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石油大博弈 >

第17部分

石油大博弈-第17部分

小说: 石油大博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日本市场的60%,它们分别是皇家荷兰壳牌石油公司的分号太阳公司和新泽西石油公司与纽约美孚司在远东合股成立的斯坦瓦克公司。大约30家小型日本石油商瓜分了市场的其余部分,它们从几家美国石油公司进口石油。日本军方在希冀扩大市场份额的日本商业利益的支持下使政府通过了1934年的《石油工业法》。根据此法,政府被授权控制石油进口,决定各个公司的市场份额和售价,并可以征购各公司的产品。外国公司被要求在商业需要以外,另备6个月的石油库存。这些行动的目的十分清楚:加强日本所有的炼油工业,缩小外国公司的作用,为战争作好准备。与此同时,日本在它的新殖民地满洲国确立了石油垄断,以期挤走西方公司。
  外国公司意识到它们将受到排挤。美英政府亦不满日本新通过的限制性石油政策。怎么对付日本人?在华盛顿、纽约和伦敦,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要对日本实行全面或部分地禁运,限制对日本的石油供应。1934年8月,亨利?迪特丁和沃尔特?蒂格尔去华盛顿会见了国务院的官员和石油总监哈罗德?依克斯。两位石油大亨建议向日本暗示禁运,“吓唬”它改弦更张。他们希望消息传到日本,会使日本政府的政策缓和下来。1934年11月,英国内阁批准了外交部的立场,声明“最严厉地抵制”日本的石油政策,英国政府将支持私人部门组织的禁运。然而,国务卿科德尔?赫尔宣布美国政府不支持这一行动。关于禁运的议论到此告一段落。与此同时,石油公司和日本政府之间的紧张抗衡有增无减,直至1937年夏,日本突然改变了态度。
  “隔离政策”
  1937年7月7日夜和8日凌晨,日中两国的军队在北京附近的芦沟桥发生了并不引人注意的两起冲突。在随后的几周时间里,双方的冲突升级。中国国民党挺起胸膛,不再向日本作进一步的退让。国民党领袖蒋介石宣告国民:“再丢失一寸领土,我们将对民族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过。”日本人一方认为,必须教训教训中国人,要对中国军队进行“彻底地打击”。从第一声枪响算起的一个多月之后,即8月14日,中国军队轰炸了日本设在上海的军港,日本对华开战①。
  日本旋即加快了战争经济的建设。同时,它迅速修复了与外国石油公司的关系。日本政府不愿冒石油供应中断的风险。与此同时,日本国会举行特别会议,在批准战争动员法案的同时,通过了《合成油工业法》。这项法律为一份7年计划提供根据。按照计划,日本将能够在1943年之际生产相当于日本1937年全年能源消耗半数的合成燃料,主要是从煤里提炼的液体燃料。这一目标不仅雄心勃勃,而且极端地脱离实际。
  美国的官方政策和公众舆论从一开始就把中国看成中日战争受害的一方而予以支持。但是,美国还未能脱离其孤立主义的枷锁。14年前作为助理海军部长写下《我们能否相信日本?》一文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现在当上了总统,他面对国内政治的约束和海外形势危险的发展,感到无计可施。在1937年10月的一次讲话中,罗斯福含糊地提出用“隔离手段”阻止“世界范围无法无天行为”的蔓延。日本人空袭了扬子江上的4艘美国船只之后,他在私下向内阁解释说,他所说的“隔离”意思是“不宣战而采用经济制裁的方法”。然而,中立的立法和美国国内强烈的孤立主义迫使罗斯福无法将其思想付诸实施。

第十六章 日本通向战争之路(3)
随着日本对中国老百姓变本加厉地攻击,美国人的反日情绪与日俱增。1938年,美国的报纸和新闻纪录片都对日本轰炸广州进行了报道。在随后进行的民意测验中,绝大多数美国公众反对继续向日本出售军用物资。但是,罗斯福政府一方面担心立场过于强硬会影响到日本国内的温和派,另一方面又害怕干扰了美国对来自纳粹德国的威胁做出反应的能力。这后一威胁被看做更加迫在眉睫,更危险。因此,罗斯福政府仅仅实行了“道义上的禁运”,范围仅限于飞机和飞机引擎。由于缺乏法律依据,国务院只能通过写信的方式劝说美国的商人不向日本出售这类商品。日本和德国日益紧密的关系也使得华盛顿忧心忡忡。日德都是1936年表面上针对苏联的###产国际协定的签署国,但日本抵制了德国关于进一步发展关系的要求。东京对柏林解释说,它“无力站出来反对民主政体”,因为它靠美国和大英帝国获得必需的原料,特别是石油。
  这正是日本的致命问题。它希望减少对美国的依赖,特别是石油。绝大部分石油都供给了它的海军和空军。日本担忧,一旦战争爆发,如此严重的依赖性将使它瘫痪。然而东京对安全的长远看法以及它所采取的行动——“为了共荣圈”而疯狂扩张——恰恰造成了与美国兵戎相见的局面。事实的确如此。到20世纪30年代末期,对华战争使日本在贸易方面更加依赖美国。由于外汇吃紧,日本支付进口的能力愈发捉襟见肘。日本政府不得不对国内经济实行紧缩,包括石油和其他燃料的定量供应,使得加强战争经济的初衷无法如愿以偿。为日本人提供主要食品来源的渔船船队被告知,它们必须放弃燃油,完全靠风力作业。
  到1939年,美国已经明确表示反对日本的行动。然而罗斯福总统和国务卿赫尔仍希望,在可能导致太平洋地区一场严重危机的过于严厉的反击措施和怂恿日本得寸进尺的绥靖政策之间找到一块中间地带。日本对中国居民区的狂轰滥炸,特别是1939年5月的轰炸重庆事件,震动了美国的公众舆论,引起了更大的愤慨。用当时《时代》周刊记者西奥多?怀特的话说,那次轰炸是“空中恐怖史的一座里程碑”。“美国不参与日本侵略委员会”等组织积极游说,要求切断对日本的一切出口。当时的一份传单这样说:“日本提供飞行员,美国提供飞机、汽油、石油和炸弹,摧残对象是中国手无寸铁的城镇。居民”1939年7月进行的一项盖洛普民意测验表明,72%的美国公众认为应该对日本实行军用物资禁运。
  但是,在罗斯福政府内,关于如何对付日本人,包括一直挂在嘴边的直接经济制裁的问题仍在由人们激烈地加以讨论。美国驻日本大使约瑟夫?格鲁对可能带来的后果提出了警告。他自东京报告说,日本人宁可忍受各种苦难,也不愿在西方列强面前受辱、丢脸。他1939年秋天去华盛顿时两次面见罗斯福总统。后来他在日记中写道:“我明确地阐述了我的观点,如果我们开始经济制裁,就要坚持到底,而那个底显然是战争。我还对总统说,如果我们切断日本的石油供应,而日本又发现它不能从其他商业来源获得石油以保证国家安全,它就很可能派舰队去夺取荷属东印度群岛。”
  “如果是那样,我们很容易拦截它的舰队。”罗斯福说。
  格鲁日记中的话只是在表达他的预感,而不是1939年秋美国可能采取的政策。当时并没有石油禁运的计划。而且,尽管罗斯福总统说了那句话,他实际上不愿意冒战争的风险。不管怎么说,石油日益突出地成为两国关系中的关键问题。
  日本挺进,美国制约:第一轮交锋
  出于被美国切断石油和其他原料供应的日益增长的担心,东京实行了工业自给自足的政策,试图从根本上消除对美国的依赖性。政府对公众进行连篇累牍地宣传——连学校里的孩子也概莫能外——ABCD(美国、英国、中国、荷兰四国的英文字头)四强阴谋勾结,垄断资源,扼杀日本帝国。1939年欧洲战事的爆发,特别是1940年4、5月后德国横扫比利时、荷兰和法国之后,日本的地位大大增强。日军继续向中国腹地推进。随着除英国以外的所有殖民国家的覆灭,远###然变得不堪一击。日本人忽然要求大大增加从荷属东印度群岛获得的石油,更突出了这一威胁。荷属东印度群岛现属于在伦敦的荷兰流亡政府的影响之下。华盛顿担心陷入重围的英国人可能撤出远东,于是作出了致命的决定,将其南加州的舰队调至夏威夷瓦胡岛的珍珠港。当时,该舰队正在夏威夷海域演习,所以调动几乎是静悄悄地进行的。这次调动的目的一方面是加强英国人的决心,另一方面则是对日实施威慑。

第十六章 日本通向战争之路(4)
1940年夏是重要的转折点。6月,日本开始向南推进。它要求刚成立的法国伪政府批准日军在法属印度###执行任务,它要求东印度群岛保证军事物资的供应;它威胁英国说,如果英国不将军队从上海撤出,不关闭滇缅路,日本就对英国宣战。同月,罗斯福总统任命亨利?斯廷森为陆军部长,内阁成员。斯廷森长期以来批评美国的对日出口和政府对外政策方面的优柔寡断。1940年7月2日,罗斯福签署了国防法案—一份在纳粹入侵西欧之后匆匆通过的法案。其第六款授权总统控制出口,是左右对日石油出口的杠杆。
  在东京,主张不与西方列强冲突的领导人正迅速失势。秘密警察的一个派别计划有组织地暗杀那些主张同英美和解的人,目标包括首相。这项阴谋于7月破产,但是它已经发出了明确的信息。同月,日本内阁在新首相鸿井皇太子的主持下改组。有“剃须刀”之称的好斗的东条英机将军升任陆军大臣,此前,他曾任驻满洲的日本关东军总参谋长,制造1931年南满铁路事件的就是那支军队。
  1940年7月下旬,在东京和华盛顿几乎同时发生的一件件事把日本和美国带向战争,石油是中心环节。日本向东南亚增兵,他们认为那样有助于在中国战场取胜。日本将不择手段地从荷属东印度群岛获得石油,以保证足够的供应。日本还努力从美国进口远远超出正常水平的大量航空汽油,给华盛顿敲响了警钟。罗斯福总统1940年7月19日同他的高级顾问举行会议时,指着房间里的世界地图说,他一天天坐在房间里盯着那张地图,现在终于得出结论:“使世界摆脱当前的困难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切断侵略国的供给线,“尤其是用于战争的燃油供应”。在讨论中,大家对如此对付欧洲的侵略国意见一致。但涉及到日本时却引起了措辞激烈的争论,大家无法对采取这一措施明智与否达成共识。
  翌日,罗斯福签署了建立两洋海军的立法,这样美国就可以在太平洋对付日本而在大西洋海域不给德国人可乘之机。有人问,既然如此,为什么继续出售石油给日本人,为其海军提供燃料?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和陆军部长斯廷森试图说服政府发表一份对日全面石油禁运的声明,但是仍然不愿同日本彻底决裂的国务院到底成功地修改了这份声明,将禁运物品仅限于辛烷值87以上的航空汽油和某些铁矿、废钢。这一限制可以保证美国军队的汽油供应,因为美国空军使用辛烷值100的航空汽油;它又不影响日本人,因为他们的飞机使用辛烷值87以下的燃油,如有必要,他们还可以用加铅的办法提高燃油的标号。就在1940年7月的声明发表后的5个月里,日本人从美国进口的86号燃油比声明前增加了550%。除许可证外,禁运实在是徒有虚名,根本没有执行。然而,日本人已被提醒他们将可能遇到的情况。
  国际势力的分化已经十分明确。1940年9月26日,华盛顿对日本在印度###的行动和即将签署的日德意三国协定作出反应,宣布完全禁止向日本出口铁和废钢,但不包括石油。次日,日本与希特勒、墨索里尼正式签署了三方协定,使它更加紧密地与轴心国捆在一起。罗斯福说:“发生在欧洲、非洲和亚洲的敌对行动都是世界冲突的各个部分。”但是在他看来,危及英国生存的欧战居优先地位。因此,他将继续执行“欧洲在先”的战略。这一决定意味着美国将集其所有用于欧洲战场。罗斯福的谨慎态度还有另外的原因:距离总统选举只剩下1个月的时间了,而他又是在史无前例地竞选第三任,所以他不愿在这几周时间里招惹是非。美国的陆军和海军正在扩建,此时极力希望避免同日本冲突,因此也表示不同意对日石油禁运。与此同时,日本人则买下他们所能搞到的所有石油、钻井设备、储油罐散件和其他物资。英国人试图找到阻止石油流向日本的办法。他们担心,倘若日本人真的得到大量石油储备,届时任何经济制裁都将是徒劳无益的。尽管如此,罗斯福和赫尔还是拒绝切断对日本的石油供应。
  心平气和的谈话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十六章 日本通向战争之路(5)
是否有什么既能解除日本对亚洲的铁腕控制又不必诉诸战争的权宜之计呢?还有什么被疏漏的办法吗?这些正是国务卿赫尔一遍又一遍提出的问题。为了找到答案,他开始与前外相、新到任的日本驻美大使野村上将私下会晤。两人经常是各带为数不多的几名助理,夜间在沃德曼公园酒店赫尔包租的公寓内密谈。
  自1941年3月,赫尔和野村一起度过了至少四五十个紧张的夜晚。他们在不毛之地耕耘,寻找任何防止冲突的途径,对一项项建议反复讨论。会谈过程中,赫尔是占了便宜的。美国和英国的“魔法”破译行动破了日本绝密的外交密码“紫色”。赫尔因此能够在会见野村之前看到东京方面对这位大使的指示,在会后阅读野村向东京方面的报告。赫尔表演得很得体,丝毫没有露出他多了解到的内容。1941年5月初,德国人告诉日本方面说,美国人破了他们的密码。东京对这一情报置若罔闻。日本人决不相信美国人有这等高超的本领。
  不过,“魔法”并没有使赫尔和他华盛顿的同僚们了解一切。例如,日本海军对夏威夷美国舰队十分担忧。日本如果置之不理,在入侵荷属东印度群岛和新加坡的过程中就可能遭受来自侧面的攻击。正因为如此,日本海军开始设计一项风险极大的可怕计划——偷袭珍珠港。
  山本五十六的赌博——“我必死无疑”
  早在1940年春,日本联合舰队总司令山本五十六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