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世大博弈-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经济泡沫一个接一个的破裂,演变成一个病入膏肓的魔法师,无力再掌控和化解自身引发的危机,无法再召唤回自己打造的魔鬼。
人类,一直没有放弃寻求新的生存发展的出路。
中国还有机会,是因为中国经济30年的高速发展使得中国农村和城市普通公民的消费能力相应于中低端产品的购买力仍然具有可大力挖掘的市场空间。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经济全球化:“整合”还是“瓜分”
没有什么比资源储备更重要
资源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珍贵是因为它稀缺有限,难以再生。
无论是大自然天赐的资源,还是人类持有的战略资源,都是珍贵的稀缺资源。
历史上,资源的占有和掠夺,不仅是大国和强国称王称霸的专利,还是部落、家族和个人大打出手的导火索,而各个国家之间为石油、天然气、稀土金属、水等资源引爆严重冲突和大小战争,屡见不鲜。
煤铁资源挑起普法战争,石油资源引爆两伊战争和美伊战争,南海诸岛密布的现代战争风云与东南亚各国特别是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和越南宣称各自占有海洋资源的所有权密切相关。
事实上,每一个国家的每一寸土地,都是这个国家与生俱有的自然资源,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如果一个主权国家因为资源冲突而放弃或丢失了一片疆土,将注定被该国人民毫不留情地钉在丧权辱国的“耻辱柱”上,臭名昭著,永远不得翻身。
对于资源贫乏的强国,唯一的办法就是花大钱、冒大险,出海购买和兼并他国资源,或者蓄意发动侵略战争,掠夺弱国资源。
没有资源,国将不国,民不聊生,资源关系到国计民生,生死存亡。
经济的发展有赖于资源的输血功能,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离不开资源的供给。
资源的存在方式多种多样,但严格受限于所处的地域环境,如中东的石油出产国科威特尽享天然的石油资源,而日本极度缺乏资源只能依靠进口而寄人篱下。
日本,以岛国为特征的大自然资源尤其贫乏,却因祸得福,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资源储备和海外扩张的强国战略。
中国和日本为资源而战由来已久。
两国之间最初的冲突,源于中日战争中一段不可磨灭的伤痛。
太原会战实际上是为山西太原地区的煤矿资源而战,日本人对华夏煤矿虎视眈眈,一场血腥的大掠杀最后以日本人的胜利告终。
今天的日本,为资源而战的决心更强,不仅严格制定法律保护本国的原始森林,还规定所有自然资源不得进行任何砍伐挖掘,同时依靠自己庞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重金购买和兼并海外稀缺资源或支柱性产业,深入他国产业的战略腹地,向世界扩展。
在日本的海外扩展战略下,日本不需要国家的名称,只需要坚实地参股或控股他国龙头企业的核心股权,就能掌控和享用他国的稀缺资源。
日本将太原的煤矿收购后运到日本东海沿岸,以罕见的填海方式储存起来,以备后用。日本与中国,为东海天然气的开采在两国海域之间争执不断,武力对峙,还有钓鱼岛领土纠纷,一触即发,无不为资源而战。
只要地球和人类共存一天,资源就是人类每天必须面对的沉重话题,就是各个国家之间处心积虑为争夺一杯羹大打出手的冲突隐患,就是谁也不能回避的攸关生死存亡的全球性资源危机。
资源匮乏和枯竭的危机意识,务必天天讲、月月讲,让子孙后代永远传承下去。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秉承勤俭节约、细水长流的光荣传统,积石成山,汇聚大河,最终转化为资源的保护和储备,它是一种资源危机思想的历史形态。
从某种意义上讲,悠久的中华历史文化造就了中国今天的盛世辉煌。
遗憾的是,不少中国人在由贫转富的过程中,逐渐沾染铺张浪费的习气,更有甚者*挥霍,乱砍滥伐,逐渐演变为世界上最不注重资源保护的另类炎黄子孙。
现代诺亚方舟:中华民族破冰之旅
近期上映的好莱坞灾难大片《2012》,讲述诺亚方舟在西藏建造后,拯救生还者重建文明的故事,首次从西方的视觉赞颂中国是一个珍惜生命的大国,中国解放军无私地帮助着每一个在世界末日来临之前无助的人。
影片开始不到15分钟,就出现一名拿着喇叭的中国军人,在面对惶恐中陆续撤离的人流时,用标准宏亮的普通话呼唤:“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大家重建家园。”
一群乘飞机逃难的美国人迫降在中国雪山,求助无望时,解放军从天而降。在海啸将至时,美国人拒绝让更多人进入方舟,而中国却是首批开放方舟的国家。
导演艾默里奇明确表示,希望借这些画龙点睛的电影元素,向中国军人在“汶川地震”时的救灾行动表示敬意。
打造现代诺亚方舟,参与拯救世界于危难之时,正是中国人盛世崛起的破冰之旅!
谜一样的中国经济实力
毫无疑问,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真正的世界强国美国和日本相比,仍然相距甚远。
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影响飞速蹿升,被广泛认为极有可能在可预见的将来,与美国和日本并驾齐驱。其实不然,中国的真实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没有那么夸张,与一流世界经济强国仍然存在明显差距,短期内难以摆脱“转包加工大国”的形象。
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预计2010年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成为第二位全球经济大国,但是中国的GNP(国民生产总值)却与日本没法比。日本的GNP远远超过GDP,因为它包括了大量的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在海外的产值。
过去30年中国经济增长迅速,但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绝对差距仍然不小。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09年3月26日公布的最新数据,2008年,中国人均收入只接近2280美元;而美国、日本和德国的人均收入分别为46280美元、41480美元和39710美元,差距之大令人惊愕。
经济体 GDP(亿美元) 人均GDP(美元) 人均总值名次
美国 139800 46280 9
日本 52900 41480 22
德国 32800 39710 19
中国 30100 2280 104
比较两国的经济规模应当比较本国国民自己创造的GNP,否则会给中国已经快要超越日本和世界领先水平的错觉。
中国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并不准确,只能说中国官方的外汇储备世界第一,但民间几乎没有外汇,日本官方的外汇储备只有一万多亿美元,但民间还有两三万亿美元,日本才是真正的外汇储备世界第一。
中国的进出口居世界第二,已经超过美国、日本,即将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那是因为美、日在世界各地大规模地生产,在当地或向第三国销售。
这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资源,大规模减少了从本土的直接出口,而中国在海外生产很少,只能以环境生态的消耗和透支廉价出卖本国资源。美国和日本若将从国内海关的进出口与海外购买和销售加总,广义的进出口总量仍然名列榜首。
尽管如此,中国毫无悬念地进入全球经济总量前三名的排行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战略,在经济发展上应以增强国家的整体竞争力为核心,利用危机充分整合国家的经济与技术资源,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夺回已经失去或正在失去的“主导权”,坚定地走出去,走向世界。
中国不仅要成为“世界工厂”,更要打造“世界办公室”的品牌。
中国,在替别人打工的同时,也要让别人替自己打工;在派遣出国人员学习考察时,也要海纳百川敞开大门输入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优秀人才;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时,也要输出自己的先进科技和品牌;在接受现有国际经济规则的同时,也要创造机会参与制定新的国际经济规则和游戏法则;在通过谈判友好协商解决国际纷争的时,更要保留适当运用武力维护国家自己国防和经济安全的权利。
这样才能积聚和体现中国现在和未来的真正实力!
。。
“强世”体现领袖的风骨意志
领袖,是国家、企业和个人生命共同体的凝聚力。
破解光环下的现代危机,需要各国决策首脑和政府力量集合在全球领袖集团的旗下,率先示范,齐心协力,步调一致,目标直指“强世民富”,否则纸上谈兵,毫无可操作性。
在领袖的旗帜下集结
在人类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每一次危机的紧要关头,成功的领袖总是运筹帷幄,高瞻远瞩,一定冲锋在前,披荆斩棘,带领人民排除万难,冲过激流险滩,取得最后胜利。否则,群龙无首,杂乱无章。
领袖是旗手、舵手和统帅,否认领袖的作用,不客观,不现实。
软弱无力的领袖引发社会更大的危机,失去人民的爱戴,全民族分崩离析,一盘散沙,在国际舞台上国将不国,寄人篱下,挺不起腰杆子来。
领袖不能轻易误判和出大错,一次误判危害甚广,一步大错覆水难收,领袖肩负着时代和人民的千钧重托!
从古至今,世界各国,无论时代演变如何,无论体制有何差异,这个生命共同体的命运与领袖的风骨和意志息息相关,而领袖能力的强弱和口碑,更与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幸福指数成正比。
一般而言,现代领袖是一批杰出的人物在公平规范的组织结构下由人民选出并组成的领导集团,代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一个整体的国家最高层次的团队,具有高度智慧和雄才大略指引国家的共同目标,鞠躬尽瘁地引领人民努力奋斗争取成功。
如果领袖的能力平平,目无章法,对内荒淫无道,对外卑躬屈膝,或者沦落成一名不思进取的暴君,结果可能导致山河变色,政权移位。
抛开一切政治歧见,尝试作为一个在现代危机中集结各国人民的全球领袖,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胆略以及担当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
世界领袖的共同特质
在世人眼中,全世界的领袖人物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相似点,那就是他们的早年生活,可能充满着某种未来领袖特质的神秘暗示。
从显赫家族壮志未酬的肯尼迪总统在达拉斯遇刺身亡,到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赴檀香山始见“沧海之阔,轮舟之奇”后弃医从政救中国,领袖们似乎冥冥中就已注定,为承担某种历史的使命为天下而生,为天下而逝。
领袖也是平凡之人,七情六欲皆有,从不抵御爱和恨。
如果认真游览领袖人物的生平传记和奋斗历程,就会发现他们的早年生活实际上与常人并无十分明显的差别。
在许多外国人的眼中,中国领袖与中国的社会主义体制不可分离,领导着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非常了不起,不仅高深莫测,博学多才,而且运筹帷幄,志在千里。
美中关系几十年来总体稳定的发展,是两国领袖雄才大略英明果断的结晶,反映了两个大国求同存异的根本利益和不可阻挡的浩荡趋势。
中国人民,对年青的欧巴马政府充满期待。
欧巴马也表示,中国的发展和成功符合美国利益,在当今国际舞台上,美中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关系,发展美中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也有利于世界,希望双方加强合作,推动美中关系取得更大发展,造福两国人民。
于中国而言,在“敌强我弱”的态势面前,若不借助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凸显的战略契机,以及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活动中政府的干预行为相对较弱的规律走出去,通过战略抄底收购美国核心优良资产的方式“化敌为友”,与美国形成共同的不可分割的战略利益,中美关系永远不会实实在在地绑在一起,自然也好不到什么地方去。
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需要强国领袖中涌现出来的强世领袖一起并肩作战。
一个危机后更加强大和健康的美国,符合中国走向世界的根本利益。
在当前重大经济危机的情况下,美中关系是奠定世界和平繁荣的重要基石。
美中两国应加强和扩大广阔领域的战略对话,两国领袖在危机中大显身手,齐头并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美关系已经相当成熟,中美之间经济相互依存,中美社会联系紧密,政府间渠道畅通,与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美国在全球面临越来越激烈的挑战,在处理大多数问题时都需要跟中国密切合作,而中国拥抱世界,世界握手中国,中国的发展影响到整个世界版图的变迁。
在科技危机随时爆发的敏感时期,各国领袖务必步调一致,同舟共济,凝聚成一个核心中的核心,用东西文明的智慧引领世界走出盘根错节的“怪圈”,最终走出危机!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减速高科技,和谐大自然,重塑新世纪
减速高科技,和谐大自然,是人类破解危机走出危机的核心战略之一。
这一全新战略基于全球步调一致的强世思想,而不是单兵独打的强国意识,旨在将人类的创新能力和地球的资源配置重新整合,有效地应用和再植于传统的民用工业,按需开发高科技,按计划配置和开采自然资源,直接服务于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
如果这一战略获得全球一致的认可和实施,高科技达摩克利斯双刃剑的负面效应将被有效地减缓,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日趋活跃,更需劳动力的民用就业市场将重新起步。
同时,高科技更专注,更得心应手,更服务消费大众,更易转化为实用产品,更加速跨国并购和跨国企业的扩展,更能成为实现规模效益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减速高科技、和谐大自然、重振民用产业、储备稀缺资源、紧缩贪婪、大爱无垠,是人类奉献给地球和人类的一系列强世战略思想的集成,是一条可操作的解决之道。
只有减速高科技才能和谐大自然
和谐大自然,返璞归真,并不是重新回到人类自从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