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的冰山-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号角吹响,通过媒体大力宣传,组织宣传队下到基层讲演,真正把国营企业的职工发动起来,搞好企业改革。其次,不要急于求成,大家都摸着石头过河,要号召各县搞好企业改革试点工作,不提倡人人一把号,各吹个的调。这次企业改革的试点,不由市政府来搞,不搞框框,不搞模式化,而是由各县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部署。第三,把握政治方向,平稳过渡国营企业转制,保障大局稳定。汤市长是国营企业走出来的人,不敢说对企业了如指掌,但敢说略知一二。他知道国营企业改革难度在那儿?主要看干部职工思想解放的程度。这次企业改革的大方向很明确,一些国有企业将退出历史的舞台,由于建国以来国企文化的潜移默化,长期的国有职工身份优越感的沉淀,一个很难让国有职工接受的所有制的转变,自己身份的转变,手里的铁饭碗打碎了,多年习惯的依靠不复存在,突然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没有思想准备,没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很难接受这些残酷事实。这就需要政府把握企业转制的大局,把握稳定职工思想,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使企业改革健康的发展。
汤市长显然认真研究了企业改革,黄书记更善于总结,提出放开企业改革思路,稳定大局为要的指导性建议。这次企业改革,改变的是国有企业所有制,国家痛下决心,很容易做到手到病除,可是国有职工呢?国家采取社会保障制度,相应的解决这一大难题。可是我们都清楚,国有职工买断身份的钱,能否解决养老问题?这是个未知数,再者说,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刚刚起步,保障体系不够完善,想达到职工原有的依靠和愿望,实事求是的说,国家没有这个经济能力,社会保障更说不成一句话,这个棘手问题只能由当地政府妥善解决。可是政府也不能红口白牙说空话,唯一的办法是引导各县企业改革软着路,因势利导,尽量采取内部消化,即国退民进。绝对不允许因为政府宏观控制的疏忽,导致大多数职工的不满情绪,出现上访事件。黄书记关心群访事件这个敏感问题是有道理的,近些年来,社会上出现了权大于法的现象,老百姓不是不想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是徇私枉法的官员,影响了群众对法治的信任,因此把朴素的感情投向领导,也恰恰是领导的一句话,解决了群众跑断腿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形成一个怪圈:权大于法。
主管工业的鞠副市长一些想法和汤市长不谋而合,无需倒粪似的重复,可不亮明自己的观点,又觉得碌碌无为,于是建议市委市政府出台企业改革指导纲要,明确国营企业的转制方向,所倡导的股份制形式,以及相关政策等。
鞠副市长提到的企业改革纲要,汤市长表示赞同。在落实中央大政方针,如何制定华阳企业改革纲要?考虑到几个重要问题,其一,企业转制的形式,从大趋势上看很明朗,国家就是在抓大放小大政方针指导下,放开所有能放开的企业,实行国退民进,归根结底就是国家放开之列的国有企业退出历史的舞台,换上股份制这个新角色,这不容置疑;其二,国有职工的安置,涉及大局稳定问题,此乃政府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其三,国有资产转换过程中,如何做到公平公正,也涉及职工工龄补偿问题,这项工作很复杂,需要政府周密的考虑,完善保障措施,做到平稳过渡。企业改革是对政府的一次严峻考验,领导要具备大胆创新精神,经得起国企嬗变的阵痛,哪怕舍得一些血本也在所不辞,只有这样,企业改革才不至于落入俗套。
黄书记站在总揽全局的角度,对大家的讨论意见作了纪要性总结,同时提出纲要的制定不能闭门造车,应该组织各县区主要负责人到南方转转,开开眼界,换换脑筋,必定内地企业改革先行了一步,虽然不提倡拿来主义,但借鉴经验教训无偿不可。为此,黄书记决定汤市长带领各县区主要负责人南下取经,学习南方人的先进思想,金钱意识和超前意识,边学边筹划阳城企业改革思路,制定实施纲要。黄书记则亲自挂帅,组织宣传,发动群众,打好企业改革思想基础。就这样,阳城市企业改革的部署,双管齐下,为全市将掀起企业改革的高潮,做好了战前充分准备。
刘奇峰是黄书记家的常客。黄书记把市委的决定提前告诉了他,刘奇峰虽有重任在肩的感觉,却表现出大惑不解的样子。他精明的脑袋瓜,立刻转了三百六十五个圈。难道自己在黄书记心目中的位置偏移了?也许黄书记另有安排?刘奇峰虽然满脑海的问号,必竟久居官场,遇事处变不惊,漫不经心探询黄书记的意图。
黄书记向来说话讲究分寸,尽管刘奇峰跟随自己几年时间,两人交谈也从不随便,何况这是一个原则问题,只是告诉他,谁的建议并不重要,关键是县委推荐的人,能够拿得起来放得下。不过,有些话还是要点明的,不仅要告诉他,这不是一个平级调动,应该明白仕途又上了个台阶,而且让他保持清醒的头脑。一个幸运的大学生,从学校门一出来,就扎进县委大院,不出三年,又荣任交通局长,可谓平步青云,飞黄腾达,殊不知,无限风光在险峰。交通局长的位子,固然炙手可热,人们眼里的肥差嘛!可这个令众人目光集中的地方,也让人感到很不舒服。
刘奇峰心里十分清楚,如果没有黄书记知人善用,哪有今天的风光。就凭自己无钱无势的条件求官入仕,不知要走多少弯路,甚至奋斗一生,也不一定出人头地。这次机会难得,何况黄书记已经暗示,不经大风大浪,难成好舵手,不经出生入死,难为大将军,不到基层去锻炼,以后怎堪重任?他之所以不情愿离开交通战线,因为他的施政规划尚未完成,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承诺,还没有全部实现,就这么一走了之,岂不成了老百姓最痛恨的、说话不算数的官僚。为了做一个百姓信任的好官,他宁愿成为众矢之的,也不想落一个大忽悠的坏名声。
刘奇峰思想的流露,黄书记很会做工作,他从全局观念,远大目光和拼搏向上的精神,提高刘奇峰的认识,并例举了自古至今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的人物,作为他学习的榜样。同时还指出,这是组织调动,并非是你不负责任,更不是你调走了,全市交通工作就得瘫痪。甚至很严肃的告诫,如果他就这点出息,他的举荐毫无意义,也没必要非得下去。刘奇峰闻听此言,哪敢推辞。
刘奇峰知道自己官身不得自由,去留问题在于黄书记一句话,而不在于自己强词夺理,任何借口都无济于事。既然一定去华阳,也知道华阳的县官难当,连着两任县长不知不觉得栽了跟头,虽然脚上的泡自己走的,可也不排除不别人使了绊子,他下意识提到县委王书记,也有一个疑问脱口而出,王书记是神还是人?
黄书记听到这样无原则、为官之大忌的话,毫不客气的提出了批评,切切不可胡思乱想,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还郑重其事告诫他,牢记毛主席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教导,并永远作为领导工作的指导思想。
刘奇峰一看黄书记面带愠色,赶紧把话头打住,然后信誓旦旦,只要黄书记一声令下,冲锋陷阵毫不含糊,哪怕是龙潭虎穴,刀山火海,也在所不辞。
黄书记那张变化莫测的脸,立刻由阴转晴。他作为市委书记,对即将上任的县长,嘱托必不可少。他向来推崇焦裕禄,为了改变兰考的面貌,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最后活活累死在工作岗位上,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刘奇峰也不乏感慨:焦裕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尽到了为党工作的责任,作为县委书记,成为百姓拥护的好官。在当今改革开放的年代,在与时俱进的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中国需要千千万万个焦裕禄,自己立志成为其中一员。他虽然对华阳不甚了解,但多多少少知道些情况,华阳刚刚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可谓百业待兴,肩上的担子不轻啊!同时他也在琢磨,华阳县的工作是否搞上去,关键在于他和王书记的精诚团结,同心同德。黄书记也是如此嘱托,并告诉他,全市经济工作表彰暨企业改革动员大会马上召开,华阳县委王书记一到,他安排个时间,互相见个面,有些事他也要当面锣鼓敲个响。
……
华阳县长刘奇峰走马上任,正巧赶上全市经济工作表彰暨企业改革动员大会召开,他和王书记的见面,变得简单了,市委黄书记把二人叫到到办公室,宣布市委的决定,彼此认识之后,携手来到会场。
大会的第一个主题是企业改革,黄书记和汤市长的精彩讲演,振奋人心,给与会者留下诸多思考。企业改革动员宣传结束,接下来的全市经济工作表彰开始,全市十九个县,在会上逐一抖搂家底,为在排名榜上争个好名次。这是唯一露脸的事,各县竭尽所能,恨不得刮地三尺,甚至浮夸虚报,也要名列前茅,谁也不愿落后打狼。华阳县曾是阳城市老疙瘩,自从黄书记亲自抓点之后,经过几年的努力,不但摘掉建国以来贫困县的帽子,而且获得名列前茅的骄人业绩,真让兄弟县刮目相看。
华阳县经济发展之快,市委黄书记脸焕异彩不说,县委王书记也是风光八面,会上少不了介绍经验。王书记红光满面站在讲台上,打开话匣,津津乐道,大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迈。王书记一番过分粉饰,可谓天花乱坠,尽管遭到同僚的鄙夷,却引起未来同事的几分敬意。新任华阳县长刘奇峰,仔细端详台上的未来搭档:魁梧的身材,站似铁塔;四方大脸,白白净净,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两只笑眯眯的大眼睛,无疑为和蔼可亲的面孔增添几分魅力;两扇圆润的贴骨耳,似乎藏着难以捉摸的灵犀;格外惹人眼球的鼻梁,耸入云山;如果一言而概之,官架十足。刘县长光顾识相,忽略了王书记的侃侃而谈,反正与会者都感觉听天书一样,既佩服其口才,又嫉妒其风头。当王书记大谈“工业九条龙腾飞,农业六朵花怒放”时,连刘县长都觉得,比天方夜谭的故事还精彩。华阳县他没少去,大都顺着公路跑,即使是走马观花,也可略见一斑,真不像王书记的夸夸其谈。当然,各方父母官聚到一起,哪个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似乎是老辈子沿袭下来的,见怪不怪,自己也曾提着胆子编瞎话,可现在看来,自己真是小巫见大巫。
王书记在会上出尽风头,别人服不服不说,必定得到黄书记的赞许。会议一散,黄书记的秘书就通知,黄书记要和华阳县的代表共进晚餐,这可是一张纸画个鼻子—好大的脸。当然,黄书记主要是为刘县长践行,顺便和王书记沟通一下思想,并嘱咐二人精诚团结,同心同德,把华阳的经济建设搞上去。
酒桌上大都礼节性寒暄,散席之后,三人来到黄书记的办公室,进行官方语言的交谈。
黄书记从市委选派干部的原则性,讲到班子搭配合理性,称赞王书记和刘县长的二人组合,一个经验丰富,工作老练,一个知识渊博,年轻有为,可谓优势互补,绝对是一个精明强悍的组合。
王书记和刘奇峰虽然接触不多,但彼此还是有些了解。自从刘奇峰调到市交通局之后,阳城市的公路建设,有口皆碑,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人才,王书记盼来了这样能力极强的搭档,喜忧参半。喜的是华阳需要这样的县长,忧的是能力强的人很难控制,这种矛盾确实存在。他仔细打量自己的搭档,北方人长个南方人的模样,个子不大不小,身体不胖不瘦,面孔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眉毛不稀不疏,鼻子不高不低,说话不温不火,这可是上了讲究的相貌。王书记甭看党龄颇长,可是封建思想严重,尤其对骨骼面相颇为迷信,他认真研究了刘县长,似有相生相克之虞。
王书记听了黄书记的一番话,也明白了深刻意义,更懂得事不过三,一个县长在华阳出了问题,实属偶然现象,二个县长在华阳出现问题,当书记的难辞其咎,如果再和第三个县长相处维艰,岂不向领导和社会宣布当书记有问题,常言道,打鼓听声,听话听音,黄书记虽然没有明着指出,可话言话语无不在暗示自己好自为之,看来今后的工作要收敛些了。
刘县长的思想也很复杂,前车之鉴后车之师,虽有勇往直前的勇气,也有瞻前顾后的顾虑,听了黄书记的谈话,面对眼前眉笑颜开的搭档,心里充满激情,眼里流露诚恳,一番决心表示,不但让黄书记点头赞赏,而且让王书记为之感动,大有寻他千百度的感慨。
黄书记看到二人思想的默契,观点的共识,暗自为自己的知人善用窃窃自喜,看来刘奇峰走马上任,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王书记和刘县长带着黄书记的衷心希望回到华阳。接风洗尘必不可少,大会小会频频不断,各方面的应酬也不能等闲视之,刘县长忙的后脚跟直打后脑勺。
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刘县长并没有这么做,他一再告诫自己,不要下车伊始,呜哩哇啦,做事非得大刀阔斧,文明点说是城府不深,俗话说是狗肚子盛不了四两油。而是要稳住身架,脚踏实地,一旦想踢出头三脚,必须马到成功。因此,刘县长处处是紧睁眼,少说话,勤跑腿,多干事。除了应付例会之外,总是带上秘书下到基层,按照他的想法,就是为了发言权、决策权,必须搞好认真调查研究,掌握华阳经济发展动态,提出自己的施政纲领。
刘县长首先走访了闻名全市的工业九条龙,留给他的印象,名副其实的只有两条龙,其余的说是硬凑也不为过,好在企业改革即将开始,这些企业前途并不暗淡,随着企业改革的推动,必将焕发新的活力,他蛮有信心。紧接着,他考察了农村六朵花,特别是最感兴趣的小康之花,与那些例行公事似的领导视察不同,他只带秘书,轻车简行,微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