议的效率,在Sprint回顾会议之前,每个人应该给出“我们做得好的地方、需要改进的地方”。
  9.在Sprint计划会议上,我们应该预留10%的估算时间作为缓冲,以应对突发事件。
  10.在Sprint计划会议上,我们应该进行关键路径、风险、外部依赖的分析。
  11.对于Review,发出Review的人必须给出截止日期,参与Review的人,必须在截止日期前给出答复。
  

第10章 持续集成(1)
Nothing in the world is difficult for one who sets his mind to it。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吴承恩《西游记》
  “目标管理(MBO)”的概念是管理专家德鲁克(Peter Drucker)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的,其后他又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因此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
  目标管理提出以后,便在美国迅速流传。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由恢复转向迅速发展的时期,企业急需采用新的方法调动员工积极性以提高竞争能力,目标管理的出现可谓应运而生,遂被广泛应用,并很快为日本、西欧国家的企业所仿效,在世界管理界大行其道。Agile公司作为美国最大的通信公司之一,也毫不例外地采用了这一管理实践。
  目标管理指导思想上是以Y理论为基础的,即认为在目标明确的条件下,人们能够对自己负责。具体方法上是泰勒科学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它与传统管理方式相比有鲜明的特点,可概括为如下所述。
  1.重视人的因素
  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的、*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种把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是平等、尊重、依赖、支持的,下级在承诺目标和被授权之后是自觉、自主和自治的。
  2.建立目标锁链与目标体系
  目标管理通过专门设计的过程,将组织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转换为各单位、各员工的分目标。从组织目标到经营单位目标,再到部门目标,最后到个人目标。在目标分解过程中,权、责、利三者已经明确,而且相互对称。这些目标方向一致,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只有每个人员完成了自己的分目标,整个企业的总目标才有完成的希望。
  3.重视成果
  目标管理以制订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工作成果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标准,也是人事考核和奖评的依据,成为评价管理工作绩效的唯一标志。至于完成目标的具体过程、途径和方法,上级并不过多干预。所以,在目标管理制度下,监督的成分很少,而控制目标实现的能力却很强。
  阿捷觉得MBO跟Scrum在思想上是相通的,所以对这个管理方法具有无比的好感。在Agile公司,目标管理有固定的一套程序或过程。它要求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为了更好地检查目标完成情况,上级和下级要定期会晤,讨论进展和问题,在Agile公司,这种定期会晤称为“One to One Meeting”,是经理跟员工一对一的会议。
  阿捷自从接管TD这个团队后,跟员工制定并讨论MBO,已成了他每个季度的必修课。因为团队正在实施Scrum,阿捷给阿朱设定的目标之一就是“如何做到测试的敏捷化”。

第10章 持续集成(2)
阿捷率先开头:“我们之前也做过几轮MBO的One to One了,你对这个会议本身有什么建议吗?”
  “嗯”,阿朱略微沉思了一下,“Review要及时,目标设定要随时调整。其实我对以年为跨度的Objective Setting和Performance Review的最大困惑就在于两者的严重脱节。”
  “哦?”阿捷示意阿朱继续。
  “实际上,这样长跨度的目标设定,更倾向于一个Career Plan而不是Objective Plan。而拿一个Career Plan作为年终Performance Review的依据,似乎不怎么合理。”
  “嗯”,其实阿捷也有同感,之前几年,都是袁朗跟阿捷One to One的,最终都沦为了形式,阿捷也准备做些改变。不过阿捷还是鼓励阿朱说下去,“你觉得应该怎么变化更好些?”
  “我是这么想的,我们实施敏捷开发有一段时间了,一个Sprint的周期基本是3个礼拜左右,那么我们每人的短期目标完全可以跟每个Sprint结合起来。因为每个Sprint的目标都很明确,再落实到每个人头上就会非常实际。但这样,就得加强Review的频率,以及时调整目标。”
  “你的意思是说我们把每个季度一次的One to One,改成每个月一次?”
  “对!”
  “嗯,你说得非常有道理,我也有同感。可以把每年的Objective Setting,作为员工个人的Development Plan。怎么样?”
  “不知道别的员工怎么想,我觉得这样做,会更有价值。只不过,你就得多花些时间在这上面了。”阿朱笑着说。
  “这倒没关系!关心并帮助每个员工向前发展,本来就是我的责任。我会再做一个调查,了解一下其他人的看法。你今天提出来,非常好!”阿捷抬头看了一下墙上的表,还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得赶紧讨论这次的主题了。“我们接下来看看我们上次提到的敏捷测试,你有什么最新进展吗?”
  “我这几天思考了一下,我觉得我们的项目有必要采用XP的持续集成。”阿朱针对自己的“敏捷测试”目标,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为什么要持续集成?”阿捷问。
  “你看,我们现在的开发模式是项目一开始就划分模块,然后等所有的代码都开发完成之后再集成到一起进行测试,随着软件需求越来越复杂,软件已经不能简单地通过划分模块的方式来开发,需要项目内部互相合作,划分模块这种传统的模式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由于很多 Bug 在项目的早期就存在,到最后集成的时候才发现问题,我们测试人员需要在集成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