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投资10堂课-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投入的“无底洞”,很可能会拖垮本来盈利状况很好的消费垄断性企业。
最后,如果是非消费垄断性企业继续投资非消费垄断性企业或项目,那简直是一种灾难,因为它们都没有能力获取足够多的利润来偿还长期借款,从而很容易步入财务危机。
综上所述,巴菲特认为,最理想的情形是消费垄断性企业投资创办另一家消费垄断性企业,实现双赢。不过,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要考察消费垄断性企业的大量现金流是否都用在了再投资上。因为企业既然存在着大量现金流,就必须考虑现金流的去处,通过再投资获得额外的高额利润,不断提高企业内在价值,这才是正确的投资之道。
他说,他小时候就喜欢玩一种弹子机游戏。他看到其他小朋友也非常喜欢玩这种游戏,就买了一部这样的游戏机出租,生意非常好。他说,如果他把从这上面赚到的钱全部存入银行,他的收益就只是银行利息;而现在他把这些钱去买这样的游戏机出租,其收益率就一定会高于银行利率,这和现金牛的道理是一样的。
举例说,如果你的年收入是1万美元,你每天都把这些钱锁在抽屉里,10年后看一看一共是10万美元,20年后一共是20万美元。
如果你每年都把这些钱存入银行,如果年利率是5%,那么10年后这10万美元就变成了万美元,20年后这20万美元就变成了万美元。
如果你每年把这些钱用于投资,年投资回报率是23%(巴菲特股票投资的年平均回报率),那么10年后这10万美元就变成了万美元,20年后这20万美元就变成了万美元。
这表明,无论是投资者个人还是上市公司,只要投资收益率能够超过平均数,那么就应该把投资获利进行再投资,这样的回报额最大。
例如伯克希尔公司,它的投资收益率当然是高于股市平均数的,所以伯克希尔公司从来不分派红利,这样做从根本上说对股东是有利的。只有当伯克希尔公司资金运用不当,或者资金投向于盈利率较低的项目,从而导致投资回报率低于股市平均数,这时候才应当派发红利给股东,或者回购股票,这样做对股东最有利。
在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回购股票是怎么回事。说穿了,回购股票就是收回自己的财产权利,随之而来的是,会增加仍然持有股票的这些股东未来的每股盈利水平。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如果某项投资原来有3个合伙人,投资盈利就要由3个人来平均分配,每人各占1/3。而现在如果从其中1个人手中回购了全部股份,这样,这项投资就只剩下了2个合伙人,投资盈利只要这2个人平均分配就行了,每个人的盈利水平当然就提高了。
【投资心法】对于持续盈利能力很强、不需要继续追加投资的现金牛企业股票,要敢于买入。如果这样的现金牛企业还在继续投资或收购其他现金牛企业,那就更要大胆投入。
当经济运行规律出现转机时
如果我们发现了我们喜欢的公司,股市的价格高低并不会真正影响我们的投资决策。我们将通过公司本身的经营情况决定是否投资。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投资策略】
巴菲特认为,投资股票应当通过公司本身的经营情况来决定,当经济运行规律出现转机时,就可能是买入股票的好时机。换句话说,就是要充分利用市场,而不是被市场所利用。
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利用市场呢?他认为,利用市场就必须掌握经济运行规律,这比眼下的股价高低更重要。
在这方面,他深受他的大学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的影响,非常善于摆脱市场情绪的影响。有两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
第一个例子是1956年,那时候的巴菲特刚刚创办了一家合伙企业巴菲特有限公司,可以说正是“学做生意”的时候,当时的美国道·琼斯指数在200点左右。父亲告诫他说,200点的股票指数已经很高了,所以不必忙着投资,而是先看一看再说。
巴菲特认为,虽然每只股票都和股指有关,可是他投资的只是单只股票,并不是股指。所以,股票指数高低是不重要的,关注单只股票的内在价值及其运行规律才是更重要的。
他后来回忆说,如果当时他听了父亲的劝告,这也不能投,那也不能买,那么他的个人资产就只能停留在他当年投资的100美元上。
巴菲特认为,股票的长期价值取决于该企业的经济运行,而不是股价波动。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看,每只股票的价格与其内在价值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如果企业的内在价值一天天增加,那么总有一天股票价格会上涨到与此相适应的价位;相反,如果企业的内在价值总是徘徊不前,甚至还在不断下跌,那么股票价格也会对此作出反应的。
不过巴菲特也承认,现实中经常有股价与企业内在价值走势背离的情形,他解释说,这只是一种短期行为,究其原因在于投资者的情绪造成的,与企业经营状况无关。
懂得了这一点就不难看出,如果投资者十分关心每天的股市行情,股价波动就会比较剧烈。因为这时候每一位投资者的情绪,都会对股价作出反应。
相反,如果投资者远离股市,他的投资就会更理性,从而也会更侧重于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
这就是格雷厄姆所说的:“一个人离华尔街越远,对所谓股票市场预测与选择买卖时机的主张也就会越发怀疑。”
可喜的是,巴菲特所在的奥马哈市,与纽约有一段适宜的距离,这是巴菲特并不那么热衷于预测股市的原因之一。当然,这不是主要原因。
第二个例子是1992年,巴菲特发表预言说:整个20世纪90年代标准普尔500股票的收益水平,不太可能会像80年代那样超出平均收益水平。
此言一出,有人惊呼从来不预测股市的巴菲特也开始预言股市了,可是巴菲特却不这么认为。他说,这和市场预测完全无关。80年代权益资本收益的增加,的确超过了历史趋势,但其原因主要在于公司税率较低,财务杠杆发生了戏剧性增加。
不难看出,这是巴菲特根据宏观经济运行规律作出的预言。为此,他在1979年发表文章提醒投资者:“你在股市上为兴高采烈的舆论支付了一个非常高的价格!”他认为,股票市场即使会长期高估或低估股票的内在价值,股价也不可能无限期地背离公司基本情况,因为经济运行是有它的内在规律的。
所以,巴菲特投资股票时从来不看当时的市场行情变动情况。即使股票价格较高、很多投资者望而却步时,只要他觉得股价仍然远远低于其内在价值、仍然具有吸引力,就依然会照买不误。
【投资心法】从理性投资角度看,买入股票的时机除了看股价绝对值高低,更要根据公司本身运行规律来决定。只要股价大大低于内在价值就可以买进,即使股指较高也没关系。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当管理层聪明而又精明时
不必等到企业降至谷底再去购买它的股票。所选企业股票的售价要低于你所认为的它的价值,并且企业要由诚实而有能力的人经营。但是,你若能以低于企业目前所值的价钱买进它的股份,你对它的管理有信心,同时你又买进了一批类似于该企业的股份,那你赚钱就指日可待了。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投资策略】
巴菲特认为,如果你考察到一家公司的管理层“聪明而精明”,并且这时候的股价又低于其价值,虽然这时的股价还没有到底,你也可以买入这只股票了。
巴菲特投资股票时很看重这一点。他说,你把全部投资交给这家公司,实际上就是交给这家公司的管理层来经营管理,当然会希望他们用好每一分钱,为你创造应有回报。
了解公司管理层是从了解这只股票以及所在行业开始的。例如,巴菲特投资华盛顿邮报时,他对媒体的了解早在13岁就开始了。
当时,他的父亲在国会工作,巴菲特做起了送报生。他送的报纸就两张,一张是《华盛顿邮报》,另一张是《时代先锋报》。所以他后来总是开玩笑说,早在他的老师格雷厄姆买下《时代先锋报》之前,他就已经“并购”这两张报纸了。
这一段历史,使得巴菲特对媒体传播有了非常深的了解。由于《华盛顿邮报》经常报道《新闻周刊》的主要业绩,使得巴菲特根据相关报道和自己的经验,确信《新闻周刊》的业绩一贯优良,认为这是一家可以预测其未来的股票。
基于对媒体的了解,巴菲特后来也非常关心首都/美国广播公司。这是一家创办于1954年的企业,在之后的30年间,董事长托马斯·墨菲先后从事过30多次广播及出版收购行动。巴菲特非常佩服以他为首的公司管理层,凭着这一点,他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大量购买首都/美国广播公司的股票。
实事求是地说,如果巴菲特坚持过去的一贯标准,是不会收购这只股票的。因为巴菲特从墨菲手中买入的股票价格偏高,股价高达美元,这个价格可不便宜。如果按照格雷厄姆的公式测算,这只股票的内在价值折合股价后应该在每股203美元左右,两者已经非常接近了。
所以,当巴菲特斥巨资收购首都/美国广播公司股票时,业内人士纷纷表示震惊,看不懂巴菲特为什么要这样做。要知道,他过去的一贯做法是,购买股票的价格要低于公司内在价值的2/3。
更让业内人士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即使在1987年10月美国股市大跌期间,巴菲特手中基本上只剩下3只股票时,其中就有首都/美国广播公司的股票,而且它所占的投资份额最大。当时他持有的这3只股票分别是:首都/美国广播公司价值10亿美元,占投资组合的50%;政府雇员保险公司价值亿美元,占投资组合的3%;华盛顿邮报价值亿美元,占投资组合的。
对此,巴菲特承认,在对待首都/美国广播公司股票投资上,他确实违反了过去一贯的收购风格,而且是冒了风险的。之所以他对过去的收购风格作了“折中”,主要是出于这样一种特别考虑,那就是为了该公司“聪明而精明”的管理层而投资的。当然,此外还有另一个因素,那就是他对媒体行业的透彻了解。
事实证明,巴菲特的这一投资决策完全正确。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首都/美国广播公司的毛利率高达一般美国企业的3倍,股东报酬率一直维持在5%~7%,超过了斯坦普工业指数。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只股票所在行业不同,公司管理层的“精明而聪明”的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巴菲特举例说,吉列公司和电脑公司的做法就截然不同。
吉列公司每当推出一种新产品时,都会把这种新产品的价格定在比原来最好品质的刮胡刀价格高出一半左右的价位。为了避免这样的高价位会吓到忠诚的消费者,他们随之就会提高原来那种最好品质的刮胡刀价格,使得两者价格相当接近,好让消费者觉得还是新产品“物有所值”。当然,如果消费者要选购老产品也没有关系,因为那些老产品价格已经调高了,购买老产品也会使公司的利润相应增加。
再看电脑产品,每当一种新品推出时,老产品的价格就会直线下跌;新产品上市没多长时间,价格就会迅速下跌,老产品更是跌得一钱不值。这种价格策略和吉列公司新品推出的价格策略,几乎截然相反。
巴菲特认为,这两种价格策略其实都体现了管理层的“精明而聪明”——吉列公司推出新品后,老产品的功能并没有受到影响,新品只是给消费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而电脑新品推出后,老产品在功能上根本无法与之相比,价格不跌不行;而电脑新品虽然价格高,消费者要提高科技含量和装备水平,不买还不行,尤其是那些企业客户更是非买不可。
【投资心法】某只股票能否为投资者带来高回报,与这家公司的管理层是否“精明而聪明”关系极大。不难想象,如果你把投资交给缺乏道德、能力不强的人打理,结果会怎样?
当傻瓜也能经营这家公司时
你应该选择投资一些连笨蛋都会经营的企业,因为总有一天这些企业会落入笨蛋的手中。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投资策略】
巴菲特认为,如果一家公司连傻瓜也能经营得很好,这只股票就值得买。因为这表明,没有谁能改变这家公司未来的一切。也就是说,这家公司未来的发展脉络是简单而清晰的,不复杂,能够在自己的掌控范围之内。投资这样的股票,你的投资会更有稳定性和安全性。
巴菲特认为,当“没有谁能改变公司未来的一切”情形出现时,只要它的投资回报率符合你的预期,并且价位合适,就可以开始投资了。他用可口可乐公司来说明他的这一投资策略。
他说,他第一次喝可口可乐是在5岁时。他觉得,这种怪怪的味道很好喝,而且所有小朋友都喜欢,于是他从祖父的小店里用25美分买6瓶可口可乐,然后以每瓶5美分的价格卖给邻居,从中赚取20%的利润。
从那时开始的50年间,他一边喝可口可乐,一边观察它的企业发展史。他觉得,可口可乐公司的成功有两大特点:
一是品牌虽然繁多,生产流程却非常简单。在全球最著名的5种碳酸饮料中,就有4个品牌是可口可乐公司的,即可口可乐、雪碧、芬达、健怡可口可乐。只要买入原料后制成浓缩液体,卖给灌装商,掺入其他成分,就可以最终批发给零售商了。除此以外,可口可乐公还向杯装饮料经销商出售软饮料糖浆,生产流程同样十分简单。
二是销售系统无与伦比。可口可乐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销售,美国以外的国际市场上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67%、利润占总利润额的81%。例如在中国,它就持有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装瓶公司的股份。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巴菲特一直关注可口可乐,却一直没有买它的股票。直到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