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不要等到毕业以后 >

第3部分

不要等到毕业以后-第3部分

小说: 不要等到毕业以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很认同一个观点:天才=科学训练10000个小时,谁也别想偷懒。

    不过,当具备一定自学基础后,有多种方法能让你的学习更有效率。比方说,10000个小时如何合理分配,才能让学习变得更有效率,这个很值得探讨。

    很多专业有大量的共性知识,如果你真正吃透、摸透一门学科,再转移去了解另一门学科,学到精髓只需要这10000个小时里面5000个小时,甚至1000个小时;而没有真正吃透一门学科的人,再去学习一门新学科,就好像是要继续花费另一个10000小时。

    所以,研究如何快速学习,不如认真研究如何才能快速吃透一门专业。

    如果你开始构建解决问题的专业体系,那你就形成自己的深度思考力,这种思考力我把它称为一门学科的元知识。这种知识的学习特点需要连续地深入思考,有些问题可能需要你连续思考好几个月才能找到答案。^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所以,我给每个专业的元知识分配5000个小时的学习时间,要下苦功才能掌握。

    每个学科知识体系里有大量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需要你花费大量记忆。很遗憾,在大学学习中这些知识往往成为我们学习的重点,给记忆造成大量的负担,又耗费大量的时间,我把这一类知识叫硬知识。

    硬知识很适合用前面我介绍的思维导图软件来组织,思维导图在组织这一类需要大量记忆的信息方面优势明显。

    大学里有实习、课程实践、社会考察、毕业设计、社团活动等等教学环节。只有把元知识和硬知识通过实践,才会让你获得大量关于知识的经验值,并加深你对元知识和硬知识的记忆,我把这一类经验知识叫软知识。

    我建议在大学一开始就应该分配大量时间放到元知识学习上,而不是看各种速成的快餐书。比如,你要对心理学感兴趣,不要去读太多《好玩的心理学》《色彩心理学》这样的畅销书,应该老老实实读几本诸如引进的外文中译版的《心理学导论》《心理学的邀请》《自我?群体?社会》等入门经典书。

    读完这些经典书,你对各种畅销书会有更好的理解力和领悟力,将来就能看得出来,哪些书是东拼西凑的,这样就不至于浪费大量的时间。

    元知识需要专注学习,除了天赋极高的人,大家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下苦功。

    很多人没有学好元知识就去大量记硬知识、去实践,看起来积累很多知识或经历,但是因为知识框架不完备,始终没有建立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不具备连续思考问题的能力。

    现在大学的学生,我个人认为投入到英语学习的时间太多。英语是一门很有用的硬知识,但是大学生投入时间太多了,还不如把一些背单词时间去理解专业知识,积累实践应用的经验。假如这其中需要英文的帮助,可以选择需要时自学,借助各种翻译工具,请教高手来解决问题,你并不需要自己变成一本词典。

    硬知识可以借助元知识的帮助有效梳理各种信息,从而极大节约今后的学习时间成本。

    软知识需要在实践中反复尝试、调整,直到理论知识和自己的经验相匹配,才能让元知识和硬知识成为自己随机应变的软能力。比如,在某个方向,你学到一套做事的流程(掌握流程还不是高手,高手是知道流程为什么如此设计),光做过也不够,得反复训练。

    好的技能或方法,你得找不同场合用不同的事情反复练习,记住是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事情用同样的方法反复练习。把一件事情反复做一百遍和用一个方法反复用在一百件事情上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元知识的学习能让你知道世界是如何运行的,实践经历能让你验证世界是不是如此运行的。

    特别要指出失败也是很好的学习方式。

    在大学阶段多尝试多经历挫折也是一种财富,因为大学时犯错的成本很低,等你进入职场,能力越强,犯错的成本也越高,代价可能也越大。

    如果每次都倒在同一个地方,那可能是你的元知识结构出了问题。如果你没有学会结构化思考,那么错了也不知道从哪里纠正,这种思维的缺陷靠记忆再多硬知识也补救不了。

    反过来,如果元知识特别发达,可以直接通过分析别人的失败改进自己的行为模式,从而更快获得硬知识和软知识。

    我比较了解图书营销的流程(这算一种元知识),所以我会观察同类题材图书的销量,系统考察一本同类书的市场定位、内容结构、写作风格、书名策划、封面设计、排版特点、定价策略、发行渠道、促销手段等等,丰富自己写书的套路和营销的思路。通过详细分析竞争对手的优劣,可以规避很多错误,不必等自己的书投入市场后才发现问题。

    这种对比分析多了,我就积累了很多关于图书命名的套路(这是可以结构化的硬知识),也积累了很多图书发行的经验(这是软知识)。

    这种从过去的经历、别人的错误中观察对比分析学习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职场学习能力,这需要你平时养成注意观察问题的习惯。

    读到这里,不妨去微信里回复“快速学习”四个字,会看到萧秋水老师写的一篇“陌生领域快速学习四大技巧”文章,希望对你们有启发。

    实操训练:分析你的专业课程背后的三种知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