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红色管理: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 >

第31部分

红色管理: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第31部分

小说: 红色管理: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讨论了这个问题。
  在当今社会,领导工作要适应瞬息万变的形式,适应不断发展的客观局面,因此更有必要不断提高领导水平。
  要实行有效的领导,领导者不仅要掌握基本的领导方法,而且要有高超的领导才能,这样才能创造性的完成各项领导任务,达到预期的目的。讲究领导艺术是提高领导效能的重要途径。
  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提出武装斗争、农村包围城市、论持久战等著名的战略和论断来,就在于他能够实事求是,深入群众,并对中国的国情进行客观的分析。
  领导者的方式就在于提出“农村包围城市”、“论持久战”、“一切反革命都是纸老虎”这样的理论,以鼓舞人民的斗志,并且提供切实有效的方向指引。
  领导是灵活的,会随着现实的局势不断变幻,但是有一个基本精神就是从自身出发,研究客观形势,以一种积极的态度,主动应对外界环境。
  反观十几年来的中国企业所走过的历程,中国市场正在变成世界市场。跨国公司纷纷把攻掠的重点转移到了中国市场,中国公司被迫和跨国公司面对面、真刀真枪地展开竞争。但是,就目前的情势来看,由于实力悬殊,跨国公司基本上保持了进攻的态势。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的企业的领导者,最需要的就是要有敢于挑战强手的勇气,要敢于“亮剑”,只有在实战中,掌握一套以弱胜强的新战法来,才能正确应对跨国公司的进击。
  那么,共产党的领导者是如何带领整个组织队伍以弱胜强的呢?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敢于实事求是,在引进马克思主义这一先进的思想武器的同时,能够深入群众,在实践的斗争不断修正自身的错误。
  

第一章 领导就在于领路(5)
在我们接二连三地照搬外国的管理方法,甚至把外国人搬过来管我们的事,结果发现错了。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原则,如果一旦发现学错了,学了之后中国企业的情况变得更坏,那么,我们至少应当有敢于把错误的东西放弃的勇气。
  就目前的中国的企业而言,以弱胜强的新战法要发挥效力,必须以健全的领导艺术为驱动。但我们的企业对领导艺术还表现出惊人的无知:见木不见林和脱离群众。
  在领导不力的企业,当工作局面打不开时,管理人员往往喜欢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教训群众,推卸自己的责任。我们的很多企业家和高级经理不懂,或者说丢掉了毛泽东管理学的一件法宝,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当工作的局面打不开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深入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搞调查研究,吸取群众的智慧,和群众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并把不成熟的想法加以修改、补充和提高。这样既提高了方案的科学性,又把方案变成了共同拥有的东西。
  我们的大多数专家教授又在做什么呢?在照抄外国管理学那一套东西。有一种现象是很普遍的,简直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演绎法。一上来,是外国所谓管理大师的理论框框;接下来,是引证这个理论的正确性。谈起外国案例来如数家珍,谈起中国企业来是如何的不行,成了陈词滥调。
  TCL的董事长李东生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他说:“20年前我们不读西方管理的书,那是无知,后来只读西方管理的书,那是无奈,因为没有像样的中国管理书可读。”
  这是很滑稽的现象:一方面,世界上许多企业,特别是日本、韩国企业热衷于研究学习中国的古代思想,另一方面,我们却忽视对自己古典文化的学习,舍近求远,将别人从中国“进口改装加工”的思想炒得玄而又玄。
  如此做的结果,就是我们的MBA学员、企业管理人员、学界朋友,在谈论外国企业经营管理的经典理论、案例以及思想时如数家珍,甚至比外国人更加了解他们的思想;而与之相反,我们中国的企业如何,我们自己的思想如何,在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定阶段,在一个绝大多数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度,在一个企业的规范化、治理结构还十分不完善的国度,究竟如何来经营管理好我们的企业,却缺少专门的理论研究。
  麦肯锡兵败实达告诉我们,纵使是世界顶级的管理智慧,也未必能解决本土企业管理问题。当国外的管理智慧失灵的时候,人们突然发现,数千年历史沉淀的本土智慧,仍然在尘封的角落里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在中国讲管理哲学的简约朴素和举重若轻,莫过于《道德经》;讲管理谋略的周详具体和可操作性,莫过于《孙子兵法》;讲管理的苛严、制度治理的杀伐之气,莫过于韩非子;讲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自我修养,莫过于《论语》。
  我们热衷于学习西方管理的超稳态思想、差异化战略以及管理成功要素。其实,同样的思想,在中国古代诸如《孙子兵法》等经典中早已提到,在中国古代《孙子兵法》中早已提到,只不过我们将管理超稳态称之为“立于不败之地”,将差异化战略称之为“不战而胜”,将管理成功要素称之为“道天地将法”而已。
  这些中国的专家教授以及企业家应该转变观念,仔细研究一下中国自己的战法。
  就如朱■基所说:“我们国家现在缺少什么样的企业家呢?缺少博古通今的企业家,既懂国外的经营管理,又懂中国《孙子兵法》,又懂《共产党宣言》的企业家。”
  

第二章 领导方式和领导艺术(1)
  第二章 有效领导行为:领导方式和领导艺术
    班子建设:建立优秀领导集体
  中国共产党一贯强调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关系到各项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必须大力加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建设,以领导班子建设带动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建设高质量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推动各项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应对国内外激烈竞争的需要,提出要“优化领导班子素质结构,形成合理的年龄梯次配备”。
  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来说,“班子”建设也是极为重要的。目前不论是国企、民企还是外企,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人才资源后备不足的状况,外企的情况相对要好得多,因为管理理念比较领先,不少外企都已采用人才储备制度。而国企和民企由于受到传统体制的影响,在过去的许多年里,一个职位一个人甚至可以终身到老,人才储备问题始终倍受冷落。
  即使在经济已经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在众多企业的HR管理者毅然将眼球粘在企业人才评估、绩效考核、招聘用人等等方面的时候,很少有人将目光投向他们的储备人才体制上,曾经听一位老总说,目前的在职人才都难以为继,哪里还能顾得上后备人才,我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这就是我们的差距,人才后备资源缺乏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才的战略性储备,是为企业的持续发展而储备的,如果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尚未形成,“将帅”人才严重匮乏,那么这个企业想要追求高速发展,是注定要失败的。
  只有始终以人才的培养作为企业发展的创业之本,竞争之本,发展之本,以独特的人才招聘战略,开阔的事业发展空间,优良的人才成长环境,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筑巢引凤”,才会使公司成为人才聚集的高地。只有拥有一流的人才,才能打造一流的企业。
  企业要对高速发展之下将会出现的人才匮乏现象引起高度重视。要针对这种现象采取战略性的人才储备。所谓战略性人才储备是指根据企业发展战略,通过有预见性的人才招聘、培训和岗位培养锻炼,使得人才数量和结构能够满足组织扩张的要求。
  由此可见,战略性人才储备是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服务的,它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包括前瞻性的人才招聘和内部培养两个方面。为企业发展战略服务,构成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性人才储备应建立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
  在对未来发展预期的基础上,就可以确定与这一特定战略相对应的人力资源需求,包括人员数量、结构,人员所拥有的知识、能力和水平等。同时战略性人才储备也构成了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如柳传志说过:办公司就是办人,办公司就是“搭班子”“定战略”和“带队伍”。
  企业进行战略性的人才储备,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首先要明确用人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讲,用人起于选拔、使用人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目标,从这一角度讲,企业用人应该是选择最适合岗位需求的人,即追求“人事匹配”,把文凭等同于人才,把人才多少作为竞争实力,都是错误的。
  其次,要有明确的用人规划。随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企业和单位发展战略,以及组织内部的工作岗位的设计与分析,决定需要多少人员和需要什么样的人员。也就是说,用人规划是由用人单位的工作岗位和实际需要来确定的。如果在人才使用上不对口,或放置不用,或大材小用,无论对单位还是对个人,都是没有益处的。
  再次,要营造好环境。尽快造就一个优越的人才成长环境,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这就是最好的招揽人才的广告,即使今后因扩大发展而需要大量人才,完全可以以自己适宜的用人环境,网罗合适的人才。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班子建设中,尤其注意从思想上、德才标准上选拔人才。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才的德才标准中,所谓德,最主要是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体来说就是服从党的领导,真心拥护和贯彻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忠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廉洁务实、扎实工作,有高度的革命事业心和为人民服务的强烈责任感。所谓才就是要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才干,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且熟悉和精通自己的业务,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组织领导者能力。
  

第二章 领导方式和领导艺术(2)
邓小平同志就曾说过:“我们今后配备领导班子的时候,要选用什么人呢?要选那些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斗争中经得起考验的人;要选那些党性强,能团结人,不信邪的人;要选那些艰苦朴素,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风正派的人;要选那些努力工作,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有魄力,有实际经验,能够办事的人。现在我们的领导干部年龄都比较大了,五年以后,五十岁以下的人,打过仗的就很少了。所以,我们这些老同志,要认真选好接班人,抓紧搞好传帮带。”
  在企业中,领导班子的建设尤其要注意选用那些与企业核心价值观保持一致的领导人才。是否认同企业的价值观,是区别于领导干部与一般职业经理人的一条重要界限。用企业管理的术语来说,领导者就应该是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个人使命与企业使命、个人事业与企业事业相统一的人才。
  形成领导班子梯队的另一个重要要求,还在于要使整个队伍形成一个能够协同共进,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的队伍。
  1930年春末夏初,毛泽东为安排红四军政委一职颇伤脑筋。他需要为23岁的军长林彪选择一个合适的搭档。林彪是黄埔四期毕业生,打起仗来比较灵活,毛泽东对他是器重的。但林彪这个人性格却很古怪,个性强,不愿听别人批评,平时一副沉默寡言的样子,别人颇难同他共事。自从他担任28团团长以来,同各届党代表大都搞不好关系。下井冈山时,28团党代表何挺颖在大余战斗中负了重伤。虽然当时军党代表毛泽东曾指示一定要照顾好,但林彪对团党代表何挺颖仍不关心,结果这位身负重伤的党代表在夜行军中从马上摔下来牺牲了。后来,担任了一纵队司令员的林彪,又对纵队党代表谢唯俊横挑鼻子竖挑眼,把他挤走了事。林彪当了军长,但军政委未到职,代理军委书记赴党中央开会未归。作为红四、五、六军前委书记,毛泽东必须物色代理红四军政委的合适人选。这个人除了具备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还必须既有坚定的原则性,又有在非原则问题上的灵活性。经过他的慎重考虑,终于选中了貌不惊人的罗荣桓。
  毛泽东发现罗荣桓是个人才,经过他的介绍,罗荣桓以一个下层工作干部在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前委委员。毛泽东相信罗荣桓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政工干部。几年后,他还感慨地说:“荣桓是个老实人,而又有很强的原则性,能顾全大局,一向对己严,待人宽,做政治工作就需要这样的干部。”
  罗荣桓走马上任,不少人为他捏了一把汗。但罗荣桓在红四
  军开展既生动又扎扎实实的政治工作,使全军指战员始终保持了非常旺盛的战斗情绪。罗荣桓对军事训练、后勤工作也抓得井井有条。性格偏狭的林彪也感到没有什么好挑剔的了。于是,军长和政委之间,一时也相安无事。老实、厚道、忍让,有时不免要吃亏,在有些人看来是软弱的表现。但毛泽东却从罗荣桓的朴实中,发现了他在原则问题上的坚定不移,在非原则问题上的容人之量。毛泽东发现的这位人才,成了人民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巨匠。罗荣桓后来历任八路军115师政委、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主任,并且是军队政治干部中惟一获得元帅军衔的人。正因为毛泽东在用人上科学地运用了搭配术,才使得将相和睦,使班子的凝聚力和部队的战斗力得到空前的增强,使林、罗领导下的部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战绩。
  法国伟大的军事家拿破仑曾经说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