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大学的逻辑 >

第20部分

大学的逻辑-第20部分

小说: 大学的逻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似的现象,长得慢的东西死得也慢,长得快的东西死得也快。现在我们总说鸡肉不好吃猪肉不好吃,为什么?因为长得太快了。我想这对我们的企业也是有启发的。我们要做得扎实一点,不能追求短期内兼并了多少个企业,资产已经达到多少,已经占领了多少个行业等等;而应该关注企业的所有行为是不是在非常具有生命力的理念的指导下做的,企业的每一部分是不是很好地融入到一个很好的文化整体内。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扩张再大发展再快也会很快死亡。大学就是这样,做的很慢,但是一旦做成之后要垮台也不容易。这就给了我们好多回旋的余地,使我们可以落后十年二十年但却仍然活着,这正是因为我们做的很慢的缘故。如果在座的诸位企业家有想办大学的,那么我也提醒你,做大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要建立一个大学,要和我们现有的大学竞争,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做企业可以,只要投资设备,也可能三年就打垮一个老企业;可是大学要十年二十年持续地做。这就是我的一个忠告。如果大家学到大学的一些精神,也许会对大家做企业有价值。
第八章 研究型大学商学院之知识创新
 
 
  本文是作者2002年8月8日在“首届中国商学院院长论坛”作的主题发言。
 
  中国所有的大学,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型的大学,而是教学型的大学,所以缺乏真正有水平的、受过严格的科学研究训练的学者。中国商学院的老师面临的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不懂管理实践,而是没有管理的理论,没有真正的研究管理问题的分析能力和构建模型的能力。衡量大学成败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它究竟对人类的知识能够有多大的贡献 
。研究型的大学所招聘教师,应该是优秀的学者。他们能够创造新知识,其研究成果要符合学术规范,具有学术贡献。要吸引人才,重要的是创造一个研究型大学的学术环境和文化氛围,确立规范的学术标准,创造一种新的游戏规则。
 
  非常荣幸来参加由《中国经营报》和《经济观察报》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商学院院长论坛”并作主题演讲,与各位商学院的同仁,以及新闻界的朋友,一起分享一些我们过去的经验。自1999年以来,光华管理学院在发展中积累了一些经验,这些经验对中国其他商学院的发展也许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要讲的主题是“商学院的知识创新与人才培养”。
 
  各位可能还记得,在几年前,1999年6月20日,《北京青年报》在头版登了一条新闻:“北大二十万元招聘教科书作者。”这个计划是我倡议的,与经济科学出版社联合做出的,经济科学出版社出14万,光华管理学院出6万,在全国范围内招聘MBA教科书的作者。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个价格可以说是一个天价。四年多过去了,大家会问,这个计划完成得如何?
 
  我坦率地告诉各位,非常遗憾,这个计划没有实施。为什么没有实施呢?当我们做出这个计划以后,收集到不少有关写教科书的方案,对这些方案进行了初步的评审,我感到非常遗憾的一点是,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方案达到我心目中所希望的那样一个标准。为什么没有达到这个标准?我在思考,我感觉到,最关键的是中国商学院教授、学者并没有真正地从事有关中国商业实践、管理实践的分析性和实证性研究。我们看到国外有大量优秀的教科书,但这些教科书都是建立在成千上万的优秀学者对每一个具体的管理问题进行出类拔萃的研究的基础上而写成的,是学术研究的结晶。如果我们没有这些具体的研究,就写不出包含中国管理实践的教科书。如果一定要写的话,写出来的大多数也是一本抄来抄去,对已有的教科书进行排列组合的教科书,而不是真正具有中国管理实践经验总结的教科书。与其这样写教科书,还不如不写。所以这个项目非常遗憾,没有能够得到实践。
 
  中国写教科书的作者非常多,为什么写教科书的作者那么多,但是普遍的水平又不高?
 
  因为理论水平低,研究能力差,所以大家把精力花在不断互相抄袭教科书上。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全国有几百个版本,这些教科书究竟对社会有什么价值?应该说绝大部分没有任何价值。只是浪费了纸张。当然这也与教育体制有关。
 
  我的判断是,中国商学院不缺乏“教书匠”,缺乏的是什么?缺乏的是真正有水平的、受过严格的科学研究训练的学者,真正的学者。很多的人也在不断地批评,中国的商学院最大的问题是商学院的老师不懂管理实践,没有从事商业活动的经验。我一直对这样的批评持不赞成的态度。中国商学院的老师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不懂管理实践,而是没有管理的理论,没有真正的研究管理问题的分析能力和构建模型的能力。所以他们在课堂上所讲的东西不能深入浅出,举一反三,不能被很多具有管理经验的管理者认同,反过来被批评为不懂管理实践。
 
  所以光华管理学院在过去四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一直致力于做的事情就是打造一个真正的研究型的商学院。我们有一个口号“知识创造财富”,我们追加一句话:“光华创造知识。”
 
  我提出,衡量光华管理学院成败的标准,或者说衡量大多数商学院成败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它究竟对人类的知识,特别是人类的管理实践所积累起来的知识能够有多大的贡献,这是光华管理学院这几年努力想做的事情。下面我分几个方面跟各位做一些交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