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赵本山-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投资价值来说,两位电影行业出身的内地导演冯小刚和张艺谋也比赵本山更受欢迎。因导演贺岁片叫好又叫座而出名的冯小刚,其最新身份是华谊的股东,这本身就是资本市场对其的最高认可;至于张艺谋,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让其事业更是达到了巅峰,他所主导的印象系列不仅在市场上得到了承认,更得到风险投资基金的追逐。早在2006年,风险投资巨头IDG已经悄然入股了北京印象创新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其后SIG也成为北京印象公司的股东。在确立了每个“印象”投资后,北京印象公司和几个合作方会再成立一个当地企业,比如,“印象?海南岛”的出品公司就是“海南印象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由后者负责该项目的具体运营。 。。
第一章 CEO赵本山(3)
不过,成龙也罢,李连杰也罢,他们都还停留在“卖”自己的阶段,没有形成除自己之外的商业模式,即便是经纪业务,也都没有形成套路。所以,赵本山更像一个企业家。
虽然,冯小刚和张艺谋都开始形成商业套路,并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但其实他们还只是扮演着老板的部分角色,或者用一个很流行的词汇来说,他们远不如赵本山这么CEO化。
一言概之,赵本山未必是演艺圈首富,但一定是演艺圈第一CEO。
2009年5月,赵本山花巨资到长江商学院读CEO班的消息吸引了各界人士的关注,有媒体断言,这是赵本山在为本山传媒上市做的补课。也许的确有这层考虑在里面,但就赵本山这些年在商场上的表现来看,他也应当是中国文化艺术商业舞台上最优秀的、最成功的CEO。对于赵本山来说,到长江商学院深造,更多的是他把自己这么多年来的一线运营经验与老师、同学进行碰撞、交流、沉淀而已,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提炼的过程。
在赵本山的商业王国,“绿色二人转”的传承和弘扬贯穿其中,这让他找到了商业价值之外的社会使命,也使之完成了从一个商人向企业家的蜕变。在具体运作上,他一步一个脚印,先举二人转大旗赢得上到政府下到行业的认可,然后举办二人转比赛。之所以这样做,一是为自己日后的业务造势;二是开始广纳门徒,创办辽宁民间艺术团来做承接,之后又租下沈阳中街大剧场作为舞台演出的主场,获得成功后再到东北各地进行复制。徒弟们在演出之外还被赵本山叫去拍电视剧,电视剧里自然要夹杂二人转的镜头。电视剧红了,二人转也跟着热,徒弟们也开始有了人气。赵本山同时有序地开始造星,除了继续让徒弟们在电视剧上露脸,到处巡回演出是一种方式,他还和电视台合办节目。春晚舞台当然也是他的必然选择之一,虽然直到2009年春晚才成就了一个小沈阳,但可以预料,未来空间还是很大,他还会想尽办法继续造星。
赵本山的舞台角色有过很多次转变,从瞎子到老蔫,从黑土到大忽悠,2009年他又转身成为一个希望孙女能飞上枝头变凤凰的老大爷。而在商业舞台上,他也完成了诸多转变。最初他是“卖”自己,之后觉得这个没有持续性,于是开始培养徒弟、“卖”徒弟。为了让徒弟的身价越来越高,他开始搭建一个包含电视剧、舞台表演、春晚、电视节目、影视基地、艺术学校的多层次传播平台,而这一平台本身也具有“吸金”的功能。
企业家和商人的最大不同,一是企业家有更多的社会责任,二是企业家本身在平台搭建上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一句话,企业家希望永续经营。而商人更多的是干一票就是一票,带有浓厚的投机色彩。赵本山身上也不乏农民式的狡黠,也时常有投机性的商业行为(诸如辽宁二人转推广),但从整体上说,他还是有着很长远的布局和清晰的体系。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能控制和管理哪些资源,他的事业将通过什么路径去往何处。这样一个外表看上去大大咧咧,但内心之通透,考虑问题之周全,审时度势能力之强的人,已少有人能及,这让他能够呼风唤雨。赵本山在东方式人情和西方式管理之间自如的平衡能力也是世间少有的,这让他从者众。更重要的是,他有着远超常人的,对文艺市场商业化的嗅觉和执行能力,这让他总能找到最草肥水美的一块土地。这所有的一切都决定了他能成为中国文化艺术领域里的优秀CEO,而且是最优秀的那一个。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 “春晚之子”赵本山(1)
有一点,白岩松看得比谁都清楚。他说:“把一条狗拉到中央电视台连续播放30天,它也会成为一条名狗,我不过就是那条狗而已。”这话同样适合央视春晚和赵本山。
在每年观众都以亿为计量单位的央视春晚上,一个有表演能力,熟悉观众喜好,又知道底线的演员,连续19年上台进行演出,无论从哪个角度上思量,赵本山都没有不火起来的道理。
赵本山比白岩松聪明的地方在于,他上央视的周期虽然按年来进行分配,但他让这种成为“名狗”的机会变成自身的资源,最终成为巨大的物质财富。换句话说,只有赵本山,把春晚变成了他自己的作秀场,变成了他庞大商业王国中最重要的一个展示舞台。这是赵本山作为企业家的精明之处,无人能及。
春晚与赵本山,谁成就了谁?
其实,赵本山和春晚的缘分纯属偶然。
1987年,赵本山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姜昆。那一年姜昆所在的中国广播说唱团到铁岭演出,经受过“赵本山笑的洗礼”的铁岭人眼刁嘴毒,看完演出后嘀嘀咕咕:“这些人还是中央级的呢,都没咱铁岭市艺术团演得好!”
姜昆当时已名满天下,有中国第一相声演员和第一笑星的光环,对此当然有些不解。纳闷之下,就问是怎么回事,观众告诉他,本地艺术团里有个赵本山,他表演的二人转可搞笑了。于是姜昆就去看了赵本山的演出,结果笑得前仰后合,当即就表示一定要把赵本山推荐给中央电视台。他当时跟赵本山说,要是自己不把他推荐给央视,姜昆两个字就倒着写!
如果说每个人命运的转变都需要一个伯乐或是一个契机,那么姜昆和春晚在赵本山的生命当中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在推荐赵本山这件事上,就和赵本山后来带自己的徒弟一样,姜昆并没有多大的私心。在这点上,中国的文艺界应该感谢姜昆,因为他为中国的文艺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赵本山后来回忆:“我们演的是《大观灯》(又名《瞎子观灯》),刚开始20多位北京艺术家坐在座位上,抽烟的抽烟,喝茶的喝茶,到后来全都笑趴在地上。姜昆向我要了一盘带子,说要带回中央电视台,推荐上春节晚会。我没当回事,忙着和姜昆、郭全宝等人合影,激动得连耳朵都在颤抖……后来,(央视)春节晚会真的来找我了。当时邹友开主任、李双江等三人在铁岭的招待所见了我,要我在房间里演一个节目,我说我给你们三张票到体育馆去看吧,那里效果好。三人拿了票也没看演出,扭头就回北京了。经人点拨,我才知道得罪他们了。不过,邹主任还是把我召到了北京,但起初我每年都只能打道回府。”
之后赵本山两次应邀赴北京参加央视春晚的节目审查,就像现在很多不知名的笑星一样,都是在最初阶段就惨遭淘汰。后来铁岭艺术团的领导们想了一个主意,在来年央视春晚筹备时用公款购置了10瓶茅台酒,让赵本山带着去北京“打点”一番。可当年的赵本山不像今日这样,动辄携带十余人浩浩荡荡进驻影视之家。那时的他拎着10瓶茅台酒连应该送给谁都不知道。郁闷的他只好自己在房间里一天喝一瓶,10天之后打道回府,回去之后还没敢和团里领导说实话,只说“礼也送了,人也被撵回来了”,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
第二章 “春晚之子”赵本山(2)
还有一次,那是1988年,当时央视春晚在哈尔滨设立了分会场,赵本山的节目都提前录好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全铁岭的人大年三十晚上都守在电视机前等着看我呢!”怎料结尾曲《难忘今宵》都唱了,赵本山也没在电视里看到自己。后来才知道因为时间的关系,节目被删了,可想而知当时赵本山有多懊恼,甚至过年期间连家门都不好意思迈出去。
不得不承认的是,赵本山总能得到贵人的相助。帮赵本山说话的除了姜昆,还有另一个相声演员、春晚常客冯巩。1989年下半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剧组已经成立,剧组编导们在开会研究节目时想到了东北的赵本山。可当时的编导组是全新的班底,没人看过赵本山的小品,只听说过此人善演喜剧小品,而且“笑果”了得。一天正在议论此事,碰巧相声演员冯巩凑过来看热闹。冯巩弄清原委后,当即举手发言:“我手里有一盒《东北最红笑星赵本山专辑》录像带,是托朋友从沈阳送来的,我也正想研究赵本山呢!”
看过录像之后,编导们选中了赵本山的小品《老有少心》(即当年的小品《相亲》),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小九老乐》、《我想有个家》连续拔得小品头筹。正是这些小品打开了赵本山的“老蔫”时代。在这三部小品中,赵本山作为一个农村中年男子游离于情感与家庭之间,看似蔫,却憋着一肚子坏水,妙语连连却依旧脱不开传统二人转拿男女调侃说事的影子。后来称为“老蔫”系列的小品,都或多或少地有着赵本山早期二人转的印迹。
白山黑水让赵本山有了东北味道的戏剧。他对发笑艺术的熟稔,加之骨子里天生的喜剧感,成就了其小品独有的艺术魅力——一切生活中的东西经过他的嘴说出来,就是笑话,就是笑料。
赵本山小品的语言看似轻松,却耐人寻味。“就兴你们年轻人连蹦带跳,又搂又抱,我们老年人就只能干靠。”《相亲》里徐老蔫一句话说到了观众心坎里,让人捧腹大笑的同时,心里还有种酸溜溜的感觉。赵本山以自己对生活、对人生、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准确地抓住了各种人物的转折关系,也准确地抓住了观众的心理和情绪,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能和观众心理合上拍。
赵本山塑造的“老蔫”系列,是他艺术作品里最耀眼的一道风景。他疲疲软软、拖拖沓沓,话头里带滑稽,善良里有狡黠,不时甩个疙瘩口,甩个小包袱,冷不丁冒出一句让人忍俊不禁的话。小品《相亲》里,当马丫问什么叫“傻样”时,徐老蔫答:“这还不懂,搞过对象的人都知道,一般情况下,说出‘傻样’这个词,那就百分之八十了。”还有“幸福是什么?遭罪”。徐老蔫对马丫的一系列揶揄调侃,善意的捉弄,是爱到极致时的一种逆向表现,巧妙地烘托出老蔫对马丫的一往情深。
老蔫之后,赵本山又推出“忽悠”和“白云、黑土”系列,均以连续品牌来打造,获得了持续性的成功。
我知道春晚是干什么的
春晚的确是中国艺人的金龙门,但并不是所有的艺人都能一跃成龙。更多的艺人,虽然身价在春晚之后暴涨,但从此也和春晚没了缘分。当然,也就没有了再次上涨身价的机会。但赵本山不是,他年年上春晚,年年获得好评,这其中必有门道。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 “春晚之子”赵本山(3)
有人说,春晚现在已经成了赵本山一个人的舞台,其他演员已经不再重要。反思一下,难道赵本山的表演真的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好到了连前几次彩排都不用参加,一路绿灯的地步?
赵本山在春晚的问题上处理得不温不火。物以稀为贵,节目也是一样,虽然赵本山名气很大,但他基本上不靠自己的名气赚快钱。这样更增加了他的身价和影响力,甚至是神秘感。赵本山有所为有所不为,吊足了全国人民的胃口,用心研究自身的产业价值,并且大胆投资,果断将赚来的钱用在新的产业项目上。“刘老根大舞台”便是这种指导思路下的产物,如今已经成为沈阳的一张城市名片,年收入超过5000万元。
先来看看第一届春晚,其导演黄一鹤上任的过程极其之简单。1982年深秋,当时的央视台长王枫的一句话:“老黄,把春节晚会交给你搞怎么样?”便把黄一鹤推向了战场,副台长洪民生接下来的一句话:“你要尽力把它办好,我说的是尽力。”又把黄一鹤架到了必胜的半空中。无助的黄一鹤以豁出去的信念推出了四条举措:实况直播,设主持人,设热线电话,邀请国家高层领导人出席,这就是1983年春节晚会的“标书”。
就这样,春晚亮相了。首届春晚没有专门的主持人,马季、姜昆、王景愚、刘晓庆成了首届春晚的主角。刘晓庆身着红色连身裙,乌黑的披肩发,凸显出年轻、朝气,还有20世纪80年代特有的质朴笑脸。而男主持人大多身着中山装,还有卡其布的工装,也有少数人穿西装,但不打领带。这台晚会虽然略显稚嫩,却是中国电视节目跨出一大步的标志。
值得一提的还有,在1983年春晚上李谷一和她的《乡恋》出现在观众的面前。据李谷一后来回忆,虽然这首歌广受欢迎,但有关部门认为“主题不太健康”,一直未能公开上广播电视。她甚至曾因唱《乡恋》等歌曲,被口诛笔伐,批为“靡靡之音”、“黄色歌女”、“内地邓丽君”,还差点被送回湖南老家。但这次晚会上,导演开始拿不准,后来干脆心一横,如果晚会中点此歌的电话超过60%,就放行,大年三十让群众乐一乐有何不可。果然,现场点播《乡恋》的电话一个接一个,在场的领导只好顺从民意予以播放。李谷一说,那次她竟一口气连唱了《乡恋》、《春之歌》等7首歌,这使她真正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春天来到了。
靡靡之音让位于全国人民的需要。为什么?春晚重在娱乐性,不必过于严肃。全国人民不是在大年夜受教育的,对于这一点,赵本山再了解不过。赵本山的小品虽然受到全国人民的欢迎,但争论也一直伴随左右。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