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金融的第一本书-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元,涨幅超过1700%!比如《黄河咆哮》在拍卖市场中的总价不过600万元,而在天津文交所中的市值却高达1。0296亿元,超值16倍之多,和“郁金香热”已然异曲同工,成了异乎寻常的财富神话,其破灭也只是早晚的事,倒霉的是最后接棒的人。
很显然,是“投资保值”还是“投机发财”,除了运用普通常识来思考之外,还要分清投资和投机的本质区别。
投资和投机
记得我初进华尔街时,最常听到两个词儿,一个是“Investment”,另一个是“Speculation”。从字面上来看,前者是“投资”,后者是“投机”,意思当然是截然不同的。可有时在买卖同一种金融产品时,这两个词儿会在同事的口中交替使用,令我感到困惑并好奇。于是我询问了一些同事,想探寻个中区别。他们的回答含含糊糊不能令我满意,查阅了好些财经书籍,其解也不得要领。十几年过去了,经过长期的思考再加上在华尔街丛林绕了一圈后,现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投资的收益,是来自于投资物所产生的财富;而投机的收益,是来自于另一个投机者的亏损。换句话说,投机是参与一种“零和游戏”,不计算交易成本和税收,亏损的钱和赚取的钱之和为零。比如股票的利息分红(欧美股市中绝大多数股票都有分红)、债券的定期Coupon(票息)或房租收入等,这些投资不属于“零和游戏”的范畴。但假如买入了一种商品,指望能以更高的价格卖出的话,不管是什么样的商品,都属于投机。比如前两年普洱茶收藏非常火热,仅珠三角就有近二十万收藏者,各款不同的普洱茶“珍藏版”层出不穷,据说老茶饼动辄拍出数万元乃至数十万元人民币。由此又联想到东南亚富人爱收藏的法国红酒—拉菲R26;罗斯柴尔德(ChateauLafiteRothschild)。有人说拉菲红酒既能当极品来品尝,又可以当做最安全和利润最高的投资产品。真的如此吗?那么,不妨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拉菲”这一高级红酒。拉菲(Lafite)的名字来自于加斯科术语,含有“小山丘”(LaHit)的意思。拉菲红酒产自法国梅多克(Medoc)最大的葡萄园,种植面积超过100公顷,每年约产3。5万箱红酒,其中1。5万至2。5万箱为一级葡萄酒(ChateauLafiteRothschild),是由30年到80年的葡萄藤所结的葡萄酿造,其余为二级葡萄酒—佳德士R26;拉菲(CarruadesdeLafite)。拉菲红酒历史悠久,最初由塞古尔(JacquesdeSegur)家族种植于1680年,发展到18世纪初获得了“国王之葡萄酒”的美誉。在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R26;杰斐逊的档案里,披露了杰斐逊经常为乔治R26;华盛顿购买拉菲酒,而且历来价格不菲。当年杰斐逊拥有的产于1787年份的拉菲酒,被创纪录拍卖到一瓶15。6万美元的高价。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到来,塞古尔家族的财产在1794年7月被充公,从而结束了拉菲酒庄的拥有权。然而三年后,拉菲酒庄却被荷兰财团买走了。之后几经易手,到了1868年,酒庄被詹姆斯R26;罗斯柴尔德男爵以440万法郎购得,男爵便在拉菲后面冠以了家族之姓—罗斯柴尔德,至今已有142年。跨越了悠悠岁月,上世纪顶级的拉菲酒的年份是1945、1959、1961、1982、1985、1990、1995、1996、1998、2000、2003和2005年。如果现在想买一瓶1945年份的拉菲酒,需花费约4600美元,1982年份的需花费5000美元,1990年份就只需941美元。随着中国富人日益增多,拉菲红酒自2008年投放市场的六个月里,酒价在全球被推高了125%。不过,中国富人购买拉菲酒大多不作收藏,因为收藏一级红酒的过程相当复杂,牵涉不同的季节、温度、湿度和放酒的角度等,需要专业人士来管理。中国富人喜爱高级红酒,主要是出于商业运作的需要,商业伙伴间一杯昂贵的好酒下肚,也就什么都好说了。然而,假如极品红酒的收藏工艺不那么复杂,购买红酒作为投资的中国人一定大有人在。想想看,一瓶1787年份的拉菲酒,能被拍到15。6万美元的高价,谁能大胆地说它不是增值的投资品?但是别忘了,拉菲酒本身非但不会带来固定收益,就像买入黄金那样,其收藏的过程必须支付高昂的保管费,要想获取收益就只能期望以更高的价格卖出。也就是说,必须等待下一个肯接手的买家,就好似我们小时候所玩的击鼓传花游戏,万一最后砸在你手上,那么前面那些人的收益,其实也就是你的付出。现在投资和投机的区别应该一目了然了。那位拍走杰斐逊收藏的拉菲酒的有钱人,只有在不想收藏再次拍卖时,有人肯出超过他支付的价钱,才算给他带来了收益,这样的交易属于低买高卖的投机行为。而罗斯柴尔德家族花费440万法郎购得的拉菲酒庄,每年产出3。5万箱一级红酒,以高额的价格向全球出售,其收益是投资产生的财富,毫无疑问,当属于最有眼光的投资了。然而,即便一种商品能源源不断产生财富,一旦这种商品超越了合理价位,也同样是投机。
∑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投资什么回报最稳定最高
自从有了微博之后,经常看到针对一个市场,如房市、股市、金市,唱多派和唱空派隔空互掐,好不热闹。其实,任何一项交易都是由多派和空派合作完成的。买方是多派,卖方就是空派,两方缺一不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吵吵闹闹,如同欢喜冤家。一个健康的市场需要投资者和投机者同时并存,否则这个游戏就玩不起来了。所以,唱多派和唱空派大可不必伤了感情,应该相互感谢才是。
假如一个市场中全是唱多派,都是有钱人,都想买入,都认为未来价格会上涨,或者又都是唱空派,只有卖家没有买家,那还能成市场吗?多派因为空派的存在,买到了他所想要的价格。与此同时,空派因为多派的存在,才能使得做空成为可能。至于多派和空派谁能看准市场,那就更没有必要相争了。千金难买早知道,市场若有效,那每一派的胜算都只有50%。因为在一个市场中,当多派多于空派时,市场向上;当空派多于多派时,市场则向下。如此不断循环,就好似月圆月缺、潮涨潮落。而金融大鳄之所以能成大鳄,就在于他们能够巧妙地利用传媒控制舆论。自己要做多时就唱空市场,大肆宣传价格要下跌了,再不卖就出问题了,大家一听,哎呀,那怎么得了,赶紧卖掉吧,正好,大鳄们等着收购呢。反之,自己要做空时就唱多市场,大肆宣传价格要上涨了,再不买就出问题了,大家一听,哎呀,那怎么得了,赶紧买一些吧,正中下怀,大鳄们等着抛售呢。大鳄们一会儿白脸一会儿黑脸地唱,以此来忽悠信息不对称的广大散户。这就是为何散户总是傻乎乎地被多派或空派任意宰割。
所以我一般都不做预测,因为股市也好,房市也罢,包括金市,早就成了华尔街忽悠大众的利器了。对于华尔街来说,最好就是涨涨跌跌、跌跌涨涨,他们唱空做多、唱多做空,从中获得巨大的利润。犹如桌上有半杯水,乐观的人看多,他们会说:不是还有半杯水吗?而悲观的人看空,他们会感叹:啊呀,就只剩半杯水了!当唱多派和唱空派达到平衡时,价格一般是合理的。合理的价位,反映出来的就是真正的供求关系。一旦失去了平衡,供求关系被扭曲,价格也会随之被扭曲。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我要再次强调,多做投资,少做投机,包括早就不属于投资产品的黄金,除非你有过人的第六感,否则小赌怡情,玩玩即可。
现在大家要问了,那么什么是最好的投资呢?这里先说个小故事。我有个朋友十年前存了5万元,他没有以5万元作为购房的首付款,也没有用来买股票,而是把5万元花在进一步学习外语和练习同声传译上。因为他看到一则新闻说,未来对同声传译的需求将大增。他用供求关系一分析,相信同声传译未来能够赚大钱。起先周围的朋友都笑他傻,最近他成了人们羡慕的对象。现在中国同声传译的价码高达每小时250美元!这是一笔何等划算的投资啊!而且大脑里的知识是任何人都无法剥夺的。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一旦明白了投资和投机的区别,就该知道把金钱投向何方。那就是你的健康和大脑。如果说大脑是财富的来源,那么健康就是一切的本钱。有形的财富如房子,经过地震、海啸瞬间即垮,而股票一崩盘也即刻变成废纸一张,只有自身拥有的无形财富—健全的大脑和健康的身体,才是任何人都无法剥夺的。做好了这两点,财富由你随时创造。这也是为何我反复劝说人们要少投机,多投资。因为投资不仅可以给自己,同时也能给社会创造真正的财富。反之,财富随时随地都有被剥夺的可能。
再借用我们老祖宗的一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金融没有秘诀,发财更没有秘诀,投资你自己,将自己变为最值钱的“商品”,财富自然会源源不断而来。
不过,话虽如此,很多人可能还是会希望专家,如经济学家、金融专家等能指出市场的走势,以便让他们能够掌握先机、知道何时进退来赚到钱。很遗憾地告诉大家,市场走势无法准确预测。
市场具体走势无法准确预测
对股市、房市以及金市等大宗商品的未来走向,我一般都不作预测。因为经济领域涉及太多的变量,又由于金钱财富最易使人沉醉痴迷,再好的经济金融模式,再快的计算机模拟模型,也无法把人们渴望发财的欲望计算到位。因此,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每个人都可能随时随地作出不合理性和无法预见的举动。所有这些复杂因素再加上人性之疯狂,使得市场根本无法准确预测。
也正因为如此,当有些财经记者和网友问及是否能预测一下中国股市和房市的走势时,我几乎每次都回答说:“对不起,我不是算命先生。我只能点明出现的经济问题,提醒百姓趋利避害,同时提出有效的建议,以至解决方案,而不是去预测市场走向。”如果有谁真能一直准确地预测市场走向,那就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他是神,要么他是内线,而内线透露信息是非法的!除此之外,再要是有人告诉你他能准确预测,那他不是忽悠你,就是别有用心。$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难怪有人指责经济学家为什么不能在危机爆发前预见,或及时提出解决之道,特别是近二三十年间,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机一个接一个,与此同时,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少说也有几十位。这些人都是经济领域最聪明的,为什么没人能准确预料经济危机的发生?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这些最聪明的人没能预防和阻止危机的发生?
关于这样的疑问,调侃西方经济学家的玩笑就特别多,例如:在南加州大学的教育学系,有个教授名叫劳伦斯R26;彼得(LaurenceJ。Peter),他在20世纪60年代非常有名,著有《彼得原理》(ThePeterPrinciple)一书,书中最著名的段子描写道:“人们在金字塔形的结构中向上爬的时候,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部门,最终一定会爬上一个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因为开始时,人们都是从能胜任的低级职位做起,然后一步一步往上爬,渐渐会爬到自己能胜任的最高位置。再往上爬时,就是他所不能胜任的了。经过一定的时间,金字塔中所有的位置,便被不能胜任该职位的人员所占据;而真正做事的人,是那些还未爬到他们不能胜任的角色的人,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了。”
而劳伦斯R26;彼得又是如何评价经济学家的呢?他说:“经济学家是专家,到了明天他们一定会知道为什么昨天预言的事情,今天还没有发生的原因。”
还有一个玩笑则说,经济学家是那些自说自话的人,他会让你觉得听不懂是你自己的问题,“我是预测过了,至于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相信自己的预测的。”
所以,当经济学家对危机的解释和预言受到非难,人们多少是有些幸灾乐祸的。这里套用一句华尔街的名言:市场无法预测,所指的就是“预测”时机(timing,指一个时间点),而不是长期趋势(time)。就像凯恩斯最著名的名言:“从长期来看人总是要死的,但没人知道何时会死!”
然而话又说回来了,有些财经专家倒是挺喜欢预测的,而且特别爱预警,常常会被人们嘲讽为“乌鸦嘴”。因为在判断和分析事物时,特别是经济形势的宏观走向,经济学家面对各种经济数据,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论。乐观的经济学家常被冠以“吹鼓手”,而悲观的经济学家则被冠以“乌鸦嘴”。
且不论“吹鼓手”和“乌鸦嘴”之争孰是孰非,一般来说,没有“乌鸦嘴”是非常可怕的。比如20年前的日本,因放松信贷形成房地产泡沫,最终导致经济崩溃,使日本经济失去了20年,至今都没有缓过劲来。日本学者事后调查表明,当初房产泡沫越吹越大的时候,日本央行的官员和主流媒体,没有人公开对泡沫崩溃表示过担忧。也就是说,当年日本没有一个“乌鸦嘴”的经济学家。
话虽如此,不过乌鸦嘴就是“讨人嫌”。当今市场早已被人为地过度干预了,极度扭曲,“那只看不见的手”几乎失去了应有的功效,那种企图靠金融市场来理财,只是个切蛋糕的过程,金钱多半从普通人的口袋里,转入庄家或大鳄们的腰包。因此发财没有模式,任何人的发财模式都无法复制,更不可能普及。理财本身并未创造财富,普通百姓理财能够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