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 成长的真谛-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彼此之间的紧密协作得以变为现实,从而产生巨大的产业合力。
4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再造
张近东很早就在考虑一个问题,随着苏宁全国连锁经营的全面展开、事业平台的不断延伸,每年将会有成千上万的新员工加盟到苏宁,这些员工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和成长方式,因而在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上也会五花八门、多姿多彩,更何况他们还是分散在遍布全国的几百家苏宁连锁店中工作。如何让几万名苏宁员工齐心协力、万众一心、步调一致地朝着一个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奋进,绝非易事。
领航(2000~2004年)(3)
过去,人少且集中在一个地区办公的时候,企业上下左右随时都可以进行充分的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比较容易达成共识,企业政令畅通,行动一致。显然,以过去的管理方式方法是无法应对如此分散、庞大且不断急剧增加的员工队伍的。
张近东决定强化企业文化建设,用企业文化来统一员工的思想,规范员工的行为,凝聚员工的心。
在总结和继承苏宁过去十多年艰苦创业、奋力拼搏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根据苏宁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全新的苏宁企业文化体系终于形成,苏宁企业基本法、苏宁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管理理念、竞争观、服务观,每个苏宁人不仅耳熟能详,牢记于心,而且成为每个人行动的准则。
张近东把企业文化当作模子,任何苏宁员工必须符合这个模子才是真正的苏宁人。
张近东是一个行事低调、倾心于埋头做事的人。他认为企业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因此,在过去除了1993年与八大商场恶战而被迫在媒体上露面外,一般都不事声张。由此导致苏宁虽然具有很强的实力和影响力,在业内如雷贯耳,在社会上却相对比较平淡。
张近东认识到,随着全国连锁大规模地展开,苏宁将要直接面对全国数以万计的消费者,需要与社会的各个方面打交道,从苏宁的发展来看,铸造苏宁金色品牌、展示苏宁的社会形象也是必需的。于是,在全力推进全国连锁建设的同时,苏宁加大了对品牌、企业形象的建设力度。
张近东给苏宁的品牌与社会形象确立了两大核心:一是服务,二是社会责任。
关于服务,张近东认为,苏宁可以说是从服务起家的,苏宁以服务为本,奉行大服务的理念,即为消费者服务,为供应商服务,为分销客户服务,为员工服务。
关于社会责任,这是张近东随着企业规模的成长而不断强化的一件事。不论是为救助贫困学子而设立助学金,为下岗工人提供几千个就业岗位,捐助几百万元资金用于抗“非典”,还是在全国政协会上为民族商业的发展而奔走提案,都体现了苏宁的社会责任感。
苏宁再造不仅轰轰烈烈,更为人称道的是它追求的扎实有效。在苏宁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口号:
成本再低一点,规模再大一点,价格再便宜一点;
品类再多一点,品种再精一点,品质再好一点;
送货再快一点,安装再好一点,维修再精一点;
微笑再热情一点,问候再诚恳一点,顾客更满意一点;
计划再周密一点,衔接再顺畅一点,效率更高一点。
苏宁人就是这样在改变着自己,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坚忍不拔地向着确立的目标往前走,新苏宁就是这样再造出来的。
苏宁的管理系统化再造图如图1所示:
连锁全国
2000年10月,苏宁十周年庆典前夕,张近东宣布:“苏宁要用3~5年的时间建1500家店,实现年销售额250亿~300亿元,打造全国最优秀的连锁网络服务品牌的‘跨世纪连锁计划’。”这个计划一提出,立即震惊业内外,业内同行甚至以“太夸张了”的说法表示质疑。
苏宁人不作解释,也无需解释,他们以自己的一贯方式埋头做事、快速发展来回应一切质疑。
2001年至2002年间,苏宁全国连锁事业日益精进:北京安贞店、上海四川北路店、天津长春道店、成都西大街店、杭州武林门店、宁波天一店、苏州人民路店、常州广化桥店、徐州欧洲商城店等成功开业,标志着苏宁全国连锁网络雏形已经开始显露。
2003年,苏宁提出“连锁进入快车道”,标志苏宁全国连锁经营模式与相应的管理体系构建成功。
2003年3月15日,苏宁南京山西路店盛大开业,营业面积达万平方米,成为国内首家、亚洲最大的3C电器旗舰店,标志着苏宁在业内第一次将3C(puter,munication, Consumer electronic)经营模式引入电器流通领域,并开始了大胆尝试。“3C连锁经营”遂成为近年电器流通领域的高频词汇之一。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领航(2000~2004年)(4)
2003年,苏宁连锁事业驶入快车道,相继进入西安、广州、重庆、大连、济南等地,在全国范围内建成64个大规模的连锁店,拉开了苏宁“连锁全国”的基本框架;同时销售额也首度突破120亿元,继续稳居江苏省最大民营企业的龙头地位,并位列中国民营企业8强,中国连锁企业第7位。
2004年是苏宁连锁事业进入质变的一年,也是苏宁经营管理进入质变的一年。在连锁经营方面,集团制定了新增100家连锁店、新增100亿销售额的“双百”计划;在内部管理方面,苏宁将继续以现代化大企业的管理为标准,持续完善各项管理体系和操作机制,以更好地实现与广大供应商的全面对接。
2004年1月1日,苏宁华南区3C旗舰店——广州苏宁天河北路店成功开业,标志着由苏宁首倡的“3C连锁经营”理念在苏宁连锁体系内由最初的探索已经升华为成熟的经营模式。
2004年3月13日,苏宁全国总店——南京新街口店“3C”升级、成功重张,标志着“3C连锁经营”模式在苏宁连锁体系内得到广泛的推广,苏宁“3C”连锁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已经率先布局成型。
2004年,苏宁在昆明、福州、长春、哈尔滨、青岛、长沙等一级城市迅速生根。
2005年,苏宁提出“连锁发展倍增”,以速度甩开竞争对手。
2005年的上半年,苏宁分别在太原、郑州、呼和浩特、南昌开店成功。7月2日、9日,苏宁在武汉连开两店,大获成功,苏宁由此正式宣布在国内率先胜利完成覆盖全国28个一级重点城市的家电连锁网络,苏宁连锁全国的目标顺利实现。
此时的苏宁是一个拥有300多家连锁店,2005年销售额近400亿元,品牌价值达6455亿元的超级家电连锁航母。
下面一组数据足以说明苏宁连锁拓展的速度。
2001年,苏宁平均40天开一家店,平均营业面积达3000平方米,净利润达2525万元。
2002年,苏宁平均20天开一家店,平均营业面积达4000平方米,净利润达5856万元。
2003年,苏宁平均一周开一家店,平均营业面积达5000平方米,净利润达9890万元。
2004年,苏宁平均5天开一家店。
2005年上半年,苏宁平均1天开家店。其中,2005年5月1日全国22家苏宁连锁店同时开业。
2006年5月1日,苏宁连锁发展再次提速,全国32家新店同时开业,创下中国家电连锁业一日开店最多的记录。
回到前面提到的2000年年底张近东宣布的苏宁跨世纪连锁发展计划,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张近东是说到做到的,根据商务部最新发布的统计资料,2005年,苏宁实现销售亿元,因此,就销售收入而言,张近东是做到了,只是没想到才开不到300多家店就做到了。
“财务黑洞”谣言
2002年底至2003年初,正是苏宁连锁拓展即将驶入快车道之际,网络上突然惊现一则《苏宁黑洞谁来买单》的匿名帖。该匿名帖声称苏宁有“15亿财务黑洞”,此恰值苏宁谋求国内主板上市、加速发展的关键时刻,这则贴子对苏宁的伤害可想而知。随后的事态更加严重,40多封从北京寄出同样内容的匿名信发往中国证监会、各大银行和新闻媒体。
这篇匿名帖子总长6000多字节,文章列数了十条苏宁财务方面的问题。文章以“摆事实,讲道理”的口吻,用时间、数字、直接引语等作为佐证作者的几个观点:一是苏宁多项目投资失误,难以为继或前途堪忧;二是质疑“苏宁真的有那么多钱花之不尽吗”;三是苏宁的钱来自银行。在最后,作者质问道:“仅上述项目就已达15亿元之巨,在微利的家电行业,自有资金只有4亿元的苏宁要花多长时间、做多少利润才能填平这个巨大的窟窿?谁来为苏宁买单?”
需要指出的是,当时苏宁在全国已经是一家知名企业了,更不要说是在南京城中家喻户晓的品牌号召力了。这样的网络新闻无异有着某种多米诺骨牌的效应。
领航(2000~2004年)(5)
12月下旬,苏宁将此事上报了有关政府部门,并同时报案。
随着公安机关的介入,很快查到文章的作者是时任五星电器市场部的经理,随后的侦破工作表明这是一次有目的、有组织的行动。
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南京有空调四大家族的说法,即苏宁、五星、经纬、交家电。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商家渐渐退出市场。到了2000年,主要剩下苏宁和五星两家了。
2000年以后,随着苏宁转型全国综合电器连锁,2001年5月,以前主要做批零经营的五星电器也开始跟进,开设综合家电零售卖场。不过,在市场竞争中,苏宁和五星的距离越来越远。到了2002年,不断扩张的苏宁销售额增至亿元,名列全国零售企业第10位;五星的销售额增至亿元,但排名仅21位。这时候的苏宁已经发展成为全国品牌,而五星还只是一家区域性的家电零售企业。
对此,当时有一家媒体分析说,是因为苏宁打破双方原本的默契,要进军五星所在的山西路:2002年12月,苏宁以“非常高”的年租金拿下山西路空关了三年的金山大厦1至5层裙楼,宣称要在万平方米上做最大的数码信息家电商场。这让五星感受到了空前巨大的竞争压力,为了遏制苏宁的步伐,最后不得不采取这样的行动。
不久,从银行取证的资料表明,苏宁的银行贷款不足1亿元。谣言不攻自破。该经理被公安机关逮捕。
后来,这件事情就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了。笔者问及苏宁方面这件事情最终的结果如何,得到的说法是五星方面做了书面道歉并赔偿了50万元,苏宁没有再继续追究下去。
据苏宁电器副总裁任峻回忆:“警方调查结果出来了,相关人员被抓后,张总把他们保了出来。张总是很有胸襟的人,毕竟大家是同行,平时都在一起,我们还是很宽容的。苏宁还是要用行动来证明连锁发展的道路是正确的,证明这个业态是有生命力的,苏宁这个企业是有生命力的。后来发展的事实也确凿无疑地证明了这一点。”
市场中的不正当竞争犹如暗流涌动,防不胜防。张近东在事后说:“企业发展过程中每时每刻都会与危机不期而遇,像这次差点损害了苏宁苦苦建立起来的品牌和信誉,我们要有危机防范意识。我们更要洁身自好,严格自律,做到无懈可击。同时,我们欢迎社会对苏宁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市场竞争要以诚信为本。诚信是什么?就是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韩国历史剧《商道》上讲:“商道即人道。”将这种观念引申到现代市场竞争中就是,一个企业只有靠诚信经营才能够将企业做大做强做长,反之,如果一个企业为了谋取一时之利,不惜跌破商业道德底线,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打击竞争对手,终有一天,会被市场规则所淘汰。
信息化征程
随着苏宁连锁经营在全国范围内的规模扩张,管理的有效控制开始成为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如何实现整个连锁体系的信息集中控制?如何建立面向庞大客户群的有效服务?如何通过优化供应链来提升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效率?如何根本性地提高与整合本企业的“集团总部—分公司—门店”的管理模式、管理职能、经营方式、经营手段、核算水平,以及信息共享?如何优化重组企业的“物质流、资金流、信息流、服务流”,为企业的快速、稳健扩张提供技术保障?
从实践经验看,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信息化管理来实现。沃尔玛等跨国连锁的卫星传输信息系统,麦德龙、家乐福、欧尚等企业的基于INTERNET的信息系统等,很好地解决了连锁管理面临的地域分散、品种繁多、信息处理量庞大等问题。沃尔玛用于全球连锁管理的一颗卫星,占了几栋楼的计算机房,支撑4200个连锁店的配送。显然,“信息化”已经成了所有商业连锁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竞争力,也成了连锁发展的必经阶段。
领航(2000~2004年)(6)
作为全国性的大型连锁企业,苏宁在2004年的时候已经进驻全国60多个城市,拥有200多家门店,这样的地域范围和规模使得苏宁在经营管理控制上的问题尤为突出。如何积极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减轻这些问题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削减,避免企业经营的失控,已经成为苏宁生死攸关的战略课题。
对此,张近东说:“零售行业已经是高科技行业,未来管理创新的载体就是企业信息化平台,这不仅是苏宁维持和提高连锁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苏宁连锁经营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资源。”
然而,“不上ERP是等死,上ERP是找死”。纵观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历程,很多企业为了生存、发展需要,抑或是追随管理潮流,纷纷上马信息系统,动辄投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很有魄力地推进企业信息化,但巨额投资并不总是产生现实成效,很多企业在上马信息化之后,非但没有换来企业经营绩效、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显著提升,反而因为信息化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必要调整致使企业从原本正常有序的业务运作走向彻底的混乱无序。很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