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巴菲特投资10堂课 >

第23部分

巴菲特投资10堂课-第23部分

小说: 巴菲特投资10堂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谣言,巴菲特决定实地考察一下。他首先来到奥马哈市罗斯牛排屋,在收款机旁一边和店主闲聊一边观察。他发现,罗斯牛排屋的顾客们仍然是用美国捷运卡来支付餐费的,并由此推断其他商店也会如此。
  接下来,他来到银行和旅行社,同样看到人们在用旅行支票结账。后来,他又拜访了出售美国捷运汇票的超市和药店,并且和美国捷运公司的竞争对手进行了交谈。
  经过这一系列实地考察,巴菲特得出两条重要结论:一是美国捷运公司并不像大家所说的那样“即将倒闭了”;二是美国捷运公司的招牌仍然是全球畅通无阻的标志之一,无论色拉油事件如何发展,它的顾客并没有因此流失多少。
  巴菲特想,他的老师格雷厄姆一贯主张要以“来自于统计数据的简单而明确的数字论证”为基础,而美国捷运公司却根本没有这些数据,因为它没有运营资金、厂房和设备,当然在资产负债表上就看不到这些数字。
  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捷运公司拥有旅行者支票市场80%的份额,并且在付费卡上拥有主要股份,这表明,这块招牌本身就意味着独占市场的权力。而他的耳闻目睹,再次证实了这是一家值得投资的股票。
  1964年初,当美国捷运公司股价跌至35美元、大家纷纷认为还要继续下跌时,巴菲特开始大量买入这只股票,把自己四分之一的资产全部投入到这只股票上。
  在别人看来,这无疑是一场赌博。一旦赌输了,巴菲特过去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财富和声誉将付之东流。可是在一贯不愿意承担投资风险的巴菲特看来,这根本不是赌博,因为他相信自己实地考察后的判断力。
  美国捷运公司总裁克拉克向仓库债权人承担6000万美元损失后,遭到捷运公司股东们的起诉,认为他把公司资产“浪费”在一种似是而非的道德义务上了。就在这关键时刻,巴菲特主动找到克拉克,称自己是一位“好股东”。
  美国捷运公司聘请的律师得知巴菲特也在买他们的股票时,问巴菲特是否愿意上法庭支持克拉克。巴菲特愉快地答应了这一要求。
  巴菲特在法庭上对股东们说,大家应该感谢克拉克,而不是指责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正在努力消除色拉油事件对美国捷运公司的不良影响。大家不妨把美国捷运公司承担的6000万美元损失,好比是应该发给我们的红利在邮寄途中丢失了。
  巴菲特基于实地调查的结论是可靠的。美国捷运公司度过这一难关后,为包括巴菲特在内的股东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投资心法】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巴菲特没有听信市场谣传,而是对色拉油事件后的美国捷运公司市场进行实地考察,才孤注一掷投资这只股票,最终取得巨大成功的。
   。 想看书来

认准了就要大胆去做
胆大心细,这就是做成任何一件事情的法宝,投资当然也不例外。我们不要想着去预测或控制投资的结果。实际上,人的贪欲、恐惧和愚蠢是可以预测的,但其后果却不堪设想,更难以预测。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投资策略】
  巴菲特认为,做任何事情都要胆大心细,股票投资也是如此。如果股票投资总是参考别人的意见,然后犹豫不决,就会失去许多良机。对于投资者来说,一旦你认准了一件事就要大胆去做,不要总是在那里想着如何去进行预测或控制投资结果。
  1950年,巴菲特还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时,就特别崇拜他的老师格雷厄姆,并由此对他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很想知道,格雷厄姆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有一次,当他得知格雷厄姆在政府雇员保险公司担任董事后,便利用周末学校放假的机会,特地去华盛顿特区拜访这家保险公司。
  门卫把他引见给当天唯一的一位值班经理,巴菲特向这位值班经理请教了许多问题。而值班经理也很耐心地用5个小时时间,给巴菲特详细讲解了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有关情况和业务操作过程。
  当时的政府雇员保险公司股票外面人并不十分了解,当然也没有多少人持有这只股票。这次拜访是巴菲特了解该公司的好机会。所以,当他1951年返回家乡在父亲开的经纪公司里担任股票经纪人时,就起劲地向客户推荐起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股票来。
  谁知巴菲特的热情推荐很不讨巧,因为大家都不了解这只股票,任凭他怎么说,也是将信将疑。没办法,为了消除大家的疑虑,巴菲特自己掏出1万美元购买了这只股票,约占他当时所有资金的三分之二,可谓是“重仓持有”了。
  但即使如此,人们对他的这一举措仍然不理解,更谈不上认同了。一些保险代理商甚至向他父亲揭发说,巴菲特在推销一家“无人代理”的保险公司的股票。
  但巴菲特的性格是,只要自己认准了就不轻易服输,况且他对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已经做了实地考察,他相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这一性格特点在他后来的投资生涯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他一方面继续向客户推荐这只股票,另一方面又以3倍于收益的价格,购买了堪萨斯城人寿保险公司的股票,后来又干脆买下了国民保障公司的控股权。
  通过购买和拥有这些保险公司的股票,巴菲特进一步了解到了保险公司是怎样运作、怎样赚钱的。这种由点到面的深入了解,反过来又大大增强了他购买政府雇员保险公司股票的信心。
  后来,无论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多么糟糕,巴菲特一直认准这是一只好股票,所以只管买进,从不卖出。就这样,巴菲特不但在这只股票的普通股上继续追加投资410万美元,而且还在该股的可转换优先股上投资1940万美元,合计在政府雇员保险公司这只股票上投入资金4700万美元,股数720万股,持有该公司33%的股份,这只股票从而成为巴菲特持股量最大的股票。
  仅仅到1980年,巴菲特在政府雇员保险公司股票上的投资市值就达到亿美元,增值。【投资心法】俗话说,胆大心细。股票市场上有太多的投资机会稍纵即逝,需要当机立断,不能受“胡参谋”的影响。当然,这种果断决策的前提应该是对这只股票有充分了解。
  

充分相信自己的直觉
自己的直觉,是自己对即将购买的股票和企业的第一感觉。这种感觉是建立在对企业的充分了解之上的。但是,这种感觉很容易受到所谓的股市行情的干扰,特别是对于那些对股票投资不熟悉的投资者,往往受到这种干扰的影响,改变原本是正确的投资决定,使结果适得其反。所以我对自己的直觉特别有信心,几乎所有的投资决定都是来自于自己的直觉。这一点也不夸张。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投资策略】
  巴菲特认为,一个人的直觉往往非常准确,对于股票投资者来说,这一点同样非常重要,至少从他自己身上就能对此加以证实。
  有人曾经就直觉问题向他请教,他坦言道,他的投资决策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凭直觉拍板的;只要直觉告诉他在这方面有投资价值,他就会大胆地去进行投资。
  听起来这好像有些不可思议。因为在一般人眼里,凭直觉投资往往意味着草率、盲目,像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大师也会这样“草率”、“盲目”吗?其实不然。因为直觉并不是幻觉,不是空穴来风,尤其是建立在理性思维基础上的直觉,就更是如此。
  就巴菲特而言,他对这只股票越了解、越掌握情况,由此而得到的直觉就越符合客观实际和未来趋势,这点非常符合价值投资的法则。
  也就是说,当巴菲特凭直觉感到这家企业的经营状况令人满意,认为这家企业的股票值得投资时,他才不去关心目前的股市行情和所谓点位高低呢!
  因为这家企业的内在价值通过直觉告诉他,这只股票值得投资,这时候还有什么必要关心股指高低呢?
  巴菲特认为,一家企业只要能善于运用公司资本,并且保留相关盈余用来增加公司净值,那么从长期角度看,公司的股价就一定会回归到与其内在价值相符的价位。他在伯克希尔公司身上,就是这样做的。
  众所周知,由于巴特菲持有伯克希尔公司的大量股票,并且控股该公司,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巴菲特就是伯克希尔公司,伯克希尔公司就是巴菲特的化身。巴菲特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他说,伯克希尔公司是他的一块“画布”。1985年10月10日,他在接受《女装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我对我的工作非常满意。每天早晨上班时,我好像是前往西斯廷教堂去作画。”
  每当伯克希尔公司盈利时,巴菲特总是喜欢购买其他经营良好的企业部分股份或全部股份。当公司净值增加时,股市上对伯克希尔股票的评价也会上升,从而导致股价上涨。
  例如,伯克希尔公司1981年每股净值527美元,当时的股价为525美元,可谓极其相当;而到了16年后的1997年,每股净值2万美元,股价也随之增长到万美元,就是这样造成的。
  1969年美国股市太热,巴菲特根据他向格雷厄姆学到的投资理论,结合当时股市实际,凭直觉感到这样的股市太疯狂了,接下来一定会潜在着巨大风险。他左看右看觉得股市中已经没什么好的投资机会,于是卖出了所有股票,把13年来的投资收益全部分配给投资者,一下子就在他的家乡产生了50多个百万富翁。
  解散巴菲特有限公司的结果怎么样呢?事实再次证实了巴菲特的直觉是对的:1969年6月,美国股市大跌渐渐演变成股灾,到1970年5月,几乎所有股票都比上年初下跌了一半以上!
  【投资心法】直觉这玩意很奇妙,但直觉灵不灵不能一概而论,关键要看对宏观股市是否有理性把握。过于关心短期股市行情,会导致直觉失灵,或者直觉被淹没,根本没感觉。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一旦买进就绝不后悔
在年景有好有差的一段时期,如果好的年景就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而差的年景就非常沮丧,是不会有收获的。就像打高尔夫球一样,重要的是以低于标准杆数的成绩去打赢某个球道。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投资策略】
  巴菲特认为,股票投资要不受他人干扰,就要特别避免买进某只股票后就懊悔不已的做法。这不但会影响自己的投资情绪,而且还可能造成与正确决策截然相反的投资结果。道理很简单:“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他说,优秀的投资回报业绩,不能期望用相对稳定的业绩优势去证实。在股票市场价格上升或下跌的情况下,你只能衡量取得的投资业绩能否高于市场平均水平,而不能保证每次都能达到最高水平。
  伯克希尔公司曾经因为投资吉列公司可转换优先股取得巨大成功,这是有目共睹的。可是多年之后回过来想一想,实际上这一投资策略是过于谨慎的。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5年年报中,将其称为一大“错误”——他认为,当时的正确做法应当是买入普通股,而不是买入可转换优先股。如果是这样,他差不多可以多赚6亿美元。
  但巴菲特话虽然这么说,却并没有为此感到后悔。他说,伯克希尔公司所持有的优先股中,表现最好的就是吉列公司。他一开始就认为这是一家超一流的优秀上市公司。他认为可以“原谅”的是,这种投资“错误”并没有反映在财务报表上。也就是说,巴菲特看财务报告并没有看花眼。
  具体地说是,巴菲特1989年投资6亿美元购买的吉列公司可转换优先股,经过拆分调整后,转换成了4800万股吉列公司普通股。如果当时不这样做,而是直接用这6亿美元购买该公司6000万股普通股,情况就可能完全不一样了。因为当时吉列公司的股价是美元,巴菲特通过附有许多限制条款的大型私募,完全有把握至少取得5%的折扣,从而使得买入成本降低到每股10美元以内,从而取得6000万股股票。
  巴菲特说,如果当时他不是购买可转换优先股,而是购买普通股,吉列公司管理层同样会很高兴的,可惜他当时并没有“聪明”到这一步。
  当时在购买了可转换优先股后的2年内,由于这只股票表现优秀,伯克希尔公司取得了一些额外的优先股股息收入(如果购买普通股,则不能享有这笔收入),从而使得吉列公司迅速赎回了伯克希尔公司所持有的优先股。可是,如果当时伯克希尔公司购买的是普通股,它就不可能赎回这些股票,从而使得截止1995年末,伯克希尔公司可以多赚亿美元利润。即使从中扣除7000万美元的优先股股息,也可以多赚亿美元呐!
  2007年10月,巴菲特已经抛售了所持有的所有中石油H股,而股价还在不断上涨。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巴菲特承认,这件事情同样也“确实是我犯的一个错误”。
  他表示,这笔中石油股票投资到此为止已经结束了,不过如果今后中石油的股价大幅度下跌,他还会考虑重新买入的。
  虽然巴菲特具有丰富的股票投资经验,可是他也承认,他一直在以一个“学生”的态度在学习,尤其是面对中国股市非常强劲的发展势头,他自己也不知道怎样来预测这个市场的发展,而只能笼统地对中国投资者提出一条建议,那就是:无论什么时候,你都一定要以谨慎的态度来购买股票。
  他说,想通过股票买卖赚钱,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买股票真正应该看清的是它的潜在价值是不是比买入价格高。他说,2003年他买入中石油H股时,中石油的市价大概在370亿美元左右,他之所以买这只股票,就是因为当时它的潜在价值要远远高于股价。
  【投资心法】股票投资赚多赚少、是赚是赔很正常,要以平常心来对待每次投资。如果赚钱多就热情高涨,赚钱少就神情沮丧,买了股票经常后悔,这种心态最容易出昏招。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尽可能选择长期投资
如果我们有坚定的长期投资期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