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第3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3部分

小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 
第一,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 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 不能建立坚强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了解三座大山重压下的中国政治经济状况及人民的悲惨境遇,重点把握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的斗争及其结局。
§一、 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 
(二)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三)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一)外国垄断资本在华扩张 
(二)中国封建经济占优势地位 
(三)官僚资本急剧膨胀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处境艰难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1927年后形成为官僚资产阶级);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在中国共产党产生以后,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 
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从根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最终,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 
※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了解和认识: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性质和作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形式及代表人物;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及特点;中共二大的贡献;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合作的形式、纲领;代表性工农运动的名称、时间、领导人;国民革命的过程及失败原因。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军阀的专制统治和割据、纷争乃至混战,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使经济遭到极大破坏。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民主与科学。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是切中时弊的。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十月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第一,十月革命给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第二,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 
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五四运动爆发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 
首先,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其次,是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再次,是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第一, 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第二, 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第三,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二、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三、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举行。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一方面,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之后;另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使得一切反动势力感到深深的恐慌。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第一, 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为中国人民提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 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组织、推动下,从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到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斗争,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坚定的革命性和坚强的战斗力,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政治影响。通过工人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密切了同工人阶级的联系,党的自身建设也由此得到了加强。在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 
二、 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实行“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革命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各革命阶级联盟的主张,是共产国际驻中国的代表马林提出来的。1924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孙中山主持下在广东举行。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做出了新的解释: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主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大会实行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大革命的准备与进步 
1925年5月,以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1926年7月,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开始。国民革命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先后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中国形成了历史上空前广大的人民解放运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受到严重的打击。 
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而提出这个口号的,正是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而中国共产党正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大革命的斗争形式是革命战争。共产党人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而且在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积极提出国民革命军的素质,增强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共产党员在战斗中更是身先士卒,起着先锋作用和表率作用。 
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1927年4月12日,将介石在上海发动反共政变,同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并在其辖区内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搜捕和屠杀。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 
原因:从客观方面来讲,是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是由于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是由于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反革命营垒里去了。从主观方面来说,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大革命实际上是未来胜利的革命的一次伟大的演习。因为正是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轰轰裂烈的革命工作,领导了全国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同时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初步提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并且从大革命的失败中吸取了严重的历史教训,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所有这些,为把中国革命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土地革命战争阶段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了解和把握: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发展及其挫折,重点把握有关士地革命的方针政策及其演变;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及实践;遵义会议的背景、内容、意义。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宁汉合流,东北易帜,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变成了一个由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同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本质的区别。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 
首先,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 
其次,国民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 
再次,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们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最后,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 
二、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在国民党的统治下,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没有改变。国民党统治集团将捕杀的网罗张遍了全国。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运动遭到严厉镇压。据中共六大时的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党员26000多人。据1927年11月统计,全党党员人数由1927年5月中共五大时的57900多人减到10000人。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共产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2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9月9日,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爆发。12月11日,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领导了广州起义。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28年初,中国共产党还先后领导了近百次武装起义。中国革命也由此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三、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928年6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继续把城市工作的复兴视为革命高潮到来的决定条件的同时,肯定了农村根据地和红军是决定革命新高潮的更大的发展基础和重要力量。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1930年10月到1931年7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导下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1932年底,第四次“围剿”胜利。 
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主持制定了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在根据地军民进行军事上反“围剿”作战同时,国民党统治区的共产党人和进步文化界人士还在文化战线上开展了反“围剿”斗争,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左翼文化运动。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 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土地法令、劳动法等法律;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