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南克的美联储-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伯南克的美联储》 推荐序(1)
金融业的危机,伯南克的舞台
巴曙松 研究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
作为金融业的从业人员和研究者,每一次到美联储都有一种特别的兴奋心情。第一次到位于华盛顿的美联储总部时,正好是早上。明亮的阳光照在淡黄色的美联储大楼上,虽然并不高大雄伟,但是也算是典雅别致。在会谈结束后,我们还特地参观了美联储研究公开市场操作决策的会议室,高高的椅背上镶嵌着每位与会者名字的铜牌,其中当然包括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
在走出大楼的路上,美联储国际部门的工作人员说,格林斯潘到中国,享受到的公众关注度几乎可以与明星相媲美。我问他们,格林斯潘现在被誉为金融史上最伟大的中央银行家,你们觉得接替他的伯南克主持下的美联储与格林斯潘时期会有很大的不同吗?
他们的回答可以说是中规中矩:美联储内部有一套相对成熟的决策程序和制度,无论是格林斯潘还是伯南克,都不可能使这个运作程序出现很大的变化,即使是在公开市场委员会中,他们也就只投一票;同时,他们都受过良好的经济学分析训练,所以与不同层面的工作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分析框架都是基本一致的,相互之间应当很好沟通,不会出现大的变动。
Ben Bernankes Fed推荐序 金融业的危机,伯南克的舞台伯南克的美联储在美联储大门外的这个对话还言犹在耳,无论是美国还是全球金融市场,却已经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发端于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一度在全球金融界享有盛誉的华尔街却在危机中被越来越多的金融界人士视为是贪婪、投机的代名词;一度被视为全球最伟大的中央银行家的格林斯潘,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被指责为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在金融危机的海啸中,全球金融界再次把眼光集中到美联储,集中到美联储的新任主持者——伯南克教授身上。
无论是对美国金融业激烈批评也好,高度赞美也好,在这场危机的形成和演变中,美联储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是勿庸置疑的。一个运转有效的美联储,显然会降低危机的冲击程度,而一个运作不恰当的美联储,必然会加剧危机。
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历史性地成为了以研究大萧条著称的伯南克教授的舞台。我们不仅是观众,也是参与者。
不少美国金融界的朋友说,美国不幸中的万幸,是在这个危机的时刻,选择了专门研究大萧条的伯南克担任了美联储的主席,他在这个喧嚣的舞台之下,准备了很长的时间,也积累了很长的时间。
当人们意识到过于宽松的房贷市场和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产品给美国经济带来灾难时,回过头来思量挑选以研究80年前那场美国大萧条著称的伯南克担任世界最具金融影响力的机构——美联储主席——这一决定时,其中竟然带有几分宿命色彩。
作为历史上并不多见的由经济学家来担任央行行长的案例,伯南克上任之初,人们更多的是担心其十足的书卷气和稍显单薄的公共政策经验能否驾驭世界上最为复杂的金融决策机构(在2002年他被任命进入美联储担任理事前,他在公共政策方面的经验基本上仅限于在新泽西蒙哥马利镇教育局工作了6年)。但是,经济危机逐步化解了这一疑虑。在2008年12月16日美联储大幅降息至0~前夕,路透社针对全球逾70位分析师作出的一项权威调查显示,在几大央行首脑中,伯南克对金融危机的处理方式最为成功。以满分10分计,伯南克自2007年以来对危机的处理手法得到7分,英国央行总裁金恩得6分。得分最低的是原先曾受到高度赞誉的欧洲央行总裁特里谢,他仅得到5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伯南克的美联储》 推荐序(2)
虽然因为支持财长保尔森的不良资产救助计划和未能阻止雷曼倒闭而受到一些指责,但分析师们认为伯南克是首位认识到此次危机规模的央行首脑,并选择在2007年9月就开始调降联邦基金利率。美联储较为迅速的政策行动与其它央行形成对照,后者仅在雷曼兄弟破产后才着手大幅降息。
现在,在全球金融界对金融危机充满了疑惑和担忧的时候,伯南克的美联储似乎又赢得了格林斯潘时期同样的关注,美联储的每次会议及其公告,伯南克的每个演讲及其措辞,都成为全球金融市场共同关注的热点。
我们也清晰地看到,伯南克上任以来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操作,与他在担任学者期间的研究一脉相承。对传统的中央银行家来说,目前伯南克的种种货币政策的操作,都基本不在中央银行学的传统政策框架之内,往往被称为“非典型性的货币政策”。这些政策操作,立足于伯南克对于大萧条,以及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研究基础上,其成效与走向,引起金融界和研究界的广泛关注。
稍微梳理一下美联储在应对危机的过程可以发现,伯南克与多数中央银行家一样,也许算不上一个先知先觉者。在他上任之初的2006年,美国房地产市场过热的问题已经开始显现——低利率导致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膨胀,成为拉动居民过度信贷和消费的主力,但美联储在将近一年半的时间里对此没有采取什么对策。直到2007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申请破产保护,再到8月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只对冲基金正式破产。毫无疑问,伯南克错过了在此间调整利率等的最好时机——危机已现端倪,而人们的信心尚未崩溃之时。
正如他在2008年12月1日出版的《纽约客》杂志所述那样,“我和其他人先前错误地宣称次贷危机是可控的……而住房市场问题和整体金融体系之间的因果关系非常复杂,难以预测。”
但是,凭着扎实的研究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伯南克仍然较早地认识到了这场由住房市场蔓延到整个经济体的危机的规模。他果断抛弃了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原则,以非常激进的措施支持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的发展。自2007年是9月18日开始的一年多的时间,美联储就把联邦基金利率降到了尽头,并史无前例地向市场增加流动性。美联储用到的货币政策工具有:OMO(公开市场操作)、贴现贷款政策、准备金政策、TAF(定期拍卖工具)、PDCF(一级交易商信用工具)和TSLF(定期证券借贷工具)以及AMLF(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融资工具)。其中TAF、TSLF和PDCF、AMLF是美联储在此次创新开发的货币政策工具。美联储进而承诺,将动用之前未曾试验过的方法刺激经济,包括准备扩大购买大量政府支持抵押贷款机构发行或担保的债券的计划,以及考虑可能购买美国长期公债,并考虑通过其他方式利用不断膨胀的资产负债表来支撑经济。
“当我们写这一段历史的时候,美联储具有创新性和充满勇气的行动,我觉得应该占这个篇章的中心位置。”美国新当选总统奥巴马顾问团的成员劳拉·泰森这样评价美联储应对危机的表现。
这些做法与伯南克对于大萧条的研究一脉相承。最早期学术界将大萧条主要地归咎于华尔街上的投机者,认为他们对企业的过度膨胀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米尔顿·弗里德曼和安娜·斯瓦茨则给出了一个货币主义者的解释。他们指出因果关系的主线是从货币收缩到价格和产出下跌,其中货币紧缩是当局决策不当和银行体系持续存在危机的结果。伯南克在此基础上追问了一步,发现了世界范围内的货币收缩是当时国际货币体系(一战后重建的金本位制)的技术缺陷和管理不善的结果,同时又为之增加了一个层面,即非货币性金融因素——例如银行业恐慌和企业倒闭——在堵塞正常的信贷流动并因而在加速世界经济崩溃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在2002年和2004年,伯南克就研究了央行在利率达到“零区域”(即零利率)时的操作策略,包括:创新提高流动性的新设施、维持短期低利率的承诺、“定量宽松货币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扩大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从而向银行体系提供资金储备等。 。。
《伯南克的美联储》 推荐序(3)
“也许没有人比伯南克做了更多的危机应对准备了。他曾专门研究了20世界20年代的美联储是如何自鸣得意,从而为后来的大萧条埋下隐患。他也早在2002年和2004年的讲话中就详细阐述过,当美联储把利率降至零时,以后的货币政策应该如何制定。”路透社的评论称。
勿庸讳言,伯南克教授仍然与美联储一道,正在面临着发展道路上几个巨大的挑战。
一是零利率约束之后非常规货币工具的有效运用。日本在20世纪末期泡沫破灭后,曾一度陷入零利率、低增长和长期通缩预期的窘境,并在本世纪初实施了如今被市场寄予厚望的定量货币宽松政策。与此次美国面临的情况相同的是,由于银行及借款人资产负债状况不理想,银行贷款同期并未出现大幅攀升,因而广义货币供应也没出现相应的增长,货币乘数大幅下降。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仍然是美联储面临的最重要任务。熟悉中国金融业的研究者可能会发现,美联储所声称采用的定量宽松政策以及央行直接向企业融资的政策操作,与改革开放初期,特别是央行体制没有调整之前的中国人民银行的运作倒是有几分类似,而中国的金融从业者对于这种体制的缺陷和运作特征是有很深刻的理解的。
二是如何面对极度宽松货币政策蕴涵的金融市场风险,特别是可能的通胀风险。每次危机的解决往往都为下一次危机埋下了种子。美联储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1998年俄罗斯债务危机后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造成了随后的股市泡沫。2000年,美国股市泡沫破裂后大举放宽货币政策,也推动了近年来的住房市场繁荣。不能不让人担心的是,美联储史无前例的大幅降息和流动性注入可能会在此次金融动荡稳定下来之后,带来另一个后果——通胀卷土重来。我们看看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在如此短的时期内迅速膨胀,而且资产方持有的并不是原来的优质资产,而是越来越多的劣质资产。
三是如何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伯南克在其关于大萧条的研究中也提出,两次大战之间的金本位制的结构缺陷,以及金本位制的“游戏规则”支配的政策,使国际货币收缩和通货紧缩几乎无法避免,也是实际产出下滑的主要根源。本次全球经济危机的产生和蔓延,和当前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伯南克上台以后,也曾经多次在全球演讲中表示,美国的巨额经常账户赤字和新兴经济体经常账户盈余,部分原因是全球储蓄过剩,以及以东亚经济和产油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发展转型——由净资本输入国变为净资本输出国。那么,在全球货币体系改革和重建的进程中,如何平衡美国和新兴经济体的力量,提出可操作性的方案,也是难题之一。
伯南克曾经说过,解释大萧条是宏观经济学的“圣杯”,那么,运用恰当、有效、创新的美联储政策以阻止当前的全球经济衰退演变成大萧条,更是全球经济的“圣杯”。圣杯再次摆在伯南克和美联储面前,这一次不再是书房中的研究,而是波澜起伏的金融决策。
百年一遇的大危机,为伯南克的研究与政策实践提供了一个空前的大舞台,全球金融业都置身在这个动荡的剧场中,观看和研究着伯南克的表演。
txt小说上传分享
《伯南克的美联储》 引子(1)
对美联储新主席的早期印象
美联储主席这个职位常常被看做是美国权力榜上的二号人物。通过执行加息或降息,美联储可以把它的政策意图传递给全球资本市场。联邦基金利率的微调会影响世界经济走强或走弱,并最终影响通货膨胀率。难怪再没有比美联储主席的讲话更吸引投资者注意力的了:他的讲话经常会对美联储下一步行动的方向提供一些暗示或线索,全球金融市场往往会因为其透露的积极信息而欢欣鼓舞,也会因为他的悲观预期而愁云笼罩。
不过,对于众多投资者和媒体来说,美联储新任主席本·伯南克似乎是一个带有些许神秘的人物。媒体几乎还没来得及对伯南克这个人进行大肆宣传,他就匆匆忙忙地上任了。2005年秋天,当时参议院正在热烈讨论美国最高法院法官人选的问题,而且参议院对布什总统的提名持反对意见,因此伯南克就任前的调查听证会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参议院非常顺利地批准了对伯南克的任命,只有一位参议员投了反对票——这一票来自于吉姆·邦宁(Jim Bunning),长期以来他一直对美联储持批评态度。邦宁认为:伯南克与他的前任艾伦·格林斯潘实在是太相似了。
对美联储新主席的早期印象伯南克的美联储伯南克于2006年2月6日宣誓就职,这标志着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长达19年的传奇历史终于划上了句号。媒体对格林斯潘的评价呈现出两种极端态势:有些人十分尊崇他,而有些人则把他比喻成魔鬼。撰稿人鲍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出版了一本有关格林斯潘的书,之所以用“大师”(Maestro)作为书名,是因为作者认为格林斯潘领导美联储为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指引了正确方向。在1998年美联储为资本市场提供紧急资金援助以后,格林斯潘就成了《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并被冠以这样的大标题——“美联储要拯救全世界”。2005年8月,当各界人士来到怀俄明州参加美联储的年会时,普林斯顿大学的两位经济学家艾伦·布林德(Alan Blinder)和里卡多·莱斯(Ricardo Reis)发表的讲话称:“尽管苏联解体与波士顿红袜队的崛起都带有一定的传奇色彩,但人们可不会把这两件事情的功劳算到格林斯潘的头上。”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