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私募英雄 >

第16部分

私募英雄-第16部分

小说: 私募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整17年,刘宏与证券市场在恩怨中不断纠缠,也可以说,刘宏以投资者、学者、企业家等不同角度见证了中国证券市场的诞生与发展。   

  现在的刘宏,是博弘投资的创始人和董事总经理,南开大学化学硕士出身的他,没有延续他本来可能安稳平静的大学教师职业,从1994年开始,刘宏先后在深圳和上海创办了深圳新德利财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新德利财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润金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博弘投资有限公司。   

  也许是曾经大学教师的职业背景,现在的刘宏看上去仍然像一位学者:他表情生动丰富,语速控制得当,语调亲切而不乏抑扬顿挫,配合手势、间或爽朗的笑声,与他交流,让人如坐春风,仿佛回到大学时代与师者交流的场合。   

  正是这样一个亲切、坦诚、快乐而且有着师者风范的刘宏,是证券市场资讯信息化行业标准的建立者,是电子商务最早的领航者,是市场中性数量化对冲基金在中国市场运作的探索者。   

  现在,刘宏带领他的〃火箭科学家〃团队,每天都在他们的交易大厅里,用他们的数量化交易模型和自主开发的程序化交易系统,实时扫描着各个市场的行情,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种市场中性型的数量化交易。   

  这是一个43岁的成熟男人,一个总在不断挑战创新的男人,一个仍旧有着激扬梦想的男人,他的故事令人充满探索的欲望,但他只是轻描淡写地提了提曾经的丰富经历,他说,从生活的角度,他就是个普通的在生活着的人。   

  在他身上,我们能强烈地感到:一个人只有执著于新事物,执著于实践,才能适时地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及时发现或者创造市场中的机会,将知识转换为财富,转换成一份事业。         

BOOK。←虹←桥书←吧←  

第57节:一路走来(1)         

  【第一篇】   

  一路走来   

  之一:股评家   

  在1989年到1994年期间,他是一个股评家……一个非常为人熟知的股评家。   

  1989年,深圳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刘宏辞去了大学教师的工作携家带口到了深圳。由于当时深圳更青睐中专学历的报单员,更需要各种生产线上机械操作的熟练工,身为南开大学化学硕士的刘宏却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   

  但是,刘宏身上一直暗暗涌动着创业者的激情和天赋,他很难甘心成为一个平凡的小职员,在艰苦的工作之余,他已经开始尝试外汇、股票和期货等投机交易。   

  1990年,对中国的老股民来说,都是个不得不书写的时间段。   

  上海证券交易所于1990年11月26日成立,但在深沪交易所成立前,国内股票市场属于场外交易时期,股市是〃黑市〃交易,即场外交易。   

  1990年以后,许多地区设立了柜台交易场所,现有的沪深证券交易所就是原来的柜台交易场所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1990年5月17日,政府禁止场外交易过户。同年8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颁布了更为严厉的新措施,规定凡是私下成交或指定卖出对象的股票;证券机构一律不准办理过户手续。   

  在禁止令实施之前,深圳证券市场上只有万科、深发展等 〃老四股〃,当时做股票交易的人劲头虽然很疯狂,但多数人并不真正了解和懂得证券市场,只是带着一种懵懂的兴奋和些许的茫然参与到市场中。   

  为了相互交流经验和学习,交易的人群慢慢地、自发地形成了一些沙龙,刘宏凭着他超强的学习能力和对新事物的研究能力,不久就成为各沙龙的主讲,远近闻名。   

  1990年11月26日,上海交易所成立。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随着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成立,证券类专业媒体风起云涌。   

  此时,刘宏已经成为一个赫赫有名的股评家了,按他的话,成了〃卖字〃的,《股市动态分析》、《证券市场周刊》、《中国证券报》、《深圳商报》、《金融早报》,以及香港的《中国股市追踪》都定时向他约稿,而且他的稿件,几乎都是一字不改地完全刊登。   

  正是这段艰难而又笔耕不辍的日子,让刘宏具备了坚实的证券市场理论和实践基础。   

  之二:投身证券IT业    

  1994年,刘宏开始投身到与证券市场相关的IT行业,IT行业的爆炸式发展让满身创新激情的他毫不犹豫地投入,加之几年与证券行业的缘分,他选择了证券IT业。   

  1994年,他创办了深圳新德利财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并由此开创中国证券业资讯服务电子化的行业先河。   

  后来,深圳新德利通过与台湾钱龙公司合作,最早推出了现在所有证券市场投资者耳熟能详的F10证券资讯服务,并以此确立了事实上的证券行业服务标准。   

  1995年,刘宏来到上海,将其软件业务和硬件业务分别整合成原上海润金软件有限公司和上海尚宇计算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期间,公司业务涉及柜台分析系统、电话委托、网上交易、系统集成、金融工程、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等工具软件的开发。   

  2002年2月,上海尚宇计算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润金软件有限公司又重组合并,成为目前的上海润金软件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专门为证券行业和政府开发高端决策支持应用软件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公司的开发工作致力于更体现证券专业需求的领域,为投资银行和基金管理以及经纪业务提供决策支持工具。         

◇BOOK。◇欢◇迎访◇问◇  

第58节:一路走来(2)         

  虽然已经被归类为IT产业的企业家,但刘宏从来没有离开过证券市场,因为在做IT行业的同时,他的大部分资金运作还是在证券市场。   

  如果非要说1994年后这个阶段与以前有什么区别的话,用刘宏自己的话说,在1994年前自己就是股民加股评家;而1994年之后刘宏开始做自己的企业,开始了自己的企业家生涯。   

  之三:起落   

  2001年,上证综合指数突破2100点时,国内关于股票市场是否存在泡沫的争论开始白热化,此时股市平均市盈率已经超过50倍,而成熟股市的平均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下;股市的年换手率达到600%以上,是美国的10倍之多,投机气氛太浓。   

  当时,营业部里融资气氛浓厚,不少投资者向营业部或通过营业部融了资,由于融资,很多人在2001年底就爆仓了。   

  2001年6月,一项影响国内证券市场的重大政策出台了,6月14日,媒体刊登国务院的《坚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这份文件是在财政部主导下产生的,当时财政部部长项怀诚表示:〃国有股减持有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对证券市场来说是一个利好因素。〃   

  但实际上,国有股减持政策出台意味着长达5年左右熊市的开始,2001年6月中旬,沪市大盘在2245点见了顶,此后一路走低,踏上绵长的熊途。   

  在熊市中,由于融资做方向性的投机交易,刘宏2001年底爆了仓。   

  回忆起这段爆仓经历时,刘宏早已波澜不惊,对于他来说,这是人生的起落,但也是人生的转折,新的起点也正在这里。   

  之四:创建博弘   

  刘宏对股市的感情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在他看来,交易这件事情接近艺术,非常令人着迷,但是爆仓的经历毕竟是沉痛的教训。最终,刘宏找到了一个既不离开市场,又不跟市场赌方向的方法,那就是做数量化的市场中性交易,即做相对价值投资。   

  于是,有了今天的刘宏和他的博弘投资。   

  再次创业的艰辛刘宏并未多加渲染,只用了〃春雷一声震天响,来了救星共产党〃这样一句幽默的话来表达博弘的成立对于他的意义。   

  2003年8月,刘宏成立了上海博弘投资有限公司,这是国内首家市场中性套利型对冲基金管理公司,同时也是国内第一家完全依靠数量化交易模型和程序化自动交易进行证券投资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   

  〃立足市场中型,专注套利交易。〃这是公司网站首页上的话。简单来说,博弘投资就是致力于不管市场涨跌如何,都追求绝对大于零的投资回报的交易探索。   

  套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似乎玄奥,但刘宏认为很简单,〃其实,套利的根本问题是定价问题,套利的原理非常简单,就是可替代资产的相对价格发生偏差,但是套利机会往往转瞬即逝,并可能会涉及多个交易对象,因此必须依靠合理精准的定价模型和程序化辅助交易系统,才能够发现这些机会并且把握它。每次套利的利润似乎微薄,但是聚少成多就相当可观。〃   

  事实上,市场中性套利型对冲基金在国外已经是非常成熟的行业,做这种交易依赖于市场有丰富的可交易品种。在国外成熟的市场,这一类基金属于低风险低收益的品种。目前我国的市场不很成熟,可交易品种非常匮乏,但也正是这种不成熟、成长性很快的市场,每一种产品的推出、每一次制度革新,都可能给博弘投资带来丰富的套利机会。         

←虹←桥←书←吧←。  

第59节:一路走来(3)         

  2003年,博弘投资成立了,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市场可交易品种匮乏,所以刘宏的思路和做法对于当时的中国市场肯定是超前的,但既然有这些想法,刘宏就认定了。   

  〃超前就超前吧,最起码我先进来吧,进来后我先搞研发,从做风险程序、风险管理开始,把基本作业做扎实。〃刘宏说,除了很深的科研情结外,刘宏说自己还有一个创业情结,〃不管怎么说,创业也是个挺浪漫的事情。〃    

  之五:ETF上市    

  2005年2月,国内第一支ETF产品……上证50ETF上市了,博弘投资终于有了第一个可以上规模交易的品种。   

  2005年4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宣布正式启动。   

  按照刘宏的思路,虽然中国市场迟早出现会出现这种土壤,但当时,国内市场有1/3股票流通,剩下2/3不流通,多数人都认为,市场全部消化这些不流通的股票可能需要二三十年,即股改可能需要这么长时间。   

  让市场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存在了几十年的股权分置问题只用了短短1年后多就基本治理完毕。2006年9月,股权分置改革已近收关,当月中石化股改方案获得通过,总体赞成率达到99。96%,流通股股东赞成率为98。5%。而中国石化股改的完成,也宣告了历时近一年半的股权分置改革已近尾声。   

  刘宏说股改完后市场非常好。而且从2004年开始,没有结构化产品,没有衍生产品,交易机制单一,对于对冲基金仿如坚冰一块的中国金融市场开始出现松动的迹象,对冲基金的生存土壤逐渐出现,而且逐渐丰富,有向成熟金融市场过渡的迹象。   

  ETF的推出,让等候多时的刘宏看到了机会。   

  〃其实做ETF并不是我们最初的打算,但有这个品种总比没有好〃,刘宏显得特别坦率,〃投资市场永远充满了机会,我们所做的就是抓住这些机会〃。   

  之六:英雄初成   

  何谓市场中性呢?刘宏解释道:〃就是我们建立的资产组合要规避市场涨跌风险,而留存那些我们能够为其建立数学模型的风险来换取利润,这就是市场中性。〃换句话说,也就是要尽量减低投资组合与市场涨跌的相关性,使投资收益独立于市场的波动。   

  从长远来看,博弘投资旨在从事股票期权、期货期权、股指期货以及利率衍生品等金融衍生品的市场中性对冲交易。利用这些衍生品之间以及衍生品与标的资产之间的价格关系的变化寻找交易机会。   

  现在看来,博弘投资的定位非常清晰,但回顾往路,实现之路漫长艰辛,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2005年初,上证50ETF上市,博弘投资将近两年打造的交易利器终于开始有了用武之地,从2005年到2006年股改期间,博弘投资的业绩记录是97%的年化收益率,刘宏认为这个收益率几乎囊括了当时市场出现的所有套利投资机会。   

  有了交易成功案例,慢慢的,委托博弘进行专户理财的客户越来越多。因为客户的钱不能集合,都是分别在客户自己的账户上进行管理,这对公司的交易系统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随着公司管理客户资产的增值,博弘投资渐渐成了行业内提到套利交易不可能不提的行业代表。   

  2006年,博弘投资业务逐步走上正轨,2006年博弘的业绩记录是年化收益率57。8%,2007年截至8月份的绝对收益率是21。7%。         

。▲虹▲QIAO书吧▲  

第60节:一路走来(4)         

  〃在目前国内大牛市的环境底下,拿着2007年前半年13。7%的业绩,很多人可能会不以为然,〃刘宏说,〃但是如果这个业绩拿到欧美去,拿到国际市场去,拿到真正理解博弘投资做什么的人面前去,告诉他们,我的β系数是零,他们一定会竖起大姆指的。〃   

  刘宏介绍,在国外,市场中性产品一般来说一年能做到20%就算优秀。〃即便你基金回报率一年在10%到15%左右,也算是相当不错的业绩,如果做到25%到30%就非常优秀了,做到30%、40%,那简直说你到非常伟大的程度了,而且市场也给你机会了,如果再高,就会被怀疑你的杠杆比例太高了。〃   

  刘宏十分看好未来对冲基金市场。他认为,由于中国市场不完善,参与者有限,加上国际对冲基金在这里难以复制成熟市场上的盈利模式,这给占有技术优势的本土对冲基金很大空间。   

  很多人认为目前阶段,一些本土对冲基金活动空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