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堂经济课-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上就是萨伊对萨伊定律的基本阐述。在这些阐述中,有些是十分深刻的,可以给人以启示,而有些却需要做一些讨论。因此,从总体来看,我们既不应该完全没有保留地推崇萨伊定律,也不应该简单地全面否定它。
在萨伊看来,生产出来的产品都会有销路,若发生呆滞,原因是缺少其他产品的生产。这种情况的确存在,可是这种关系并不是绝对的。在此,萨伊指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即产品是有关联的。既然产品是有关联的,生产就是有关联的,企业就是有关联的,从而人的经济活动也是有关联的。
但我们应该看到,这种关联既有可能是互相促进的,也有可能是互相制约,互相排斥的。一种产品可以为其他产品开辟销路,以扩大对它们的需求,反过来又让其他产品成为了自己的促销力量。这种互相促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以导致更多的“购买手段”;二是一种产品其自身也许就是生产其他产品的构成因素。而不管是哪种情况,它对产品的社会生产都将起到促进作用。又因为这种力量发自经济活动内部,所以,如果想让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运行,就不可以人为地打断它们之间互相联系的链条,不然肯定会发生这样一种情况,即“破坏一种产品等于闭塞其他产品的销路”。
不过,是否真如萨伊所说“货物多到堆栈不能容纳的程度”依然是好现象呢?经济学家认为,萨伊在这里将问题绝对化了。因为,此时问题的性质已发生变化,已经从当初产品之间的正常关系变成了一种异常关系。正是因为萨伊对“生产会自行创造销路”持绝对化观点,所以产品的市场竞争这个客观实际就没有了,产品尤其是同类产品之间的互斥性也就不存在了,剩下的仅仅是它们之间和睦共处,互相开辟销路的美好前景而已。
无论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还是产品之间的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都是绝对不可避免的,甚至会十分激烈。可见,萨伊定律也不是无条件的正确,因为这不符合实际情况。
举一反三
我们从萨伊的阐述可以看出,他对生产是赞美的,对产品的销售前景是乐观的。就像他所言:“激励生产是贤明的政策。”应该说,积极发展生产永远是需要的。因为他认定“交易总是以一种货物交换另一种货物”,所以若没有“另一种货物”的生产,那么“一种货物”的销售就会发生困难,以致成为不可能的事。在产品相关联的情况下的确是这样,尤其是这些货物互为市场的时候,情况更是如此。在此,萨伊对生产主动性的强调,也有它一定的积极意义。而这种强调,可以由萨伊定律里的“自行创造”得到充分反映。
但是,生产是既具有主动性又具有被动性的,惟有适应社会需求的生产才有出路。否则,产品的价值实现必然会困难重重,直至被社会拒绝。此时,一种产品不但无法为其他产品创造销路,也无法确保自己的销路。因此,生产固有它主动创造销路的一面,又有对社会现实需求的深深依赖。所以说,生产主动性的依据始终应该是生产消费与生活消费的社会需求。
另外,社会生产的持续进行与发展,若仅仅是被动地跟在社会需求的后面疲于应付,那么,社会需求的满足则会永远处于事后状态。所以,这种事后状态的给予满足是不可或缺的。可是,若生产对社会需求的潜在部分给予注意与开发,给出一个生产的提前量,那么生产对社会需求的满足就会处于更加主动的状态。此时,生产自行创造需求,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这也正是萨伊所说的“产品愈多样化,就会销得愈快、愈多和愈广泛”。但萨伊在这个问题上走了极端,这就让合理的东西变得不合理了。他表示:“正是因为某些货物生产太少,其他货物才形成过剩。”没错,社会产品并非孤立地存在。可是,产品存在的不孤立,既可以导致相互促进的后果,也可以导致互相排斥的后果。因此,产品的多样化应该以需求的多样化作为依托,只从产品相互之间的数量关系出发,则根本无法克服某些产品过剩的问题。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6周 完全竞争:瓜子市场中的经济学(1)
通常而言,假如市场中的买家与卖家数量规模足够大,每个个人(包括买方与卖方在内)都是价格接受者,而且不能独自影响市场价格的时候,这样的竞争状态就叫完全竞争,这样的市场就叫完全竞争市场。
定律释义
所谓完全竞争,经济学上指的是交换和竞争不存在任何阻碍和干扰的理想化竞争状态。
旁征博引
瓜子可以说是居家、旅行、请客及交友必备的小食品,很多人对瓜子情有独钟。只要你稍微细心一点就会发现,这些年来很多东西一直在涨价,但瓜子的价钱却没有太大的改变。这是为什么呢?
经济学家们给出了一个答案:瓜子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企业出售商品的价格必须依照市场价去卖,而人们对瓜子的偏好程度没有改变,这样,在需求确定的情形下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均衡价格便不会有变化。
经济学家在发现了完全竞争理论后,其非常困惑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找不到合理的存在物。尽管严格意义上的完全竞争不存在,但毕竟瓜子市场还是非常接近的。
在经济学中,完全竞争市场是几个典型的市场形式之一。从理论上能够证明,完全竞争的结果符合帕累托最优,同时也是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最彻底的市场。
完全竞争中的竞争是不受任何阻力和干扰的(对竞争的阻碍主要来自政府的干涉、企业相互勾结形成垄断的买方或卖方)。通常而言,假如市场中的买家与卖家数量规模足够大,每个个人(包括买方与卖方在内)都是价格接受者,而且不能独自影响市场价格的时候,这样的竞争状态就叫完全竞争,这样的市场就叫完全竞争市场。
通过观察与逻辑总结,从理论上讲,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市场上存在很多经济主体,这些经济主体数量众多,并且每一主体规模又非常小。因此,他们任何一个人都不能通过买卖行为对市场上的供求关系造成影响,也没法对市场价格形成影响,每个人都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
第二,产品是同质的,即任何一个生产者的产品都是没有差别的。
第三,各种资源均能够完全自由流动而不受任何约束,这包括:劳动力能够在不同的地区、部门、行业及企业之间无障碍地流动;任何一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不得垄断要素的投入;新资本能够毫无阻碍地进入,旧资本能够毫无阻碍地退出。
第四,市场信息是属于完全的、对称的,厂商和消费者都能够掌握完备的市场信息,双方之间无欺诈行为。
实际上,这些条件是很苛刻的,因此现实中的完全竞争市场是非常少见的。相比而言,较接近的是农产品市场。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瓜子市场是否与上述要求相符。首先,市场上有众多经济主体,显而易见买瓜子的与卖瓜子的都数不胜数。其次,各个厂商生产的瓜子虽然有些许的差别,但吃法上基本相同,也就是说是同质的。再次,在资源自由流动方面,各个城市的街头巷尾都有很多炒瓜子、卖瓜子的。另外,在信息对称方面,只要是买过瓜子的都了解瓜子的价钱,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这个价格。
由此可见,瓜子市场是符合以上几个条件的,瓜子市场能够称得上是完全竞争市场。除了瓜子市场之外,其他很多农产品市场、面包市场、理发市场等也都和完全竞争市场相近,可以将它们当成是完全竞争市场。
第6周 完全竞争:瓜子市场中的经济学(2)
现实中是否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完全竞争市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说明在假定的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机制应如何调节经济。可以说,有了完全竞争市场,我们就相当于有了一面镜子,一把尺子,一个目标。
举一反三
在商品市场中,市场需求是针对全部厂家组成的行业来说的。消费者对整个行业生产的产品的需求,叫做行业所面临的需求,相应的需求曲线则叫做市场需求曲线。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往右下方倾斜的直线。
而消费者对单个厂家生产的产品的需求量,叫做厂家所面临的需求量,相应的需求曲线叫做厂家的需求曲线。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厂家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的市场均衡价格出发的水平线。
造成这种曲线的原因是,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单个厂家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非设定者。假定,某个厂商把商品价格制定得稍高于市场价格,由于商品具有同质性,并且消费者具有完备的信息且能够自由流动,那么,就没人会购买该厂家的产品了。这就意味着,一旦厂家提高价钱,它所面临的需求便会下降至零。
那么,厂家会不会将价格降低至市场价格以下呢?降价本来是为了刺激需求,既然每家厂商在市场价格中能够供应任意数量,那又何苦降价呢?所以,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家既不可能提升价格,也不愿意降低价格,而只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从需求层面分析,完全竞争厂家所面临的需求是水平的,水平需求的弹性是无限大的。价格趋近于零的上升,需求降为零;价格趋近于零的下降,购买者就会蜂拥而至,其收益便是厂商的销售收入。
厂商的收益可以分成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平均收益是指厂家销售每个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入,也就是平均每个单位产品的售价。它等于总收益与销售量之比。因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家仅能按照既定价格销售,所以平均收益与商品的单位价格也相等。
边际收益是指厂家增加一个单位产品销售所得到的收入增量。产品价格为既定的时候,边际收益就是每个单位商品的售价。由此可见,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相等,并且都等于既定的价格。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家处于长期均衡状态的时候,市场是最有效率的。
首先,从边际成本等于价格来分析,边际成本衡量了社会每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耗费能源的成本,而市场价格则度量了消费者乐意付出的价格,它反映了多生产一个单位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福利,边际成本等于价格就表示最后一个单位产量所消耗的价值与该单位产量的社会价值相等。由于消费者付出的市场价格最低,所以竞争的益处归消费者所有。
其次,从平均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来分析,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价格是一条水平线,而在厂家处于长期均衡状态的时候,厂家的MR(边际收益)=AR(平均收益)=P(价格)=AC(平均成本)=MC(边际成本),这时厂家的平均成本达到最低。因此,完全竞争厂商在生产技术使用方面是有效率的。假如所有厂家都能在平均成本的最低点进行生产,则社会稀缺资源的耗费将会最小。
最后,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不存在长时间的超额利润,所以就不会出现短缺的情况,也没有亏损,因此不存在过剩积压的状况。这样一来,社会供求就是均衡的且没有资源浪费。
当然,这样的市场并不完美,其缺点是小规模的企业不一定会使用大规模的先进技术;无差异的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因为信息是完全和对称的,因此不存在对技术创新的保护。换言之,假如你发明了一种炒瓜子的好方法,很快就会被他人模仿,这样一来,你也就没有动力去创造炒瓜子的新方法了。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7周 竞争理论:竞争战略就是要创造差异性(1)
波特的“竞争三部曲”对与企业战略相关的内外竞争环境,从企业内部活动成本、外部产业结构、地域产业集群等不同层次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剖,这为人们了解竞争本质提供了广泛的视角。
定律释义
竞争理论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战略大师波特提出的,该理论指出企业在竞争中要面对五种力量的影响;即企业面临着一系列的外部威胁和机会:新进入者的威胁、供应商要价能力、现有竞争者之间的对抗、消费者的还价能力、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企业只有加强自身能力,才能对付新的进入者、供应商、现有竞争者、消费者、替代产品或服务带来的问题;并改变企业与其他竞争者之间的竞争力量对比。
旁征博引
竞争学泰斗迈克尔?波特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授。他出生于1947年,1969年获普林斯顿大学航空机械工程学士,1971年获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1973年获哈佛商学院企业经济学博士学位。迈克尔?波特自1975年开始在哈佛商学院讲授“经营政策”课程,至1990年完成具有广泛影响的竞争三部曲——《竞争战略:产业与竞争者分析技巧》、《竞争优势:创造与保持优异业绩》及《国家竞争优势》。
迈克尔?波特对管理理论的主要贡献是其在产业经济学与管理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他认为,战略以整个企业为研究对象,应由最高管理者负责,需要全过程的管理能力,可以将其作为一种专业活动来看待。企业的使命目标可以独立于战略形成及实施而存在,战略制定可以利用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弱点,及企业外部的机会与威胁为分析工具,通过内、外环境要素的匹配来寻求战略出路。战略方案形成后,再根据一系列标准,进行方案优劣评价,并从中确定可以付诸实施的战略。所以,战略形成与实施作为战略管理整个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可以相互独立运作,并经过有序地分解后交给企业相关部门和人员去完成。
在企业如何进行战略选择方面,波特提出了四个决定因素对其进行约束。
一、要素条件
1人员的素质、技能和成本。
2国家物质资源的丰裕程度、质量、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