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中国需要好银行:马蔚华与招商银行 >

第10部分

中国需要好银行:马蔚华与招商银行-第10部分

小说: 中国需要好银行:马蔚华与招商银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企业的救世主。
  
  天翻地覆:华尔街的寒冬
  繁荣离危机有多远?从拉美的危机,到欧美的衰退,到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再到墨西哥的金融危机,都出现过一些共同的现象:货币增长过快,投资过多,本国货币被高估,外资迅速增长,经济陷入泡沫。
  当然,每一次危机发生的原因都有所不同,但也有共同之处:内因就是经济失衡加剧,外因就是外资的突然转向。往往是矛盾积聚到一定程度,一根稻草可以压死一匹骆驼。从历史教训中我们可以感悟到:繁荣背后都积累着危机因素。
  美国社会的特征是低储蓄率,人们习惯于花明天的钱过今天的幸福生活。上世纪80年代美国储蓄率为10%左右,至90年代下降至5%左右,最近几年降低到只有左右的水平。美国的商业机构和华尔街的金融炒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负责任地给不具备贷款能力的人贷款买房子,或以极低的利率吸引消费者借钱,将那些信用不好的消费者也装进了口袋,更是将其它国家和企业也装进了口袋。
  2007年底,美国家庭的负债飞涨至可支配个人收入的133%,相比于10年前已经处于较高水平的90%的债务负担率,又上升了40多个百分点。很多美国人热衷于借钱买房子,并不担心未来的偿还问题,因为房子一直在涨价,大不了卖房还钱保持信用。
  与过度消费相对应的是,投资银行的高杠杆融资,以及证券化资产的过度衍生,又放大了房地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的泡沫风险。以资产证券化为代表的金融创新工具被过度滥用,导致市场约束机制失灵,为此次危机埋下了伏笔。
  衍生金融产品是金融创新的结果,是近年来银行界追求经营理想、追求丰厚利润的重要工具。它能成就一个人的事业,也能成就一家银行的辉煌。这些金融创新产品结构繁复、风险难辨,即使专业金融人士也未必弄得清楚,更不要说普通投资者了。金融产品创新虽然大大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加快了全球资金的周转速度,但产品数量过多,使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加之风险过大,监管不力,最终引发了金融风暴。
  次贷危机于2006年底现端倪,在2007年3、4月间正式爆发,最初表现为房价一路下跌,炒家无处抛售,并随着大型金融机构频爆巨亏、贝尔斯登破产、“两房”被美国政府接管等诸多事件的涌现而不断恶化,等到雷曼破产、美林被购、AIG国有化,全球各国政府联合救市,次贷危机最终演变为全球金融风暴。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美国金融机构为了攫取商业利益承担了过高的风险,终遭灭顶之灾。投资银行运用高达数十倍的杠杆效应,在放大收益的同时也埋下了高风险的隐患,最终惨淡收场。商业银行、投资基金、养老基金等投资者在高评级下购入大量次级债券和衍生品,以为能长期坐享高收益低风险的好处,结果事与愿违。
  自2008年初至2009年3月1日,美国破产银行数量已达到41家。其中仅2009年2月当月破产数量即达到10家,创近十年以来的历史新高。美国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第一季度的GDP下跌都超过6%,失业率升值近9%。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十二章  风暴来临,招商银行驶向何方?(2)
美国最大的保险集团国际集团(AIG)拥有万名员工,击垮公司的是其中的80人,他们就是新产品事业部的员工。他们提出了为抵押贷款资产保险的设想,而公司的高层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他们把赌注压在了房子上,并导致公司最后走向了破产境地。
  在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的猛烈冲击下,华尔街排名前五的五大投资银行在半年的时间内全部覆没。雷曼兄弟破产,美林被收购,加上垮掉的贝尔斯登,剩下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两家也被迫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意味着长久以来世人熟知的华尔街的终结。
  2008年8月13日,知名财经媒体彭博社做出统计,指出次贷危机以来,全球各大银行和券商损失的资产已经超过5000亿美元,且已波及更多产品类别。从各大银行的损失排名来看,受次贷打击最大的依次是花旗集团、美林和瑞银,其减记和损失分别高达551亿美元、518亿美元和442亿美元。
  在美国大银行中,花旗银行受到了严重冲击,这家曾经全球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如果没有资金注入,将面临被分拆的命运。美国银行曾凭借储蓄业务而被视为美国最稳定的大银行,但2008年秋天收购美林公司却让该行遭受重创。摩根大通银行未受收购贝尔斯登公司的影响,它和富国银行的位次保持得最好。在传统投资银行中,只有巴菲特注资的高盛保持了良好状态。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是主张放宽规管衍生工具的核心人物,曾几何时被誉为全世界最伟大的央行行长,但是现在轮到他来检讨这次百年不遇的金融风暴了。美国舆论指责格林斯潘在任十八年内,如果对规管衍生工具采取不同取向,现时的金融危机或会改写。事实上,衍生工具市场规模由2002年的106亿美元,增至格林斯潘2006年初离任时的531万亿美元,可见格林斯潘被美国人评为金融风暴十大最不光彩的人物第一位不是没有理由的。格林斯潘的后任伯南克也没预测到金融危机会发展到如此地步,他曾在2007年5月份时说金融危机已经过去,结果以后救市的政策都非常被动。
  高级的投资金融人才可谓是华尔街的灵魂。美国人的工资每13美元就有1美元支付给金融业的人士。金融危机对华尔街的公司来说是一场噩梦,对在华尔街工作的人来说更是一百年一遇的劫难,大量的裁员使他们首当其冲。有人说,现在去华尔街上班就像是参加葬礼。留在岗位上的高级经理们也是惴惴不安,他们的命运同样好不到哪里去,次贷危机和金融风暴使得他们的年终奖金大幅缩水,据预测,缩水的比例或达30%至40%,而美国金融部门总体支出水平也将下滑20%。
  据美国《纽约时报》日前披露,迄今华尔街金融界已有12万多人失去工作,是2000年前后网络泡沫破灭以来最大规模的裁员。昔日聚集众多华尔街金领的热闹餐厅,现在也都安静了很多。华尔街每个投资银行都在大幅裁员,工作机会非常少,拥有投资工作经验却找不到工作的人随处可见。美林与美国银行合并的道理很简单,那就是为了节省开支和裁员。当摩根大通收购贝尔斯登后,只雇用了贝尔斯登万员工中的一半,并将600人作为临时工。
  华尔街失去了往日繁荣、热闹、紧张的气氛,就连在华尔街上匆匆行走的人都少了很多。以往如果被公司裁员,大家都会拿着公司发的补助兴高采烈地去旅游,回来后再轻松地找到另一个职位。但这次与以往不同,被裁人数巨大,职位稀少,而且短期内也不会有大量招聘。以前挥金如土的华尔街金融人士开始精打细算,连华尔街附近的购物商场也已经日渐萧条。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二章  风暴来临,招商银行驶向何方?(3)
金融业高管人员的天价薪酬就遭到越来越多的指责,世界各国也相继出台了限制银行等高管人员薪酬的举措,2007年度4季度,美林银行这个世界知名的投行亏损98亿美金,而美林银行的CEO奥尼尔在被董事会免职的时候还带走了亿美金的薪酬收入。这样的局面让美国政府、资方、舆论、消费者开始思考这些金融高管们的如此高的薪酬设计是否合理?公司业绩不佳,勒紧裤腰带过冬,而公司高管是否该少拿点儿?
  在危机之下,美国新总统奥巴马身处海啸的中心,对危机的制造者们不假颜色,给予了严厉抨击。他频频痛责华尔街肥猫银行家“可耻”,在AIG挪用政府资金为高管发年终奖后怒斥其“无法无天”,创了美国总统单挑华尔街及单一企业的纪录。
  面对着公众的不满,高管们不得不做出表率:被认为在本轮金融危机中受创最小的高盛,其CEO及其他六位高管2008年没有年终奖;美国国际集团CEO 2008年和2009年的年薪也只有1美元。咨询公司预计,2008年华尔街高管的年终奖平均将下降70%。
  金融风暴深深暴露了美国金融体制的若干弱点,过去奉为“神明”的西方金融制度和金融理论,在这场风暴面前都站不住脚了,新体制、新观点正在形成。
  更大的打击是全世界的经济受到了波及。2008年9月,在雷曼兄弟公司宣告破产之后,愈演愈烈的次贷危机使冰岛的整个银行体系崩坍。此后,冰岛货币急剧贬值,投资者逃离,外汇市场停业,这个人均产值在全球数一数二的国家濒临破产。由于进口物资无法到货,冰岛总理甚至建议国民自行捕鱼来节省粮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表示:次贷危机给全球金融系统造成的直接损失将达到三万亿美元,而其后续过程中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将有可能持续长达五年时间。
  在一体化的欧洲,西欧各大经济体消费需求骤然减速,进口减少,使得东欧的商品也猛然失去了买主;加之新债没有了,旧债还得还,于是东欧国家的外资开始净流出,货币开始贬值。至2008年年底,东欧国家的外债总额超过万亿美元,其中波兰和捷克的外债水平已达GDP的100%。自2008年8月以来,这些国家的货币相对于欧元也都贬值超过了30%。更严重的是,这一地区的许多国家已经完全失去了经济动力,经济负增长加剧。评级机构穆迪预期,乌克兰2009年的经济增速为-4%;匈牙利、乌克兰、俄罗斯三国的GDP增速与2007年鼎盛时期将相差12个百分点以上。
  猛烈的风暴之下,海外金融机构本身自救已弄得手忙脚乱,没有精力及资本再做海外投资,入股中国金融业的举措明显减少。早前海外资本一直吁请中国金融业对外资开放,内地机构曾经惊呼狼来了,但海外金融动荡一来,中国的金融机构赢得了喘息机会。
  全身而退:招行躲过一劫
  马蔚华在风暴眼里实地见证了这一变化。他认为此次危机美国有“八过”,即:2001年之后的市场利率过低、次级债款过多、衍生品交易过乱、评级机构评级标准过低、金融交易中杠杆过高、监管力度过弱、投机氛围过浓、居民消费过度。
  由于中国商业银行参与国际市场水平不高,程度不深,危机虽加剧了资本市场的低迷但对实体经济影响不大,但是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资产中,大约有1万亿美元左右投资于美国国债与机构债。其中,中国持有“两房”相关债券3000-4000亿美元,占官方外汇储备近20%。中国商业银行持有“两房”相关债券253亿美元,中国商业银行持有破产的雷曼兄弟公司相关债券约亿美元。美国金融市场出现的动荡,必然会导致资产抵押品的价格缩水,从而使得资产难以兑现,这时支付性的危机就转变成为流动性的危机。

第十二章  风暴来临,招商银行驶向何方?(4)
有媒体报道称,中国的几家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也未能幸免,其中招商银行亏损亿元。2007年8月13日,在招行中期业绩发布会上,马蔚华特意就此事进行了澄清。他表示招行在美国次级房贷债券危机出现之前,就已于2006年7、8月将所有投资平仓了结,获利。招行内部的投资决策体系比较严谨,该行于2004年投资了美国次级房贷市场的相关金融产品,2006年8月卖出了所有产品,不仅投资获利丰厚,且成功避开了随后而来的次级房贷危机。目前不持有任何其他相关衍生品,也没有和任何与此危机有关的金融机构有贷款往来,目前直接来自于次按相关产品的损失为零。
  这次澄清似乎没有彻底让人放心,此后类似传闻仍时有所闻。2008年10月26日,由于近来发生了中信泰富澳元衍生品交易巨亏、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因持外币损失较大等情况,市场对中资企业外汇风险的极度恐惧被再次引发。有关“招商银行炒外汇亏损百亿”的传闻四处流传,直接导致招商银行当天放量跌停,成为A股银行板块中唯一跌停的个股,招行H股也跌幅甚巨。招商银行予以回应,指出此为不实传言。
  马蔚华提醒,虽然美国出现危机,但是美国的金融管理还是比国内强,不能因为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就停止了对外的学习。当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很多人批评亚洲金融危机与文化相关,东方的裙带关系是导致不良资产出现问题的根源。现在西方也出了问题。他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应归结于银行本身的治理结构,风险体制和企业文化。一个银行不管在哪里,都应该有很好的体制和机制。
  马蔚华表示,即使在金融危机的时候,国际化也是一个重要课题,中国银行的国际化程度很低,受到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有限,但是这个时候,国际化方向不能改变,金融危机是阶段性的事情,而国际化是长久都要做的事情,这么多年来爆发多次金融危机,但是银行一直在发展,银行的整体经营活动不会因为危机而变化。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逐渐明白了一些本该很赚钱的中国企业为什么突然出现巨额亏损的原因。国际资本炒家在油价被拉抬到147美元一桶后,利用中国企业的恐慌,进而鼓动中石油、中石化、中铝以高价收购矿产资源公司,再鼓动中国公司签下不公平的套期保值合约。中信泰富在澳元期权产品上投资失误造成147亿港元亏损,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公司因为投资外汇衍生产品产生的最大一单亏损。
  2008年,中国五大航空公司无一盈利,亏损总额高达亿元,占到了全球230多家航空公司亏损总额的56%,就是说蓬勃发展的中国航空业赔都赔得比洋人多。在东航亿元的亏损中,燃油套期保值业务的损失为亿元,占比46%。而国航的油料套期保值业务损失达亿元,竟然占到了总亏损额亿元的82%。
  2008年7月11日,国际油价在飙升至每桶美元之后,突然调头下挫。到2008年12月底一度跌破40美元。油价下跌对于航空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