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杰克·韦尔奇倾囊相授"赢"的智慧 >

第6部分

杰克·韦尔奇倾囊相授"赢"的智慧-第6部分

小说: 杰克·韦尔奇倾囊相授"赢"的智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数几个人在干,但所有的人却得到了同样的奖励时,他们一定会愤怒,感到自己受了欺骗,并惊讶为什么管理层就不能够看见明显的事实—在团队里,并不是每一个成员都是生而平等的。
  区别考评制度只奖赏那些值得受到奖励的团队成员。顺便说一下,对这样做感到不满的只有表现不佳的人。对其他的任何人来说,这个制度都是公平合理的。一个公平的环境能够提升团队精神。更好的一点是,它可以激发人们在工作中尽其所能,那正是你所希望的。
  区别考评制度只在美国才可能执行。虽然我也希望让它得以实现,但由于我们国家文化价值观方面的因素,这里的人们不会轻易地接受它。
  区别考评制度最早在GE推行的日子里,我就听到过这样的评论。我们的一个经理认为,“20…70…10”原则不可能在日本顺利落实,因为在他们的文化传统里,相互客气要比坦诚以待更有价值。此后,我又听到了来自许多国家的好几百家公司的言论,都是以民族文化为借口。例如,一些丹麦的经理人最近就告诉我,在他们国家,平均主义的价值观根深蒂固,因此区别考评的观念很难被广泛接受。我们也听到了从法国传来的类似说法。还有,2004年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某位经理人告诉我们,荷兰人的骨子里有太多“加尔文主义的影响”,因此区别考评制度是行不通的。我猜,那位经理应该相信,全部的奖赏都只能来自于天堂,如果你能有幸被选上的话!而在中国,我们得知,区别考评制度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被大家普遍接受,因为在大多数国有企业里还不能够完全做到按能力考评,而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
  但大致来说,我认为我们所听到的关于文化障碍的借口都仅仅是借口而已。在GE的时候,我们知道,不可以有这样一家公司,它只能在美国的业务部门推行区别考评制度。首先,我们坚信区别考评制度可以带来的显著效果。其次,我们也非常清楚,只在美国推行该制度将是不公平的,会使员工们感到迷茫,尤其是在那些既有美国业务,也有全球业务的产业部,以及对那些在世界各地流动工作的人员。我们很早就下定了决心,要在自己所有开展业务的地方推行区别考评制度,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文化问题,都要予以解决。
  接着,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并没有那么多的文化问题阻挠我们的前进。一旦我们引进了区别考评制度,并且建立了相应的有坦诚精神的业绩评价体系,则不论是在日本,还是在俄亥俄,事情都进行得同样顺利。实际上,许多起初对该制度的推行感到怀疑的人,在看到这个制度的诚实、公平,以及透明之后,都成为它的强烈拥护者。
  我曾提到过,许多经理人提出“区别考评制度不能在我们的国家里推行”,而这些人自己往往是支持这种做法的。他们之所以“抗拒”这个制度,是因为他们常常“假定”自己的员工会产生抵触。我对他们提出的建议是:慢慢地前进,但在大方向上要坚定不移。他们很快就将吃惊地发现,自己并不孤独。因为区别考评制度一旦得到推行,无论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里,它都可以为自己产生前进的推动力。
  区别考评制度对于最好的20%和最差的10%的人都是很好的,因为他们都明白自己将向何处去。但是,这种制度会使中间的70%的人失去动力,他们会陷入一种可怕的、不稳定的状态中。
  可以说,这种抱怨里也包含了某些真实的成分,中间的70%的人确实是考评体制下最难管理的一个类型。而且最大的问题出现在70%的最上层,因为他们知道,同最好的20%的人相比,他们的差距并不大,而同自己的同一个“等级”中最差劲的人相比,自己又要优秀得多。因此,的确有这种情况,区别考评制度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有时候,在中间的70%的人员里,那些比较有能力的人会因此离开公司。
  要处理这种棘手的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庞大的中间层次的员工的存在,将迫使公司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具体来说,它要求领导者能够更细致地体察员工之间的差别,并提供更始终如一、积极的反馈。还有,它要求公司建立能真正产生效果的员工培训中心。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推行区别考评制度以前,我们在纽约的克罗顿维尔所设立的培训中心经常成为大杂烩,各个业务部门都把自己表现不佳的员工送到这里来。这个中心就像是设立在提前退休大路上的一个休息站。
   。 想看书来

考评(5)
“20…70…10”原则的严厉推行帮助我们改变了这种现象。我们把克罗顿维尔变成了一个交流平台,把全公司最好的20%的员工和中间70%里最好的员工集中到这里,让他们谈论观点、商讨工作方法,让他们相互认识和了解。来自公司最高管理团队的人士也要在每个培训班上做几个小时的交流,这给了我们一个大致的概念:区别考评制度在下面的各业务领域里是否正得到严格的实行。
  另外一个优点是,虽然划分中间的70%的做法可能使某些人变得消极,但对于其他许多人来说,却增加了前进的后劲。例如,对最好的20%的员工而言,一个处在中间70%的庞大人群的真实存在给了他们巨大的压力。为了保持自己所处的高位,他们需要在每天的工作中开足马力,必须不断做得更好—那将是多么紧迫的事情啊!终究,大多数人都希望每天有提高,每天能成长。
  对中间70%的许多人来说,做得更好也是种激励。他们有了一个看得见的目标—进入最好的20%。这能够使他们工作更努力,想法更有创造力,更能与别人分享观点—总之,每天争取打一个漂亮仗。这可以使工作更具挑战性,也更有乐趣。
  区别考评制度偏向那些积极向上和性格外向的人,轻视了那些害羞和内向的人,而忽略了他们的其他才能。
  我不知道这是件好事还是坏事,但一般来说,这个世界总是偏爱那些积极向上、性格外向的人。从人们很小的时候开始,就应该有这样的印象。无论是在小学、教堂、大学、俱乐部,甚至通常是在家里,这样的印象还会不断得到加强。到你参加工作的时候,如果你仍然害羞、内向、缺乏活力,要知道在某些专业和岗位上,性格内向的人反而是有优势的。如果你有自知之明,你是可以发现这些机会的。对区别考评制度的这种批评,我经常能够听到,但这种批评并不是针对考评制度的,它所涉及的话题其实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价值观。
  我还想补充一句:在商业生活中,积极向上和性格外向的人通常能做得更好。但是,在区别考评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是靠业绩说话的,在这方面人人平等。
  ■
  如果你希望把最优秀的人才吸引到自己的团队来,就必须勇敢地执行区别考评制度。据我所知,还没有哪一种人事管理制度能做得更好—有更多的透明度、公平性和高效率。这个制度并不是完美的,但区别考评的做法就像坦诚精神一样,可以使商业生活变得更清晰,在各方面都能运转得更好。
   。。

招聘(1)
  招聘
    赢家是这样炼成的
  当我出现在商界人士面前时,偶尔也会遇到把自己完全难倒的问题,就是说,完全束手无策。例如,几年前,在圣迭戈的一次保险业经理人###上,一位妇女站起来问道:“在面试中,您可以提一个什么样的问题,以帮助自己决定到底雇用谁呢?”
  我摇摇头,“一个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我说,“我答不上来,您有什么主意吗?”
  “这正是我向您请教的原因!”她答道。
  观众们大笑起来,当然是因为我被考住了,此外,也因为这个话题让他们产生了共鸣。
  招聘到好的员工是件困难的事情。
  招聘到优秀的员工更是难上加难。
  要让企业能“赢”,没有比找到合适的人更要紧的事情了。世界上所有精明的战略和先进的技术都将毫无用处,除非你有优秀的人来实践它。
  找到正确的员工是如此重要的事情,同时也如此具有挑战性,因此这一章中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
  首先,在考虑某人有没有应聘资格之前,你需要让他通过三个严格的考验。
  然后,我要介绍一套有关人员招聘的办法,即所谓“4E(和1P)计划”。这套办法我使用过许多年,以其所包含的4个特征来命名。巧合的是,这几个特征的英文名都以“E”开头,另外还有一个特征以“P”开头。
  接着我们会研究,在你招聘领导者的时候需要寻找的4个特征。前一章的内容主要是,在你自己成为领导者的时候,你应该做些什么—即领导者的准则。而这一部分的内容则是关于怎样招聘领导者。
  最后,我要回答关于人员招聘方面的6个常见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在我的巡回报告中听到的。此外,我还要回答自己在圣迭戈的保险业经理人###上被问到的那个“答不上来”的问题。毕竟已经过去了几年,足够我仔细思忖的了!
  严格的考验
  在考虑某个人有没有承担工作的可能之前,必须让他们通过三种考验。请记住,这些考验应当在招聘程序开始之前就进行,而不是等到你最后准备签字的时候。
  第一种考验—正直。
  正直是一个含义有些模糊的词汇,首先让我来讲讲自己所做的定义。具备正直品行的人要说真话、守信,他们要对所做过的事情负责,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他们了解自己国家的法律、行业的规范以及公司的制度—既包括书面的规定,也包括法规的精神—而且自觉遵守。他们尊重游戏规则,用光明正大的手段争取胜利。
  你怎样考验一个人是否正直呢?如果应试者来自你的公司内部,那就相当容易。你曾在工作中看见过他的实际表现,或者知道该找什么人去了解。如果是从公司以外来的,那就需要参考他们的名声,以及别人的推荐。但那些材料不是万能的,你还必须依赖自己的直觉:这个人看上去诚实吗?她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吗?他在谈论自己的生活时,是否显示出了与工作中同样的坦诚精神和谨慎态度?
  随着生活经验的累积,我们中的许多人逐渐培养出了对正直的本能感应,在需要使用它的时候请不要犹豫。
  第二种考验—智慧。
  我不是说,应试者必须读过莎士比亚的作品,或者能够解答复杂的物理学问题。而是指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有宽广的知识面,可以在今天这个复杂的世界里与其他优秀的人一起工作,或者领导他们。
  有时,人们会把智慧和学历混淆起来。在自己职业生涯的初期,我也同样如此。但随着经验的增长,我发现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他们来自各种不同的学校。我认识了许多来自哈佛和耶鲁这样的名校的聪明人,但是其他一些同我合作的杰出的高层经理人则来自不太知名的地方,例如罗得岛州普罗维登斯镇的布赖恩特大学(Bryant University)、艾奥瓦州的迪比克大学(University of Dubuque)等。
  GE很幸运,它拥有具备各种背景的人。
  我要强调的是,应试者的教育程度只说明了一部分问题,尤其在智慧方面。
  游戏的第三关是成熟。
  顺便提一句,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很成熟,也有可能还不够成熟。但无论怎么说,都有些可以标志一个人是否长大的特征:能够控制怒火、承受压力和挫折,或者反过来,在自己功成名就的美妙时刻,能够喜悦但不失谦逊地享受成功的乐趣。成熟的人知道尊重别人的情感,他们充满自信但并不傲慢无礼。
  实际上,成熟的人通常都有一种幽默感,特别是对自己!
  与正直的品行一样,我们并没有检验一个人是否成熟的简单办法。因此,你需要参考推荐材料、名声,以及最主要的—你的直觉。
  “4E(和1P)”计划
  “4E”计划是我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才确立下来的。毫无疑问,其他人也有自己的打造成功团队的好方法,不过我还是发现自己的计划是非常有效的,年复一年,它经历了不同行业和国别的考验。
  第一个“E”是积极向上的活力(Energy)。
  在关于领导力那一章里,我们就谈到了这一特点,它就是有所作为的精神、渴望行动、喜欢变革。有活力的人通常都是外向的、乐观的。他们善于与人交流、结交朋友。他们总是满怀热情地开始一天的工作,同样充满热情地结束一天的辛劳,很少会在中途显出疲惫。他们不抱怨工作的辛苦,他们热爱工作。
  

招聘(2)
他们也热爱享受。
  总之,充满活力的人热爱生活。
  第二个“E”是指激励别人的能力(Energize)。
  这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力,它可以让其他人加速行动起来。懂得激励别人的人能鼓舞自己的团队,承担起看似不能完成的任务—并且享受战胜困难的喜悦。实际上,人们会因为有机会与他们共事感到万分荣幸。
  激励别人并不是只会做慷慨激昂的演讲,而是需要对业务有精深的了解,并且掌握出色的说服技巧,创造能够唤醒他人的氛围。
  我知道一位出色的激励者的例子,那就是沙琳·贝格利女士。1988年,她以财务管理学员的身份开始了在GE的工作。在从事各种工作几年以后,沙琳被选拔出来,负责管理GE交通运输产业的六西格玛品质改善计划,那是她的领导才能真正开始展现的地方。在她的热情激励下,该部门的六西格玛计划得以顺利开展,受到了公司各方面的关注。
  很难详细拆分沙琳的激励能力包含哪些具体因素,这种能力是一种综合,混合了各种技能。她是一位出色的交流者,能够把各种目标清晰地表达出来。她对工作绝对认真,但是并不过分在乎自己。实际上,她还有一种不错的幽默感,善于与别人建立互信。她的态度总是乐观向上—无论工作有多么困难,都能做好。
  对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