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觉醒-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名:父母的觉醒
作者:【美】沙法丽萨巴瑞(ShefaliTsabary)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简介:
沙法丽·萨巴瑞(ShefaliTsabary),出生于印度,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
萨巴瑞博士早年受到东方正念思想的影响,后又将其同西方心理学理论加以融合,从而形成了自己有关正念生活与觉醒教育的理念。她运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帮助过各类人群,比如亚洲海啸的幸存者、经济欠发达国家的女性、年老体弱者、企业领袖等。她曾在世界各地举办研讨会,并在各大公司、学校与家长团体发表演讲。东西合璧的特点让她赢得了全球范围内的受众。
萨巴瑞博士现同丈夫、女儿一起在纽约生活。▲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内容简介:
《父母的觉醒》是一本从心理与情感层面讲述教养之道的书。〃觉醒〃意味着对我们经历的一切事情保持清醒,按照现实的本来面目去接受和应对它,而不去妄图控制或改变它。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养孩子的时候,要依从他们的本性,接纳他们的本真。父母的觉醒与改变是教育的真正开始。父母只有安顿好自己的身心,才能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
作者萨巴瑞博士提出,父母与孩子是人生旅途中的伙伴,平等互助是亲子关系的核心内容。如果父母能够放弃虚荣心、自负感、控制欲,尊重孩子的天性,就能与孩子建立起亲密和谐的关系。如果父母愿意敞开胸怀,在实践中学习,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找寻答案,就能与孩子一起获得进步与拓展。
萨巴瑞博士运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鼓励广大父母用爱意与真诚穿越家庭教育的困境,破解亲子关系的难题,实现精神的觉醒;其深刻的教养之道不仅将孩子身体、思维、心灵的培养融为一体,也让父母得到完整的成长。
书摘正文:
致父母
完美无缺的父母如同海市蜃楼里的幻景。世上没有绝对理想的父母,也没有绝对理想的儿女。
《父母的觉醒》一书首先强调的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遭遇挑战是自然而然的事。作者也完全理解,每一位父母都会利用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尽最大努力去教养孩子。
本书的目的在于让读者获得启发,认识并善加利用教养儿女过程中所获得的精神和情感教益,进而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修养,最终使我们成为更有效率、更有能力的父母。在这个启发智慧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让自己敞开怀抱,容纳自身的不完美,相信不完美恰恰是产生改善的利器。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也许有不少地方会让读者感觉不舒服。我建议所有产生过类似感受的人都把这种感性的冲动记录下来,然后暂停阅读,让自己与这种感受共处一阵子。你会发觉自己正在自然地消化与容纳这些感受。突然之间,你会发现,书里的内容一下子变得合情合理了。
《父母的觉醒》是写给所有同孩子打交道的读者的,不限年龄。无论你是单亲父母,还是计划建立家庭或刚刚成家的年轻人;无论你是青春期孩子的家长,还是为人祖父母,或是幼教界人士;本书都承诺为你提供各得其所的普遍原则,相信它能为你和你的孩子带来转变。
如果你正在辛苦地独自养育孩子,得不到太多帮助,《父母的觉醒》或许会为你卸下一些包袱。如果你是一位全职照顾孩子的父亲或母亲,《父母的觉醒》会使你的教养经验更为丰富。在那些确实有助于孩子成长的案例中,你会发现有些人始终坚持着本书提出的原则,而这也将对你养育孩子大有益处,尤其是如果你的孩子还不满6岁的话。
第2页 :
教养孩子的过程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机会,使我们抛却陈规陋习,吸纳新的事物,从而成长为更加有觉悟的父母——在这样的机会面前,我始终保持谦虚敬畏。
致以合十之礼!
沙法丽
第1章一个真实的自我
父母首先应当努力做到的是让孩子享有身为自己的权利,让他们在自己的命运轨迹下生活。
如果父母想进入一种纯粹的状态,做到同孩子心心相印,就必须抛弃优越的自负感。
孩子不需要父母的主张、期望、权威与控制,父母需要做的仅仅是调整身心,在每一个当下与他们和谐相伴。
一天早晨,我女儿兴致勃勃地将我从梦中推醒。〃仙女送给你一个惊喜的礼物,〃她冲我耳语道,〃瞧瞧仙女送了你什么!〃a米a花a书a库a ;http://www。7mihua。com
我一伸手,从枕头底下摸出一张一美元的纸币,只见它从正中间被撕成了半截。女儿说:〃仙女送了你半块钱,还有半块在爸爸枕头下面。〃
这一下,我睡意全消。
与此同时,我发觉眼前的处境有些左右为难。一时间,我的脑海里充满了各种念头:〃钱不是长在树上的,我的女儿一定要正确理解金钱的价值;我该不该借此机会教导她,让她不要浪费金钱,告诉她撕成两半的钞票就不能用了呢?〃
当时我意识到,自己作出的反应有可能让孩子精神大振,也有可能伤了她的心。所幸的是,那一刻我决定把问题搁置起来,不忙着给她〃上课〃;我只是告诉她,我很为她自豪,因为她那么慷慨地贡献出了自己仅有的一块钱;我还要感谢仙女,因为她很高尚,而且一碗水端平,明察秋毫地把钱平分给了我和她爸爸。女儿听了这些以后眼中放出了光芒,整个卧室好像都为之一亮。
我们所养育的是一副个性独立的精神
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状况,我们需要在理智与心灵之间挣扎一番——或者可以说是〃自负心〃和〃真心〃之间的挣扎。〃真心〃指的是真实的自我,它是事物的纯粹写照。教养孩子的过程就好比走钢丝,一步走错就会伤害一个小小的心灵;同样,一个适当的鼓励就可以让他们在空中昂首阔步。每时每刻,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有可能打断他们的进步,让他们裹足不前;也有可能让他们感到振奋,对他们形成促进。
第3页 :
我们的孩子只会忠于他的自我角色,那时候,他们全然不关心我们这些家长所揪心的事情。自己在他人眼里是怎样的,有什么突出的成绩,有没有优异的特长,表现如何这些事情都是成人们全心关注的,孩子却浑然不放在心上。孩子不会心思很沉重地看待世间的各种事情,他们只会一头扎进经验的王国里,对任何冒险都愿意放手尝试一番。
在〃仙女〃造访我的卧室的那个早晨,我女儿压根没想过金钱的价值,也没想过用分给我〃半块钱〃来满足我的自负心理;她也没有考虑过那么急急忙忙把我吵醒是不是太早了一点儿。她所表现出来的仅仅是真实、美好、自主的创造力——欢欢喜喜地展示自己的慷慨大方,然后看着父母因为〃仙女〃的意外访问而高兴,她自己也就跟着高兴。g米g花g书g库g ;__
身为家长,我本人就必须反复面对这样的局面:女儿就在眼前,期待着我的反馈。此刻,她就像个成年人一般,一个和我一样的成年人,具有一整套同我一样的经验和感受——期盼、希望、兴奋、想象、天才的创意、疑惑的感觉、体味喜悦的能力,凡此种种与我们并无二致。然而同许多家长一样,我也常常受到自己思维模式的局限,在需要我反馈的时候错失了机会。我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地就会讲大道理,好为人师;如此一来,在女儿独特而神奇的表达方式面前就常常显得懵懂而迟钝,甚至不曾意识到:她正在展示一个人间仅有的自我呀。
有一点很关键: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不是在培养一个〃迷你版〃的自己,而是在塑造一个具有独立特征的灵魂。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铆足精神,努力把我们自己同我们的孩子区分开来。我们绝对不能把孩子当成一件拥有物。只有从灵魂深处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调整好自己,心甘情愿地按照孩子的需求去教养他们,而不是按照我们的需求去勉强地塑造他们。
对每个孩子的个体需求,我们往往不能满足。相反,我们偏向于将自己的主张和期望投射在他们身上。即使我们有最善意的动机,想要鼓励孩子做最真实的自己,但许多家长仍旧会落入俗套,不经意间将自己的计划强加在孩子身上。其结果是,长幼关系每每会封锁而不是激活孩子的精神。恰恰由于这个关键原因,许多孩子长大后遭遇了麻烦,还有很多人遭受到机能障碍之苦。
我们每个人初为人父、人母的时候,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这些憧憬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些空泛的幻想。我们会持有一些从来没有检验过的想法、信念、价值观、假设。很多父母甚至认为,根本没必要对自己的世界观提出疑问,因为我们相信自己是〃正确的〃,于是就不再需要反思了。如此一来,我们就形成了僵化的思维模式,在没有审视自己的世界观之前,就期望孩子按照我们既有的想法去表达他们自己。我们没有意识到,把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后代对他们的精神其实是一种桎梏。
举例来说,如果父母在某方面能力超群,就自然而然地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某种特长。如果你是艺术家,很可能就会敦促孩子去开发艺术专长。如果你在学校里是读书的奇才,就会一厢情愿地希望孩子也聪颖善学。如果你在学业上并不出色,甚至毕生为学习所累,就会担心孩子也和你一样,于是竭尽所能地避免他们重蹈覆辙。
第4页 :
我们想把自认为〃最好的〃教给孩子。然而,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容易忘记这么一条:父母首先应当努力做到的是让孩子享有身为自己的权利,让他们在自己的命运轨迹下生活,那才是他们人格精神的真实反映。
在儿童的世界里,充满了〃这是〃,而不是〃这不是〃。他们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充满潜能的内心世界。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规划图。如果你相信,可以说这是因缘注定。因为每一个孩子体内都藏着一幅蓝图,他们早早地就开始接触最本质的自我,同时开始体会自己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身为家长,注定要去帮他们实现这些心愿。麻烦的事情是:如果不认真观察他们,我们就会剥夺天赐他们的权利,让他们无法走上最佳的命运轨迹。我们往往会将自己对前途的规划强加在他们身上,那样一来,我们等于是用自己武断的想法改写了他们的命运。s米s花s书s库s ;http://__
我们往往无法与孩子的心灵达成同步,对此也不必惊奇。如果连自己的心声都没有倾听过,又怎么倾听孩子的?如果我们做不到感受自己的心灵,又如何去感受孩子的心灵、倾听他们的心声?作为父母,如果我们自己失去了内心的方向,想必我们的儿女也将在迷茫和疏离中长大,甚至不可避免地时常感到沮丧。一旦同自己的内心世界失去了联系,我们教养孩子的能力就会大为降低,最本质的力量就难以发挥;而要想开明地教养儿童,最需要的恰恰是发挥这种力量。
说到这里,我的意图是想将本书作为一枚救生圈抛向父母——尤其是那些孩子正值青春期的父母。我的许多切身经验告诉我,一切努力都不会为时过晚,纵然你已经同十几岁的孩子经历过一番挣扎却无法建立起情感纽带。当然,如果你的孩子年纪更小,你的努力起步更早,那么建立的纽带自然更为牢固。
我们都是从不觉醒开始起步的
作为成年人,我们面临的头等大事就是将另外一个生命带到人间,并且将他养育成人。不过,我们大多数人在完成这项任务时完全没有把它当作一项严肃的工作去做。打个比方,如果我们受命领导一家亿万资产的企业,我们一定会精心制定战略规划。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都得做到心中有数。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得熟悉企业的员工,并且知道如何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潜力。在我们的企业战略中,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优势,并且作好规划,发挥长处,赢得利润;同时我们也要明确自己的弱点,如此才能将它们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成功的企业应该源自成功的战略规划。
我们有多少人问过自己:〃我为人父为人母的使命是什么,我的教养理念又是什么?在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我怎么体现这些理念?我是否深思熟虑地制定好了教养策略,就如同企业家管理一家大企业一样?〃
不管我们是朝夕相处还是已经离异的夫妇,我们往往没有仔细思考过教养孩子的方法,没有判断与筛选过什么方法有效和无效,然后达成一致的意见。我们甚至没有检验过我们的教养方法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和改变。试问一下自己:在教养孩子的时候,我有没有特意倾听过他们的心声?如果我使用的方法效果不佳,那我愿不愿意作出改变?
每个人都会把自己想象成最好的家长,绝大多数人确实做得不错,对自己的孩子也抱有深切的爱。我们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绝对不是因为不够爱他们,而是由于我们缺少一种为人父母的觉醒意识。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大多数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同孩子之间的互动规律;在家长和孩子之间,这种规律是固有地存在着的。
第5页 :
v米v花v书v库v ;htt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