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战国时代-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NGO向何处去?
全球治理是相对于全球化而言。全球化,跨国公司敲开世界各国的大门,全球赢利;要全球赢利就要有全球秩序,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有人提出了全球治理的概念。 目前全球化进程似乎正在让位于区域化,全球治理可能也要让位于区域化治理,这个区域化不是全球化的缩小,而是另一种模式,它是以主要货币为核心的区域组织化过程。 王湘穗: NGO的命运跟联合国有点相似。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主权国家没了,毛往哪儿长? 李晓宁:国际组织很多是偏政治化的。IMF货币基金组织是偏政治化。它帮谁?不帮谁?就是政治化。 商业组织在稳定的情况下,政治色彩少些。但是出现政治大变动,商业组织政治化很明显。 突然卖你不卖它了。开始立规矩、立章程的时候,都一视同仁的。后来有政治冲突了,就会对市场、资源的分配权进行争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自己除了政府、政党、企业之外没有多少社会组织,特别是没有很好的商业组织。美国这个社会,为什么是小政府,大社会。不是政府不管的事,社会上就随意放任自流。它有很多行业组织。西方历史上最大的一个会是教会,起了很大的作用。教会这个东西,中国没有。西方的教会两千年来干了很多政府没干的事情。剩下就是商会,也干了很多政府没干的事。扩展开来到国际组织,它们也带有这样的色彩。我们加入的WTO,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商业组织。但是,当世界格局起了大变化之时,大的商业组织就要分裂。因为联盟的利益高于其他主权国家的利益。我们应该研究这个问题。 王湘穗:近年国际上提出全球治理的概念,跟全球化发展并行产生的。目前全球化进程似乎正在让位于区域化,全球治理可能也要让位于区域化治理,这个区域化不是全球化的缩小,而是另一种模式,它是以主要货币为核心的区域组织化过程。这也许是NGO组织可以附着的新皮。 乔良:全球治理是个让人感到陌生的概念。全球治理是相对于全球化而言。全球化、跨国公司敲开世界各国的大门,全球赢利;但跨出国门,从别国的口袋里往外掏钱不能没有规则。没规则就乱套了。因为自由经济也不能乱中取胜。规矩就是秩序,有规矩就得有人出来监管,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有人提出了全球治理的概念,但由谁来管,谁来制?现在谁还有能力成为世界警察?美国是惟一有实力当世界警察的国家,可问题是谁有能力制约美国这个警察?警察不受监督,就可能堕落成匪徒,世界警察也有个自律和他律的问题。 李晓宁: 商业组织那块不说,商业组织政治化这部分和政治组织这块需要我们多说几句,现在是这个问题。 第一个大组织欧盟原来是纯粹的商业组织,经济合作社,慢慢这些政治组织,成欧洲议会了。你像IMF分裂,它是资金配送,包括银行投资,它是救你这个国家,有非常强的政治被某一个集团掌控,咱们叫什么?联盟或者一极掌控以后,那个组织就会分裂,跟咱们原来的体育组织,羽毛球协会,你搞国际羽联,我搞世界羽联。这个不是全球化了,是区域化了。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政治哪儿有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现在由于新战国的出现,全球化被改变了,变成区域化了,这个倾向有没有,这个立论有没有道理。 王湘穗: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正在演变成经济区域化的趋势。与之相连,也出现了政治区域化、板块化的趋势。 王建: 世界卫生组织肯定还有生命力,因为大家都认识到地球村的问题。全世界都需要的东西,不会消失。世界的环境保护等等,像京欧议定书,都得有国际组织出面,必须各个国家一块做才能成事,关系到每个国家的切身利益。 王湘穗: 要从整个社会看,还是会全球化和区域化模式并存,有些事,如SARS必须是全球介入,要靠世界卫生组织,光区域性组织不行。   
全球化的前景
全球化实际上分两个层面,一是以物质生产为背景的贸易与投资的全球化,另一个是以虚拟资本流动为背景的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对这两个层面的全球化,美国的态度是不同的,在物质产品的生产和贸易方面,美国现在是在反全球化;美国现在需要的全球化,是要求全球资本的自由流动,实际上是自由地、不受限制地流向美国。 乔良:有一个东西,你可以做一下预测,这问题也让我比较困惑,什么问题?全球化是由美国推动的,美国把它的大公司推向全世界,也就是全球性经济扩张。实际上在美国认为自己经济上有力量的时候,还不准备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的时候,它就推动全球化。通过WTO给一个规则,推动全球化,让它的公司向全世界进行一种非殖民形式的经济殖民,但现在有了倒萨战争这种更直截了当的手段之后,全球化是不是会由于美国人倾向于用更加直接的方式为自己赢利,而受到阻碍? 王建: 美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在过去是为了美国的资本输出需要,为了发展投资和贸易,我可以自由进入所有国家,这符合美国利益,这是在美国的资本输出阶段,要求全球化。 但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变成巨大的资本输入国了,还推动什么经济全球化?首先物质产业已经衰落了,变成被主体经济边缘化的产业,美国的制造业不但走不出去,反而还要用贸易壁垒,用201条款来保护。所以在物质产品的生产和贸易方面,美国现在是在反全球化。如果说美国现在还有全球化的要求,就是要求全球资本都要可以自由流动,实际是自由向美国流动,流不过来就打你。 乔良:现在反对全球化的,不光是劳工组织。 王建: 我在刚才说了,全球化可以分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以物质生产为背景的贸易与投资的全球化,一个是以虚拟资本流动为背景的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从物质生产的全球化来说,在战后实际上是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围绕大西洋之间的贸易,就是美国生产波音飞机,上十万个零件在欧洲制造,然后机械工业、电子工业之间,全是这种水平的分工关系,是这种全球化。到20世纪70年代东亚经济开始兴起,是第二阶段,物质生产才具有全球化的概念。因为,发达国家在环太平洋地区也开始产业分工和贸易。 到90年代以后,美英极力推行金融全球化,让各国资本市场开放。资本市场开放的好处是,你一旦取消了对资本流动的管制,你的资本就可以自由往中心资本市场流动,处在中心地区的资本也可以进入到那些新兴的资本市场,就可以用金融手段把你所创造的财富夺走,就像索罗斯干的一样。所以,这是分两个层面的全球化。物质生产的全球化和虚拟经济的全球化。对这两个层面,美国现在的态度是不同的,比如对WTO,为什么会被边缘化,就是WTO左右的是自由贸易,是物质生产的全球化规则,这种规则对美国来说,不符合它的利益。但是,主张全球资本市场能够相通,这样美国就可以在最方便的条件下,拿到全球的资金,这和自由贸易是不一样的东西。所以,你刚才讲的非常对,我同意你的观点,世行也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好,会留下来,这是推动金融全球化的工具。但是WTO这类国际组织就会被美国边缘化。 王湘穗: 倒萨战争和“9·11”一样,都导致全球化进程的中断,西方有些学者曾经讲过这种看法,但是他主要从政治层面上分析的。我们的分析是从金融资本运行特点,从虚拟经济运行导致全球化过程逆转入手。美国帝国需要大量资本注入,看起来像天体中的黑洞塌陷,把所有能量都吸引进去了,导致全球化塌陷。 乔良: 我觉得王建的意思是这样,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最终导致物流全球化,美国并不看重它,美国看重的,还是如何控制资本流,资本要流动,必须全球化,否则它打仗也是白打。它打仗就是要让资本不受限制地往它那儿流。美国推进全球化,主要就是要各国解除对资本流动的限制,但再怎么没有限制,资本的天性除了寻利就是要安全。于是美国人又用战争来调节投资人对投资环境的选择,说的就是要用战争来告诉世界,哪儿的投资环境都不如美国更安全,还是拳头最硬的一方能保护投资方的利益,这只拳头就是美国。 王建: 刚一开始是物流,资本全球化以后,就出现了价值流,价值流可以带动物流,现在还有一个流,就是信息流,信息流带动价值流,然后是物流。新技术可以加快虚拟资产的流动速度,可以把全球的资本市场更紧密地连起来,非常方便,像索罗斯这样的人,能瞬间调动几千亿美金,很方便地打垮一个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庞大的国际资本虽然是虚拟经济的游戏玩出来的,但在发展中国家没这个游戏,所以只有发达国家能创造出巨大的国际资本,而发展中国家就办不到,只能靠发展自己的经济积累资金。可是一旦资本市场开放了,货币国际化了,你用发展物质生产所形成的货币积累,与发达国家用虚拟经济所创造出的货币资本实际是同质的,货币中分不出这个区别,这就使发展中国家在金融战中永远处在下风。当巨大的资本流入的时候,到你这儿来的时候,可以把股市、地产和本币价格炒高了,然后又砸下来,它比你先走,实际上是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在我这控制,让它涨,让它跌,我控制,就可以用这个办法在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市场掠夺财富。我前一段一直写文章反对中国开放资本市场,反对人民币国际化,就是这个道理。   
政治多极化只能是经济板块化的派生物
所谓政治多极化,其实是经济多极化之后的产物。而从伊拉克战争给全世界的教训来看,经济的多极化没有军事的支撑又是不可能实现的,也得不到保障。 乔良: 今天讨论这些问题又引出一个话题,就是冷战结束之后,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究竟何去何从的问题。是单极化,还是多极化?单极化是事实,也是美国希望保持的状态,而多极化,则更像是一种理想,特别是政治多极化,至今未能真正形成。但反过来说,美国一超独大,主要是从军事霸权和货币霸权这两个角度而言。经济上它并没有能力做到单极化。所以其他主张政治多极化的国家要想实现这一点,首先就得彻底实现经济多极化。所谓政治多极化,其实是经济多极化之后的产物。而从伊拉克战争给全世界的教训来看,经济的多极化没有军事的支撑又是不可能实现的,也得不到保障。 王建:在新战国时代的三大力量板块,可以说都得由四根支柱或四个力量极构成,就是经济、政治、军事与货币,没有这四根支柱,就撑不起区域板块这座大厦。从美国来说现在这四根支柱都有,其中军事、政治与货币这三极还在三大板块中占有优势,经济确实是逐渐塌下去的一角;对欧盟来说,经济与货币这两根支柱已经立住了,政治和军事这两根支柱还只是砌起了半截,其中政治支柱的构建速度还快一些;而对东亚板块而言,这四根柱现在还都没有,其中经济支柱的构建速度已经高出了地面,出了“正负零”,政治、军事与货币支柱的形成则还处地表以下。 乔良: 原来所说的政治多极化,是建立在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不被践踏的前提下的,现在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已经被踢开了,主权国家在没有实力特别是军事实力的情况下,实现政治多极格局不可能。 王湘穗:我们前面说新战国的“战”与以往的“战”不同,实际上新战国所谓的“国”,与主权国家的“国”也有区别,新战国是货币霸权区域化的过程和结果。全球化是主权国家间的让度与整合,新战国的几个区域化货币霸权间是互相排斥的,它们加起来不会变成全球化。 乔良: 不是说承认威斯特伐利亚规则的主权国家组织在一起就是新战国,而是在争夺货币霸权和军事霸权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新的联盟体,利益共同体,这才会导致一种新战国局面的出现。 王湘穗:区域内部的总体趋向是减少脂肪,增加肌肉,提高效率,一致对外。 王建: 货币霸权没有军事实力支撑也是空谈。美国的军事可以支持美元,但欧元没有军事实力后盾,就总被美国干扰。现在核心欧洲把俄罗斯拉进来,军事实力很快有了,但它要处理在欧盟中俄罗斯的地位问题,否则俄罗斯也不会白给它看家护院。 王湘穗:有了打手了。 乔良:法德轴心把俄罗斯拉进来,俄罗斯军事实力是现成的,不费什么劲就能增强这一轴心与美对抗的实力。  
军事目标的选择服从货币霸权的需要
美国军事目的的背后是国家利益,国家利益的多元化,也会导致军事目的多元化。美国国家利益超出国界,军事目的也就超出国界,国家利益伸向海洋,军事目的就有海洋方面的内容。 王建: 国防最核心东西的是什么?是为什么国家利益目标服务的问题,军事目的的背后是国家利益,是看国家的经济利益会受到来自何方的何种军事威胁。国家利益的多元化,也会导致军事目的多元化,比如美国的国家利益超出国界,军事目的就随之超出国界,国家利益伸向海洋,军事目的就会有海洋方面的内容。国家利益需要走曲折的途径实现,军事战略、战术和武器的使用也会具有欺骗性,像这次伊拉克战争就是如此。所以,不能简单地看美国的军事战略,例如远程空中打击是美国的优势,就认为它必定会在每次战争中都使用,而是对它来说我需要用什么手段,就用什么手段,我需要制造真正的恐慌,我炸死几万人又怎么样。美国真需要的话,也不是不杀平民,你看到两布戴维营会谈以后就有变化,开始轰炸居民区,开始炸电厂、电视台、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