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少有人走的路III >

第2部分

少有人走的路III-第2部分

小说: 少有人走的路III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怀心灵,意味着尊重心中的种种情感和幻想,即使这些情感和幻想让我们感到厌恶。阅读崔斯坦与伊索德的故事时,我们的心仿佛要裂成两半,一半是对他们那炽热强烈的爱情的肯定和欣赏,另一半则是对他们这种不伦行为的厌恶和拒斥。法国作家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曾说,任何爱情都免不了一定程度的出轨。心灵往往会在道德所不容的地方显现出来。在小说、电影、传记和新闻报道中,充满悲剧性的不伦之恋,总是最能吸引我们的注意。   

  若要关怀心灵,我们就必须认识到悲剧和哀伤在人生中的必要性。如果从道德或心理卫生的角度出发,居高临下看待爱情,那么,我们就看不见它对心灵底层的安抚作用。我们反思自己的爱情悲剧,慢慢摸索着走出痛苦的过程,正是初次探索心灵奥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爱情既是开启心灵的钥匙,也是我们的向导,帮我们在心灵的迷宫中找到正确的方向。爱情的表现形式和发展方向,常常出乎我们的意料。如果能接受和尊重这种不确定性,我们就可以逐渐步入心灵的底层。在那里,我们变成了崔斯坦,一面拨动着手上的琴弦,一面听凭自己航向未知的命运。他总是在接受洗礼,总是在经历命名仪式,总是与生命源头之水保持着联系。他是如此接近自己的心灵,以至于在不可逾越的爱情桎梏中,仍然能彻底实现他的本性。         

BOOK。▲虹桥▲书吧▲  

第7节:爱情的入门仪式(7)         

  如果我们并不把崔斯坦当成恋爱失败的印证,而是把他视为爱之悲伤的象征,那么他的形象就具有了双重意义,既映射出爱情的光辉,也包含了它阴暗深沉的一面。当爱情的悲伤降临,我们如同乘着小舟漂流的崔斯坦,满怀着对命运的信任,航向生命中充满悲剧的一面。其实我们完全不用通过服药或心理治疗缓解这种悲伤,因为这样就等于驱逐了一个重要的心灵访客。很显然,心灵需要爱的悲伤,这是意识的一种形式,会为我们带来无可取代的智慧。   

  爱的失败、沦丧和分离   

  把崔斯坦与伊索德的故事当做神话来阅读时,我们会逐渐领悟,失败和复杂性原本就是爱情的一部分。这样我们就不会那么在乎失恋和分手。许多身陷爱情之中的人,心中都会出现分手的念头,然而,这样的念头与实际行动毕竟不同。分手的念头或许意味着很多东西,但若真正分手,结果就只有一个:目前这种情感关系的终结。   

  关怀心灵时,我们需要尊重它的种种幻想,但这并不意味着将幻想付诸行动。当然,有时我们不得不采取行动,但行动之前最好三思。比如,我们可以问问自己,两人之间的关系原本完美无瑕,为何会突然出现分手的念头?这究竟意味着关系的结束,还是有什么更深层的含义?   

  一位敏感、细心、善良的女士曾来找我,她心里老有一个念头:〃我必须跟我丈夫分手。〃她很痛苦,但又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得到。   

  〃发生了什么事?〃我问。   

  〃他是个好人。〃她说,〃我爱他,也尊敬他,但我心里就是想跟他分离。我们经常争吵,性生活也变得糟糕透顶。我们有三个孩子,他是个很好的父亲。但我的分离欲望实在太强烈了,甚至超过了我对孩子们的爱。〃   

  我注意到,她反复使用了〃分离〃这个字眼。我开始跟她谈论她的想法和期望。离婚的想法让她心碎,但分手的欲望又是那么强烈,她知道没人能说服她改变主意。我决定把注意力集中于她的心灵呈现出的意象……分离。   

  分离(Separatio)原本是炼金术中的一道程序,是把普通物质转化为黄金的必要手段。荣格从心理学的角度重新诠释了这个词语。按照他的定义,分离就是把心灵中需要区别的东西分隔开来,这些东西原本挤得太紧,以至于丧失了各自的本来面目。我在聆听那位女士的讲述时,脑海里不禁浮现出这些古老的思想。         

→虹→桥→书→吧→BOOK。  

第8节:爱情的入门仪式(8)         

  像她这样的婚姻,之所以会出现对分离的需求,最明显的原因是,夫妻二人之间缺少区别。在两个人相爱、结婚、组建家庭的过程中,他们内心深处的幻想有时会融合到一起,让两个人不分彼此。这样,每个人的个性难免有所丧失。在谈话的过程中,我还发现,她过去也曾有过类似的脱离束缚的冲动。她的父母很专制,不允许她自己选择生活方式。她的一个姐妹也对她的生活多有干涉。   

  她告诉我,刚结婚时她最渴望的就是建立自己的家庭,彻底摆脱父母的影响。然而,父母却通过经济上的支持,一再侵扰她的生活。她并没有意识到,她竟然以父母对她的态度来对待丈夫,不允许他拥有自己的个性。总的来说,她生活中的许多地方都需要各种形式的分离,尤其是在她与别人共处的方式上。她的心灵渴望着摆脱多年的桎梏,重获自由。   

  有一天,她决定从家里搬出去住。她说,她要把分离变成事实。在此之前,我们一直在讨论她的分离欲望所代表的复杂含义。她告诉我,这些话她都记在心里,而她本能地感觉到,必须把话语转化成行动。我认为她的决定是有道理的。有时,为了加深某些方面的认识,我们必须在生活中采取强有力的行动。独立生活或许能帮助她了解,她的心灵追求的究竟是什么。   

  她从家里搬出来,找了份新工作,开始结交新朋友,还跟几位男士约会,新获得的自由让她十分享受。她惊讶地发现,她丈夫对新生活也适应得非常好,她甚至有点嫉妒他,这是多年来她第一次产生这样的感觉。她意识到,离开丈夫的动机之一,就是要惩罚他,至少要让他知道她心中的怨恨。   

  她终于尝到了与童年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她的父母当然强烈反对她与丈夫分居,但他们的不满反而让她十分开心,因为她终于可以违抗他们的价值观。她结婚很早,这是第一次体验到相对独立的〃单身〃生活,她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用新的方式感受生活,而且很喜欢这种感觉。   

  经历了三个月的〃分离〃之后,她决定搬回家,回到丈夫身边。从那以后,算起来有几年了,她的家庭生活一直非常圆满,再也没受分离念头的纠缠。她依然面临着各种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婚姻问题已经不在其中。         

§虹§桥§书§吧§。  

第9节:爱情的入门仪式(9)         

  聆听心灵的声音,可能为我们带来一番出乎意料的经历,正如这位女士的故事一般。分离的概念似乎与爱情和婚姻截然相反,然而,或许前者原本就是后者的一个侧面。有些时候,正是为了爱情,我们才必须采用分离的行动。经历了种种不可预知的变故之后,爱情终会找到合适的归宿。   

  爱的阴影   

  只有当我们正视爱的阴影时,爱情的体验才称得上完整。如果我们用情绪化的态度,只考虑爱情美好浪漫的一面,那么在爱情的阴影……分离的念头,对感情关系的失望,以及对方价值观的突然改变第一次出现时,我们就会不知所措。我们有很多不切实际的理想和期望,而当这些理想和期望无法实现时,爱情就会颓然崩塌。我时常提醒自己,爱情在文学艺术中时常以小孩子的形象出现,而且往往蒙着眼睛,再不然就被表现为桀骜不驯的少年。爱情带给我们的感觉,原本就应该是不完整的,正是因为这种不完整,爱情才能包容各种各样的情感。只有在不完整、不可能、不完美的感觉中,爱情才能找到它的灵魂。   

  身为心理医生,我实在太熟悉爱情的阴影了。有些人原本是出于单纯的动机接受心理治疗,结果却爱上了治疗师。心理治疗的情境……定期的会面、私密的房间、近距离的交谈有时能起到爱情催化剂的作用,效力跟伊索德的春药一样强劲。这样的感情往往十分强烈,却又得不到治疗师的回应,让患者深受折磨。   

  〃为什么你不能讲讲你的生活呢?〃绝望中的患者往往会这么说,〃你坐在那儿,显得那么超然、那么专业,而我则毫无保留地向你倾吐心事,恨不得把心肝都掏出来给你看,这是我最脆弱的时刻。我因此爱上了你,但你却不爱我。我只不过是众多爱你的人中的一个。你一定是个偷窥狂。〃   

  我们很容易对某些人产生爱情的幻想,尤其是从事某些特定职业的人,如教师、企业经理、护士、秘书等。这样的爱情对心灵来说是真实的,但在生活中却得不到承认。心理诊所、医院和校园中的亲密交谈和仔细聆听,很容易点燃爱情的火苗。倾听对方的心事,关心他的幸福,会让爱情的种子在不知不觉间发荣滋长。         

虹←桥书←吧←。←  

第10节:爱情的入门仪式(10)         

  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关于爱情阴暗面的诡异故事。阿德墨托斯(Admetus)曾在天神阿波罗(Apollo)陷入困境时给予帮助,为了报答他,阿波罗给他一个回避死亡的机会。当死神前来带他进入阴世时,阿波罗准他找一个人代他而死。他就去找年事已高的父母亲,但他们都以委婉的借口回绝了他。然而,他的妻子阿尔克斯忒斯(Alkestis)却答应了他,随同死神离去。当时,英雄赫拉克勒斯(Herkules)正好来访,得知这件事,他立即去追赶死神,跟他格斗。然后,一位蒙着面纱的女子从阴世中现身,看上去似乎是被赫拉克勒斯救出的阿尔克斯忒斯。   

  这个故事表现了爱情最高深莫测的奥秘之一:爱情与死亡的密切联系。传统观点认为,这个故事表现的是妻子履行职责,为了丈夫舍弃自己的生命;但如此肤浅的解释,只能说是对女性的歧视。我认为,阿尔克斯忒斯的死亡与纳西索斯在潭水边的死亡颇为相似,爱情带我们离开生命,脱离我们原本的计划安排。阿尔克斯忒斯代表了心灵女性化的一面,而她的命运就是进入比生命更深层次的境界……故事中的死亡和阴世。把自己奉献给爱情与婚姻,也就等同于接纳了死神。顺从必然意味着某种程度的放弃,这是生命的损失,同时也是心灵的收获。表面上看来,爱情对自我和生命有所裨益,实际上让心灵得到滋养的,则是爱情与死亡的密切联系。爱情会剥夺人们的意志和控制力,这样的感觉,有时正是心灵急需的营养。   

  不过,爱情与死亡相关联的那一面,并不是我们能轻易接受的。它违反了我们的控制欲,与我们习惯的价值观念和期待相悖。死神现身时,我们都可以像阿德墨托斯的父母一样,找到合理的借口拒绝。毕竟,我们还有长远的打算和舒适的生活,为什么要为爱改变这一切?我们也可以采取英雄主义的态度,像赫拉克勒斯一样,从死神手里夺回失落的东西。在我们心中,既有一个愿意对爱情屈服的阿尔克斯忒斯,也有一个对此勃然大怒、与死神全力一搏的赫拉克勒斯。   

  这个故事的结局扑朔迷离。那位蒙着面纱的女子,究竟是不是从阴世重返人间的阿尔克斯忒斯?她为什么不露出真实面目?这是否意味着,当我们强行夺回因爱情而失落的东西时,我们得到的仅仅是一个虚幻的影子?或许我们永远无法让心灵完全复活,或许她永远都会蒙着面纱,永远需要回避现实生活的压力。爱情要求的是彻底的顺从。         

虹←桥←书←吧←。←  

第11节:爱情的入门仪式(11)         

  在心理治疗中,医生扮演着赫拉克勒斯的角色,努力把心灵从死神手中解救出来。对于抑郁症患者,我们总是努力让他们积极参与生活……这正是赫拉克勒斯所追求的。但这样一来,患者的心灵就被扭曲了,不再呈现出真实的面目,而是以面纱示人。我们用药物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的生活,却往往发现他们变得面目全非。与其像赫拉克勒斯一样为生命而搏斗,不如在心灵中寻找阿尔克斯忒斯的成分,任由她进入阴间,接受命运为心灵做出的安排。   

  我们自以为了解爱情的一切,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际生活中。其实,爱情的很大一部分隐藏在心灵底层的阴暗中,这是我们难以窥见的。爱情的实质是死亡……之前生活方式的终结,而不是我们期待中新生活的开始。爱情把我们引向知识与经验的边缘,因此,当我们顺从于披着死神外衣的爱情时,我们都是阿尔克斯忒斯。   

  群体中的爱   

  群体生活是心灵最重要的需求之一,然而,心灵追求的群体同一般所说的〃社会群体〃并不相同。心灵渴望着情感上的寄托,多样化的人格,亲密的交往和独特的个性。这些都是群体生活能够提供的。但心灵并不需要众口一词的雷同。   

  社会上出现的许多迹象表明,我们缺乏足够深入的群体生活经验。人们努力追求群体生活,尝试一家家教堂,希望缓解心中的渴望。人们为家庭和邻里关系的崩溃哀叹,怀念过去的黄金时代……那时,在家中和城市空间之内就足以找到温馨的情谊。孤独是现代人面临的最大情感问题之一,是痛苦和绝望的源泉,也是自杀的重要诱因。   

  我曾认识一位喜欢社交、擅长聊天、兴趣广泛的女子,她总有忙不完的事、去不完的地方。但每到晚上,她心中的孤独就会浮现出来,辗转难眠。她是一家大企业的副总裁,但在家里,她却饱受孤独感的折磨,甚至动过自杀的念头。   

  她常说周围的人们有多么好,和他们相处是多么快乐,但这些话她说得太多,反而显得言不由衷。有一天她告诉我,她曾去拜访一位老朋友,谈话结束时,那位女性朋友想拥抱她,但是她闪开了。她觉得女人不应该用如此公开的方式表达感情。她甚至怀疑那位朋友是双性恋,在向她示爱。         

。←虫工←木桥 书←吧←  

第12节:爱情的入门仪式(12)         

  其实,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