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仿就失败-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促使他思考未来:自己这辈子应该怎么活?
一天,杰克?伦敦低头沉思着这个问题,无意间走进一家图书馆,随手拿起一本《鲁宾逊漂流记》看了起来。他立刻就被鲁宾逊吸引住了,尽管他已饥肠辘辘,也顾不上去吃饭。图书馆关门的时候,他还恋恋不舍。第二天一大早,他又跑到图书馆,看完了《鲁宾逊漂流记》,同时也了解了其作者笛福的一些事迹,从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
笛福和他的《鲁宾逊漂流记》,在杰克?伦敦迷茫的路途上点亮了一盏灯,一个奇妙的新世界展现在他的眼前。文学的种子,也就在那一刻种在了他的心里。他后来又如饥似渴地阅读了莎士比亚、斯宾塞等人的作品,有时一读就是十几个小时。他决心以鲁宾逊为榜样,不管自己面临什么处境,也决不放弃生活的希望。
19岁那年,为了学习更多知识,他进入加州奥克兰中学,他在这里勤工俭学,除上课外,还要看仓库、擦地板、冲洗厕所,但他废寝忘食地学习,一年后离开学校,自修了3个月,就通过了中学毕业考试,进入加州大学就读。
自读了鲁宾逊的故事后,杰克?伦敦逐渐萌发了成为大作家的念头,对大仲马、狄更斯的名著做了深入研究,同时开始大量写作。他将自己数十部长篇和短篇小说寄给出版社,结果无一例外地遭到退稿。后来终于有一篇短篇小说《日本沿岸的台风》,在一次征文比赛中获胜,杰克?伦敦得到了生平第一笔稿费,虽然只有20元,但却是他文学之路的第一步!
1896年,阿拉斯加发现了蕴藏丰富的金矿。杰克?伦敦为了改善生活,也加入了前往淘金的人流中。整整一年时间,他在饥寒交迫中拼命寻找金矿,却没淘到黄金,身无分文地回到加州。更糟的是,他患上了败血症,满面生疮,牙齿松动,下肢几乎瘫痪。养病期间,他细细地阅读了莎士比亚、歌德和巴尔扎克的作品,对于文学的渴望愈加强烈。迫于生计,杰克?伦敦又开始打各种小工,生活依旧清苦。1898年的一天,他身上剩下最后的两块钱。他下决心永远不再从事劳力工作,而要依赖文学维生,否则宁肯饿死。
杰克?伦敦开始疯狂阅读、写作,看到精彩的词句,就立刻抄在纸片上,或装在裤袋里,或夹在晒衣绳上,或插在镜框里,或挂在蚊帐顶上,以便随时随地能够拿出来读一读……
※BOOK。※虫 工 木 桥 虹※桥书※吧※
第64节:第九章 榜样是用来做什么的(5)
他那丰富的人生经历对他的写作有莫大的帮助。长期流浪的经验,也为他的作品增添了不少“野性”的色彩,这在其他作家的作品中很难找到。
他决心认真写作的5年后,即1903年,他已创作出6部长篇小说及125篇短篇小说,他的成名作《野性的呼唤》成为美国文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作品,销售量达150万本以上。
杰克?伦敦逝世于1916年,在18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完成了51部长篇和无数的短篇,成为当时美国文坛最具声望的作家。
在前途一片茫然的时候,杰克?伦敦幸运地遇上了笛福和他的《鲁宾逊漂流记》。杰克?伦敦就像文坛的“鲁宾逊”,在经历了艰辛的漂泊,终于完成了自我的回归。海伦?凯勒说:“希望是引导人成功的信仰,如果没有希望,便会一事无成。”通过阅读优秀人物的作品,我们实际上也是在与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这就像是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点亮了一盏盏希望的明灯。
9。4榜样是成长的阶梯
1936年,德国科学家斯特拉斯曼用中子照射元素钡时,首次发现了裂变现象。但是,他的实验遭到核物理学家梅特纳的否定。当时,梅特纳是核物理学方面的权威,斯特拉斯曼觉得肯定是自己搞错了,于是把自己的发现扔进了废纸篓。后来,又有其他人证实了裂变现象,斯特拉斯曼这才悔之晚矣。
像梅特纳这样的“权威”,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就层出不穷。但正如前文所述,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权威,正如这世界上没有神一样。任何神都是人造的,任何被称之为“神”、“权威”、“完美者”的人,无一例外地都是由他们的崇拜者捧出来的。正如丘吉尔所说:世界上即使有十全十美的人,那也要等上一千年才会出现一个。
在近代以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一直是完美人物的化身。在上千年的时间里,亚氏的所有理论都被后人视为金科玉律。但是,我们知道,这个神话最终还是破灭了。
亚里士多德神话的破灭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他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被恩格斯盛赞为“最博学的人”。他一生勤于著述,写的书不少于170本,留存下来的有47部,其涉足范围之广,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但是,自近代以来,亚里士多德的很多理论都遭到了新兴科学的挑战,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挑战者,当属实验物理学的奠基人、科学革命的先驱——伽利略。
伽利略少年时就好学不倦,他深入研读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时常陷入沉思之中。他想,亚里士多德的很多理论并没有经过证明,为什么要把它们看成是绝对真理呢?17岁那年,伽利略就读于比萨大学医科专业。一次,医学教授比罗给他们讲胚胎学。比罗介绍了一个理论:“母亲生男还是生女,是由父亲的体质决定的。父亲身体强壮,母亲就生男孩,反之就生女孩。”
“老师,你说得不对,我有疑问!”伽利略没有理睬比罗教授满脸的不悦,接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的邻居,男的身体十分强壮,从没生过病,可他妻子一连生了五个女儿,这该如何解释?”
比罗教授援引了亚里士多德著作中的一段话,然后说“我是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讲的,绝对不会错!”
“难道亚里士多德讲的不对,也要相信他的话吗?”伽利略不服气地说。
比罗教授恼羞成怒地说:“你再胡闹下去,小心受处罚!”
事后,伽利略受了学校的训斥,但他丝毫没有屈服,开始了对亚里士多德学说的怀疑与探讨。
一天,伽利略走进比萨城的一个教堂参观。当他饶有兴味地环视四周时,抬头望见天花板上悬挂着的灯。一个司事正在给一盏灯注满油,漫不经心地让它来回摇摆着。伽利略望着这些摇摆的灯,突然陷入了沉思。他发现,吊灯开始是以一个很大的弧度摆动,弧度变小时,摆动的速度也慢了下来。他猜测:吊灯往返一次的周期不会是一样长的吧。为了验证自己的这种臆测,他默默数着自己的脉搏,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大有可能的。
伽利略心头一亮,他想:“亚里士多德说过,摆经过一个短弧要比经过长弧快一些,莫非他搞错了?”他回到家,找来材料做了几个长短不一的摆。通过精确计算一个摆往返一次的时间。他初步得出一个结论:凡振摆不管其振幅大小,周期总是一定的。摆往返一次的时间只是由绳子的长度决定,与摆的重量和振幅都无关。根据这一原理,不久伽利略就发明了钟摆。
由于在物理学和数学方面的突出成就,尽管伽利略没有从比萨大学毕业,还是于25岁时成为比萨大学一名年轻的数学教授。在这里,伽利略进一步思考:亚里士多德的自由落体理论认为,物体从高处落下时,速度与重量是成正比的。但是,为什么摆的绳长相同,摆落到最低点的时间也相同,似乎跟重量没有关系呢?这一疑问催生了科学史上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
试验当天,伽利略把他的学生布置在斜塔的二层、三层、五层及塔顶,分别让1 磅重和10 磅重的两个铁球同时从塔上落下。这样一层一层地试验,发现两个铁球每次都是同时到达地面。
27岁的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实验,对亚里士多德关于自由落体的权威理论进行了公开挑战,从而粉碎了亚里士多德的神话。但是,这一意义重大的实验触怒了天主教会,伽利略被迫离开比萨大学。
但是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谁是谁非了。
真理是检验一切的标准。世界上没有上帝,也没有永远的权威。不管你的榜样是谁,他有过什么样的论断,我们都不要迷信,而要用理性的态度看待一切,要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维,用自己的脚去走路,这是每一个人迈向成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