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海王道:从奥康奇迹悟世界一流商道-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系统思维,才有完美策划(2)
原来,在此之前,温州鞋革协会在上海举行了一个展销会。
为了树立温州皮鞋的良好形象,协会想推出一个活动:
呼吁参展企业向上海的全国和全市劳模免费赠送皮鞋。
这本来是一个非常好的活动,可因为赠送的数目比较大,总共有880双,很多企业都不愿意花这个钱。
最后,协会找到了奥康,奥康的领导一听,立即答应了。
但奥康也提出了一个要求:请一些劳模,在奥康上海专卖店开业的那一天,到店里当一天导购员。
这可是个新鲜的举动,“劳模在奥康的专卖店当导购员”的消息传开后,很多人都抱着好奇的心态想去看个究竟。
果然,到了开业那天,几位劳模一早就在专卖店忙开了,他们非常热情地接待顾客,完全把自己当成了奥康的一员。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却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不仅很多人都亲自前往专卖店一睹劳模的风采,媒体也对也纷纷进行了报道。
通过这一系列的策划活动,一时间,很多上海人都知道了南京路上有个奥康专卖店,专卖店很快就火了起来。
到目前为止,奥康在上海已经开了几十家专卖店。
回顾整个策划,一环扣一环,都是系统思维的结果。
要运用系统思维做出完美的策划,就必须有整体观、全局观,着重看面,不是看点,要考虑到方方面面,找出所有的关联点。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不是一炮一响,而是一炮多响(1)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认为策划就是一炮一响,一个策划只能带来一方面的效益。难道真的如此吗?
通过对奥康众多经典策划案例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
好策划必定不是一炮一响,而是一炮多响。
什么叫做“一炮多响”呢?就是在同一个活动中,找出多个关联点,创造多赢的效果。
那么如何才能让策划一炮多响呢?我们通过对奥康和众多世界知名企业的策划案例进行研究后,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 充分借用有价值、有影响、有热点的活动和新闻事件。
不久前,温州一家媒体找到了奥康的领导,说:
“最近我们搞了一个‘天下温州人? 走遍中国’的活动,你们有兴趣参加吗?”
“哦?为什么要办这么一次活动?有多少人参加?”
“温州在全国有129个商会,他们给温州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所以,政府想给他们搞一下宣传。”
全国?129个商会?搞宣传?
这几个关键词迅速从奥康领导的脑中闪过,然后立即做出了判断:很有价值,应该参加。
就这样,奥康成了“天下温州人?走遍中国”的赞助商,并将活动冠名为“天下温州人?走遍中国暨奥康创新中国万里行”。
这样不仅能宣传温州商人,还能宣传奥康创新中国万里行的活动。
之后,奥康买了一辆丰田车,进行了改装,并派出了8个人和报社宣传组一起从温州出发,途经福建、广东、海南、北京、湖北等29个省市自治区,历时一年,总行程20多万公里,将走访100多个城市。
奥康提出了将通过这次活动:用5000万打造第一品牌的概念;在129个商会中,寻找100个合作机会;寻找100条步行街的最佳地点;培训1000个店长,10000名导购员。
尽管现在活动还没有结束,但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一炮多响的效应了。奥康在此次活动中,不仅帮助了别人,更帮助了自己。
奥康参与“天下温州人?走遍中国”活动,或许在一般人的眼里,作为这个活动的赞助商,最大的价值是可以获得很多的宣传机会。
但在奥康的领导看来,这个活动最大的价值是,奥康可以借助别人提供的平台,接触到全国129个温州商会,这里面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是可遇不可求的。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奥康可以做很多事情。
其实,借助重大的、热点的、稀少的新闻事件来进行“一炮多响”的策划,还可以看到一些著名的案例。
2003年的那场“非典”,让许多人现在还记忆犹新。
当时,娃哈哈集团向国家卫生部和地方政府捐赠了价值1000万元的新产品“康有利”。
娃哈哈的捐助分批次在全国不同地点同时举行,引起了大到中央媒体小到地方小报的全面关注。
媒体报道中不断强调“娃哈哈与国外相关科研机构共同努力,专门研制电解质饮品,并将第一批生产的‘康有利’电解质饮品通过全国各省区市相关部门提供给抗非典一线人员。”。
媒体对“神秘饮料”的新闻追踪使这个普通的产品成为了饮料中的焦点。
娃哈哈的策划可谓一举三得:
首先,为社会做了贡献;其次,树立了良好品牌的形象;再次,为新产品迅速打入市场做足了宣传和铺垫。
(二)聚焦所有的关联点。
很多人在做策划的时候,都习惯于“点”性思维,也就是只看到一点,就事论事,而不懂将相关点聚焦,放在一起思考。
其实,要找出相关点并不难,只需要在进行策划的时候,回答以下问题:
这个策划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背景中有没有什么可以为我们所用?
这个策划和什么人有关?他们的身份和特点是什么?能在哪些方面对我们带来帮助?
在我们目前所有经营运作和计划的项目中,有哪些是可以和这个策划挂上钩的?它们的结合点、关联点在哪里?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不是一炮一响,而是一炮多响(2)
我们通过奥康参与的“天下温州人?走遍中国”的活动,来具体分析策划的关联点是如何找出来的。
首先是背景。
这一活动由于是政府组织的,必然会引起各地温州商会的高度重视,这样一来,活动的位势就很高。奥康参加这一活动,不仅可以接触到各地商会,而且能和商会的主要负责人建立起联系。
其次是相关人士。
这次活动,接触的都是各地商会的主要领导和负责人,他们的特点是对当地的商业非常了解,和很多企业都非常熟悉。这对奥康的下一步计划很有帮助。
接着是企业现有的经营项目和计划和活动的关联。
目前奥康已经转向多元化发展,开始涉足商业地产、生物制药等。在这次活动中,奥康可以通过各地商会,获得大量信息,从中寻找合作机会。另外,奥康“100条步行街”的选址,也可以在各地商会的帮助和建议下,通过这一活动完成。
(三)能放在一起做的事,绝不分开做。
一炮多响的思维,其实就是花最少的钱,做最多事的思维。
在“天下温州人?走遍中国”的活动中,奥康除了寻求合作商机、为“100条步行街”选址外,还将所到之处的各专卖店店长、导购员的培训计划纳入其中,这样就把这次活动中所有相关因素都加以最充分的利用,达到了花最少钱作最多事的效果。
。。
没有热点就制造热点(1)
我们很多人在搞策划时,总会抱怨:
“没有新闻!没有热点!我该怎么办呢?”
的确!我们在前面所说的大多是借助社会热点,或是借别人的势来进行策划,那万一没有热点、没有势可以借该怎么办呢?
对此,我们的观点是:
没有热点,就制造热点!
那么,做策划怎样制造热点呢?
(一)从最能引起媒体重视的地方挖掘和放大热点。
一次, 温州慈善总会到奥康进行“慈善一日捐”活动。
类似的活动经常开展,企业无非也就是组织一些员工捐捐款,形式上都大同小异。
年年都捐,难道就不能有点创意吗?
于是这次,奥康的领导决定来点“新意思”。
当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和记者来到奥康时,奥康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将钱“痛痛快快”捐了出来,而是卖了个关子。
对方不知道奥康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于是问:
“怎么啦?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呵呵,当然不是!只是今天我们有一位特殊人物来捐款。”
“特殊人物?谁啊?”
“等他来了你就知道了。”
话音刚落,只见一个外国人走了进来。
他是谁呢?原来是奥康的意大利设计师。
就在他将钱投入募捐箱的那一刹那,记者手里照相机的闪光灯亮了起来。
第二天,奥康外籍员工为慈善捐款的新闻和照片,就上了当地一家媒体的头版头条,而且被国内众多媒体纷纷转载。
这就是制造新闻热点。
对此,奥康行政管理中心的总监周威非常感慨地说:
“以前我们年年都捐款,但每次能在报纸上最不起眼的角落登上一条‘豆腐块’新闻,就算是很不错了。
但这次经过小小的策划,就将没有热点的东西变成了热点,上了头版头条,关键在哪里呢?就在于强调了外籍员工捐款这一点。这正是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效果就截然不同啊。”
(二)拨动最能打动对象的心弦。
在很多时候,即使没有任何热点、甚至自己处于很被动、很劣势的情况下,如果能够拨动那根最能打动人的心弦,同样也能制造出热点。
奥康集团人才资源中心总监江兴华就曾运用这一方法,成功地制造出了热点。
2005年年底,他回到了母校武汉大学,准备为集团招聘20名大学毕业生。
当时在武汉大学进行招聘的著名企业有很多。在他的努力下,好不容易争取到了一个大会议室以及一个下午的时间。上午的时间则给了一家国际著名的咖啡企业。
招聘会召开的前一天晚上,为了了解奥康集团在学生中的知名度,他在校园里随机问了几个大学生。
结果让他大吃一惊,在浙江赫赫有名、几乎妇孺皆知的奥康,在武汉大学的学生中知名度却很低,十有###摇头表示不知道。
这下问题可大了,不知道意味着兴趣不会大,那么第二天的招聘会能来多少人就是个未知数。如果来的人寥寥无几,别说20人,可能连5个人都招不到。
于是他立即和下属两个人连夜跑去买了几十幅条幅,上面都写上“中国真皮鞋王奥康招聘精英”,以及招聘的时间和地点,连夜挂在校园里各个最显眼的地方。
这样一来,很多学生都知道了奥康。
第二天上午,他抱着观摩的心情,来到了那家著名咖啡企业的招聘会现场。
结果一进会场,他更加吃了一惊:
整个会场布置得非常大气,墙上贴满了公司的宣传画;
会场中光工作人员就有40多名;
每一位进会场的学生,都能获得一杯咖啡或饮料;
台上主讲的是公司亚洲区副总裁,一位英俊的外国人,讲一口流利的英语;
主持者更不简单,是身着晚礼服、漂亮高贵的中国区经理……
没有热点就制造热点(2)
当时场面非常火爆,学生将会场挤得满满的。
江兴华一看这个场面,顿时感到了巨大的压力:自己就带了个下属过来,总共才两个人,怎么竞争得过人家?搞不好,下午的招聘会彻底泡汤。
但他并没有轻易放弃,他想,既然从场面、气势、名气、宣传等方面都没法跟人家比,那么只能另辟蹊径,用演讲的内容来打动学生的心。
于是他立即回去,开始修改演讲稿的内容,将原来主要介绍奥康的主题,变为“如何让你在应聘和工作中脱颖而出”。
他以学长的身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学弟、学妹们如何找工作、写简历、应聘时应该注意什么、以及怎样在工作中迅速地脱颖而出等非常适用的一些技巧。
下午招聘会刚开始时,只稀稀拉拉来了一些学生,但随着他讲的内容不断深入,来的学生越来越多,最后连过道都站满了人,火爆的场面一点都不比上午的逊色。
这次招聘会,光简历江兴华就收到了3000份,最后他从中选择29个。
通过以上的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其实制造热点并不难。
。。
善于激发社会关注度
“奥康皮鞋冒着炮火挺进中东”,这是一家媒体在头版头条上刊登出的一条新闻。奥康这次葫芦里“卖”的又是什么药呢?
原来,当时正好伊拉克战争爆发,奥康宣传部门的负责人于是想,能不能从这里面找到一个新闻点呢?
突然,他灵机一动,拨通了外贸部的电话,问道:
“请问奥康有没有货发到伊拉克?”
“稍等,我们给你查一下。”
短暂的等待之后,答案是:
“不好意思,没有!”
“那有没有发往中东的货呢?”
很快,他得到了答复:
“有!在路上。”
就这样,一个新闻策划出来了:
“奥康皮鞋冒着炮火挺进中东”。
如果在平时,“奥康皮鞋运往中东”这样的新闻,可能根本就上不了报纸,即使上,最多也就被摆在边边角角不显眼的位置,但因为是“冒着炮火”,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一下子就激起大家的关注。
善于激发社会关注度,就是在社会有所关注的前提下,再强化人们的意识,让大家的眼球集中到这件事情上来。
这让我们想到了另外一个温州商人的故事。
一个偶然的机会,温州法派公司的总裁彭星在一份报纸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克林顿牛津寻前途”。文章里说克林顿负债多多,卸任后可能做巡回演讲、搞学术研究、向演艺界发展,也可能做一些大企业的顾问,总之他要忙着赚钱。
于是彭星萌生了请克林顿当品牌形象代言人的想法。于是,法派给白宫发出了电子邮件,希望聘请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当法派的形象代言人。
很快,他们就收到了白宫发回的礼节性回函,表示此事应在总统卸任后考虑。事过半年多,克林顿任期届满卸任,法派再次发函,重提旧事,这一次得到了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的回应。
希拉里发来电子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