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21世纪的管理挑战·管理的实践 >

第4部分

21世纪的管理挑战·管理的实践-第4部分

小说: 21世纪的管理挑战·管理的实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书共分为六章,分别阐述了管理的新范式、新的根本现实、变革的领导者、资讯的挑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以及自我管理共六个方面的问题。
  正如其他社会科学一样,管理学对事实有一套自己的基本假设,而这一套假设构成了管理学这门学科的范式。在20世纪,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管理的范式(Paradigm)也逐步发生着变化。在21世纪,管理的范式仍然会继续变化。如果构成管理学的假设发生了变化,那么管理学的许多观念也必须跟着变化。现在的管理学思想仍然沿用上个世纪的那些基本假设。但是,遗憾的是,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些假设是不是“事实”,更不用说去分析和研究这些假设了。
  根据德鲁克的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正式开展对管理学的研究以来,人们都自觉不自觉地认为奠定了管理原理和管理实务的两套假设都是真实的,从来都没有去研究。但是实际上,因为一个世纪以来,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假设都已经过时了。比如,我们都假定,有一种正确的方法,或者说应该有一种正确的方法来“管理”“人”,并由此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理论。但是,如果我们深入地研究一下,现在在劳动大军中占比例越来越大的知识工作者和传统意义上的体力劳动者各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才能激励他们,他们的生产力如何才能够得到提高,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对知识工作者的了解以及如何“管理”他们实在是研究得太不够了。
  如果我们用不正确的假设去制定我们的策略,并以此来指导管理,那就将不可避免地把我们的组织引向不正确的轨道。德鲁克用事业理论 (The theory of the business) 中的方法,分析了20世纪管理的实践,并从分析管理学对事实的基本假设入手,提出了在21世纪中,管理面临的新的现实。
  第二章《新的根本现实》高屋建瓴地从社会的变化中,抓住了在快速变化和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里可以建立策略的基础。这些被德鲁克称之为五个“新的根本现实”包括:发达国家急剧下降的出生率;可支配收入分配的变化;对绩效的定义;全球性竞争;以及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分裂的背道而驰。从表面上看,这些根本现实讲的不是一般的经济性的问题,也不是管理性的问题,但是,这些根本现实却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一个机构的运作。比如,出生率的急剧下降,带来了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老年人口的增加,劳动力的减少,知识工作者的退休绝不意味着他们不工作了;而人口结构的变化对企业说来,孕育着巨大的商机。有眼光、有远见的管理者现在就应该着手研究这些“根本现实”。 “那些非要等到这些挑战真正‘热不可挡’才着手应对的人,则会被远远地抛在后面,并且可能永远没有赶上的一天。”
  21世纪管理的最大挑战,是使组织成为《变革的领导者》,这是第三章的主要内容。这里,德鲁克进一步发挥了他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1985年)一书中的基本观点,从变革的政策、有计划地放弃、有组织地改进、发掘成功、创造变革,一直到变革的领导者要避免的三个容易重蹈覆辙的陷阱、两种不同的预算、测试、变革与持续、创造未来等不同的角度,讨论了变革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必要条件。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近年来谈论得非常多的一个话题。现在都说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社会。但是究竟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革命?历史上有关信息革命给了管理者什么样的教训?给了技术人员什么样的教训?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管理者如何从信息的海洋中找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传统的成本会计为什么被有些公司所放弃,而改用“作业成本法” (activity…based costing)的会计制度?企业的任务在于创造财富,而不在于去控制成本。那么一个企业要创造财富,需要哪些信息呢?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管理者在整理信息的时候有些什么原则可以遵循呢?如何取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呢?这一系列的问题,在本书的第四章……信息的挑战……中,德鲁克都有详细的论述。
  20世纪,企业最宝贵的资产是它的生产设备。21世纪,最宝贵的资产将是它们的知识工作者和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管理” 在20世纪中将体力工作者的生产力提高了将近50倍。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知识工作者在各种组织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不得不研究知识工作者和体力劳动者的区别是什么?他们有什么特点?决定知识工作者生产力的是哪些因素?从什么地方开始着手提高他们的生产力?这些问题,德鲁克在第五章里都有精辟的论述。
  在本书的最后一章里,德鲁克讨论了作为知识工作者的管理者所面对的挑战。我是谁?我的长处在什么地方?我归属何处?我的贡献是什么?我如何管理我的下半生?知识社会,是一个崇尚成功的社会。但是,期待人人都会成功只是幻想。“开创人生的第二领域”,可以抓住机会,使自己成为一个领导者、受到他人尊敬、成为成功人士。正如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所说过的:“当一名管理者,并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因为管理者与其他千千万万人一样,都是做他自己应做的工作。即使已成为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们仍然还有更高的人生境界。”
  德鲁克在研究管理的时候,把人、企业和组织放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研究。因此,他能够高瞻远瞩,他的管理思想,不局限于企业,也不受某一个具体组织的局限。《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一书中讨论的问题,影响所及,远远超过管理的范围,也远远超出个人和他的事业生涯。德鲁克自己说得好:“这本书真正关注的是:我们社会的未来。”
  黄建东
  (北京光华管理研修中心)
  2005年10月

詹文明:《管理的实践》,永远的“管理圣经”
《管理的实践》,永远的“管理圣经”
  文/远流管理咨询公司大中华地区首席顾问 詹文明
  1954年11月6日,彼得·德鲁克完成了《管理的实践》这本巨着,发明了“management”(管理或管理学)这个名词。由此,“管理”成了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创新,也为德鲁克奠定了“管理教父”的历史地位。很多学会均认为,这是到目前为止条理最清晰的管理名着之一。
  德鲁克总结他对思潮的贡献是:“我是第一位认清企业经营的目的不在企业本身,而是在企业外部……也就是创造与满足顾客……的人;第一位认清决策过程重要性的人;第一位认清组织架构应该追随策略的人。我也是第一位认清,或至少是首先指出,有效的管理必须通过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人。”
  德鲁克认为,“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完全可以被称为一种管理哲学。为此,德鲁克也被世人尊称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哲学思想家。
  “目标”这个管理名词是德鲁克所发明的,因此,“目标管理之父”也就非德鲁克莫属。
  《管理的实践》提供了观念、原则和工具,是一套极具系统化的管理知识。本书问市后,不仅在美国一炮而红,而且在全球各地也都非常成功,包括在欧洲、拉丁美洲,尤其在日本更是备受重视。的确,日本人认为本书的观念奠定了他们经济成功与工业发展的基石。
  德鲁克以其深厚的人文素养,强调人的理想性、价值观及判断力,成了组织绩效表现的关键资源。因此,惟有找对人,摆对位置,从旁协助,才可能有“对”的成果。德鲁克对人总是以正面(用人之长)评价,对事则是以负面(高标要求)评估,是各类组织惟一最高的指导原则。
  《管理的实践》一书即以管理的本质切入……就管理者的角色、职务、功能的认知及其未来面临的挑战,有着精辟独到的见解,掀开了管理的奥秘与实务。
  本书以“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三项管理的任务,贯穿整本书的主轴和精髓,并以八个关键成果领域、三个经典的问句以及组织的精神丰富其内涵。
  第一部分德鲁克先以一个企业的实例点出了: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以及企业的目标、成果与生产的原则。
  第二部分德鲁克以福特汽车的故事,阐述了“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有效性管理,同时也呈现出组织精神(即企业文化)的完整性。
  第三部分则透过活动、决策与关系等三项分析,深入管理的结构、最终的检验标准及绩效,同时也说明了五种组织结构之优缺点,与适用的大、中、小型企业及其限制条件。
  第四部分德鲁克以其“绩效为核心的整体观”,主张雇佣整个人而不是一双手,以IBM的故事,描述了创新的实践价值,使员工有成就感与满足感,进而创造巅峰绩效的组织。
  第五部分德鲁克描述了管理者及其工作、决策及未来的管理者是什么,尤其一再主张“责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管理是观念而非技术,自由而非控制。管理是实务而非理论,绩效而非潜能。管理是责任而非权力,贡献而非升迁。管理是机会而非问题,简单而非复杂。能向读者推荐《管理的实践》,实为荣幸之至。而该书中文版的出版,则是广大中国读者的一大福音。

赵曙明《管理的实践》书评
管理学的奠基之作
  今年夏天我到母校美国加州克莱蒙特研究生大学看望老师德鲁克先生时,先生曾问起他的着作在中国出版的情况。我告诉先生,他的着作已经在中国出版多次,而且每次引起的反响都很大。现在机械工业出版社计划出版他的所有着作中文版,先生听了非常高兴。借此机会我曾问他“如果你要向中国的读者推荐您的着作,你首先会选择哪一本?”德鲁克几乎不加思考地回答“我希望大家看看《管理的实践》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由于时间的原因,当时我并没有对原因深究下去。最近当我看到德鲁克先生为斯隆先生《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所写的推荐序中,才明白了老先生的一片苦心。在德鲁克先生看来,《管理的实践》一书是由有关管理性质、原则和企业管理理论的框架性着作。《管理的实践》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管理原则、责任和实践的研究,探索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制度。而衡量一个管理制度是否有效的标准就在于该制度能否将管理者个人特征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这其实也是美国宪政制度的核心和基石。相反,先生的另外一本着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则从管理者的培养和教育角度阐述了有效的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基本技巧和素质。一个再高明的制度如果没有具有职业道德的员工和管理者的遵守,制度很快就会瓦解。一个再高效的组织,如果没有有效率的管理者和员工的支撑,组织的效率也不可能得到实现。现代工商管理的教育一方面需要教育学生明白现代管理制度建立的基本原理和准则,同时也要培养一大批具有优秀管理技能的职业经理人。前者是“宪政教育”的范畴,而后者则是马基亚维里强调的“君主教育”的精髓。一个有效的组织既离不开良好的制度保证,同时也离不开有效的管理者。两者缺其一不可。在这两方面,我们都不难看出德鲁克先生对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作用。同时,我们也就能深刻认识到今天向大家推荐的《管理的实践》一书的重要价值。
  《管理的实践》一书是德鲁克先生在1954年写成的一本具有经典意义的管理学着作。可以说,就是这本着作奠定了德鲁克先生在现代管理学学术史上的奠基人地位。在我指导的学生入学以后我对他们提出的要求是,在学习《管理学原理》的同时一定要将这本书作为对照阅读材料。我常说,“如果你不看这本书,你就不可能理解真正理解管理学。什么原因?很简单,现代管理学的大厦就是建立在这本书所提出的一系列思想的基础上的”。而且相对于教科书而言,该书具有思想一脉相承、高度洞察性、前瞻性和启发性的优点。如果你认真读一读这本书你就不难看出,现代大部分流行的管理思想和实践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根源。初略列举一下,就可以包括:目标管理、参与管理、知识员工管理、客户导向的营销、业绩考核、职业生涯管理、事业部制分权管理、企业文化、自我管理团队等等。甚至连最近非常流行的平衡记分卡,我们也可以在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对企业目标的论述中找到溯源。卡普兰和诺顿教授是不是从德鲁克先生那里得到思想的启发,这就不得而知了。但我想读者看一看本书就可以得到答案了。
  对德鲁克先生生平了解较多的读者知道,德鲁克先生上个世纪初出身在维也纳一个有着深厚知识传统的家庭。由于家庭条件优越,很小的时候他就机会与当时欧洲最着名的知识分子弗洛伊德、熊彼德、波兰尼等人交往,深受传统欧洲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影响很大。由于德鲁克先生成长的前半生,正是服从、控制、*、统一、一致成为主流价值观的时代,因而他非常珍视人的价值、创新、多元和独特。虽然德鲁克先生的大部分着作是有关企业管理方面,但在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的自由、成长、创新、多样化、多元化的思想是一以贯之。如果你不了解这些,恐怕就很难理解德鲁克先生的着作,也就很难理解《管理的实践》这本书。德鲁克在《旁观者》一书的序言中说,“未来是'有机体'的时代,由任务、目的、策略、社会的和外在环境所主导,就这就是我在40年前写《管理的实践》一书所倡导的”。很多人喜欢德鲁克提出的概念,但是德鲁克却说“人比任何概念都来的有趣多了”。“人”可以说是《管理的实践》这本书的中心。企业是什么?盈利能力?利润最大化?盈利不是企业和企业经营活动的目的,而是企业的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