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孩子一生的理财教育-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推荐序 开启孩子未来的财富之门
近年来,在我们身边可以看到越来越多因财富而绽放的笑脸,我们生活的品质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买车买房、外出旅游的人数明显增加,高速公路越来越堵车,机场变得更加拥挤。
国人的财富,正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展显着其澎湃动力。中国人的财富,已经到了非理不可的程度。财富的聚拢,也正在彻底地发掘着人们早已萌醒的理财意识。
但还是有一个角落正在与国人理财意识的井喷格格不入,那就是“学习理财应从孩子抓起!”,而市场上专门针对孩子理财的书籍更是几乎难觅踪迹。
《改变孩子一生的理财教育》,关注孩子这个正在被人们忽略,却原本最不应该被忽略的理财话题,借鉴了美国、韩国等成熟市场孩子理财教育的做法,给出了如何从孩提时期开始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为孩子的未来和成长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
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韩裔美国人刚到美国的有一天,他想吃简单的午餐到速食店,刚点完菜无意中向窗外望了一眼,有个人引起了他的注意,一个三,四岁左右的小孩正认真地把地上的垃圾拾到自己的蓝子里,后面有他妈妈和哥哥两个人。出于好奇,这个人到外面去问个究竟,孩子回答的意外地干脆简单:“工作。”经过了解才知道,如果孩子把装满垃圾的篮子交给速食店经理,他就能得到一个汉堡。
相信那位母亲让孩子这么做不仅仅是为了省一个汉堡的钱,而是为了让孩子明白劳动的真正意义。每当周末的时候,在美国经常能看到饭店门口有收回垃圾篮子的老板和捡垃圾的孩子们。这位韩裔美国人当时感觉很惊讶,甚至很可怕。发达国家的父母让孩子从小开始学做事、打工、大学学费都让自己去挣钱解决。你能指责这些父母们无情而可怕吗?难道他们对孩子的爱不如我们吗?
让孩子真正继承的不应该是“钱”。让孩子通过辛勤的劳动换来报酬的工作,长大后成为对自己人生负责的人,这才是留给孩子终生受益的“最好的遗产”。
就像比尔盖茨要把除了给三名子女一千万美元以外的大部分遗产全部捐献给慈善事业。当然对普通平民百姓来说一千万美元已经是个天文数字,但是对拥有四百亿美元的世界首富来说,拿出这样微薄的遗产留给孩子,这件事注定要引起极大的关注。
他说:“让孩子拿着这么多的遗产开始他们的人生不是件好事,孩子的人生和创造力应该和他们的出身无关。”
我们应该在子女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让他们开始积极学习理财知识,从劳动、赚钱、承担社会责任、从小额投资起步,逐步积累理财经验,磨砺理财意识,形成自己的财富风格。
机遇永远属于早做准备的人,孩子未来成功也许就是从今日学习理财知识开始的。《改变孩子一生的理财教育》也许正是一个不错的起点。
吉林大学金融学教授 丁志国博士
2009年10月25日
。 想看书来
书摘1 财商教育要从小抓起
——《孩子啊,你将会是有钱人》书评
文/端宏斌
一提起巴菲特,人们的第一印象大都是世界第一富豪,是最会炒股的人,可就是这个股神最近却兼职做起了卡通节目的明星。在一档名为《百万富翁俱乐部的秘密》的卡通剧中,巴菲特化身卡通主角,教孩子理财原则,例如如何规避债务,如何让资产增值。据说,巴菲特筹划这一卡通剧计划已有3年时间。巴菲特表示:“花时间帮助教育我们的孩子理财,难道还有比这更美好的时光?”现年79岁的巴菲特现在正花时间投身做金融扫盲工作,期待着把自己数十年的经验传播给下一代,相信这些知识是最具价值的财富。
?
随着金融产品的日渐丰富,很多在校大学生都还没毕业就已经欠了一屁股的信用卡债务了,这就是理财知识匮乏的直接后果。笔者有一亲戚的孩子还在念大学,看到校园里有信用卡推广的活动就签了约。以往看到了喜欢的东西要攒够钱才能买,可有时钱攒够了东西又卖没了。于是,就想尝试一下“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很快的,把生活费花光了不说,还在卡里透支了好几百块钱。原本计划“紧缩”下个月的生活费还上,可结果不但没能用生活费还上欠款,反而透支了上千元。就这样雪球越滚越大,最后只能求助父母帮助还债,还没毕业就先破产了一回。
?
有鉴于此,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青少年“财商”普及的重要性,例如上海30余所中学开设青少年理财教育课程,旨在向青少年中推广和普及经济、金融、个人理财常识,使其树立正确的消费理财观念,类似的课程早已在新加坡的中学里推广。课程中讲授的内容包罗万象却又非常贴近生活,例如:“假设你家中有1万元作为生活储备金,除了存活期外,有没有更好的理财建议?”“购买一套总价为50万元的新住宅,首期付款20万元,其余30万元向银行贷款,每月应还银行多少钱?”“假如你的父母想买一套住房,你应该给哪些建议,请从位置、售价、利率、政策等角度制定理财计划。”
?
这些最基本的数学计算,只要略懂初中数学就能很快的算出来,可是有不少成年人还是算不清。这充分显现出传统的学校教育已经多么的脱离社会实际。在最著名的财商教育书《穷爸爸富爸爸》中,作者评价当下的学校教育体制时有如下评论:“今天我们的教育体制已不能跟上全球变革和技术创新的步伐。我们不仅要教育我们的年轻人在学术上的技能,也要教育他们理财的技能,这不仅是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而且是生活得更美好所必须具备的技能。”换言之,传统的教育方式只是在培养千篇一律的好员工,并不是在培养企业家和资本家,也从没有告诉我们赚到了钱之后应该如何保值增值,就这样,许许多多人都在为钱而工作,而不是让钱为你去工作。
?
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巴菲特在六岁时就做了人生的第一笔交易,他用两毛五分钱买六罐可口可乐,再以每罐五分钱,卖给度假的游客。当同年龄孩子,还在哭哭啼啼跟父母伸手要钱时,十一岁的巴菲特已在股市初试啼声,买进三股“花旗”,这也为他日后投资生涯揭开序曲。同样的,大投资家罗杰斯小时候就不同凡响。他5岁开始经商,在棒球赛场上拣空瓶赚钱。6岁时从父亲那里借了100美元作为做生意的启动资金,购买了一台花生烘烤机,用小小的计谋获得了在少年棒球联合比赛中出售饮料和花生的特许权。5年后,还清欠款,留下烘烤机,在银行的户头存上了100美元。
?
由此看来,如何理财如何投资从小就开始培养是非常值得的教育投资,这门技能同其他技能有一个最大的区别,那就是任何一门技能都可能会过时,但投资理财技能绝对不会过时,相反随着经验日渐丰富,能力还会日渐增长。那么如何最快的开始对你的孩子进行财商教育呢?中信出版社的《孩子啊,你将会是有钱人》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
该书以父子两人提问回答的方式回答了我们诸多财商教育疑问,怎样变得富有?怎样才能成为有钱人?多少钱才算有钱人?哪一行才能赚大钱?如何从房地产中赚到钱?有好学历才能成为有钱人吗?有钱人有什么特质?应该走怎样的道路?所有这些问题,书中都做了很好的阐述。
?
虽然作者是法国人,但他也早已看出世界的未来在中国,他建议儿子:学习中文,哪怕十年后中国商人的英文说得比你好,因为懂当地语言永远是手中的一张王牌。当你在法国的学业告一段落,旅行一年,美国6个月,另外6个月在新加坡、香港、东京、上海或是印度。如果你够机灵,可以在当地或别处到自己喜欢的公司上班,即使是跑腿的差事,你努力用功,往上攀升或找出好办法,什么也阻止不了你创立自己的公司,不论在哪个产业。不过要小心,如果你不是顶尖高手,你就得雇用顶尖高手,特别是在财务管理和组织方面。
书摘2 父母是世上最棒的老师
我非常喜欢看《人间剧场》这部电视节目,它播放的每部戏,都是以真人真事为主题,总让我深受感动。最近又播放了一个11岁的山村少年明奎的故事,这个年纪的孩子本来应该尽情享受童年时光,备受父母的宠爱,他却必须一肩挑起抚养6岁妹妹的家庭重担,让我感觉心如刀割。
该剧播出后,立刻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这个幼小年纪扛起家庭重任的男孩,感动了无数人。尤其用辛辛苦苦攒下来准备买电脑的钱去帮妹妹买泳装和水杯的事情,真让我难以忘记。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明奎读书的那一幕。当时他读的那本书叫《了解钱,了解经济》,这是一本理财书籍,是我曾经任职的银行捐赠给贫困山区孩子们的书。那一幕深深震撼了我,当时我心里涌出一份责任感,且下定决心,一定要写出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对他们有所帮助的理财书。
可以说除了明奎这样特殊的孩子,大部分孩子已经拥有了最好的老师和教科书,就是“父母”和“父母的榜样”。所有的教育都离不开家庭和父母的影响,理财教育更是如此。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因素,也是形成所有社会生活原型的基础。
一个人最先接触和学习经济知识的地方也就是家庭,所以要说孩子的消费和储蓄等各种习惯完全受父母影响,确实一点也不夸张。韩国的国民银行研究所曾进行一次调查,问孩子们这样一个问题:“在养成消费、管理金钱等各项习惯的过程中,谁对你的影响最大?”结果显示,的孩子选择了“父母”。
除了“言教”,“身教”更是重点。曾经有人问过非洲的圣子——施韦泽博士:“子女教育中重要的三点是什么?”他则回答:“第一是榜样,第二是榜样,第三还是榜样。”在金钱问题上父母一定要保持明确的价值观,不要给子女造成混乱。
父母在生活中要特别注意,小至购买生活用品,大至进行投资,一定要言行一致。如果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只是嘴上嚷着要建立正确的节约观念,日常生活中却毫不理智地过度消费,就不可能正确认识金钱。实际调查结果证明,习惯过度消费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大多也存在着花钱挥霍的毛病。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孩子具有绝对的影响力,如果想教导孩子如何理财、如何在消费之前做好预算,父母本身就应该以身作则,要做到经常管理家庭账本,安排退休后的理财计划,合理规划现在的生活。与其盲目地把理财书塞到孩子手里、花大钱把孩子送去参加理财夏令营,父母更应该好好思考自己的理财态度。
孩子拥有世上最好的两位老师——爸爸和妈妈,在理财教育方面也不例外。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始终保持模范形象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可是没有方法,孩子正在从你身上学理财。所以说,当子女的不容易,当父母的更不容易。
别低估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力
理财教育正在兴起,以韩国为例,书店排满了探讨孩子理财教育的书籍,电视里也大量播出理财节目,经济体验营、巡回演讲等企业的理财教育节目也种类繁多,这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不过有一点却让人颇为担忧,那就是当全社会都在热烈关注孩子的理财教育时,父母的影响力是否会被削弱?
在这方面,韩国的国民银行研究所针对小学生的父母进行了一份问卷调查,这份结果正好可让大家来好好思考理财教育中可能存在的种种问题。
调查结果中最让人感兴趣的是,当问到父母:“孩子在未来生活中最应该具备的能力是什么?”绝大部分的父母立刻回答:“理财能力。”当然其中有部分父母希望孩子学好英语,及早将孩子送往国外念书,还有些父母为了让子女学好数学而不惜砸大钱。不过在问到上述问题时,英语、数学却排在次要位置。这个答案看似意外,却也在我们的预料当中。因为父母都很清楚,我们周边许多人并不是因为没学好英语或数学而误入歧途,最重要的原因其实是因为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处理金钱,才毁了自己的一生。
在“何时开始进行理财教育?”的问题上,大多数父母回答为“小学毕业前”。由此可见,大家都把理财教育当做一件很紧迫的事情。不过当问到“是否已在家里进行理财教育?”时,绝大多数父母回答却是“偶尔”或“不常”。
进一步问到“没有进行理财教育的原因是什么?”时,除了的父母回答“子女不感兴趣”,其他27%的父母回答为“父母的能力不足”。当问到:“你认为谁来教育孩子比较适合?”一半以上的父母回答是“学校”,选择“家庭”的仅为,综合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发现:
第一,“理财能力”比英语、数学重要。
第二,由于孩子不关心理财,家长也缺乏理财知识,所以没有进行理财教育。
第三,基于上述理由,父母希望由学校或老师来代替他们进行理财教育。
其实,这只是家长一相情愿的想法。孩子的消费、储蓄习惯深受父母影响,很多父母并不知道自己在孩子的理财教育过程中,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关于“在养成消费和理财的习惯中谁的影响最大?”的问题,百分之的孩子选择了“父母”,而只有的父母选择了“自己”。结果说明,父母远远低估自己对子女的影响力。
这里有一项调查结果值得父母注意:美国储蓄教育协会在1999年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孩子都回答“是父母教他们理财知识,并指导具体方法”。不过在2001年,用同样的问题向家长进行调查时,大多数父母的回答却是“根本没有对子女进行过理财教育”。
为什么会有这样截然不同的调查结果呢?这其实并不难理解,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