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雷锋式员工-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多数成为各行各业中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那些有较模糊目标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那些完全无目标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很不如意,常常失业,穷困潦倒。
西方有一句谚语说: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儿去,通常你哪儿也去不了。同样,一个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的人通常什么也干不好。所以,确立一个具体的职业发展目标和方向,清楚地知道自己未来想干什么,是一个人事业有成的前提条件。
第四章 热爱工作的雷锋
现在我是为自己干事,就应该多干点。(雷锋)
我之所以工作,并不是在为老板卖苦力,也不是单纯为了赚钱。我是在为自己的梦想和远大前程而努力工作。只有把自己的工作做得非常出色,才能使自己的价值远远超过你所领取的薪水,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被人赏识和提升,才有可能赢得出人头地的宝贵机遇!(齐瓦勃)
一、“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
“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这是借雷锋之口而为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热情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几乎改变了整个世界。现实中,热情正慢慢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使生活变得更美好。历史上,也有许多依靠个人热情改变世界的奇迹。火热的工作激情就是把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调动起来,完成他内心渴望完成的工作。雷锋确实做到了,对待工作,他始终有着火一样的热情。
在县委机关里,雷锋跑上跑下,不知疲倦;在望城县治沩工地上,雷锋作为通讯员一天奔波几十里,还经常守夜值班,帮忙检查工程质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爱说爱笑的雷锋还用自己的歌声为大家带去快乐。
在鞍钢,雷锋对工作的热情给同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事周玉凤回忆说:每次交班时,自己总要等雷锋10~20分钟,甚至半个小时。在交班之前,雷锋要把车辆仔细检查一遍,加满油,清点完检修工具,才正式交班。大炼钢铁时,雷锋所在的班组本不用派人参与炼钢,但雷锋利用下班时间主动参加炼钢,尽管一天要上两个班,但雷锋仍然是干劲十足、不知疲倦。
雷锋驾驶推土机负责铲煤。风雪天气,能见度差,加上地面结冰,为了避免推土机与煤场的龙门吊发生碰撞,雷锋既当司机,又当交警,一次次跳下车来指挥,保证安全作业。东北的冬天呵气成冰,到了休息时间,本该进屋烤火,但雷锋为了保持机器正常运转,避免水箱和发动机冻住,总是坚持到其他人来接班。
在部队,雷锋顶风冒雪去车场保养车辆。寒风刺骨,手和工具粘在了一起,特别是双手伸到汽油里去清洗机件,更把手指冰得好像针扎一样。来自南方的雷锋打消了找地方烤火的念头,顶着严寒,连续在野外苦战8个多小时,完成了汽车的保养。
在日记中,雷锋写道:“今天是星期日。有的同志叫我上街看电影……在这风和日丽的春天里,正是农忙的季节,公社的社员们都在紧张而又忙碌地耕地、播种。我是一个农家的孩子,现在虽然成了一名祖国的保卫者,可是我有责任支援农业,改变农村的面貌,为农业早日机械化、电气化贡献一点力量。
想到这些,我哪里有心看电影呢?拿着铁锹跑到了抚顺李石寨人民公社万众生产大队,和社员们一起翻地。他们的革命干劲深深地教育和鼓舞了我,他们建设新农村的革命热情是万分高涨的。我真正懂得了群众的力量能移山填海,只有群众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沧海一粟。我决心永远和群众牢牢地站在一起,为人类最美好幸福的生活而斗争。”
因为热情,伽利略举起了他的望远镜,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因为热情,哥伦布克服了艰难险阻,领略了巴哈马群岛清新的晨曦;因为热情,弥尔顿、莎士比亚才在纸上写下了他们不朽的诗篇。就像雷锋说的,“热情,像熊熊的火焰,是一切的原动力!有了伟大的热情,才有伟大的行动!”“人若没干劲,好像没有蒸汽的火车头,不能动;像没长翅膀的鸟,不能飞。”
三、世界上最光荣的事——劳动
雷锋说:“世界上最光荣的事——劳动。世界上最体面的人——劳动者。”他用深情的笔触记载下他对劳动的热爱:
“什么是时代的美?战士那褪了色的、补了补丁的黄军装是最美的,工人那一身油渍斑斑的蓝工装是最美的,农民那一双粗壮的、满是厚茧的手是最美的。劳动人民那被烈日晒得黝黑的脸是最美的,粗犷雄壮的劳动号子是最美的声音,为社会主义建设孜孜不倦地工作的人的灵魂是最美的。这一切构成了我们时代的美。如果谁认为这并不美,那他就不懂得我们的时代。”
“今天是伟大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我感到特别的高兴。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节日,我没有上街看热闹,把房前屋后、室内室外干干净净地打扫了一遍,帮助炊事班洗菜、切菜、做饭,用了三个小时。”
在芸芸众生当中,我们唯有通过自己的工作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劳动这所学校里,它教给人们最好的实际生活的智慧。
“自己做的馍最好吃。” 通过自己辛勤劳动获得的食物吃起来肯定比被人恩赐的食物吃起来更加感觉香甜可口。只有努力工作、不断进取的人,才能真正地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成功的人就是那些为自己工作的人,积极主动地做事的人。他们不需要别人要求什么,督促什么,而是自己确定目标、规划进度、精益求精,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做到位。
【劳动之歌】
父亲早早出去工作,
母亲在家缝做衣衫。
阳光已经洒满了地毯,
像金色的花朵片片。
人人都要早起劳动,
劳动是幸福,
劳动是光荣,
劳动是面包,
劳动是糖果,
没有劳动你会两手空空。
我也面朝太阳,
洗着布熊把歌儿唱:
“快快长大成人,
劳动无比荣光。”
第五章 雷锋的“螺丝钉”精神
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的螺丝钉的连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够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功能。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计的。我愿永远做一颗螺丝钉。(雷锋)
年轻人所需要的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只是聆听他人的种种指导,而是更需要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把信送给加西亚。(阿尔伯特·哈伯德)
一、雷锋与罗文中尉
1898年,美国打算向古巴的西班牙殖民者开战,为了与古巴起义军领袖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当时的美国总统麦金莱找来了一个年轻的中尉——安德鲁·萨莫斯·罗文,命令他把一封信送给加西亚将军。罗文中尉没有问任何问题,就踏上了的征途,目的地是西班牙人占领下的、处于完全未知状态的古巴,要找的加西亚将军不知道长什么样,也不知道在哪里。他途经牙买加,冒着生命危险,辗转在西班牙军舰出没的大海上和古巴丛林里,在海上险些被西班牙军舰俘获,在丛林里又差点被西班牙逃兵杀死,但他靠着坚定的信念,最终达到了目的地,将信亲手交给了加西亚将军。罗文中尉也因加西亚将军和美国总统的赞誉和公开嘉奖以及纽约出版人哈伯德的《致加西亚的信》一书而风靡世界,成为忠诚、敬业、服从、勤奋、勇敢、主动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代名词。
100年后,当这个故事来到中国时,同样风靡一时。当人们津津乐道于罗文中尉的传奇之旅时,我们想起了雷锋(他的军衔是中士)的螺丝钉精神。“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名言。什么是“螺丝钉”精神?“螺丝钉”精神就是识大体、顾大局,立足本职、忠于职守,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拧在哪里就在哪里闪闪发光”的敬业精神。它与罗文中尉的“忠诚、敬业、服从、勤奋、勇敢、主动性和自我牺牲精神”是相通的,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诠释着“立足本职、忠于职守”敬业精神的内涵。两者就像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小学毕业之后的雷锋下乡做了不到半年的农民、2年的公务员、1年的工人、当了2年半的兵。挑剔的人会说:“工作换得这么快,跳槽太频繁了,这不是缺乏职业稳定性,对原单位没有忠诚度的表现吗?”雷锋不断调整工作岗位,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无可厚非,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他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所表现出来的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立足本职、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
雷锋在做公务员时,不论是在机关还是治沩工地上,或者在团山湖农场;当工人后,不论是开推土机,还是参加焦化厂基础建设;成为解放军战士后,不论是作为普通一兵,还是当了班长,乃至最后成了部队和社会上的“名人”,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任何一个岗位上,雷锋始终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螺丝钉”精神。作为通讯员,他跑前跑后,把机关里的勤杂事务办得妥妥贴贴;作为驾驶员,他钻研业务,精益求精;作为战士,他苦练军事技术,忠心耿耿、为国分忧;作为班长,他关心战士,身先士卒,真正做到了“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着英雄主义的情节,都渴望着能够有写进历史的传奇人生。我们也相信,面对与罗文中尉同样的选择,很多人都会受崇高的使命感的驱使,义无返顾地踏上征程。但现实中更多的人没有机会把信送给加西亚,生活本身是平淡、真实的,古巴丛林里的惊险与刺激根本不会在我们身边出现。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像雷锋中士那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工作,正是这些平常的、甚至是琐碎的事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砥砺着、打磨着我们的积极性和勤奋、责任感和热情。
这才是对忠诚、敬业、立足本职、忠于职守的职业精神的真正考验。雷锋经受住了这种考验并且表现出色,他成功了,在平凡的事业中创造了人生的辉煌。所以,我们认为,与罗文中尉的传奇之旅相比,雷锋中士的“螺丝钉”精神更加难能可贵,也更能诠释“立足本职、忠于职守”敬业精神的真谛。
。 想看书来
第六章 把小事做到位的雷锋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
高楼大厦都是一砖一石砌起来的,我们何不做一砖一石呢?我所以天天都要做这些零碎事,就是为此。(雷锋)
改变雷锋命运的小事
《道德经》上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而雷锋则用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解释了这个道理:“生活中一切大的和好的东西全是由小的、不显眼的东西累积起来的。”正因为明白了这个道理,雷锋不论是走到哪里,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心里总是装着打水、扫地、洗床单、补衣服这样的小事,以一种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坚持不懈的态度把这些小事做好、做到位。
雷锋不是举炸药包、堵枪眼式的革命英雄,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做的是平平常常的事,而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成就了雷锋的伟大,也为和平时期的人们提供了具体可行的行为准则和可资效法的社会模范。用海尔总裁张瑞敏的话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雷锋就是因为做好了简单的、平凡的事,才成就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雷锋这种用心把不起眼的小事、杂事做好的精神在关键时刻改变了他的命运。当兵是雷锋的梦想,就像后来的考上大学一样,军人是那个时代的“天之骄子”,当兵就是那个时代年轻人引以为豪的事情。但雷锋面前的障碍在常人看来是无法逾越的。雷锋身高154米,体重54公斤,明显达不到新兵体检标准。但雷锋不气馁,充分发挥把小事做好、做到位的特长,到当地武装部和征兵站去打扫卫生、生炉子,为负责体检的医护人员打开水,到武装部政委的家里扫地、打水、擦玻璃。虽然他在体检中没有过关,但连负责体检的医护人员都为他说情,在武装部领导的帮助下,雷锋以便衣通讯员的身份进入了新兵营,赢得了一个宝贵的候补名额。
在等待新兵复查期间,雷锋作为便衣通讯员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每晚为辛苦了一天的接兵部队干部打好热腾腾的洗脚水,第二天早上又在脸盆里盛满温水,放好毛巾、牙刷。把整理内务、打扫卫生的小事做到位,雷锋的表现让接兵干部们打心底满意。由于找不到雷锋的原始档案,原单位不给出具政审手续,接兵干部竟然做出了“先参军后政审”的惊人举措。这在当时可是要承担违反原则、犯政治错误的巨大风险。由此可见,雷锋给人留下的印象之深,才让接兵干部下定这样大的决心。雷锋为什么会赢得这么多人的青睐,给人以如此深的印象?就是因为他所做的那些点点滴滴、既不起眼又最能打动人心的小事。
和雷锋一样,很多成功的人都是从这样的小事开始的。中央电视台的王小丫从四川大学经济学专业毕业后,去了一家经济类报社当记者。让王小丫意想不到的是,分配给她的工作竟然是抄信封,而且一抄就是长长的3个月。在这3个月时间里,王小丫每天趴在办公桌上跟成堆的信封打交道。对于一个初出茅庐、满心幻想的大学生来说,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王小丫非常沮丧,自己寒窗苦读,原来就是为了干这个识字的人就能干的工作啊!失望归失望,但对于领导安排的工作她还是非常认真地做。
由于她一门心思地抄信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