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不要太老实-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等于是给刺史将了一军:如果刺史不同意他解职,就输了一招;同意他解职,又有公报私仇之嫌,反而被他抓住把柄。但这位刺史并非等闲之辈,他只是淡淡地说:“奴才见了官人不下马,打也可以,不打也可以;官人打了奴才,走也可以,不走也可以。”
参军不知所措。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他默思半晌,说不出一句话,只得躬身告退。自此,他再也不敢找刺史的麻烦了。
“走也可以,不走也可以”,刺史对参军交来的棘手问题不明确表态,将决定权交给对方,等于反将对方一军。这也是热问题冷处理的一种高明方法。
◎ 不要认死理,不要较死劲
在与人谈话的时候,千万不要认死理、较死劲。人要想在话语中取得优势,就要善于巧妙地运用委婉的语言。很多国家领袖都十分善于通过语言来化解尴尬,同时也准确地表达了意思。
抗美援朝期间,一位美国记者来华采访周总理。总理刚好批阅完文件,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正放在桌子上。这位记者便借题发挥:“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人,为什么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
总理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便长笑一声,回答说:“提起这支笔呀,是一个朝鲜朋友作为抗美的战利品送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原想谢绝。哪知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于是收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
记者听完后,顿显窘态,说不上话来。
在这次谈话中,周总理恰当地运用了朝鲜战争这一历史背景,利用弦外之音令用心险恶的问者哑口无言,真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与人交谈中,没有必要对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认死理、较死劲,要善于化解这种尴尬。语言是很有韧性的,为了改变语言环境,完全可以通过语言的歧义来改变。这样的话,就会让语言变得生动起来,不会让场景变得过于严肃和针锋相对。
不认死理,不较死劲,还要学会“正话反说”的说话技巧。
萧何以谋反罪诛杀韩信后,又召集群臣,设下油锅,要韩信的谋士蒯通当众供认和韩信谋反的罪行。
在这种特殊环境的制约下,蒯通无法直陈其词,便用正意反说的方式先数落了韩信的“十罪”,接着又列举了韩信的“三愚”:“韩信收燕、赵,破三秦,有精兵四十万,恁时不反,如今乃反,是一愚也。汉王驾出成皋,韩信在修武,统大将二百余员,雄兵八十万,恁时不反,如今乃反,是二愚也。韩信九里山前大会战,兵权百万,皆归掌握,恁时不反,如今乃反,是三愚也。韩信负着十罪,又有此三愚,岂不自取其祸!”
蒯通明为数说韩信的罪状和愚蠢,实为韩信鸣冤叫屈,致使满朝文武为之动容,赢得群臣的同情,迫使萧何难以下手。
在很多说话场合,都不要过于严肃,不要总是围着事实绕不开。
人不要认死理,不要较死劲。很多时候,越较劲,越不利于事情的解决。在现实生活中,总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时候,老实人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不应该这么不公平地对待自己。尤其在与人争辩的时候,始终认为自己站在有理的方面。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所说的有理,不过是从我们角度看的有理。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很可能就是无理。如果我们再反复坚持,在别人看来就是无理取闹了,他们自然也会坚持自己的意见。生活的现实告诉我们,越是纠缠的事情,到最后越没有办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